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步破解“听书无用”的困境:以《FBI教你读心术》为例



  •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书慢慢占据了市场,而且微信读书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 但是,我仍然比较喜欢纸质的书。
  • 一方面是觉得纸质的书比较的系统,可以让我时不时的往前翻看,以便思维跳跃时有个衔接;
  • 另一方面是因为纸质的书内容比较丰富,不会显得部分章节特别的突兀,或者文不对题等。
  • 最近,在微信上关注了部分公众号,开始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听书打卡,想进行“快餐式”的学习。
  • 但坚持了12天,听完了三本书之后,我发现听书有一些漏洞。这些漏洞有可能是我关注的公众号的问题,也可能是文字还没有完全斟酌的问题。
  • 今天我结合自己所听的课程,以《FBI教你读心术》,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 首先,这本书分别从身体语言蕴藏的秘密、身体语言(2个模块)、如何发现欺骗行为、复习与巩固这5方面进行了解说,每个课程的时间大概是15分钟左右。从内容上来看,其实就是4*15=60,也就是说我们用了1个小时将这本书就可以听完了,但是如果看一本这样的纸质书一般需要1-5天。但实际上这么高效的听书,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吗?我们真的边学边思考了吗?
  • 其次,就算听书的文字供稿者,反复地打磨自己的文字,想必也不能完全的复述到这本书的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吧。
  • 最后,我们怎么确定我们就已经了解了这本书,就是通过在线测评吗?我们真的有吸收到了这本书内容的1/4了吗?
  • 基于此,我想结合自己所听所学的内容,提出三个可以破解的方法:
  • 第一,确定了听书的书名之后,先去网上搜罗一下,关于这本书的介绍,以及别人的读后感;
  • 第二,在听的过程中,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文本的内容。对比原书籍与文本内容的偏差,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偏差,偏差可能产生的原因,如果是你写这份文稿,你会从哪些地方进行调整;(我想如果可以这样思考,应该也会提升写作的能力吧)
  • 第三,撰写读书笔记,并应用于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让理论和实践得到结合,并撰写反思。(等于说是思想的再次飞跃)
  • 还是建议纸质书籍和听书相结合,关注不同的读后感,碰撞产生自己的思维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