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馮小剛巔峰之作《芳華》你怎麼看待?

一芳城


《芳華》這部電影懷舊美好的畫面背後,展現的卻是無奈、醜陋和血淋淋。《芳華》雖然以文工團為背景,但故事的核心都同樣是一群十六七歲的年輕人。

《芳華》裡的何小萍、郝淑文、蕭穗子、林丁丁,不但都自帶朝氣蓬勃的氣質,而且每一寸肌膚也寫滿了青春的緊繃與活力。電影裡不單單有溼漉漉的額頭、線條優美的大白腿、而又青春美好年輕女孩的酮體。但是還有戰爭、殘疾和落魄苟且的生活。

在青春裡,我們同吃同住同洗澡同勞動甚至同睡過一張床,可是芳華過後呢?

《芳華》的青春,就是一場夢境一般的旅行,從大院出發的,最終還是回到熱鬧街市;從茅屋出發的,最後還是要流落街頭。

再來說說這部電影的導演馮小剛吧,《芳華》既是有過軍隊文工團經歷的馮小剛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在以這種藝術方式向一個不遠就將逝去的時代的一個懷念之作。

而在這部電影卻是推遲了兩個多月上映的,誰也不知道這其中經歷多少磨難。而其中電影夾雜著政治,相比單純只論情懷難度就要大多了。在目前的國內,能夠將“政治敏感”玩得轉的,沒有幾個導演。多數的中國導演,對於“政治敏感”採取的態度,無疑都是消極的態度,能夠躲多遠就躲多遠。而馮導剛好把這尺度把握得恰當。


TFboys小迷妹


您好,我是影視領域的創作者,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芳華,其實一開始並沒有非看不可的慾望,但隨後安利的人越來越多,最後在2017年最後一個夜晚看了馮導的這一文藝片。兩個小時左右的影片時長對於文藝片來說已經很足夠了,故事以文工團的故事開端,時間跨度也接近三十年,對於影片本身及我個人的觀影體驗,筆者有以下幾個小看法或意見。

1.

故事旁白是影片中的“蕭穗子”,以回憶的形式帶著觀眾回到那段跌宕起伏的芳華。“蕭穗子”的聲音並不是很差,輕柔而不失渾厚的質感。但這旁白便是整個故事的橋樑,這樣的方式來連接劇情很冒險,但總體還行。

2.

劉峰(黃軒 飾)不折不扣的老好人,髒話累活都爭著去幹,一個很突出的鏡頭,食堂跑了豬,伙伕就直接叫他來幫忙抓豬,別人結婚他也操心,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3.

對於原作者,《芳華》涵蓋了嚴歌苓的青春與成長期,她在四十餘年後回望這段經歷,筆端蘊含了飽滿的情感。青春荷爾蒙衝動下的少男少女的懵懂激情,由激情犯下的過錯,由過錯生出的懊悔,還有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種種,構成了《芳華》對一段歷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變遷的複雜感懷。今天的作者嚴歌苓與當時的小女兵蕭穗子在作品裡構成了理性與感性的對話關係,重新呈現了當時年代裡青春的混沌、感性與矇昧。生命的恣肆與人性的層次以及時代的的特徵構成了《芳華》繁複的調性,它向讀者打開了多層面的認識路徑。

4.

何小萍,外表柔弱,內心很剛強,一開始,就是以被拋棄者的形象出現。母親和繼父不喜歡她,弟弟妹妹欺負她,親生父親,在六歲那年後,她再也沒有見到過。何小萍以為來到部隊,她就會擺脫那個糟糕的世界。可是,一切事與願違。偷穿別人的軍裝照相,何小萍被舍友排斥,沒人願和她跳舞,嫌棄她身上有味。只有劉峰對她好。劉峰的調離,讓何小萍對文工團生活徹底失望,當劉峰被髮配到伐木連的那天,她堅持一個人去送劉峰。她心裡鄙視文工團群體的所作所為,所以,當有演A角的機會,她選擇了裝病放棄。她不久也被調離,到野戰醫院做一名護士。後來,經歷過戰爭的何小萍患上精神病,動作僵硬,神情呆滯。多年前的音樂迴盪在耳邊,她漸漸深入其中,回到她的文工團時代。何小萍穿著病號服,神遊至文工團大院的草地上,在月光下起舞,美麗、悽清、決絕。看到這裡時眼淚情不自禁流了滿面,說不清是一種寬慰還是悲涼。

5.

沒有人能永遠處於青春,但永遠有正處於青春的人。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一樣,然而,青春永遠令人念念不忘,這一點每一代人都一樣。對青春的熱愛,是超越年齡和時代的。在特定的環境裡 命運在拐點走了不同的方向 或失意或得意 然而這才應該是人生的模樣 銀幕漸漸淡去 看著坐在身邊50 60後的叔叔阿姨久久捨不得離去 在感嘆或緬懷那年的自己。







叔大影視剪輯


1,

《芳華》懷舊美好的畫面背後,展現出來的,卻是無奈、醜陋和血淋淋。

劉峰,一個雷鋒式的好人,好事做盡,下場是,表白心上人(丁丁)失敗,心口還被丁丁捅了一刀。

被調到前線,兄弟死的死,傷的傷,自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最後把一條胳膊留在了戰場上,注意,他丟失的,是右手和右胳膊。

在片中,劉峰是個心靈手巧的人,修得了機械錶,做得了沙發,還能跳得了舞蹈,放到現在,就是個多功能複合性人才,可惜在那個年代,只是個人人需要人人又不怎麼看得起的“活雷鋒”。

最後,劉鋒作為一個退伍英雄,竟然在海口為書店拉書賺錢,車子被扣,上門求情還被打,要不是郝淑雯正好看到,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郝淑雯那句“我X你媽”,我相信也是導演和觀眾想罵的。

然後呢,沒有然後。

各自的日子,各自繼續過。

劉峰是幸運的,他失去了那麼多,但命運給了他一個何小萍。

更多的“劉峰”,恐怕就沒這麼好運了,也不會有黃軒這麼帥,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誰又知道。

2,

丁丁,作為一個女孩子,她的所作所為,勉強可以算在情理之中,畢竟你不能要求她喜歡劉峰,可是她為了自己的名聲,而說劉峰耍流氓,顯然就過了。

尤其是那個年代,耍流氓不是自罰三杯就過去了,而是會受到實實在在的處分。

穗子的扮演者是,穗子是影片的旁白和視角,對於感情,她不像劉峰那樣深藏,卻也沒得到好結果,甚至,她都沒有正式表白。也許,是郝的那句“門當戶對”刺痛了她,畢竟,郝是幹部子弟,而她,則為父親被平反而哭泣。

3,

對於女一號何小萍,我想多說一些。

在《芳華》裡,男一號是黃軒扮演的劉峰,女一號是扮演的何小萍,她承載了全片的線索,而她的情感線,也是全片最飽滿的那部分。

苗苗是學舞蹈出身,跳了十幾年,這些在影片中她舞蹈的那些片段,可以明顯看得出來,包括她的身材和站姿走姿。而她穿著病服月下獨舞那一段,則是全片最美的片段。

有點奇怪的是,高原慰問那一段,何小萍“帶病上陣”的舞蹈被剪去了,馮導在直播中回應是為了平衡劇情的節奏,突出後面穿著病服的草地獨舞,不過,我還是想看看被剪掉的那一段,何小萍是怎麼跳的,有多精彩。

看採訪說當時苗苗是真的產生了高原反應,帶病跳的,氧氣瓶隨時備著,可見艱辛,而馮導也對這位新晉的“馮女郎”的敬業精神讚不絕口,畢竟在那種艱難的環境裡,能出色完全拍攝任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那是向來處於被忽視被欺負境地的的“何小萍”的高光時刻,她第一次跳了A角,她站在舞臺的中央,儘管她已對集體失去信心,在這支舞之後,她也“被離開”了這個集體。這支堪稱她的“榮譽之舞”與“告別之舞”的舞蹈,沒能在大銀幕上看到,真的十分遺憾。

如果這段舞蹈可以放出來,在之後的草地獨舞時,當觀眾會想起曾經的那隻高原舞蹈,與眼前何小萍獨自沉醉在自己世界起舞的畫面交織,人生起伏,時代變遷,在兩支舞蹈間倏忽世事已是風雲變幻,如何小萍一般的人啊,真如浮萍般,脆弱,卻又堅毅。

除了舞蹈方面,苗苗的表演也讓人驚喜,她給人的感覺,不是在演,而是把這個角色融入了自己的身體裡。演員苗苗昨晚在微博上發佈了一篇寫給何小萍的信,完整地講述了自己怎樣參加面試,通過一輪輪的選拔,最後怎樣確定角色開始拍攝,直到殺青的歷程。

這個年輕的新人演員說“很快,八個月過去了,電影就這樣殺青了,我收到了鮮花,掌聲,也和所有人合了影,我向每一位工作人員致謝,告別。回家的路我辭別了來祝賀我殺青的朋友、家人,我就一個人走著,離《芳華》越來越遠,我不想停下來,就想這麼一直走著,走了好久,我記得天都已經黑了,但這個方式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後面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還是隻願意一個人待著,不願意說話,唯一排解的辦法就是畫畫。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我怎麼了,可能因為你走了,但苗苗還沒有回來。”

看到她對角色寄予瞭如此多如此深的情感,便更能理解她何以能在電影中活成了何小萍。

這張照片,是七十年代的照片,氣息也是七十年代的,家裡有老人的可以翻一下那個時候的照片,就是這種感覺。

相比較其它人,感覺苗苗在表演上,更加的貼合那個年代的氣氛。

而何小萍,一個父親被關到死都沒有平反,一個為了被母親抱一下故意凍病自己的姑娘,一個從小被欺負大的姑娘,卻能在劉峰因“耍流氓”被調離時,能想到對劉峰說“可以抱抱我麼”,是多麼的震撼。

雖然她當時沒有說,可是,仍然能看到她內心的善良和勇敢。

片中,戰爭結束後,立了功成了英雄的何小萍,精神出現了問題,這個設置,我覺得很好,也能看得出馮導的心思,他想聊一些不太好聊的東西。

現在很多沒有接觸過戰爭的年輕人,特別熱血,特別喜歡開戰,可是戰爭有多殘酷,他們一點都不知道。

所以影片中那些血淋淋的畫面,我感覺很好,這才是戰爭的真實。

影片的最後,劉峰並沒有和何小萍在一起,而是隔了十多年後,劉峰生重病,何小萍把他接到身邊,倆人才算在一起,但沒有結婚。

但幸運的是,最後他們總算有彼此相伴。


唐小乙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芳華》在上映第36天時,斬獲了14億票房,成為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中票房最高的電影。慶功宴上,他和王中磊穿著大紅外套,後者在微博中寫道:慶功為引,開心為實。而馮小剛的微博中卻毫無痕跡。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芳華》上映前後,馮小剛的微博轉發各種宣傳信息,張國立、葛大爺現身“打call”,網友在微博下的評論他都挨個回覆,以往懟院線、懟觀眾、懟影評人的他甚至還在微博中引用了影評人的話,可見華誼和馮導自己,對這部電影寄予了多少希望。

過去的幾年對華誼來說可謂艱難。公司出現虧損,做明星資本化和短期借殼炒作遭遇強監管,多部影片遇冷,院線和發行環節問題頻現……而《芳華》與《前任3》上映同期,華誼兄弟股價應聲而漲,兩部電影均貢獻了超過10億的票房。馮導和王氏兄弟或許可以稍展笑顏了。

趕上時代又錯過時代的他憑什麼穩賺票房?

馮小剛十八歲時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考大學、一個是當兵。考大學要花錢交學費,而當兵管飯、發衣裳還有津貼。於是他選擇了去當兵,為的是“不讓母親再辛苦地養他”。

父母離異後與母親、姐姐搬出大院的馮小剛,在少年時期經歷過窮困潦倒,這鍛造了他那種毫不認輸、玩命向上爬的螻蟻精神,同時也造就了他骨子裡那股擰巴勁。

於是有了後來《永失我愛》中吊兒郎當但心地善良,因患病而趕走愛人的蘇凱,有了《甲方乙方》中那句經典的“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沒有房子的婚姻則更不幸福。”他拍的都是底層人民真實生活中的柴米油鹽。

那真是一個黃金時期啊。8、90年代的中國,大眾未被模式化的電影洗腦,電影院的普及、攝影技術的改進又點燃了華夏大地的觀影熱潮。那時候的中國導演,就如同民國時期的作家一樣,他們不懂得所謂的好萊塢劇作技巧,反而拍得出土生土長最樸實、由靈感而來的貼近“人”的作品。

那時候,剛剛溫飽的中國人民備受高速市場經濟下的生活壓迫,另一方面又開始被培養起了審美意識,最能賺喝彩的是沉重寫實風格或藝術感強烈的片子。像張藝謀的《活著》、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徐克的《黃飛鴻》、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而馮小剛雖然出身是場記和美工,但他不像老謀子、陳凱歌是科班出身,野路子的他最熟悉的還是嘻嘻哈哈穿梭在北京小巷中的無業青年、常年被淹沒在刺鼻油煙味中的廚子,要他深刻也深刻不起來。

他拍過幾部文藝片,可惜沒過審,直接被斃掉,他非常沮喪,甚至絕望。後來有在部委裡工作的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提點了馮小剛一句:幹嘛非得拍悲劇呢?中國人民也沒都生活在悲慘之中啊。

於是,他看準了春節這個娛樂消費的高峰期,憑《甲方乙方》開創了電影賀歲檔。加上後來的《一地雞毛》、《不見不散》等,主角都是小人物,他們大都有點小聰明、憤世嫉俗但又心存善意、如螻蟻般艱苦奮鬥,有著一些看似可笑的夢想,總是讓觀眾笑著笑著被感動,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當然,賀歲片是節慶時期上映,主題本不能太深刻,要能逗人開心。這也成就了馮小剛的標籤之一——“迎合”。

從1997到2004的賀歲檔,馮小剛幾乎年年穩賺高票房,但一個創作者最忌諱的是作品定式化和創造力的枯竭。在這期間《臥虎藏龍》火了,還有藝術性超前的《英雄》《十面埋伏》等,中國的大片時代逐漸到來。市場開始變了,馮小剛也必須要開始思變。

總有人戲稱馮小剛為“馮褲子”,一是因為他為了拿到電影資源而到處拉結關係,二是他的電影沒有人文關懷。04年,他就讓《天下無賊》裡的賊鴛鴦撿回了人性,為了幫素不相識的傻弟弟跟道上人結下樑子,最終生離死別。你們不是要人文關懷嗎,這總夠了吧。自此,馮小剛的電影裡有了好萊塢的影子。

轉眼到了07年,馮小剛腦洞一開,說也要來拍個有深度、有思想、有畫面的大片,還要搞個《哈姆雷特》的中國版,順便模仿一下《雷雨》。於是《夜宴》誕生了。權利、慾望、腐朽,甚至古樸優雅的中國風,這些以往離馮小剛遠得不能再遠的詞,在這部作品裡交織在了一塊。

但缺少好編劇是中國影視界最殘酷的現實之一,故事講不好尤其是恢弘大歷史片最大的bug。所以就算這部大片據說投入巨資,但像《無極》一樣被口水淹沒也不算出乎意料。可惜之前拍了那麼多劇情片,馮小剛也還是沒走出敘事拖沓、對白不倫不類的魔咒。不過想想老謀子、陳凱歌拍的大片都被罵慘,非科班出身的馮導也不算虧了。

可他還是不甘心,不願意再迎合。錢賺夠了,之後的野心是要拍出能俯瞰時代的宏大歷史題材的片子,他要被後世銘記。

《集結號》《唐山大地震》《1942》再次顯示了馮導的轉型速度,也都可以說是各自領域中的優秀電影。《1942》從最初策劃到最終成片上映,歷經10多年,然而票房非常慘淡,幾乎虧本。

馮導忘了,80、90後已經成為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這個時代的觀眾已經不是當年那波追逐馮導的他們了。

看什麼小人物的奮鬥,看什麼家國情仇,他們要的是視覺震撼,要的是腦洞大開的純娛樂,他們蜂擁進影院,為的是看《變形金剛》《功夫熊貓》和《速度與激情》,也為了《人在囧途》,可就是不買馮導的賬。

在《1942》上映的2012年,中國電影票房排名前10中有7部都是海外片。上一年,《變形金剛3》以10.81億成為中國大陸票房最高的電影,這年,《泰囧》以12.67億取而代之。而《1942》只有3億,沒進前10。

破罐子破摔,乾脆拍部徹底的商業片唄,你們愛看就看。果然《私人訂製》收穫7.18億票房,刷新他的票房記錄。這下馮導徹底絕望了,我認真拍的電影沒人看,隨隨便便拍的片子你們倒屁顛屁顛來,我還拍個錘子。

所幸馮導沒有自暴自棄,仍在不斷探索自己的邊界。《我不是潘金蓮》甚至首次探索了圓形畫幅的形式,還拍了以往幾乎在大熒幕上看不到的上訪題材,不得不說,馮導多次以一己之力刷新了審查尺度的上限。他所關注的再次回到了遭受苦難的小人物上。

iAsk

為何年近六十才拍出了年少時的青春?

2012年左右,伴隨著互聯網到來的是中國電影的強勢崛起。這次跟90年代一樣的是觀眾數量烈度式膨脹,帶來了電影票房的跨越增長。從90年代的單部電影最高千萬票房到千禧年首次破億花了十年,到12年破10億,15年破20億,17年破50億……消費群體強勢崛起,大眾口味幾乎朝夕相迥,分流也更明顯。

多年被國外影片打壓的國內電影行業開始反彈,《速度與激情7》《美人魚》和《戰狼2》輪流坐上票房最高的寶座,以往穩贏的大片也不再具有絕對號召力。

這個時代,誰能握準觀眾的喜好?

不好意思,最好的導演、最牛的影片人都說不準這事。要讓觀眾買單,就得有足夠的特色,甚至高傲的姿態。當然,也不能太晦澀,否則觀眾看不懂。歷史片、動作片、玄幻片、喜劇片、青春片……給80、90後看的片子都擠爆了,似乎沒有人回過頭來關注一下60、70後?

拍了《老炮兒》後的馮小剛越發懷舊了,他的思緒飄到了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大院。那時,他20歲,在美術組畫布景。

舞蹈隊裡跳《草原女民兵》的女孩子是真美啊!夏天的晚上,她們洗完澡光著脖子穿軍裝,身材好,脖子長。挎著臉盆一群走過來,空氣都香了。這些偶像,他卻只能遠遠看著,講不上話。

可惜啊,改革開放後沒多久文工團就解散了,他連故意走近女孩子們去聞那股髮香的機會都不再有了。

後來,嚴歌苓給他寄來了自傳性質的小說,寫的正是文工團的歲月。青春、懷舊、歷史、戰爭……這些詞迅速在他腦中聚集起來,他要做一部追憶芬芳年華的片子,還要能映襯對人性、對歷史的思考。想一想,自己都年近六十了,再不拍,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了。

四十年前的場景,現在想起來,“腦中只剩下最寶貴的東西”。那些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女兵情結鑄造了《芳華》。

這種情結貫穿整部電影。當時馮小剛海選女演員時就要求必須素顏面試,後期宣傳電影帶女孩子們素顏出席,還讓主持人現場檢驗。再看片中蕭穗子啃西紅柿的特寫,女兵們穿著泳衣打鬧,嗯,還是當年那個直男馮導。

電影上映後,一個節目上,馮小剛見到了闊別數十年的文工團女兵們,平時寡言少語的他卻嘰嘰喳喳說得停不下來,還吃上了隊長楊慧做的餃子。被罵煽情也好,故事銜接不佳也好,他這一生最愛的三樣東西:電影、餃子、女人,也算圓滿了。“老天爺很厚待我。”

《芳華》的觀看人群中,45歲以上觀眾佔35%,而在華北、西南、華南地區,中老年觀眾貢獻度更高,均超過50%。可見馮導確實打了一副好牌。


靠著《芳華》,馮小剛再次回饋給華誼一個大禮。當然,《前任3》也功不可沒,華誼這些年來一直在嘗試多元化經營,從陸川到曹保平、管虎,再到這次的田雨生,馮小剛早就被奉為老一輩甚至老兩輩。另外,萬達、阿里、光線等都在搶奪市場份額,還有無數新崛起的公司。

所以,華誼近年的虧損靠馮小剛是掙不回來的,但沒有了馮小剛,臺柱子就倒了。

馮小剛的賀歲片憑什麼能穩賺票房?他趕上國民電影需求的大時代,他知道怎樣拍出讓普通人又哭又笑的作品,這是功力。但他不只會迎合,而有著對於藝術追求的情懷,雖然他的片子總是好貨中夾雜著一兩個為賺票房的“次貨”。怎麼握準觀眾口味,馮小剛似乎憑藉懷舊的《老炮兒》《芳華》找回了些許感覺。榮耀與貶損,他多年來已經歷太多,是迎合還是高傲,馮導心中早已有數,希望以後能繼續做好他最擅長的事。


大娛樂翻天


1、

《芳華》懷舊美好的畫面背後,展現出來的,卻是無奈、醜陋和血淋淋。

劉峰,一個雷鋒式的好人,好事做盡,下場是,表白心上人(丁丁)失敗,心口還被丁丁捅了一刀。 被調到前線,兄弟死的死,傷的傷,自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最後把一條胳膊留在了戰場上,注意,他丟失的,是右手和右胳膊。 在片中,劉峰是個心靈手巧的人,修得了機械錶,做得了沙發,還能跳得了舞蹈,放到現在,就是個多功能複合性人才,可惜在那個年代,只是個人人需要人人又不怎麼看得起的“活雷鋒”。 最後,劉鋒作為一個退伍英雄,竟然在海口為書店拉書賺錢,車子被扣,上門求情還被打,要不是郝淑雯正好看到,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郝淑雯那句“我X你媽”,我相信也是導演和觀眾想罵的。 然後呢,沒有然後。 各自的日子,各自繼續過。 劉峰是幸運的,他失去了那麼多,但命運給了他一個何小萍。 更多的“劉峰”,恐怕就沒這麼好運了,也不會有黃軒這麼帥,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誰又知道。

2、

丁丁,作為一個女孩子,她的所作所為,勉強可以算在情理之中,畢竟你不能要求她喜歡劉峰,可是她為了自己的名聲,而說劉峰耍流氓,顯然就過了。 尤其是那個年代,耍流氓不是自罰三杯就過去了,而是會受到實實在在的處分。 穗子的扮演者是鍾楚曦,穗子是影片的旁白和視角,對於感情,她不像劉峰那樣深藏,卻也沒得到好結果,甚至,她都沒有正式表白。也許,是郝的那句“門當戶對”刺痛了她,畢竟,郝是幹部子弟,而她,則為父親被平反而哭泣。

3、

對於女一號何小萍,我想多說一些。 在《芳華》裡,男一號是黃軒扮演的劉峰,女一號是苗苗扮演的何小萍,她承載了全片的線索,而她的情感線,也是全片最飽滿的那部分。 苗苗是學舞蹈出身,跳了十幾年,這些在影片中她舞蹈的那些片段,可以明顯看得出來,包括她的身材和站姿走姿。而她穿著病服月下獨舞那一段,則是全片最美的片段。

有點奇怪的是,高原慰問那一段,何小萍“帶病上陣”的舞蹈被剪去了,馮導在直播中回應是為了平衡劇情的節奏,突出後面穿著病服的草地獨舞,不過,我還是想看看被剪掉的那一段,何小萍是怎麼跳的,有多精彩。 看採訪說當時苗苗是真的產生了高原反應,帶病跳的,氧氣瓶隨時備著,可見艱辛,而馮導也對這位新晉的“馮女郎”的敬業精神讚不絕口,畢竟在那種艱難的環境裡,能出色完全拍攝任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那是向來處於被忽視被欺負境地的的“何小萍”的高光時刻,她第一次跳了A角,她站在舞臺的中央,儘管她已對集體失去信心,在這支舞之後,她也“被離開”了這個集體。這支堪稱她的“榮譽之舞”與“告別之舞”的舞蹈,沒能在大銀幕上看到,真的十分遺憾。 如果這段舞蹈可以放出來,在之後的草地獨舞時,當觀眾會想起曾經的那隻高原舞蹈,與眼前何小萍獨自沉醉在自己世界起舞的畫面交織,人生起伏,時代變遷,在兩支舞蹈間倏忽世事已是風雲變幻,如何小萍一般的人啊,真如浮萍般,脆弱,卻又堅毅。
除了舞蹈方面,苗苗的表演也讓人驚喜,她給人的感覺,不是在演,而是把這個角色融入了自己的身體裡。演員苗苗昨晚在微博上發佈了一篇寫給何小萍的信,完整地講述了自己怎樣參加面試,通過一輪輪的選拔,最後怎樣確定角色開始拍攝,直到殺青的歷程。 這個年輕的新人演員說“很快,八個月過去了,電影就這樣殺青了,我收到了鮮花,掌聲,也和所有人合了影,我向每一位工作人員致謝,告別。回家的路我辭別了來祝賀我殺青的朋友、家人,我就一個人走著,離《芳華》越來越遠,我不想停下來,就想這麼一直走著,走了好久,我記得天都已經黑了,但這個方式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後面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還是隻願意一個人待著,不願意說話,唯一排解的辦法就是畫畫。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我怎麼了,可能因為你走了,但苗苗還沒有回來。” 看到她對角色寄予瞭如此多如此深的情感,便更能理解她何以能在電影中活成了何小萍。
這張照片,是七十年代的照片,氣息也是七十年代的,家裡有老人的可以翻一下那個時候的照片,就是這種感覺。 相比較其它人,感覺苗苗在表演上,更加的貼合那個年代的氣氛。 而何小萍,一個父親被關到死都沒有平反,一個為了被母親抱一下故意凍病自己的姑娘,一個從小被欺負大的姑娘,卻能在劉峰因“耍流氓”被調離時,能想到對劉峰說“可以抱抱我麼”,是多麼的震撼。 雖然她當時沒有說,可是,仍然能看到她內心的善良和勇敢。 片中,戰爭結束後,立了功成了英雄的何小萍,精神出現了問題,這個設置,我覺得很好,也能看得出馮導的心思,他想聊一些不太好聊的東西。
現在很多沒有接觸過戰爭的年輕人,特別熱血,特別喜歡開戰,可是戰爭有多殘酷,他們一點都不知道。 所以影片中那些血淋淋的畫面,我感覺很好,這才是戰爭的真實。 影片的最後,劉峰並沒有和何小萍在一起,而是隔了十多年後,劉峰生重病,何小萍把他接到身邊,倆人才算在一起,但沒有結婚。 但幸運的是,最後他們總算有彼此相伴。


快看君


電影《芳華》,這部《芳華》和嚴歌苓的同名小說差距不小。沒看過原著的讀者,可能不太能理解林丁丁為什麼要拒絕劉峰。電影裡是被兩個人撞見後,事情才敗露,不然劉峰就和林丁丁很有可能在一起了。但在原著裡,是沒人撞見的,林丁丁是掙脫了劉峰懷抱,喊著“救命”逃走的,劉峰也確實解了林丁丁的內衣釦。電影《芳華》最後的片段是何小萍依偎著劉峰的肩膀,一臉的幸福,這兩個經過生活蹂躪的人,最終走到了一起。蕭惠子的畫外音讓人覺得好像大家都生活的很幸福。然後原著卻無情的戳破了美夢:劉峰得癌症死去,林丁丁遠嫁異國,結局悲慘。郝淑雯和丈夫離婚,守著北京的三套房子,開始歸依我佛;何小曼(電影裡叫何小萍)是結過婚的,丈夫犧牲在越戰戰場上。蕭惠子的婚姻也不幸……在大時代的變革裡,蕭惠子這代人的結局並不理想。你怎麼看電影和小說之間的種種出入?




啊楠影視


芳華好!必須點贊!看了好幾遍。要說不足的話,我覺得就是整個電影分兩個部分,在文工團大院的發生的讓人沒看夠。前線的有點多了,用畫外音再帶過一點,多給前面留一點就更好了。還有影片一開頭大量的試用淺景深鏡頭,近景和特寫很多,而且全是斯坦尼康的那種運動的長鏡頭。讓人在電影院很暈。

整體上非常不錯!我很喜歡!


愛國就要說實話


《芳華》中的文工團女兵荷小萍由於出生的原因受到歧視與排斥,使荷小萍的性格慢慢變的孤傲孤獨。陶醉在舞蹈的自我中。這是那個時代特殊時期造成的特殊社會現象。使人生命運發生改變。這是我們現在這個安逸的社會一定不會發生也想不到的。劇中善良質樸、樂於助人的劉峰整個兒一個活“雷鋒”,這種“活雷鋒”的精神,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持續需要的。整部影片展示的是那個時代的精神,更是那個時代的情懷。是向曾經擁有過而我們這代人所感受不到的重新展現和致敬!

《芳華》不只是青春,也代表著那個以紅色運動為主的大背景時代。更是一種無私奉獻的革命主義精神!激勵著人們齊心協力,勇往直前,共同奮鬥全民走向共和國美好的輝煌!



大同太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內容對你有幫助。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鍾楚曦主演。



該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樂於助人、質樸善良的劉峰(黃軒飾)和從農村來的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飾),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團戰友蕭穗子(鍾楚曦飾)、林丁丁(楊採鈺飾)、郝淑雯(李曉峰飾)、陳燦(王天辰飾)等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每個人的命運大相徑庭,擁有著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



導演馮小剛在選擇女演員的時候非常嚴格,將近一千個新人女演員,都要求她們穿著樸素、素顏來面試。

影片的籌備從2016年8月就開始了,包括黃軒在內,所有演員均是提前進組集體訓練。集訓內容包括軍容軍姿、打揹包、陣列、打槍等軍訓項目,聲樂、樂器、舞蹈等專業項目,甚至還有打快板、醫護等特殊項目。

鍾楚曦為了能更加貼近角色,特地將嚴歌苓老師的所有作品全部看完,仔細揣摩老師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去描寫筆下蕭穗子的人物心境。



影片在香格里拉拍攝時,演員苗苗產生了強烈的高原反應,舞蹈中的高難度空翻和旋轉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不耽誤拍攝進度,氧氣瓶成了苗苗的必備武器。

攝影指導的羅攀除了擔任該片的攝影助理,他本人還在片中客串了一個角色,就是女主角的父親,在馮導的上一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他也曾經客串過角色。



《芳華》中有一場戲,是拍攝劉峰手臂中槍動脈被打穿堅持救人的片段,拍攝時,馮小剛與顧問溝通,得知這種情況下正常人20分鐘內不止血就活不成後,便立即調整劇本,增加了包紮的戲份。

《芳華》故事源於2013年馮小剛和嚴歌苓的一個約定——因為兩人都曾在文工團服役,成長的年代也差不多,所以約好創造一個貼近親身經歷的文工團故事。2016年4月嚴歌苓寫完了初稿,當時這本書還叫《你觸摸了我》,5月份馮小剛導演就已經決定按照小說來挑選演員。在電影名字上,嚴歌苓提供了幾個名稱《好兒好女》、《青春作伴》、《芳華》等,最終馮小剛選中了《芳華》,芳是芬芳、氣味,華是繽紛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氣息,很符合記憶中的美的印象。



影片從2016年5月開始選角,到10月的演員在北京集訓,再到12月的海口封閉訓練,經歷了8個月的準備期,《芳華》於2017年1月5日正式開機。《芳華》戰爭戲不多,但拍得很有內涵,其中有一段長達6分鐘的長鏡頭,拍攝過程非常危險,因為不能剪接,如果用剪接的方式,可以在很多炸點上布很多的攝影機,而且可以靠剪接把失真的地方剪掉,變成血肉橫飛的感覺。攝像機可以擺在炸點旁邊,讓觀眾感受到爆炸的殘酷性,但是,一個鏡頭下來的難度就是做爆破的人不敢在鏡頭和主角之間布攝像機,一直在跑,6分鐘就變成了危險性及反覆的排練,要跟演員反覆強調要準,一步錯就會有危險。

《芳華》無論質量上如何評判,都能感受到馮、嚴二人對於文工團時代的留戀,以及想要努力把這個故事講得飽滿真摯的誠意,從這個角度來說,《芳華》是2017華語片中值得尊重與細細品味的電影。但誠意並不代表著這部作品的盡善盡美,相反,由於馮小剛過於努力地想把它呈現好,往裡面添加了太多主題,使電影十分滿溢,再加上敘事節奏上的緩慢與混亂,整部片子被拖的冗長無比,觀影趣味性也大大降低,尤其是從黃軒飾演的劉峰被下放之後,由於線索分散開來,導致幾條主線都沒有講好。



馮小剛一直以來習慣的都是單線敘事,但在《芳華》中真正的線索人物蕭穗子,主要的表述情感的方式都在旁白當中,對她本身的印象除了陳燦的情感之外再無其他,而何小萍、劉峰等人物也隨之淡化,使得這出群像戲看似塑造了很多角色,但真正深入人心的卻基本沒有,影片寄託的情感也就只能浮於表面了。

《芳華》值得肯定的有演員們的表演,黃軒、苗苗、鍾楚曦等人對於大銀幕來說,還是處於新人階段,這樣的選擇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會成為流量明星當道的大環境中的一股清流,定會帶給觀眾眼前一亮之感;而用不好就很容易破壞故事整體的融洽性,繼而變得支離破碎,但馮小剛用《芳華》證明,幾位演員的表現清純自然,富有活力與青春氣息,到了後面的年齡跨度部分,也較好地詮釋了各自的角色。



《芳華》註定是一部難以蓋棺論定的作品,它的藝術性以及對於時代的思考與當下娛樂至死的思潮是相互衝突的,可能確實需要一點時間,來漸漸發現到它當中的長處與不足。但它的誠意是毋庸置疑的,在2017年末,可以看到這樣的一部影片,也算是一種告別與懷念。它最大的意義還是在於,用心呈現的電影和故事,即使經過了再多的磨難和挫折,觀眾也一定能夠感受得到。需要這樣的作品,歡迎這樣的作品。

影片前一半出現了大段的女兵跳舞、演唱革命歌曲的情節,並配以無比激昂的氛圍,有著稍顯魔性的畫面,文工團散夥時的氣氛也被拍得相當悲情。但稍顯擰巴的是,兩位主人公劉峰和何小萍都是文工團的傷心人,劉峰生活在活雷鋒的陰影下,離開文工團時甚至把獎狀都扔了,何小萍在整個文工團生涯中一直受到嘲笑和排擠,這樣的處理方式,很難讓觀眾清晰感受到導演對文工團的態度,相比之下,導演把對戰爭的態度詮釋得非常清晰,不僅批判了戰爭的殘酷性,也借劉峰復員後的遭遇,批判了當下社會遺忘戰爭的可悲。整體上看,《芳華》展現了強烈的作者控制和藝術性,但其故事和表達方式,多少離主流影迷距離較遠。



影片中戰爭場景的描繪宏大有力,盛宴般血色的戰爭,將主人公如泡沫一樣虛幻美好的理想使命直接戳破在觀眾面前。

演員紮實演技從始至終調動著觀眾的情緒,劉峰這一人物令人崇敬的高尚品德表現得感人至深。電影用最純粹、美麗、殘酷的方式講述了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年歲有加,並非垂老

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青春,指的並非某個年齡階段,而是一種美好的精神狀態。

《芳華》所表達的,正是這一種美好精神狀態的誕生、碰撞、幻滅、凋零……

《芳華》的青春,既有能觸動全人類的普世共鳴,又具備獨屬於那個特殊年代的永恆印記。

換句話說:它的青春,既屬於大眾,又是獨一無二的。


咚咚逗逗樂


我覺得這個電影裡沒有一個是壞人,劉峰,小萍,政委,分隊長,肖穗子都是純潔而正直的人,包括林丁丁,包括高幹子女,本質上也都很單純的人,他們被包裹在文工團這樣一個世外桃源裡,曾經以為純真會永遠,但是山河鉅變,轉瞬分崩離析,物是人非,原來大家都不過是王小波所說的,被支配的行貨而已。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通通當成了舊時代的陪葬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