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頭勺、防摔護墊,還有什麼神器以愛的名義實力坑娃


彎頭勺、防摔護墊,還有什麼神器以愛的名義實力坑娃

熟悉宛寧老師的媽媽都知道

想買什麼育兒用品

問問宛寧老師準沒錯

他大概率會告訴你

沒什麼用、

別買、

買就是坑了孩子……

我們擅長種草

更擅長拔草


今天我們就把最近媽媽們經常問的

一些育兒神器用品

簡單做一個總結

到底能不能買

媽媽們看完

心中自有答案喲!

▽▽▽


01

餐椅套罩


彎頭勺、防摔護墊,還有什麼神器以愛的名義實力坑娃

這個可以說是媽媽們諮詢最多的“神器”了。

添加輔食初期,寶寶抓捏,吃完飯餐椅慘不忍睹,於是媽媽想到這款餐椅罩,夠大夠寬敞。


可是它存在什麼問題呢?

1、讓寶寶餐桌的邊界感放大。媽媽眼中這僅僅是個餐椅罩套,但是寶寶的認知是餐桌就是這麼寬敞,這麼大,以後和家人共同就餐,每人的餐桌界限就需要重新適應重新自我界定,這個過程很可能會有衝突。

2、無法讓寶寶自由地進行自我挑戰。按照人的生活習慣桌椅是支撐身體,不應該限制身體。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放鬆,如果不容易理解這一點可以想象一下坐凳子,沒有靠背和坐椅子,有靠背,有沒有靠背對身體的放鬆程度是不一樣的。當寶寶被這種神器包圍了身體360度,會有強烈的身體擠壓感,吃飯的時候容易感覺壓抑,而減少就餐的樂趣。


那麼寶寶吃飯就要髒亂無法改善了?

寶寶要學會吃飯,從髒亂到整潔,需要有學習的過程,寶寶要能夠從吃飯中體會到自由進餐的樂趣,吃飯應該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而不是痛苦的體驗。

想要改善,除了給寶寶時間學習,慢慢等待,媽媽們也可以在餐椅下面鋪一次性桌布,穿罩衣來減少清掃的工作量。


02

吸管碗


彎頭勺、防摔護墊,還有什麼神器以愛的名義實力坑娃

吸管碗其實在諮詢過程中遇到的不多,大概是因為它第一眼看上去更像吸管杯,而不是吃飯用的碗。

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款喂輔食“神器”。讓媽媽們看到了讓寶寶乖乖吸食蔬菜糊、米粉糊的希望。

寶寶在第一階段是吸吮,吸吮是哺乳動物及人類嬰兒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是新生兒無條件反射的一種。當用乳頭或手指碰新生兒的口唇時,寶寶就會出現口唇及舌的吸吮蠕動。吸吮要考慮食物的流量,例如母乳的乳頭和奶嘴都是流量可控的,寶寶通過大口吸或者小口吸,來控制流量。

使用吸管是必須保證足夠壓力才可以,吸管越粗需求吸力越大,寶寶的口腔肌肉群力量是否足夠,也會影響吸管碗的使用效果。除此以外,這種吸管碗還可能引發以下問題:


1、不可控的吸力導致寶寶通過吸食進餐容易增加嗆食風險

2、吸管碗把流食和半流食直接吸入口腔中,無法鑑別食物的顆粒和給唇觸覺的反饋,缺少口腔肌肉群協調練習,因為吸管碗吃飯是吸吮直接吞,而不是咀嚼。咀嚼的練習需要食物的顆粒感保證,食物的顆粒過大,吸管碗是無法使用的。

3、過渡依賴吸食,對食物溫度的感知下降,容易出現吸食忽略食物溫度直接吞嚥燙傷口腔。

4、吸管過濾掉固體食材,只吸食了液體,造成食物攝入密度過低。


怎麼解決呢?不買不用,使用勺子作為就餐工具。


03

異形勺子


彎頭勺、防摔護墊,還有什麼神器以愛的名義實力坑娃


這種勺子可以說是現在很多媽媽的寵兒了。不僅我們的學員有使用的,日常諮詢也有媽媽在用。購買的初衷也是考慮寶寶使用時舀取食物方便,入口順暢。

但是我們從來不推薦這種勺子,為什麼呢?


1、目前市場上主流勺子均是直柄,使用直柄勺子將食物送入口中,和這種異形勺子抓握,將食物送入口中,發力方式和角度都是不同的。即使寶寶使用異形勺子很熟練,畢竟他不可能一輩子都用這一把勺子,遲早都是要回歸到主流普通勺子,重新用直柄勺子的時候,還要重新學習如何發力如何將食物送入口中。既然要重新學習,何必繞一個彎呢。

2、長時間選用異形的勺子可能會有空間感知的錯判,畢竟吃飯是需要手腦眼的協調。所以異形手柄的勺子可以用,但是換回直柄勺子相當於重新開始學習。這個重新學習過程中就打斷了孩子自我進餐的樂趣。

2、異形勺子可能會出現對食物的不適應,尤其是滑、軟、爛根本無法用勺子送入口中。慢慢的這種挫敗感會讓孩子對某種食物排斥,很可能出現這種食物徹底不吃。


如何解決:

直柄勺子是首選,循序漸進堅持給學會使用。

(勺子選擇: )


04

擠壓式米粉勺

彎頭勺、防摔護墊,還有什麼神器以愛的名義實力坑娃


在選擇這個擠壓式米粉勺的時候,宛寧老師說很難想象會有家長使用這個。我默默滴回答:我買了……

當然從使用上來說,真的不方便,硬,不容易擠壓,每次的量不好控制,米粉粘稠就擠不出來,瓶體不保溫擠不了幾口米粉就涼了。所以,用過一次之後我就再也不用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使用這種擠壓式米粉勺喂液體,比如果汁或者水,寶寶就會一直不停地吞嚥吞嚥,因為只要吃完一口就會流出來一口,一直吃不完的感覺。

所以,使用勺子給寶寶餵食,才是正確的。


05

餐桌玩具

彎頭勺、防摔護墊,還有什麼神器以愛的名義實力坑娃

我們在看到這個餐桌玩具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寶寶的餐桌上放這麼一個玩意兒,他還會有興趣吃飯嗎?

我們猜想商家推出這個商品的時候,是考慮很多媽媽頭疼寶寶吃飯時注意力不集中、哭鬧、不好好吃飯,想要解決“餵飯難”的問題。寶寶有了這個餐桌玩具的時候,注意力集中在玩具上,這時媽媽就可以“趁機”多喂幾口飯了。


從這個角度說,這個玩具會引發這麼幾個問題:

1、寶寶注意力專注在和玩具的互動上,對於吃飯的認知養成了張嘴吃,閉嘴吞的反覆動作上。造成寶寶認為進餐過程中就是應該玩著吃,而不是認知吃飯是自己的事情。以後吃飯玩具沒有了可能會換一個,以後會走了吃飯時可能就出現下地玩嘴喂的情況發生。


2、就餐中玩玩具增加就減少了玩食物的頻次,很多媽媽擔心孩子自己吃飯太慢又太亂,就會給玩具玩,找準時機一勺一勺的喂孩子,但其實這樣阻礙了孩子精細動作發育。一粒米、一棵菜,讓孩子自己抓起來或盛起來吃到自己嘴巴里和家長喂進去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在孩子吃飯時,通過抓握、夾取,鍛鍊了手指、眼睛、大腦的協調能力以及抓捏的技巧。如果玩玩具而不接觸食物,只是由著家長頻繁喂孩子,無形中減少了鍛鍊的機會,而且推遲了掌握精細動作的時間。


3、就餐中玩玩具忽略了食物對大腦的刺激,有句成語叫“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那麼當進餐中寶寶專注在食物上而不是玩具,大腦受到食物的刺激後悔分泌大量的消化液,促進胃腸加速蠕動從而引發食慾。


06

防摔神器

彎頭勺、防摔護墊,還有什麼神器以愛的名義實力坑娃

每個寶寶都是天使,那麼天使必然不能讓頭先著地,故此防摔神器開始隆重的被推出江湖,從此媽媽們又多了一個入坑的“神器”。按照正常人邏輯這東西圖片看完絕對有必要。但是卻忽略了寶寶的發育需求。防摔神器什麼時候用?商家說是坐和爬、站立都可以用!那麼問題來了!


坐:

坐的時候寶寶不可能直接坐在水泥、大理石等堅硬的地面,大部分寶寶獨立坐訓練媽媽會選擇床、沙發、人肉坐墊(父母腿上)、地墊上進行,獨坐向後仰摔幾率很小。就算是在堅硬的地面坐,娃在後仰的時候身體的肌肉會瞬間本能的協調發力進行平衡。有兩種可能讓孩子坐著摔倒,摔到後腦,一種是被正面大力推到,另一種就是直接昏迷後向後仰摔。這兩種情形,我想在學習獨坐的寶寶中,父母是不會讓他們發生的。

爬行:

爬行時期用防摔神器什麼都不用考慮了,看一個圖片就好理解!


彎頭勺、防摔護墊,還有什麼神器以愛的名義實力坑娃

用這個東西因為是身體揹著,肩部活動是受限制的。而寶寶在爬行期爬行必須正面抬頭!抬頭!抬頭!揹著這麼個“神器”寶寶想在爬行中抬頭查看前方就必須停下來,爬錯方向了重新校正方向要停下來抬頭,寶寶是無法連續移動!如果不抬頭了?那就撞撞樂!咣咣的撞吧!!電視櫃,桌子腿,推車,門框,玻璃門,萬物皆可撞。


站:

站立代表寶寶肌肉有力量,大腦空間感知好,肌肉協調能力好。這樣的寶寶才能獨立站開始為學習行走做好準備。但是站能摔麼!能!這個幾率是最大的可能滑倒。因為大腦在發育中從翻身到爬行完成了兩次空間翻轉,左—右和前—後,那麼經過翻身和爬行後寶寶對空間的意識加強,尤其是爬行絕大部分向前養成的方向建立。這個時候就是出現身體的平衡異常,大腦直接判定身體選用膝蓋和手臂、臀部進行緩衝,所以看到站立的時候寶寶摔倒後或坐、或跪、或蹲,很少看到寶寶摔的時候正面平摔或者是後仰平摔的出現。

解決方法

被動操每天做,發育引逗訓練多做。


作為父母的您,還有哪些購買的神器和大家分享呢!歡迎留言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