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冯小刚巅峰之作《芳华》你怎么看待?

一芳城


《芳华》这部电影怀旧美好的画面背后,展现的却是无奈、丑陋和血淋淋。《芳华》虽然以文工团为背景,但故事的核心都同样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年轻人。

《芳华》里的何小萍、郝淑文、萧穗子、林丁丁,不但都自带朝气蓬勃的气质,而且每一寸肌肤也写满了青春的紧绷与活力。电影里不单单有湿漉漉的额头、线条优美的大白腿、而又青春美好年轻女孩的酮体。但是还有战争、残疾和落魄苟且的生活。

在青春里,我们同吃同住同洗澡同劳动甚至同睡过一张床,可是芳华过后呢?

《芳华》的青春,就是一场梦境一般的旅行,从大院出发的,最终还是回到热闹街市;从茅屋出发的,最后还是要流落街头。

再来说说这部电影的导演冯小刚吧,《芳华》既是有过军队文工团经历的冯小刚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在以这种艺术方式向一个不远就将逝去的时代的一个怀念之作。

而在这部电影却是推迟了两个多月上映的,谁也不知道这其中经历多少磨难。而其中电影夹杂着政治,相比单纯只论情怀难度就要大多了。在目前的国内,能够将“政治敏感”玩得转的,没有几个导演。多数的中国导演,对于“政治敏感”采取的态度,无疑都是消极的态度,能够躲多远就躲多远。而冯导刚好把这尺度把握得恰当。


TFboys小迷妹


您好,我是影视领域的创作者,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对于芳华,其实一开始并没有非看不可的欲望,但随后安利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在2017年最后一个夜晚看了冯导的这一文艺片。两个小时左右的影片时长对于文艺片来说已经很足够了,故事以文工团的故事开端,时间跨度也接近三十年,对于影片本身及我个人的观影体验,笔者有以下几个小看法或意见。

1.

故事旁白是影片中的“萧穗子”,以回忆的形式带着观众回到那段跌宕起伏的芳华。“萧穗子”的声音并不是很差,轻柔而不失浑厚的质感。但这旁白便是整个故事的桥梁,这样的方式来连接剧情很冒险,但总体还行。

2.

刘峰(黄轩 饰)不折不扣的老好人,脏话累活都争着去干,一个很突出的镜头,食堂跑了猪,伙夫就直接叫他来帮忙抓猪,别人结婚他也操心,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

对于原作者,《芳华》涵盖了严歌苓的青春与成长期,她在四十余年后回望这段经历,笔端蕴含了饱满的情感。青春荷尔蒙冲动下的少男少女的懵懂激情,由激情犯下的过错,由过错生出的懊悔,还有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种种,构成了《芳华》对一段历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变迁的复杂感怀。今天的作者严歌苓与当时的小女兵萧穗子在作品里构成了理性与感性的对话关系,重新呈现了当时年代里青春的混沌、感性与蒙昧。生命的恣肆与人性的层次以及时代的的特征构成了《芳华》繁复的调性,它向读者打开了多层面的认识路径。

4.

何小萍,外表柔弱,内心很刚强,一开始,就是以被抛弃者的形象出现。母亲和继父不喜欢她,弟弟妹妹欺负她,亲生父亲,在六岁那年后,她再也没有见到过。何小萍以为来到部队,她就会摆脱那个糟糕的世界。可是,一切事与愿违。偷穿别人的军装照相,何小萍被舍友排斥,没人愿和她跳舞,嫌弃她身上有味。只有刘峰对她好。刘峰的调离,让何小萍对文工团生活彻底失望,当刘峰被发配到伐木连的那天,她坚持一个人去送刘峰。她心里鄙视文工团群体的所作所为,所以,当有演A角的机会,她选择了装病放弃。她不久也被调离,到野战医院做一名护士。后来,经历过战争的何小萍患上精神病,动作僵硬,神情呆滞。多年前的音乐回荡在耳边,她渐渐深入其中,回到她的文工团时代。何小萍穿着病号服,神游至文工团大院的草地上,在月光下起舞,美丽、凄清、决绝。看到这里时眼泪情不自禁流了满面,说不清是一种宽慰还是悲凉。

5.

没有人能永远处于青春,但永远有正处于青春的人。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一样,然而,青春永远令人念念不忘,这一点每一代人都一样。对青春的热爱,是超越年龄和时代的。在特定的环境里 命运在拐点走了不同的方向 或失意或得意 然而这才应该是人生的模样 银幕渐渐淡去 看着坐在身边50 60后的叔叔阿姨久久舍不得离去 在感叹或缅怀那年的自己。







叔大影视剪辑


1,

《芳华》怀旧美好的画面背后,展现出来的,却是无奈、丑陋和血淋淋。

刘峰,一个雷锋式的好人,好事做尽,下场是,表白心上人(丁丁)失败,心口还被丁丁捅了一刀。

被调到前线,兄弟死的死,伤的伤,自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把一条胳膊留在了战场上,注意,他丢失的,是右手和右胳膊。

在片中,刘峰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修得了机械表,做得了沙发,还能跳得了舞蹈,放到现在,就是个多功能复合性人才,可惜在那个年代,只是个人人需要人人又不怎么看得起的“活雷锋”。

最后,刘锋作为一个退伍英雄,竟然在海口为书店拉书赚钱,车子被扣,上门求情还被打,要不是郝淑雯正好看到,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郝淑雯那句“我X你妈”,我相信也是导演和观众想骂的。

然后呢,没有然后。

各自的日子,各自继续过。

刘峰是幸运的,他失去了那么多,但命运给了他一个何小萍。

更多的“刘峰”,恐怕就没这么好运了,也不会有黄轩这么帅,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谁又知道。

2,

丁丁,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的所作所为,勉强可以算在情理之中,毕竟你不能要求她喜欢刘峰,可是她为了自己的名声,而说刘峰耍流氓,显然就过了。

尤其是那个年代,耍流氓不是自罚三杯就过去了,而是会受到实实在在的处分。

穗子的扮演者是,穗子是影片的旁白和视角,对于感情,她不像刘峰那样深藏,却也没得到好结果,甚至,她都没有正式表白。也许,是郝的那句“门当户对”刺痛了她,毕竟,郝是干部子弟,而她,则为父亲被平反而哭泣。

3,

对于女一号何小萍,我想多说一些。

在《芳华》里,男一号是黄轩扮演的刘峰,女一号是扮演的何小萍,她承载了全片的线索,而她的情感线,也是全片最饱满的那部分。

苗苗是学舞蹈出身,跳了十几年,这些在影片中她舞蹈的那些片段,可以明显看得出来,包括她的身材和站姿走姿。而她穿着病服月下独舞那一段,则是全片最美的片段。

有点奇怪的是,高原慰问那一段,何小萍“带病上阵”的舞蹈被剪去了,冯导在直播中回应是为了平衡剧情的节奏,突出后面穿着病服的草地独舞,不过,我还是想看看被剪掉的那一段,何小萍是怎么跳的,有多精彩。

看采访说当时苗苗是真的产生了高原反应,带病跳的,氧气瓶随时备着,可见艰辛,而冯导也对这位新晋的“冯女郎”的敬业精神赞不绝口,毕竟在那种艰难的环境里,能出色完全拍摄任务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那是向来处于被忽视被欺负境地的的“何小萍”的高光时刻,她第一次跳了A角,她站在舞台的中央,尽管她已对集体失去信心,在这支舞之后,她也“被离开”了这个集体。这支堪称她的“荣誉之舞”与“告别之舞”的舞蹈,没能在大银幕上看到,真的十分遗憾。

如果这段舞蹈可以放出来,在之后的草地独舞时,当观众会想起曾经的那只高原舞蹈,与眼前何小萍独自沉醉在自己世界起舞的画面交织,人生起伏,时代变迁,在两支舞蹈间倏忽世事已是风云变幻,如何小萍一般的人啊,真如浮萍般,脆弱,却又坚毅。

除了舞蹈方面,苗苗的表演也让人惊喜,她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演,而是把这个角色融入了自己的身体里。演员苗苗昨晚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写给何小萍的信,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怎样参加面试,通过一轮轮的选拔,最后怎样确定角色开始拍摄,直到杀青的历程。

这个年轻的新人演员说“很快,八个月过去了,电影就这样杀青了,我收到了鲜花,掌声,也和所有人合了影,我向每一位工作人员致谢,告别。回家的路我辞别了来祝贺我杀青的朋友、家人,我就一个人走着,离《芳华》越来越远,我不想停下来,就想这么一直走着,走了好久,我记得天都已经黑了,但这个方式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是只愿意一个人待着,不愿意说话,唯一排解的办法就是画画。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可能因为你走了,但苗苗还没有回来。”

看到她对角色寄予了如此多如此深的情感,便更能理解她何以能在电影中活成了何小萍。

这张照片,是七十年代的照片,气息也是七十年代的,家里有老人的可以翻一下那个时候的照片,就是这种感觉。

相比较其它人,感觉苗苗在表演上,更加的贴合那个年代的气氛。

而何小萍,一个父亲被关到死都没有平反,一个为了被母亲抱一下故意冻病自己的姑娘,一个从小被欺负大的姑娘,却能在刘峰因“耍流氓”被调离时,能想到对刘峰说“可以抱抱我么”,是多么的震撼。

虽然她当时没有说,可是,仍然能看到她内心的善良和勇敢。

片中,战争结束后,立了功成了英雄的何小萍,精神出现了问题,这个设置,我觉得很好,也能看得出冯导的心思,他想聊一些不太好聊的东西。

现在很多没有接触过战争的年轻人,特别热血,特别喜欢开战,可是战争有多残酷,他们一点都不知道。

所以影片中那些血淋淋的画面,我感觉很好,这才是战争的真实。

影片的最后,刘峰并没有和何小萍在一起,而是隔了十多年后,刘峰生重病,何小萍把他接到身边,俩人才算在一起,但没有结婚。

但幸运的是,最后他们总算有彼此相伴。


唐小乙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芳华》在上映第36天时,斩获了14亿票房,成为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中票房最高的电影。庆功宴上,他和王中磊穿着大红外套,后者在微博中写道:庆功为引,开心为实。而冯小刚的微博中却毫无痕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芳华》上映前后,冯小刚的微博转发各种宣传信息,张国立、葛大爷现身“打call”,网友在微博下的评论他都挨个回复,以往怼院线、怼观众、怼影评人的他甚至还在微博中引用了影评人的话,可见华谊和冯导自己,对这部电影寄予了多少希望。

过去的几年对华谊来说可谓艰难。公司出现亏损,做明星资本化和短期借壳炒作遭遇强监管,多部影片遇冷,院线和发行环节问题频现……而《芳华》与《前任3》上映同期,华谊兄弟股价应声而涨,两部电影均贡献了超过10亿的票房。冯导和王氏兄弟或许可以稍展笑颜了。

赶上时代又错过时代的他凭什么稳赚票房?

冯小刚十八岁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考大学、一个是当兵。考大学要花钱交学费,而当兵管饭、发衣裳还有津贴。于是他选择了去当兵,为的是“不让母亲再辛苦地养他”。

父母离异后与母亲、姐姐搬出大院的冯小刚,在少年时期经历过穷困潦倒,这锻造了他那种毫不认输、玩命向上爬的蝼蚁精神,同时也造就了他骨子里那股拧巴劲。

于是有了后来《永失我爱》中吊儿郎当但心地善良,因患病而赶走爱人的苏凯,有了《甲方乙方》中那句经典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没有房子的婚姻则更不幸福。”他拍的都是底层人民真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那真是一个黄金时期啊。8、90年代的中国,大众未被模式化的电影洗脑,电影院的普及、摄影技术的改进又点燃了华夏大地的观影热潮。那时候的中国导演,就如同民国时期的作家一样,他们不懂得所谓的好莱坞剧作技巧,反而拍得出土生土长最朴实、由灵感而来的贴近“人”的作品。

那时候,刚刚温饱的中国人民备受高速市场经济下的生活压迫,另一方面又开始被培养起了审美意识,最能赚喝彩的是沉重写实风格或艺术感强烈的片子。像张艺谋的《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徐克的《黄飞鸿》、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而冯小刚虽然出身是场记和美工,但他不像老谋子、陈凯歌是科班出身,野路子的他最熟悉的还是嘻嘻哈哈穿梭在北京小巷中的无业青年、常年被淹没在刺鼻油烟味中的厨子,要他深刻也深刻不起来。

他拍过几部文艺片,可惜没过审,直接被毙掉,他非常沮丧,甚至绝望。后来有在部委里工作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提点了冯小刚一句:干嘛非得拍悲剧呢?中国人民也没都生活在悲惨之中啊。

于是,他看准了春节这个娱乐消费的高峰期,凭《甲方乙方》开创了电影贺岁档。加上后来的《一地鸡毛》、《不见不散》等,主角都是小人物,他们大都有点小聪明、愤世嫉俗但又心存善意、如蝼蚁般艰苦奋斗,有着一些看似可笑的梦想,总是让观众笑着笑着被感动,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当然,贺岁片是节庆时期上映,主题本不能太深刻,要能逗人开心。这也成就了冯小刚的标签之一——“迎合”。

从1997到2004的贺岁档,冯小刚几乎年年稳赚高票房,但一个创作者最忌讳的是作品定式化和创造力的枯竭。在这期间《卧虎藏龙》火了,还有艺术性超前的《英雄》《十面埋伏》等,中国的大片时代逐渐到来。市场开始变了,冯小刚也必须要开始思变。

总有人戏称冯小刚为“冯裤子”,一是因为他为了拿到电影资源而到处拉结关系,二是他的电影没有人文关怀。04年,他就让《天下无贼》里的贼鸳鸯捡回了人性,为了帮素不相识的傻弟弟跟道上人结下梁子,最终生离死别。你们不是要人文关怀吗,这总够了吧。自此,冯小刚的电影里有了好莱坞的影子。

转眼到了07年,冯小刚脑洞一开,说也要来拍个有深度、有思想、有画面的大片,还要搞个《哈姆雷特》的中国版,顺便模仿一下《雷雨》。于是《夜宴》诞生了。权利、欲望、腐朽,甚至古朴优雅的中国风,这些以往离冯小刚远得不能再远的词,在这部作品里交织在了一块。

但缺少好编剧是中国影视界最残酷的现实之一,故事讲不好尤其是恢弘大历史片最大的bug。所以就算这部大片据说投入巨资,但像《无极》一样被口水淹没也不算出乎意料。可惜之前拍了那么多剧情片,冯小刚也还是没走出叙事拖沓、对白不伦不类的魔咒。不过想想老谋子、陈凯歌拍的大片都被骂惨,非科班出身的冯导也不算亏了。

可他还是不甘心,不愿意再迎合。钱赚够了,之后的野心是要拍出能俯瞰时代的宏大历史题材的片子,他要被后世铭记。

《集结号》《唐山大地震》《1942》再次显示了冯导的转型速度,也都可以说是各自领域中的优秀电影。《1942》从最初策划到最终成片上映,历经10多年,然而票房非常惨淡,几乎亏本。

冯导忘了,80、90后已经成为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这个时代的观众已经不是当年那波追逐冯导的他们了。

看什么小人物的奋斗,看什么家国情仇,他们要的是视觉震撼,要的是脑洞大开的纯娱乐,他们蜂拥进影院,为的是看《变形金刚》《功夫熊猫》和《速度与激情》,也为了《人在囧途》,可就是不买冯导的账。

在《1942》上映的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10中有7部都是海外片。上一年,《变形金刚3》以10.81亿成为中国大陆票房最高的电影,这年,《泰囧》以12.67亿取而代之。而《1942》只有3亿,没进前10。

破罐子破摔,干脆拍部彻底的商业片呗,你们爱看就看。果然《私人订制》收获7.18亿票房,刷新他的票房记录。这下冯导彻底绝望了,我认真拍的电影没人看,随随便便拍的片子你们倒屁颠屁颠来,我还拍个锤子。

所幸冯导没有自暴自弃,仍在不断探索自己的边界。《我不是潘金莲》甚至首次探索了圆形画幅的形式,还拍了以往几乎在大荧幕上看不到的上访题材,不得不说,冯导多次以一己之力刷新了审查尺度的上限。他所关注的再次回到了遭受苦难的小人物上。

iAsk

为何年近六十才拍出了年少时的青春?

2012年左右,伴随着互联网到来的是中国电影的强势崛起。这次跟90年代一样的是观众数量烈度式膨胀,带来了电影票房的跨越增长。从90年代的单部电影最高千万票房到千禧年首次破亿花了十年,到12年破10亿,15年破20亿,17年破50亿……消费群体强势崛起,大众口味几乎朝夕相迥,分流也更明显。

多年被国外影片打压的国内电影行业开始反弹,《速度与激情7》《美人鱼》和《战狼2》轮流坐上票房最高的宝座,以往稳赢的大片也不再具有绝对号召力。

这个时代,谁能握准观众的喜好?

不好意思,最好的导演、最牛的影片人都说不准这事。要让观众买单,就得有足够的特色,甚至高傲的姿态。当然,也不能太晦涩,否则观众看不懂。历史片、动作片、玄幻片、喜剧片、青春片……给80、90后看的片子都挤爆了,似乎没有人回过头来关注一下60、70后?

拍了《老炮儿》后的冯小刚越发怀旧了,他的思绪飘到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大院。那时,他20岁,在美术组画布景。

舞蹈队里跳《草原女民兵》的女孩子是真美啊!夏天的晚上,她们洗完澡光着脖子穿军装,身材好,脖子长。挎着脸盆一群走过来,空气都香了。这些偶像,他却只能远远看着,讲不上话。

可惜啊,改革开放后没多久文工团就解散了,他连故意走近女孩子们去闻那股发香的机会都不再有了。

后来,严歌苓给他寄来了自传性质的小说,写的正是文工团的岁月。青春、怀旧、历史、战争……这些词迅速在他脑中聚集起来,他要做一部追忆芬芳年华的片子,还要能映衬对人性、对历史的思考。想一想,自己都年近六十了,再不拍,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了。

四十年前的场景,现在想起来,“脑中只剩下最宝贵的东西”。那些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女兵情结铸造了《芳华》。

这种情结贯穿整部电影。当时冯小刚海选女演员时就要求必须素颜面试,后期宣传电影带女孩子们素颜出席,还让主持人现场检验。再看片中萧穗子啃西红柿的特写,女兵们穿着泳衣打闹,嗯,还是当年那个直男冯导。

电影上映后,一个节目上,冯小刚见到了阔别数十年的文工团女兵们,平时寡言少语的他却叽叽喳喳说得停不下来,还吃上了队长杨慧做的饺子。被骂煽情也好,故事衔接不佳也好,他这一生最爱的三样东西:电影、饺子、女人,也算圆满了。“老天爷很厚待我。”

《芳华》的观看人群中,45岁以上观众占35%,而在华北、西南、华南地区,中老年观众贡献度更高,均超过50%。可见冯导确实打了一副好牌。


靠着《芳华》,冯小刚再次回馈给华谊一个大礼。当然,《前任3》也功不可没,华谊这些年来一直在尝试多元化经营,从陆川到曹保平、管虎,再到这次的田雨生,冯小刚早就被奉为老一辈甚至老两辈。另外,万达、阿里、光线等都在抢夺市场份额,还有无数新崛起的公司。

所以,华谊近年的亏损靠冯小刚是挣不回来的,但没有了冯小刚,台柱子就倒了。

冯小刚的贺岁片凭什么能稳赚票房?他赶上国民电影需求的大时代,他知道怎样拍出让普通人又哭又笑的作品,这是功力。但他不只会迎合,而有着对于艺术追求的情怀,虽然他的片子总是好货中夹杂着一两个为赚票房的“次货”。怎么握准观众口味,冯小刚似乎凭借怀旧的《老炮儿》《芳华》找回了些许感觉。荣耀与贬损,他多年来已经历太多,是迎合还是高傲,冯导心中早已有数,希望以后能继续做好他最擅长的事。


大娱乐翻天


1、

《芳华》怀旧美好的画面背后,展现出来的,却是无奈、丑陋和血淋淋。

刘峰,一个雷锋式的好人,好事做尽,下场是,表白心上人(丁丁)失败,心口还被丁丁捅了一刀。 被调到前线,兄弟死的死,伤的伤,自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把一条胳膊留在了战场上,注意,他丢失的,是右手和右胳膊。 在片中,刘峰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修得了机械表,做得了沙发,还能跳得了舞蹈,放到现在,就是个多功能复合性人才,可惜在那个年代,只是个人人需要人人又不怎么看得起的“活雷锋”。 最后,刘锋作为一个退伍英雄,竟然在海口为书店拉书赚钱,车子被扣,上门求情还被打,要不是郝淑雯正好看到,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郝淑雯那句“我X你妈”,我相信也是导演和观众想骂的。 然后呢,没有然后。 各自的日子,各自继续过。 刘峰是幸运的,他失去了那么多,但命运给了他一个何小萍。 更多的“刘峰”,恐怕就没这么好运了,也不会有黄轩这么帅,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谁又知道。

2、

丁丁,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的所作所为,勉强可以算在情理之中,毕竟你不能要求她喜欢刘峰,可是她为了自己的名声,而说刘峰耍流氓,显然就过了。 尤其是那个年代,耍流氓不是自罚三杯就过去了,而是会受到实实在在的处分。 穗子的扮演者是钟楚曦,穗子是影片的旁白和视角,对于感情,她不像刘峰那样深藏,却也没得到好结果,甚至,她都没有正式表白。也许,是郝的那句“门当户对”刺痛了她,毕竟,郝是干部子弟,而她,则为父亲被平反而哭泣。

3、

对于女一号何小萍,我想多说一些。 在《芳华》里,男一号是黄轩扮演的刘峰,女一号是苗苗扮演的何小萍,她承载了全片的线索,而她的情感线,也是全片最饱满的那部分。 苗苗是学舞蹈出身,跳了十几年,这些在影片中她舞蹈的那些片段,可以明显看得出来,包括她的身材和站姿走姿。而她穿着病服月下独舞那一段,则是全片最美的片段。

有点奇怪的是,高原慰问那一段,何小萍“带病上阵”的舞蹈被剪去了,冯导在直播中回应是为了平衡剧情的节奏,突出后面穿着病服的草地独舞,不过,我还是想看看被剪掉的那一段,何小萍是怎么跳的,有多精彩。 看采访说当时苗苗是真的产生了高原反应,带病跳的,氧气瓶随时备着,可见艰辛,而冯导也对这位新晋的“冯女郎”的敬业精神赞不绝口,毕竟在那种艰难的环境里,能出色完全拍摄任务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那是向来处于被忽视被欺负境地的的“何小萍”的高光时刻,她第一次跳了A角,她站在舞台的中央,尽管她已对集体失去信心,在这支舞之后,她也“被离开”了这个集体。这支堪称她的“荣誉之舞”与“告别之舞”的舞蹈,没能在大银幕上看到,真的十分遗憾。 如果这段舞蹈可以放出来,在之后的草地独舞时,当观众会想起曾经的那只高原舞蹈,与眼前何小萍独自沉醉在自己世界起舞的画面交织,人生起伏,时代变迁,在两支舞蹈间倏忽世事已是风云变幻,如何小萍一般的人啊,真如浮萍般,脆弱,却又坚毅。
除了舞蹈方面,苗苗的表演也让人惊喜,她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演,而是把这个角色融入了自己的身体里。演员苗苗昨晚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写给何小萍的信,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怎样参加面试,通过一轮轮的选拔,最后怎样确定角色开始拍摄,直到杀青的历程。 这个年轻的新人演员说“很快,八个月过去了,电影就这样杀青了,我收到了鲜花,掌声,也和所有人合了影,我向每一位工作人员致谢,告别。回家的路我辞别了来祝贺我杀青的朋友、家人,我就一个人走着,离《芳华》越来越远,我不想停下来,就想这么一直走着,走了好久,我记得天都已经黑了,但这个方式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是只愿意一个人待着,不愿意说话,唯一排解的办法就是画画。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可能因为你走了,但苗苗还没有回来。” 看到她对角色寄予了如此多如此深的情感,便更能理解她何以能在电影中活成了何小萍。
这张照片,是七十年代的照片,气息也是七十年代的,家里有老人的可以翻一下那个时候的照片,就是这种感觉。 相比较其它人,感觉苗苗在表演上,更加的贴合那个年代的气氛。 而何小萍,一个父亲被关到死都没有平反,一个为了被母亲抱一下故意冻病自己的姑娘,一个从小被欺负大的姑娘,却能在刘峰因“耍流氓”被调离时,能想到对刘峰说“可以抱抱我么”,是多么的震撼。 虽然她当时没有说,可是,仍然能看到她内心的善良和勇敢。 片中,战争结束后,立了功成了英雄的何小萍,精神出现了问题,这个设置,我觉得很好,也能看得出冯导的心思,他想聊一些不太好聊的东西。
现在很多没有接触过战争的年轻人,特别热血,特别喜欢开战,可是战争有多残酷,他们一点都不知道。 所以影片中那些血淋淋的画面,我感觉很好,这才是战争的真实。 影片的最后,刘峰并没有和何小萍在一起,而是隔了十多年后,刘峰生重病,何小萍把他接到身边,俩人才算在一起,但没有结婚。 但幸运的是,最后他们总算有彼此相伴。


快看君


电影《芳华》,这部《芳华》和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差距不小。没看过原著的读者,可能不太能理解林丁丁为什么要拒绝刘峰。电影里是被两个人撞见后,事情才败露,不然刘峰就和林丁丁很有可能在一起了。但在原著里,是没人撞见的,林丁丁是挣脱了刘峰怀抱,喊着“救命”逃走的,刘峰也确实解了林丁丁的内衣扣。电影《芳华》最后的片段是何小萍依偎着刘峰的肩膀,一脸的幸福,这两个经过生活蹂躏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萧惠子的画外音让人觉得好像大家都生活的很幸福。然后原著却无情的戳破了美梦:刘峰得癌症死去,林丁丁远嫁异国,结局悲惨。郝淑雯和丈夫离婚,守着北京的三套房子,开始归依我佛;何小曼(电影里叫何小萍)是结过婚的,丈夫牺牲在越战战场上。萧惠子的婚姻也不幸……在大时代的变革里,萧惠子这代人的结局并不理想。你怎么看电影和小说之间的种种出入?




啊楠影视


芳华好!必须点赞!看了好几遍。要说不足的话,我觉得就是整个电影分两个部分,在文工团大院的发生的让人没看够。前线的有点多了,用画外音再带过一点,多给前面留一点就更好了。还有影片一开头大量的试用浅景深镜头,近景和特写很多,而且全是斯坦尼康的那种运动的长镜头。让人在电影院很晕。

整体上非常不错!我很喜欢!


爱国就要说实话


《芳华》中的文工团女兵荷小萍由于出生的原因受到歧视与排斥,使荷小萍的性格慢慢变的孤傲孤独。陶醉在舞蹈的自我中。这是那个时代特殊时期造成的特殊社会现象。使人生命运发生改变。这是我们现在这个安逸的社会一定不会发生也想不到的。剧中善良质朴、乐于助人的刘峰整个儿一个活“雷锋”,这种“活雷锋”的精神,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持续需要的。整部影片展示的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更是那个时代的情怀。是向曾经拥有过而我们这代人所感受不到的重新展现和致敬!

《芳华》不只是青春,也代表着那个以红色运动为主的大背景时代。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革命主义精神!激励着人们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共同奋斗全民走向共和国美好的辉煌!



大同太阳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芳华》是由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编剧,黄轩、苗苗、钟楚曦主演。



该影片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黄轩饰)和从农村来的屡遭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饰),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他们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还有时代变革之下,每个人的渺小脆弱和无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团战友萧穗子(钟楚曦饰)、林丁丁(杨采钰饰)、郝淑雯(李晓峰饰)、陈灿(王天辰饰)等人,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每个人的命运大相径庭,拥有着出人意料的人生归宿。



导演冯小刚在选择女演员的时候非常严格,将近一千个新人女演员,都要求她们穿着朴素、素颜来面试。

影片的筹备从2016年8月就开始了,包括黄轩在内,所有演员均是提前进组集体训练。集训内容包括军容军姿、打背包、阵列、打枪等军训项目,声乐、乐器、舞蹈等专业项目,甚至还有打快板、医护等特殊项目。

钟楚曦为了能更加贴近角色,特地将严歌苓老师的所有作品全部看完,仔细揣摩老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描写笔下萧穗子的人物心境。



影片在香格里拉拍摄时,演员苗苗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舞蹈中的高难度空翻和旋转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氧气瓶成了苗苗的必备武器。

摄影指导的罗攀除了担任该片的摄影助理,他本人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角色,就是女主角的父亲,在冯导的上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他也曾经客串过角色。



《芳华》中有一场戏,是拍摄刘峰手臂中枪动脉被打穿坚持救人的片段,拍摄时,冯小刚与顾问沟通,得知这种情况下正常人20分钟内不止血就活不成后,便立即调整剧本,增加了包扎的戏份。

《芳华》故事源于2013年冯小刚和严歌苓的一个约定——因为两人都曾在文工团服役,成长的年代也差不多,所以约好创造一个贴近亲身经历的文工团故事。2016年4月严歌苓写完了初稿,当时这本书还叫《你触摸了我》,5月份冯小刚导演就已经决定按照小说来挑选演员。在电影名字上,严歌苓提供了几个名称《好儿好女》、《青春作伴》、《芳华》等,最终冯小刚选中了《芳华》,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的美的印象。



影片从2016年5月开始选角,到10月的演员在北京集训,再到12月的海口封闭训练,经历了8个月的准备期,《芳华》于2017年1月5日正式开机。《芳华》战争戏不多,但拍得很有内涵,其中有一段长达6分钟的长镜头,拍摄过程非常危险,因为不能剪接,如果用剪接的方式,可以在很多炸点上布很多的摄影机,而且可以靠剪接把失真的地方剪掉,变成血肉横飞的感觉。摄像机可以摆在炸点旁边,让观众感受到爆炸的残酷性,但是,一个镜头下来的难度就是做爆破的人不敢在镜头和主角之间布摄像机,一直在跑,6分钟就变成了危险性及反复的排练,要跟演员反复强调要准,一步错就会有危险。

《芳华》无论质量上如何评判,都能感受到冯、严二人对于文工团时代的留恋,以及想要努力把这个故事讲得饱满真挚的诚意,从这个角度来说,《芳华》是2017华语片中值得尊重与细细品味的电影。但诚意并不代表着这部作品的尽善尽美,相反,由于冯小刚过于努力地想把它呈现好,往里面添加了太多主题,使电影十分满溢,再加上叙事节奏上的缓慢与混乱,整部片子被拖的冗长无比,观影趣味性也大大降低,尤其是从黄轩饰演的刘峰被下放之后,由于线索分散开来,导致几条主线都没有讲好。



冯小刚一直以来习惯的都是单线叙事,但在《芳华》中真正的线索人物萧穗子,主要的表述情感的方式都在旁白当中,对她本身的印象除了陈灿的情感之外再无其他,而何小萍、刘峰等人物也随之淡化,使得这出群像戏看似塑造了很多角色,但真正深入人心的却基本没有,影片寄托的情感也就只能浮于表面了。

《芳华》值得肯定的有演员们的表演,黄轩、苗苗、钟楚曦等人对于大银幕来说,还是处于新人阶段,这样的选择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会成为流量明星当道的大环境中的一股清流,定会带给观众眼前一亮之感;而用不好就很容易破坏故事整体的融洽性,继而变得支离破碎,但冯小刚用《芳华》证明,几位演员的表现清纯自然,富有活力与青春气息,到了后面的年龄跨度部分,也较好地诠释了各自的角色。



《芳华》注定是一部难以盖棺论定的作品,它的艺术性以及对于时代的思考与当下娱乐至死的思潮是相互冲突的,可能确实需要一点时间,来渐渐发现到它当中的长处与不足。但它的诚意是毋庸置疑的,在2017年末,可以看到这样的一部影片,也算是一种告别与怀念。它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用心呈现的电影和故事,即使经过了再多的磨难和挫折,观众也一定能够感受得到。需要这样的作品,欢迎这样的作品。

影片前一半出现了大段的女兵跳舞、演唱革命歌曲的情节,并配以无比激昂的氛围,有着稍显魔性的画面,文工团散伙时的气氛也被拍得相当悲情。但稍显拧巴的是,两位主人公刘峰和何小萍都是文工团的伤心人,刘峰生活在活雷锋的阴影下,离开文工团时甚至把奖状都扔了,何小萍在整个文工团生涯中一直受到嘲笑和排挤,这样的处理方式,很难让观众清晰感受到导演对文工团的态度,相比之下,导演把对战争的态度诠释得非常清晰,不仅批判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借刘峰复员后的遭遇,批判了当下社会遗忘战争的可悲。整体上看,《芳华》展现了强烈的作者控制和艺术性,但其故事和表达方式,多少离主流影迷距离较远。



影片中战争场景的描绘宏大有力,盛宴般血色的战争,将主人公如泡沫一样虚幻美好的理想使命直接戳破在观众面前。

演员扎实演技从始至终调动着观众的情绪,刘峰这一人物令人崇敬的高尚品德表现得感人至深。电影用最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讲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

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青春,指的并非某个年龄阶段,而是一种美好的精神状态。

《芳华》所表达的,正是这一种美好精神状态的诞生、碰撞、幻灭、凋零……

《芳华》的青春,既有能触动全人类的普世共鸣,又具备独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永恒印记。

换句话说:它的青春,既属于大众,又是独一无二的。


咚咚逗逗乐


我觉得这个电影里没有一个是坏人,刘峰,小萍,政委,分队长,肖穗子都是纯洁而正直的人,包括林丁丁,包括高干子女,本质上也都很单纯的人,他们被包裹在文工团这样一个世外桃源里,曾经以为纯真会永远,但是山河巨变,转瞬分崩离析,物是人非,原来大家都不过是王小波所说的,被支配的行货而已。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通通当成了旧时代的陪葬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