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我終於成了巨嬰!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溺愛,真的會毀了孩子。


溺愛,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


前不久,網上有個新聞。


有個21歲的留學生,他從小接受的就是“不放手式”教育


他上初中才和母親分床睡,讀高中了還是母親幫自己洗內衣內褲。平常只要是父母能做的事情,都會幫他做好。


等他長大了,別的同學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他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做,連衣服都不會疊。


去美國留學的前半年,因為不會做飯,父母擔心他吃不好,竟然把飯菜做好後冷藏起來郵寄過去。


有一次上烹飪課,為了不在同學面前丟面子,他謊稱自己會做很多中國菜。同學們都很感興趣,他只好硬著頭皮答應同學們來家裡做客。走投無路的他只好在下午(國內凌晨)打視頻電話向母親救助。


不出所料,愛子心切的母親,不顧自己工作一天的辛苦,深夜拍視頻教兒子做菜。


結果同學們來了以後,他卻忘了關手機,母親還在另一邊滿頭大汗等兒子回話。


長大後,我終於成了巨嬰!

如果我們真的足夠愛孩子,就應該學會慢慢放手,讓孩子學會自理自立,讓他們適應成長,適應社會。


我有個朋友,一個網紅民宿的老闆娘,也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老公是部隊的軍官,家庭條件特別優越。


可是他們卻從不溺愛孩子,經常在她的朋友圈看到這些情形:


今天幫忙做家務了、明天幫父母洗腳了;

今天去鄉下幫爺爺奶奶勞動了、明天去某個養老院做義工了;


就這樣我們看著她兒子慢慢長大,陽光孝順又帥氣,最終還考上了名校。


父母現在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讓孩子沒有一點生活自理能力,將來孩子只有吃不完的苦。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明白:曾經為孩子做的代勞,都是把孩子養廢的毒藥。


溺愛,讓孩子沒有感恩之心。


父母撫養子女,子女贍養父母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近年來時常有子女不孝敬父母的新聞見諸報端,其中就有這樣一個新聞:


從小在父母溺愛中長大的唐某不學無術,父親去世的早,是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長大成人,母親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留給兒子。


唐某初中畢業後外出打工,多年未給母親寄過一分錢。


隨著母親年齡越來越大走投無路只好去投靠兒子。沒想到他不僅不照顧母親,還讓母親自己去撿垃圾維持生活。直到後來母親連垃圾也撿不了時,他就給母親買了一張回老家的車票就不管不顧了。


母親回到老家後,白天在街上流浪,晚上就住在大河上面的橋洞裡。最後還是一些熱心人於心不忍幫忙解決食宿問題。


長大後,我終於成了巨嬰!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其實這也是父母給自己最可怕的禮物。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也經常看到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美好故事。


家住湖南湘潭的尿毒症患者李某,到處尋找腎源做移植手術,苦等了一年多卻一直沒有合適的腎源,身體越來越差。


突然有一天醫院通知他可以做手術了,有人願意給她提供腎源,沒想到捐腎者竟然是她的大女兒林某。


李某知道這個消息後感慨萬千,她有三個女兒,因為家裡人口多,經濟條件不好,三姐妹從小到大沒吃過什麼好東西,也沒穿過多少新衣服,都是姐姐穿了給妹妹穿,不像別的女孩子像公主一般被家人溺愛長大。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三姐妹早早的都幫父母幹活分擔生活的壓力,母親生病後三姐妹也是爭著給母親捐腎,經檢查大姐林某與母親配型成功,但母親拒絕了。


看著母親每天受病痛折磨,之前檢查與她配型成功的女兒決定不顧一切要捐腎給母親延續生命。


她說:母親給了我生命,辛苦將我養大,現在母親出現生命危險,我理應救她。


最終她說服了母親,也感動了所有的人,包括之前想要二胎不太同意她捐腎的丈夫。


父母不求兒女回報什麼,但我們也應在愛孩子的同時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付出,讓孩子做一個心懷感恩的有福之人。


長大後,我終於成了巨嬰!

溺愛,讓孩子逆商為零


《逆商》這本書裡提到,相對於智商和情商,今後最重要的應該是逆商。


什麼是逆商呢?逆商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可是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逆商幾乎為零。


有個親戚對孩子寵愛有加,從不讓孩子吃苦。


結果孩子學習不好,早早輟學。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就進工廠上班,每天工作至少12個小時,還與工友們格格不入,常常獨來獨往。


不久以後因為承受不了高強度的工作,他得了嚴重的抑鬱症,經過治療也沒有用,家人用鐵鏈拴他在家,儼然成了一個廢人。


後來父親患了癌症無錢醫治早早離世,母親因為意外摔斷了腿無法工作掙錢,最後他只能靠著親友的接濟勉強度日。


如果我們的孩子不具備應對失敗和逆境的彈性和恢復能力,當有人力所不能控的情況出現時,他們只會被絕望席捲,根本不可能彈性面對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長大後,我終於成了巨嬰!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任何困難都可能給他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我姐給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她有一個男同學,他是父母的掌中寶,平時什麼都順著他,為了他能夠安心學習,母親還特意從農村到縣城,租了一個房子陪讀,專門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捨不得他吃一點苦,父親就去外面打工掙錢養家。


男同學成績中等,有一次摸底考試發揮失常,考了全年級倒數第一百名。他回家後第一次被父母責罵。


沒想到這位男同學竟然寫了一封遺書,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從宿舍的五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個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逆商差的人遇到一點點挫折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場滅頂之災。


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


考門夫人的《荒漠甘泉》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她看到有一隻已經羽化的蝴蝶要從繭上面的小孔鑽出來,然而掙扎了很長時間還沒有成功。她覺得蝴蝶很可憐,於是把孔割大讓蝴蝶出來。


結果,蝴蝶死了。


原來,蝴蝶正是在破繭而出的掙扎中,把身體裡多餘的水分擠到翅膀裡,從而化作一隻可以自由飛舞的蝴蝶。


人的成長也是這樣。沒有人在人生過程中不經受挫折,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孩子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規則,無法獨立的融入社會。


長大後,我終於成了巨嬰!

溺愛不僅幫不了孩子,反而會傷害他,讓他走更多的彎路。


世界上最真摯的情感莫過於父母對子女的愛,但是我們作為父母必須明白: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


父母給子女最好的愛莫過於是讓孩子獨立、自主、有愛、有才。


別把孩子養成溫室中的花朵,他們應該都是直面生活的勇士。



作者:清晨的歌,喜愛讀書,喜愛刺繡,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二寶媽。歡迎和我交流。頭條號@袋鼠麻麻育兒屋。


指導老師:漫薇手跡新媒體寫作坊助教羅家豆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