不忘為民初心,擔當黨員使命——記均橋鎮高塘村第一書記陶濤

2017年5月,根據湖口縣委的統一安排,帶著為民服務的決心,湖口縣殘聯副理事長陶濤前往均橋鎮高塘村擔任第一書記,自打被派至均橋鎮高塘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陶濤就一直便紮根基層,不負韶華,埋頭苦幹,紮實工作,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實的扶貧成果受到了一致肯定,經過近三年的艱苦“奮戰”,自己的頭髮白了,皮膚黑了,但高塘村的村民富了,村莊美了。

撲下身子,找準貧困發生癥結。高塘村18戶貧困戶各家各戶的情況如何、收入怎樣、致貧原因是什麼,全村有多少低保戶、五保戶、在校生、危房戶、病患戶、單身戶、招婿戶、隔代戶、五類人群邊緣戶等等,這些都是陶濤駐村工作開展以來,第一手掌握的情況。翻開他厚厚的駐村幫扶日誌,每戶的具體情況,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密密麻麻的寫滿了4本,還有自己歸納的高塘村特色的貧困原因,如“招婿戶”、“ 隔代戶”等。陶濤說道:“以心換心,方得真心。對貧困戶每家每戶情況的掌握和了解,不去進百家門、了百家情、曉百家難,就難以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贏得信任、瞭解實情。”自駐村工作開展以來,他和高塘村其他幫扶責任人一起,對所有幫扶對象進行常年的入戶走訪,誰家有紅白喜事,都會進個門、上個前、湊個禮,瞭解群眾困難、採集對象信息已成了常規工作,為脫貧攻堅深入開展奠定基礎前提,繫好了精準扶貧的第一粒紐扣。

擺正位子,全心全意為民解難。陶濤說“群眾如父母、高塘是家鄉,帶領高塘村民致富,是他對村民的承諾,只有拿出細對策、實行精施策,幫助群眾真脫貧、脫真貧,才能兌現承諾”。於是他在瞭解到每家每戶的具體困難之後,都有針對性的全心全意為貧困戶解難。針對汪建清、徐雪平、徐叔青孩子高考升學,除幫助把教育扶貧政策落實到位外,還爭取到政協、工青婦等其他部門的附加政策,更好的解決了學業問題;針對徐萍霞、徐付初等危房改造戶,在住建部門行業政策外,疊加5500元無障礙改造項目,平整進出通道、安裝衛生洗浴設備,讓安居工程錦上添花;針對幫扶對象饒愛民醫療費用報銷不達比例情況,先後數次聯繫縣衛計委、縣扶貧辦和醫保局,反映情況,幫助落實健康扶貧政策,漏報的2.4萬元全部按規定報銷;楊小青,高塘村退伍軍人,因患精神分裂症,妻子離家出走,兒子讀書,家庭困難重重,他便聯繫不怎麼起眼縣宏圖職業學校,落實助學政策,解決小孩就讀問題,併為其安排了合適的公益性崗位,讓他有了就業機會,既增加了收入,又充實了生活、還緩解了病情。幾年來,他四處奔波,老百姓最需要什麼,他就去解決什麼,實現了14戶,50人貧困戶的穩定脫貧,他也被高塘村村民親切的稱為“及時雨”。

找對路子,全面促進村級經濟發展。群眾要致富,產業是出路,為了尋找適合高塘村的路子,陶濤夙興夜寐,與村幹部進行四處考察,一塊田、一塊田的走,遇到村民在田間勞作就上去搭把手,一邊幫忙一邊跟村民聊天。“高塘村的農產品種植仍停留在村民自發種植的階段,一沒有標準化,二沒有規模化,三沒有特色化,這樣的粗放式發展不夠長久。”走遍了村民們的田地後,最終結合高塘村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優勢,確定了大力發展特色火龍果養殖,並請了專業人員進行產業指導,成立了高塘村特色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20萬元建成了30畝火龍果基地,預計產量20000斤,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800餘元,群眾的收入也像火龍果一樣紅火了起來。與此同時,陶濤借力發揮殘聯民生部門的行業優勢,大力實施“殘疾人項目+扶貧”的幫扶模式,以高塘村為承接方安排“陽光家園”殘疾人託養項目連續2年直接落戶掛點幫扶村,為79名高塘和周邊村社區貧困殘疾群眾提供了居家照護服務。光伏發電、道路改造、戶戶通、新農村點建設等扶貧項目工程建設也讓高塘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顯著提高。

陶濤說:“基層工作教會了我太多太多的方法,基層群眾也讓我感受到了太多的溫暖和智慧。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我也絲毫不能放鬆,要堅守第一書記的初心使命不變,實現高塘村所有貧困戶穩定脫貧,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高塘村人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