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才是最奢侈的自律

康德說:“對自然美抱有直接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誌。”

蒙田的一句話剛好可以解讀它:“我們只看到顯眼、胡鬧和裝腔作勢的矯情。

掩蓋在天真純樸之下的美,

在我們這樣的俗人眼裡容易一溜而過。

這樣的美精緻隱蔽,

必須以清純的目光,

才能發現裡面隱藏的閃爍。”

這種清純的目光,

或許就是最大的奢侈品——審美自律。

01


沒有審美自律的人是怎樣的?

一次,蔣勳帶著某電腦創始人去希臘看阿波羅神殿。

走了幾小時山路,很辛苦。

到達目的地,創始人一臉錯愕:

“我們走了這麼多山路,難道就是來看六根柱子,還有三根是斷的?”

蔣勳說:“先生,你一路上說,

要創造自己的品牌,什麼叫品牌?

如果阿瑪尼是品牌,香奈兒是品牌,

那麼這個柱子就是希臘兩千年的品牌。

你在臺北、莫斯科、紐約、北京,

都可以找到這個柱子,

全世界很多國家的國會大廈,

都依循希臘柱式。”

但這位創始人說:

“走幾小時山路,難道就為了拍張照?”

他覺得這“太浪費時間了”,

蔣勳只有笑笑。

蔣勳為什麼只能笑笑,

我猜他和我有同樣的疑問:

這個時代,怎麼了?

難道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只負責被毀掉,

中年人只負責焦慮,

而全然沒有審美了麼?

如果人生應該是審美的,

但我們卻只看到了顯眼,胡鬧,和裝腔作勢的矯情。

審美,才是最奢侈的自律


02


人生應該是審美的,

為什麼我們只餘下矯情的焦慮和被毀掉?

國畫大師徐悲鴻的兒子徐慶平,

曾留學歐洲,

第一次去盧浮宮看到的一幕,

令他感到極大震動。

當時,有一群七八歲的法國孩子由女老師帶領,和他一起進去參觀。

進去時,他聽到老師對孩子們說:

“孩子們,你們要仔細看,

然後給我講一講,

希臘羅馬式建築的美和哥特式建築的美有什麼不同?”

當時給徐慶平的震撼非常大。

他深切感受到,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懂得審美的民族,

而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審美,

就不是一個完全的人。

我們只餘下矯情的焦慮和被毀掉,

是因為我們還不懂得審美,

而美,往往精緻隱蔽,

審醜是本能,但審美卻需要學習,

需要我們去發現,去尋找……

在這個意義上,

審美,是一種奢侈的自律。

審美,才是最奢侈的自律


03


這種奢侈的自律,

是對好壞的取捨,是對美醜的過濾,

是讓你在充滿迷惑的世界,

確定屬於自己審美觀。


審美,才是最奢侈的自律


第一次去歐洲,是秋天。

就像其他遊客一樣,

最初我只是扛著相機一通瞎拍,

但當落日漸下,抬頭的那一瞬間,

我感覺腦袋一下子當機了。

歐洲像一個優雅的貴族,

連黑白交替都美得叫人震撼:

日光隨著自己的節奏向遠方搖曳,

最後緩緩消失在蒼茫裡,

嚴謹不失灑脫,浪漫不拒奢華,

於是秋色,從暮色開始。

從那以後,每年秋天,只要有時間,

我就會去一趟歐洲。

無關附庸風雅,

只為給自己一個交代。

—— @千辭

審美,才是最奢侈的自律

去過德國帕紹,

放眼望去這只是一座靜謐的小城,

但很多人都不曾想到,

這是多瑙河、因河和伊爾茨河的交匯處,

三條河流顏色各異,相聚在這裡,

宛如大自然在此打翻了調色盤,

給了它不一樣的神秘。

—— @Barry Zhang

審美,才是最奢侈的自律

荷蘭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恰如江南水鄉的城市,

它的浪漫氣質是無法用言語描繪的。

走在這個地方,

驀然回首,你會發現,

你看不見重複的風景,

歪歪扭扭顏色不一的房子,

大大小小寬窄各異的街道,

走走停停唱歌彈琴的路人,

自成趣味,每一樣都是獨特的風景。

這裡的氣候陰晴不定,

光影時刻在變換,

藝術和美卻在這座城市紮根,

目及之處,皆是畫軸。

—— @小木屋

審美,才是最奢侈的自律

喜歡看動漫,

喜歡裡面平緩而寧靜的風景。

如果你去過德國海德堡,就會發現,

那是一個從漫畫裡走出來的城市,

綠波如緞,遠山矜貴,

連小城亦是如此的恬靜。

乍看之下這裡並不讓人驚豔,

只因它處處都是美景,

那一瞬間你會覺得,

人生也可以如童話般靜謐美好。

這座城市讓我明白了尼采說的一句話:

只有作為一種審美現象,

人生和世界才顯得是有充足理由的。

—— @陌色

審美,才是最奢侈的自律

去年和家人一起,

去了奧地利維也納聖誕市集,

瞭解到他們每年聖誕前夕,

都會在市政廳前聚集上百個攤位,

各種美食和表演,

聖誕氛圍簡直不要太濃。

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巨大溜冰場,

年輕人伴著音樂起舞,

肆意又唯美,叫人俗念頓消,沉醉其中。

把聖誕過得像聖誕的,

大概只有歐洲了。

—— @楊樹

審美,才是最奢侈的自律

04

美學家張世英說:

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

道德境界、審美境界,

審美為最高境界。

景物從來都只提供一種審美可能性,

不同的人,才使這種可能性,

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

外表的美只能取悅於人的眼睛,

而內在的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