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探究“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书中的运用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主要是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这样的态度,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无条件"即不管来访者的身份、经历、性格、家庭、品质、情感和行为,心理咨询师都会友好、热情对待他,这就好像父母给予孩子的"抱持性环境

"。

虽然说"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界的一个名词,但是心理关乎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所以"无条件积极关注"有时在其他人际关系中有所运用,尤其是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比如《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的母亲和小林校长。

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探究“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书中的运用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的代表作,也是作者小学时的真实故事,被认为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教育书之一。这个故事发生在巴学园,是小豆豆的第二个小学。豆豆之所以转学,是因为太调皮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问题孩子"。但豆豆在妈妈的帮助下,毫无阴影地转学,并在小林校长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情况下,在巴学园里快乐成长,从"怪小孩"变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也不再经常站在窗边了。在豆豆这段成长故事中,我们还看到巴乐园的一些上课、教育方式,比如每一天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于是小朋友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

《窗边的小豆豆》在豆瓣评分也不底,其受欢迎的原因在于温暖在于唤醒了许多人对豆豆这样母亲、老师的向往,对一个育儿师来说则是其运用了"无条件积极关注"。今天,我们按照书中的故事顺序,来探讨书中"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运用及引发的思考。书中运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地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母亲对豆豆信任式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从孩子的角度和心理看待孩子的行为,充满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面对孩子捣蛋给予温暖的包容呵护。

2、林校长对豆豆鼓励式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看见豆豆就对她说"你真是个好孩子",鼓励豆豆做自己,成为学校里最有活力最热情最善良的孩子。

3、巴学园对学生们尊重式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学习不设置课程表而从"问题孩子"的兴趣或者特点出发,把学生们当成一和大人那样尊重,去细心地顾虑他们的感受。

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探究“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书中的运用


母亲对豆豆信任式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从孩子的角度和心理看待孩子的行为,充满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面对孩子捣蛋给予温暖的包容呵护。

有人看了这本书后认为,豆豆长大后能有所成就离不开妈妈的。的确,妈妈给豆豆的"无条件积极关注"首先就给足了孩子安全感,使得豆豆在第一所学校接受到的负面批评而产生的负面情绪都可以在妈妈这里化解,以至于不用化为仇恨或者压抑在心里。不仅如此,在豆豆被第一所学校斥责退学后,母亲保守了这个秘密,豆豆长大后都不知道自己是被退学了。这样一来,豆豆不用因为退学事情难以适应新学校,在巴学园学校里可以继续绽放天性,从而优点得以继续发扬。

这些行为是基于妈妈对豆豆的信任,她相信豆豆并不是像原来学校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她相信豆豆有其他优点。妈妈对豆豆的信任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豆豆想留长辫子看起来成熟些,妈妈不会害怕她洗不干净头发而阻止豆豆如此,还帮豆豆编辫子;豆豆和林校长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林校长与豆豆单独聊天,妈妈虽然有一瞬间担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消失了;她让豆豆一个人去上学。

这样的妈妈很特别,也很难得,因为很多家长都难以相信孩子,想着孩子是不是撒谎了,担心孩子是不是做错事。总是担心孩子,常常会局限孩子的行为,小到生活自理,大到人生抉择,如此一来孩子要么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要么对自己不再自信。

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探究“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书中的运用

林校长对豆豆鼓励式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看见豆豆就对她说"你真是个好孩子",鼓励豆豆做自己,成为学校里最有活力最热情最善良的孩子。

书中最被人畅谈的一部分就是林校长与豆豆第一次见面聊天。那时候,林校长让小豆豆坐到椅子上,然后对小豆豆的妈妈说:"下面我想跟小豆豆谈谈,您请回吧。"以为是问问题的小豆豆,结果听到林校长说"你说什么都行"的时候高兴极了,噼里啪啦毫无顺序地说了四个小时,中途校长没有表现出一点不耐烦。

林校长像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给孩子贴任何标签,耐心听孩子说完所有事情,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豆豆,让豆豆坐下,耐心倾听豆豆说话。豆豆第一次这样遇到这样的老师,立刻喜欢上了这个老师。除此之外,林校长看见喜欢跳的豆豆并不觉得是坏事,看见豆豆为了找出掉到粪池里的钱包而挖出一堆粪的时候,只是说"记得把它放回原位",就像一个朋友一样温和地提醒。

也是个特别的校长,最特别的是他对豆豆"无条件积极关注"。如果不是这个"无条件积极关注",林校长会像以前校长一样不允许豆豆跳,不会耐心与豆豆聊天,更不会让豆豆自己在粪池里找钱包。豆豆长大后每每想起来这位特别的校长,总是觉得特别感激。有次半夜起来想写下这位校长,便成了这本书。林校长对豆豆的影响是难以形容的,总的来说使得豆豆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强烈的表达欲,坚持做某事的毅力等。

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探究“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书中的运用


巴学园对学生们尊重式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学习不设置课程表而从"问题孩子"的兴趣或者特点出发,把学生们当成一和大人那样尊重,去细心地顾虑他们的感受。

在林校长的带领下,巴学园也是特别的。上课方式与众不同,在突然决定的游泳课上,老师们让孩子们不用担心没带泳衣,让孩子们都脱光了去泳池游泳,一些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在玩耍中不再因为自己的身体自卑;活动比赛与众不同,老师设置了些特别的运动项目,让残疾孩子在其中获得第一名并诚恳告诉孩子"你也可以"。

这个社会里不公平的事情的确不少,但在不公平事情中获胜的人也不少,因为他们赢在了心态。巴学园这样的课程,让所有被质疑、否认的孩子肯定了自己,摆平了心态。当一个人不觉得自己差的时候,他面对困难就会淡定些、理智些,如此一来就能顺利解决困难。巴学园虽然没有上什么知识课,但是它给这些孩子上了人生一大课,教会了孩子受益一生的品质和心态。

《窗边的小豆豆》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教育方式,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在这本书中,无论是妈妈还是教师,或者巴学园这个学校,他们都在"无条件积极关注"孩子。他们信任孩子,即使孩子调皮;他们鼓励孩子,即使孩子被定为"问题孩子";他们尊重孩子,即使还是还是个孩子。

这些"无条件积极关注"中,都是因为他们更懂孩子,愿意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而这一点,就是我们家长中难以做到的,因为平时工作生活忙碌,因为童心已经失去,因为觉得小孩就要听大人的,因为情绪烦躁。如果要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可以试试向《窗边的小豆豆》学习:

1、多了解观察孩子。

一个人碰到意料之内的事时,情绪会较为稳定。像豆豆妈妈会观察到豆豆上公交车让座这样礼貌、善良的优秀品质,像林校长会懂得孩子跟不上大人的伴奏旋律。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少看手机,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少些恐慌的情绪,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一味丢给学校的老师或者父母来教育,对孩子的行为可以归类思考但不要贴标签。

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探究“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书中的运用

2、蹲下来与孩子沟通,换位思考地看待孩子的行为与想法。

林校长会与学生们蹲下来沟通,这个"蹲下来"不仅仅是身体蹲下来,还是姿态蹲下来。他们不摆大人架子,也是因为他们明白摆大人架子不一定就会使得孩子听话,反而多与孩子沟通,多陪伴孩子,才能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何做到放下大人架子,在即将愤怒的时候离开现场,不在有情绪的时候教育孩子,接着静静地问自己"如果我小时候这样子,我怎么想,我希望大人怎么做?"

3、尊重孩子,先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

调整教育方式的一开始,就是我们要去改变自己的想法。我们常常先把孩子看作孩子,所以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用爱控制着孩子,看着孩子的日记,当着孩子朋友的面斥责孩子,不管孩子的兴趣爱好,直到孩子长大叛逆才开始尊重孩子。当然尊重不是不管教,是孩子的事我们提建议并引导孩子做正确决定,是孩子做错事不辱不侮地惩罚、批评孩子。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这些品质就有可能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窗边的豆豆》里这一句话不是空话,是书中教育者行动的总结。希望我们父母也不要只看了文章使得文章成了空话,而是行动起来为文章为"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一教育方式做代表。

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探究“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书中的运用


我是木木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