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科學的審美觀:03審美科學通俗超話——基本概念


塑造科學的審美觀:03審美科學通俗超話——基本概念


一、審美對象及其真度

審美對象(X),不論是天然的,或是人工化的,以及純粹是人的創造物,我們都設定它是真的條件(A)和假的條件(A^,讀作“對A”)的對立統一體。

絕對真的對象和絕對假的對象則是審美客體的對立兩極存在,真的條件和假的條件等同時,則為審美客體的中介極態。審美對象則是介於絕對真的客體與絕對假的客體之間的,真假條件互相轉化的、對立統一的客體。

定義對“真的條件”的定性定量的語言描述的集合為n(A),“假的條件”的定性定量的語言描述的集合為n(A^),則對審美對象的定性定量的審美語言描述的集合就被定義為:n(X)= n(A)+ n(A^)。

而“真的條件”在審美對象所有內外條件中所佔的比例:

n(A)/n(X),就能客觀地反映審美對象從屬於真的程度,簡稱真度F(X),即審美對象的真度為:F(X)= n(A)/n(X)。定義域為區間[-1,1],值域則為以基礎語言變量如真假等為元辭的語言辭集。


塑造科學的審美觀:03審美科學通俗超話——基本概念


問:什麼是真的條件呢?

答:這裡的“真的條件”與形式邏輯上講的“真假”是由本質區別的。首先,它是相對人而言的,自然事物本身無所謂真假,但人所創造的文學藝術品有真假。

其次,真的條件是從假的條件的對立中得到定性的,而且真假條件無不處在相互的轉化變動中。

再次,真的條件也隨本身及其所處背景的時空變換而變化,這就決定了真的條件是多種多樣的、千姿百態的,正所謂“美人不同面,佳人不同體”,大可不必“千人一個明星臉”。


塑造科學的審美觀:03審美科學通俗超話——基本概念


另外,對天然的事物而言,真的條件會表現出一些對稱、和諧和節奏等不變的形式,並與事物本質中的進步發展的方面相關互系。

問:為什麼非要用符號表達?

答:文中所用符號表達,並沒有超過高中數學的難度,而且文中文字表達與所用符號表達是等同的,不看符號也不影響閱讀理解。

重要的是作為科學的顯著特徵是必須有科學假設,以及符號化的定性定量模型,是可以進行實驗證實的理論。所以,必須用等同的符號表達來彌補純語言表達的模糊性等不足。

1、齊甲斌著:《零守恆終極猜想--辯證邏輯學及統一時空理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