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茶陵人,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60多天

這位帶著茶陵口音的醫生叫做楊澄清,是茶陵縣思聰華隆人,2009年在武漢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從事結核病及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診療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作為第一批定點醫院呼吸科副主任,已堅守在抗疫一線60多天。

“2月1日,1歲的小女兒過生日,我只能通過視頻看她一眼,這麼久沒回去,真的非常想念家人。”34歲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二病區主任楊澄清,在談及家人時,眼眶有些溼潤,他已經超過60天沒有跟家人團聚。

這位茶陵人,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60多天

身處戰“疫”一線的他,一直住在酒店中。不願談論工作的辛苦,也不懼怕感染的風險,他最牽掛的是家中的妻兒和父母。當天下午,楊澄清的兩個女兒也錄製了一段視頻給他。

抗擊新冠肺炎,衝鋒在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楊澄清積極投身在抗疫第一線,家中父親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小女兒剛滿1歲,楊澄清顧不上他們,吃住在醫院60多天。在疫情早期,隔離病區尚未改造完成,科室頂住壓力,在武漢市率先集中收治無華南海鮮市場流行病學史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單獨隔離。每次去病房,楊澄清都耐心地診治每一位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他不放過一個細節。他說,科學精準醫治是患者早日康復的良方,也是獲取患者認可的法寶。

這位茶陵人,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60多天

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事

3月14晚,小編聯繫上了正在抗議前線的楊澄清,並通過微信的方式和他在線上交流,聊天已是晚上八點多,這個時間正是楊澄清從前線回到酒店休息,小編本不想打擾他,改天再採訪,但楊澄清說,“不要緊,我晚上寫個報告材料,可以邊寫邊聊”。在交流的過程中,楊澄清一直在重複說“這是我的工作,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事,每天看病而已,不回家大家都不回家。”自疫情發生以來楊澄清就一直在一線,每次脫下防護服後的汗溼夾背,每天從醫院到酒店的兩點一線,這種狀態已持續60多天,他也已然習慣了這樣的奮戰節奏。

這位茶陵人,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60多天

這位茶陵人,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60多天

一張素描畫的故事

這位茶陵人,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60多天

這是小編在楊澄清朋友圈看到的一張素描畫,帶著好奇,記者在微信裡問了他這幅畫的由來,楊澄清說“這是2月3日,我帶著科室的醫護人員晚上轉運患者,當時轉運34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11個要用呼吸機的危重症,晚上拍了個照 ,有護士就發了朋友圈,有個重慶人在朋友圈看到後畫了副素描發給我們,我也不知道誰畫的”。楊澄清還告訴小編,當晚一直工作到了11點多,科室的護士長和很多護士都哭了,一方面是為患者擔心,另一方面大家的身體也在慢慢透支。每到這個時候,楊澄清就會挺身而出,讓他們先休息一下,自己衝上去,工作起來他連吃口飯、喝口水都顧不上,這樣高強度、重壓力、連軸轉的狀態,同事們都勸他也休息一下,他總是說“沒關係,患者更需要我們,再等等、再等等。”


輾轉呼吸科,開拓進取

楊澄清畢業後即在具有“會傳染的癌症”之稱的耐多藥結核病病區工作八年。2017年調入呼吸科擔任科主任助理,後被聘為副主任。來到呼吸科後,平時喜歡鑽研胸部影像的他,努力提高自己對胸部疾病鑑別診斷能力,2018年獲得影像閱片比賽主治及以上醫師組優勝獎。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PCCM)於2019年實地認證獲國家三級醫院優秀標準。

這位茶陵人,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60多天

積極參與社會兼職 獲得同行認可

作為一名青年醫生,他目前擔任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影像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防癆協會青年理事會委員等職務,同時也獲得了國家省市的諸多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