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可以緩解背部疼痛?

無盡的迷茫5


在腰痠背痛人群當中,曾經懷孕生產過的女性佔了不小的比例,原因在於孕期荷爾蒙的變化及胎兒的重量,對孕婦的腰椎及骨盆造成了各種傷害,以致於從懷孕中晚期到產後又到抱小孩,可能都持續飽受腰痠背痛的困擾。

媽媽們背部疼痛主要有兩個原因

1.懷孕孕期骨盆弛受壓迫韌帶鬆弛

媽媽在懷孕過程中,因寶寶重量不斷增加,導致子宮向後傾、各部位關節壓力增加,引起腰部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神經缺氧,韌帶若變得鬆弛。另外,身體的賀爾蒙改變與鈣質流失等,也都是造成痠痛的原因。韌帶鬆弛問題大多會隨著產後休養而慢慢恢復,然而而生產過後,體重雖減輕許多,但神經及韌帶所需的修復時間較長,若媽媽未充分休息就投入家務勞動或回到職場,再加上錯誤的姿勢與生活習慣,便可能造成反覆疼痛。

2.姿勢不良

孩子剛出生時,媽媽每日循環的工作就是彎腰抱小孩、餵奶、替孩子洗澡,為了方便,更練出單手抱孩子、另一手忙家務的絕活!照顧小孩常需要彎腰、低頭,但是卻容易忽略是否使用正確姿勢如:彎腰抱起小孩、低頭哺乳、抱小孩久站久走等,長期下來除了容易造成痠痛外可能導致站姿不良、核心肌肉過若,脊椎承受過大壓力,更讓自己長期處於受傷的高風險。

拿抱小孩的站姿說明,以下圖為例:

錯誤的姿勢(如左圖):

  • 腰椎曲度明顯、腹部往前凸
  • 明顯駝背

這種站姿稱為“搖擺背”,雖然相對省力很多,但對脊椎、膝蓋卻是承受極大壓迫的站姿。

正確的姿勢(如右圖):

  • 腹部核心、臀部收緊
  • 稍微挺胸,眼睛直視前方(想像頭頂有條線往上拉)

這樣的姿勢需要較多“核心肌群”的幫忙,這正是許多新手媽媽常缺少的部分,很難有時間可以好好運動的新手爸媽們,花點時間好好調整一下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別讓現在的腰痠背痛忍成了往後的傷害。

強化肌力告別腰痛下背痛

嬰兒式

這種瑜伽姿勢輕輕伸展脊椎,臀部,骨盆和大腿。

  1. 從瑜伽墊上的手和膝蓋開始。
  2. 呼氣時,請深吸一口氣,然後將臀部移回腳後跟,將下巴向胸部傾斜,額頭放在墊子上。
  3. 要接合上脊柱和肩膀,雙手在面前伸出,然後將手掌從耳朵上拉下,將手掌壓入地板。
  4. 如果您感覺良好,則可以通過分開膝蓋進一步伸展大腿內側!保持這個瑜伽姿勢深呼吸5次。

上犬式

這種瑜伽姿勢對於產後打開脊椎,減輕腰背疼痛,增強背部肌肉和改善姿勢。

  1. 從嬰兒式姿勢開始,伸出雙手,拉長身體,直到肚子不舒服為止。
  2. 將大腿,腳和骨盆壓入瑜伽墊時,將手伸到肩膀下方,並向兩側擁抱肘部。
  3. 伸直手臂,將手按在地板上,同時將肩膀從耳朵移開,吸氣。考慮一下將肩胛骨向後拉。保持眼睛向前或略向上,以保持頸部正常彎曲
  4. 放鬆腰部和臀肌時呼氣。腰部有輕柔的伸展,而不是緊張。保持這個姿勢呼吸5次,並重復3次。
  5. 退出,返回嬰兒式。

下犬式

這個瑜伽姿勢可以拉長脊椎,伸展腿部,增強上身,核心和腿部的活力,同時為身體提供能量!

  1. 嬰兒式開始,到四角板凳。將手向前移動幾公分,然後將腳趾捲曲在下面。
  2. 抬起膝蓋並通過腳後跟向後壓入下犬,吸氣。
  3. 保持適當的對齊狀態以正確地接合肌肉非常重要:專注於擠壓大腿,向後擠壓腳跟並保持肚臍向脊椎側伸。保持肩膀向下,遠離耳朵,目光注視肚臍
  4. 想一想,當您將胸部伸向大腿時,可以伸展肩膀,鍛鍊背部肌肉並拉長脊椎。
  5. 深呼吸5次並重復3次
  6. 回嬰兒式休息!

斜板式

斜板式是我最喜歡的核心鍛鍊鍛鍊之一。是因為它們不會像仰臥起坐一樣使你的腹部承受壓力,而且還能使你的腹部發揮更大作用。它真正針對的是橫腹肌,它是充當您內部支撐系統的更深的腹肌!

  1. 從下犬式開始。如圖所示,將體重向前移動到斜板位置。
  2. 身體伸直,手腕在肩膀下,肚臍向脊柱側伸。擠壓大腿,然後將重量壓回到腳指上,以減輕肩膀的壓力。
  3. 如果需要修改,則可以將膝蓋放在地板上
  4. 嘗試保持此瑜伽姿勢30秒。
  5. 如果感覺太簡單,可以嘗試一分鐘。如果感覺很難,請嘗試保持15秒鐘。
  6. 重複3次嬰兒式結束

高位新月式

這種瑜伽姿勢的重點是伸展/打開髖部屈肌,增強/鍛鍊腿部,激活您的核心肌肉並在打開胸腔的同時改善整體情緒。

  1. 從下犬式開始。如圖所示,將右腳置於雙手之間,使自己處於高弓步位置。
  2. 前膝蓋(右)應彎曲90度,以確保膝蓋沒有伸出腳趾。後腿(左)應該筆直,並且後腳跟抬起。
  3. 當感覺到左髖屈肌伸直時,將肚臍向脊椎側伸。抬起頭頂的手臂,以進一步拉長脊柱並拉伸髖屈肌。
  4. 屏住呼吸5次,然後在另一側重複。
  5. 返回下犬式。

樹式

這個瑜伽姿勢非常適合提高力量,平衡,專注和整體能量!

  1. 從下犬式開始。向前看,雙腳朝著你的手,然後將脊椎輕輕滾動到瑜伽墊頂部的站立姿勢。
  2. 如圖所示,將左腳掌放到右大腿內側時,肚臍向脊椎側伸,挺起身子。在前找到可以集中精力改善平衡的東西。如果在家中進行這種常規鍛鍊,請將手放在祈禱位置的心臟中心,或者抱住寶寶!
  3. 如果這對您來說有難度,請將腳放低到腳踝,直到你能以完整的樹式為止。
  4. 還可以舉起手臂進一步挑戰自己的平衡。保持這個瑜伽姿勢5次,然後在另一側重複。

橋式

這是我最喜歡的瑜伽姿勢之一,用於增強臀部,膕繩肌和核心,同時打開脊椎和身體前部,尤其是髖屈肌。

  1. 從你的瑜伽墊開始,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手臂放在身體下方,並保持在兩側。
  2. 將肚臍向脊椎側伸,並在按壓腳跟時保持背部挺直,然後將臀部提離地板,使你處於所示的橋姿。
  3. 呼吸5次,然後再下沉以使背部保持在地板上。在向下的過程中,以C形曲線的位置緩慢滾動:考慮分步降低:上背部,中背部然後下背部。
  4. 重複此瑜伽姿勢,共3次。

仰臥脊椎扭轉

脊椎扭彎是排毒身體,改善消化,減輕背部疼痛和壓力的絕妙方法!

  1. 仰臥在瑜伽墊上,雙腿向前方伸出。將一個膝蓋抬高至胸部,使臀部彎曲90度。
  2. 用另一隻手輕輕抓住膝蓋的外部,將其拉過身體,直到感覺到下背部和臀部有拉力。
  3. 確保在拉伸過程中肩膀平放在地面上。每側保持5次完整呼吸。

腿向上靠牆式

這是結束練習的完美姿勢!這是一種溫和的翻轉,非常適合改善情緒,減輕壓力和減輕產後腰痛!

  1. 從一個坐姿的正位子開始,該位子面向距離牆壁約15釐米的側面。
  2. 躺下時,轉動身體,使自己面向牆壁,同時將雙腿放在牆上,使腳靠在牆壁上。
  3. 放鬆背部,上半身和頭部。
  4. 閉上眼睛,讓呼吸自然。
  5. 在你允許的情況下,請留在這裡!
練習頻率:每週3次練習此瑜伽常規序列,你會真正注意到身心上的差異。

除了運動,還能如何緩解背部疼痛?

1.提高鈣質攝取

生產與哺乳都會造成鈣質流失,建議媽媽們多補充鈣質,防止因骨質疏鬆引發的腰痛。常見含鈣食物:小魚乾、黑芝麻、豆製品、芥藍菜、紅莧菜、紅鳳菜等。

2.改善媽媽育兒環境

無論是抱孩子、換尿布、替孩子洗澡,應儘量避免彎腰,可將嬰兒床的高度調高或坐在床邊,讓身體與孩子保持同個水平面。此外,在餵奶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減少身體前傾對腰部的負擔。

最後,若媽媽腰痠背痛症狀持續不減,建議不要過度忍耐,儘早就醫諮詢專業醫生,除了可避免惡化外,也能進一步瞭解緩解不適的辦法。


瑜伽徒


之所以會出現背部疼痛的現象,通常可以分為急性損傷與慢性勞損兩大類。

急性的損傷:比如,撞擊傷,暴力損傷,導致背部局部軟組織淤血內積,容易引發背部經久不愈的疼痛,在勞累以及天氣變化,受到寒冷刺激時,疼痛症狀會明顯加劇。

慢性的勞損:比如,長期從事體力勞作,彎腰搬抬重物,或者長期久坐,長期外感,風寒暑溼等刺激,導致背部的肌肉,韌帶,椎間盤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出現腰背肌筋膜的慢性炎症,引發背部綿延不愈的疼痛。

要想緩解背部的長期疼痛症狀,可以由以下幾方面開始做起。

在背部疼痛過於劇烈難忍,甚至活動受限時,建議最好是臥床休息三到五天並且要睡硬板床,再通過配合服用非甾體消炎類藥物,來進行消炎鎮痛,緩解背部筋膜炎症急性發作帶來的疼痛。

除了藥物的內治法以外,一些物理治療的外治法,也能夠有效的緩解背部疼痛。

在臨床上,常用的物理療法,主要有紅外線照射療法,中頻電療法,超短波療法,藥物敷貼療法,封閉療法等。

上述的這些物理治療,都能夠有效的放鬆腰部肌肉,加強氣血循環,促進腰背肌膜炎症的吸收,緩解腰痛的症狀。

除了針對性的治療以外,日常的生活習慣的改善,也有助於預防背部疼痛的發作。

平時最好不要去參與過於劇烈的活動,避免引發背部的炎症反應發作。不過一些針對性的鍛鍊,比如腰背肌肉的功能鍛鍊(三點支撐法,五點支撐法,飛燕式),游泳,吊單槓等,都有助於加強脊柱穩定,緩解背部疼痛的不適症狀。

平時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睡硬板床,不可以睡帶軟墊的床,會導致背部肌肉過於緊張,引發疼痛症狀。

因為寒冷刺激是誘發背部疼痛的一個重大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背部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可以讓空調風或者風扇的風直接吹襲背部。


骨科王健醫生


腰痠背痛,對於老年人來說是一種椎骨的退行性變化,但並不是每個老人都有,一些老人特別注意鍛鍊,他們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都出現了這一症狀,大多因為長時間伏案工作,生活工作習慣不對、坐姿睡姿不對,加上缺乏鍛鍊等造成。因為人體背部大多是在被動拉長中,維持人體運動平衡和協調,所以背部肌肉是處於長時間的工作中,所以背部肌肉的疲勞造成我們小肌纖維的損傷,所以我們會感到背部酸、脹、痛、麻等。

我們可採取以下鍛鍊來緩解:

1、 模擬划船,其一可鍛鍊背部伸肌,增加肌肉耐力與力量,改善肌肉和筋膜組織的生理活性;其二可以增加肌肉耗氧量,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人體生理功能。基本的動作是身體挺直,雙腳分開,上半身前傾,抬頭挺胸,腰部下榻,雙手做划槳樣動作。

2、 小燕飛動作,對於腰間盤突出患者來說,極有可能壓迫神經導致疼痛,而小燕飛動作可以充分鍛鍊腰背部肌肉和韌帶,保護腰間盤不突出。動作如下圖:

3、 對於一些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者,可以適當站起來,伸伸筋骨:手方向放在臀部,抬頭看天花板,背部向後彎曲,這樣可使椎骨得到放鬆。

4、 對於短期的不良姿勢引起的背痛,可先採取熱敷,按摩的方法緩解。千萬不要一出現疼痛就不敢動,應該越是腰痠背痛,就越該多動動。

當然這只是針對平時因為生活習慣造成的腰痠背痛的緩解方法,造成背痛的原因還有其他的例如風溼,內臟器官引起的放射痛等,如果還伴有其他症狀的背痛,應該趕快就醫,以免貽誤病情。#清風計劃#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背部疼痛,你指的是上背部?中背部?下背部?背部疼痛的原因非常多,如果部位不確定,那麼就更難以判斷是何原因,抱孩子一天會痠痛,如果不抱症狀幾乎不存在,那表示問題不嚴重!

上背部疼痛

上背部疼痛,和抱孩子關係很大,畢竟我們抱孩子的時候,肩胛骨要被拉向前方,後背就要拮抗,被拉伸,長期這樣就會出現背部肌肉的勞損,對於這種問題,可以通過按摩處理,也可以用按摩球背對著牆滾壓一下。

胸腰段背痛

要知道我們的胸椎有旋轉的功能,腰椎可以做到前屈和後伸,很多時候肌肉出現問題不協調,不小心閃腰,這個部位也屬於高發段,這種症狀表現是一抱孩子就馬上酸,放下就會好,是要正骨來矯正的。

下背部疼痛

下背部疼痛也就是普通意義上的腰痛,腰肌勞損的人,在抱孩子的時候就經常會腰痛,L2、L3這個部位是剖腹產麻醉的地方,很多人在生孩子之後就會出現上腰部疼痛,和麻醉的副作用有關係,這個沒什麼好的辦法,要身體自己修復。

三大因素

  1. 實際上,不管是哪個部位疼痛,這種抱孩子痠痛多數與三方面有關係,第一是肌肉,這是毫無疑問的,不管是哪類問題,都要先處理好肌肉,用按摩球滾壓就行,或者找人幫忙推拿一下。

  2. 第二是小關節紊亂,在臨床上胸椎小關節紊亂特別多,也是造成上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腰椎小關節紊亂也很普遍,這種狀況的處理就要找人進行正位矯正,不管是正骨也好,整脊也罷,只要矯正回去就好,不過正骨一定要找對人。

  3. 第三是椎間盤,不過胸椎間盤幾乎不會出問題,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症狀不是腰痠,因此我不在這方面去寫的太深,畢竟腰椎間盤突出症也沒辦法自己處理,如果一直背部疼痛,可以看一下我的視頻講解處理方法!


喬棟談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脖子疼是頸椎不好,腰疼可能是腰椎不好,但很少有人知道,後背疼是哪裡出了問題?

脖子對應頸椎,腰對應腰椎,那麼後背對應的就是胸椎了,所以後背痛一般首先考慮是胸椎出了問題。

有頸椎病,也有腰椎病,同樣也有胸椎病。胸椎病對大多數人甚至是醫生來講,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和疾病領域。

只有少數有經驗的骨科醫師有這方面的關注,一般來講也都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處理。

但是在“脊骨神經醫學”、“美式整脊療法”或者叫“美式脊椎矯正術”這個醫學專業上來講,胸椎病是非常常見的,也是完全可以治療的。

胸椎病可以出現的症狀:胸悶、胸痛、氣短,心慌,心絞痛,心情抑鬱,背部疼痛,駝背,肩內收等。

胸椎不好的人可以通過一些鍛鍊得到緩解,比如:貓伸懶腰,俯臥撐,滾背,小燕飛等。

如果在鍛鍊後還是不能有效緩解就需要專業的治療了。





孫醫生脊椎矯正


很多人都有背部疼痛的情況,尤其是需要久坐的白領或者學生群體。偶爾一次問題不大,但如果經常背痛,那也是不小的折磨,常常讓人坐立難安,苦不堪言。

因此,很多人都關注著如何緩解背部疼痛這個讓人頭痛的問題。別急,下面幾個小妙招肯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一、端正坐姿:很多人在工作或者學習的時候都是坐著的,但是坐姿不正確就會引起肩部、腰部受到擠壓,長期如此就極易引起背部疼痛。所以,在平時應該保持良好的坐姿,並且,坐久了可以起身來舒展一下自己的筋骨,同時,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增加一個背部靠枕,這樣有利於緩解腰部所受到的壓力,這是緩解背部疼痛的一個小妙招。

二、背部按摩:如果在日常中常常受背部疼痛的困擾,可以適當給自己的背部進行按摩。因為背部位置不是很容易摸到,按摩起來會麻煩一些,這時候可以讓自己的親朋好友幫自己按摩。在按摩的時候,可以用大拇指從頸部沿著肩部直至背部進行按壓,或者直接找到背部的痛點輕輕的按壓,對於特別疼痛的地方可以來回多按摩幾次。按摩可以緩解緊繃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緩解背部疼痛有一定的好處。

三、做瑜伽:做瑜伽對於緩解背部疼痛也有效果。做伸展動作可以舒展人體的筋骨,從而緩解疼痛。在平時空閒的時候,可以多學習一些瑜伽動作,每天做40到90分鐘的瑜伽,至少每週一次,長期堅持效果最佳,還有一定的改善形體的作用。

如果你也是長期遭受背痛困擾的話,可以嘗試以上的幾種方法,選擇一種或多種適合自己的來使用。在平時可以多運動,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背痛,又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侵擾,一舉多得。

瞭解更多慢性疼痛或頑固性疼痛問題,請關注【王家雙疼痛中心】


王家雙疼痛中心


首先我們要想一想為什麼久坐之後會出現疼痛,我們剛坐的時候不會痛,時間一長就出現疼痛,這就可以說明是我們的肌肉耐力不足導致的,剛開始肌肉還能維持腰椎穩定,但時間長了耐力不足了就不行了。

那什麼是肌肉的耐力不足了呢?

腰椎周圍有許多肌肉,像大的豎脊肌、腰方肌,小的多裂肌、迴旋肌等。大的肌肉本身就不擅長耐力它是用來進行負荷較大的活動,如果靠它們去維持穩定過不了多久就會疲勞,時間長了就會出現疼痛。

而小的肌群本來就擅長耐力,它們也是主要維持穩定的肌肉,我們只有把它們激活了,讓它們的力量起來了才能更好的維持脊柱穩定。隨著我們的耐力增加,我們就可以坐更久,站更久。

久坐還會導致臀肌無力,臀肌是維持骨盆穩定的肌肉,臀肌力量不足會導致腰部肌肉過度代償,從而引發一系列症狀。

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坐的時候不端正,長期保持錯誤的姿勢也會導致腰痛,但是即使是正確的姿勢也不要保持太長時間,每隔40分鐘儘量活動活動。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些訓練方法,改善久坐腰痛影響。

膝靠胸運動

拉伸骨盆和背部肌肉,平躺,腳趾指向天空。慢慢彎曲右膝,將腿拉到胸前。將手臂環繞在大腿,膝蓋或小腿上,然後輕輕地將膝蓋拉向胸部。保持20秒並慢慢將腿伸展到起始位置。每條腿重複三次。

蝦米姿勢

拉伸椎旁肌肉並加強腹部肌肉。雙腿伸直,仰臥。彎曲右膝蓋並將其穿過身體左側。保持在一個位置,讓您感覺通過背部和臀部肌肉伸展20秒。收緊核心肌肉並旋轉回中心。每側重複三次。

貓牛式

跪下四肢,呼氣並輕輕拱起脊柱。吸氣,收緊你的核心肌肉,像貓一樣繞著你的背部。在兩個位置之間緩慢移動並保持在每個位置5-10秒。重複10次

眼鏡蛇式

拉伸緊繃的腹部肌肉和下背部,首先躺下,雙腿伸展,手掌植入頭部兩側,前臂和肘部平放在地面上。慢慢地,將你的身體向上推,這樣你的重量就會停留在你的前臂上。一定要將臀部放在地上。一旦你到達舒適的位置輕輕拉伸腹部肌肉和腰部,保持10秒鐘。慢慢回到起始位置並重復五次。如果你的腰部有更大的彈性,可以嘗試伸直手臂。

平靜式

將自己置於手掌和膝蓋的地板上,膝蓋比臀部距離更寬。轉動你的腳趾觸摸並向後推動你的臀部彎曲你的膝蓋。一旦到達舒適的坐姿,將手臂完全向前伸展,讓頭部向前伸入放鬆位置。保持這個姿勢20秒,然後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複三次。如果您有肩部疼痛需要進行修改,請將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朝向雙腳伸展。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不要一個姿勢保持太長時間,在腰出現不舒服之前多活動活動。

在坐姿時,眼睛與屏幕水平,腰背挺直,最後有靠背,腰與靠背貼緊等,適當的改變坐姿可以激活腰椎深層的肌肉,讓它更好的來維持我們脊柱的穩定。

我們雖然因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不得不久坐,但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我們依舊可以保養與康復好我們的腰!


雷澄運動康復師


長期伏案作業,不良坐姿和久坐等原因使背部疼痛的高發人群逐漸從老年人向年輕人轉移。背部疼痛已經成為辦公室常見疾病之一。

背部,人體的核心軀幹部分,背部的主要功能是穩定和保護骨骼、內臟,對人體的協調性、平衡力及綜合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麼,這些疼痛應該怎麼緩解呢?

以“動”治“靜”:背部區域是整個後背疼痛發生較少的部位,它的運動量較少。通過運動可以加強背部區域的伸肌肌肉系統活動脊柱節,還可以避免脊柱長期處於後凸狀態,從而緩解和改善背部區域的疼痛。

背部區域的康復訓練:

輕快的行走:

常見誤區:散步或者慢走可以減輕背部疼痛,步速太慢不僅不會緩解背部疼痛,還會加重脊柱的靜態負荷,增加脊柱的擠壓力。

健康的步態模式:

1、 站姿挺拔;

2、 收緊腹部;

3、 有力、刻意的原地踏步,注意踏步時膝關節略高於平時行走;

4、 行走時手臂以肩為軸擺動;

5、 大跨步,加速行走;

注意:以不痛為前提,循序漸進增加行走時間。

簡單的康復訓練

1、 拉伸雙臂

動作要領:取站姿,背部靠牆,雙腳輕微向前。雙手交叉置於腦後,雙肘置於兩側,胸部打開,雙肘向牆面靠近。

2、 肩胛骨底部運動

動作要領:面牆而立,雙手前伸置於牆面,手部與肩同高,手臂有微微的拉伸感。肩膀下壓,胸部靠近牆面,然後緩慢推動牆體,胸部遠離牆面。注意保持背部的直立。

3、 肩胛部拉伸

動作要領:取仰臥位,屈膝,十指交叉,置於腦後,將肩胛部向中間擠壓,使上背部產生緊張感,保持4~5秒後放松。然後頭部輕輕向前向上方拉伸,保持3~5秒,然後迴歸,重複3~4次。

4、 舒展背部

動作要領:取俯臥位,肘部放在肩膀正下方,下背部及腰部有微微的拉伸感,前髖部緊貼地面,保持5~10秒,重複2~3次。






李明威運動康復


您好,大部分可參閱下圖,如果右肩背痛則要考慮膽。



曉清中醫藥


如果CT檢查不是器質性的病變和脊柱炎等引起的,是不明原因的慢性肌肉不適和受風寒引起的慢性疼痛,可以做些太極拳的松功和脊柱的松功,堅持一個月做就會有效果。

我春節前教的朋友就是受寒背部不適,剛好一個月左右,做了松功的功法,前天微信說效果不錯。

你要視頻內容可以私信我,我發內容給你。

太極拳的松功原理是運動內部的裡層肌肉和筋膜,讓氣血活起來,修復損傷的部位,氣血通了,不適感漸漸地消除了。元氣的通暢,讓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會顯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