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才以留存:《顏氏家訓》何以受統治者青睞稱"古今家訓"?

“立言”才以留存:《顏氏家訓》何以受統治者青睞稱

“顏君的識見,寬嚴得中,而文詞溫潤與情調相副,極不易得”。這是現代評論家周作人,對於顏之推的評價。他所作的《顏氏家訓》共有二十個章節,囊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子為第二章,兄弟為第三章此外還有後娶,省事,風操等等。

一、顏之推三歷亡國事,身世浮沉雨打萍

《顏氏家訓》不同於其他家長刻板教條的訓誡,而是顏之推以其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規勸後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其中融入了他個人的思想、學識以及對不同事物的見地。

所以除了聆聽其勸導之外,後世仍然可以從書中看到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風貌、文化風格等等。正所謂“一種風流吾最愛,六朝人物晚唐詩”

1. 先歷侯景亂

三歷亡國事,悉諳南北情。及時成家訓,調教後人行”。顏之推所生活的年代,正處於南北朝至隋朝的過渡時期。此間戰亂紛繁,民不聊生。但其自幼聰慧,敏而好學是一個非常務實之人,因而深得湘東王蕭絳的喜愛。

在十九歲時,顏之推便被委以重任,在軍中擔任右長侍。他博覽群書如《老子》《左傳》等,而又恣意灑脫,不拘禮法。然而好景不長,侯景之亂很快爆發。一時之間,寰宇內外戰火四起。

梁武帝蕭衍悲憤而死,侯景一夥很快攻陷郢州。頗有魏晉風骨的顏之推,從不拘泥於困苦也不會向權貴低頭。在很長時間內,侯景都想將其殺之而後快。幸得王則非常欣賞其氣度,屢屢搭救。

2. 再受北齊擄

蕭絳平叛之後,西魏大軍的鐵騎來勢洶洶的將其斬殺。而顏之推,則在破城之際又遭俘虜。到達西魏以後,他伺機逃脫想借北齊之地返還江南故里。齊文宣帝高洋聽說後極為重視,還在驛館內為其安排僕從。

“立言”才以留存:《顏氏家訓》何以受統治者青睞稱

楊堅

隨後故國南梁覆滅,顏之推於北齊再次出仕。就此一路青雲直上,再度做到了參軍的位置。後主高緯熱衷文藝,因此將其常帶左右。命其修撰《休聞典語欖》,同時顏之推揣度聖意屢屢上奏美文。

不久他便升任為中書舍人,這難免會因此得罪其他權貴。但其人行端影正,他人的多次構陷反而使得北齊皇帝對他愈發信任。為了表示對顏之推的支持,升任其為黃門侍郎。因此,拜於其門下之人也被稱之為“顏黃門下”。

3. 三度受俘終於隋

北周柱國楊堅,奪取了女兒和外孫的皇位建立大隋。“開皇三讓受天命,俗具五方,去農從商,爭朝夕之利,遊手為事,競錐刀之末”。在楊堅的銳意改革下,隋朝勢力日益壯大。

在此之前,楊堅就已領兵攻克晉陽,北齊亡於敵手。顏之推雖然領兵拼死相抗,但終究還是難逃被俘之命。

在隋朝,顏之推仍舊很受重視。當時的太子楊勇,敏而好學以師禮待之,敕封其為學士。

顏之推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他先後經歷了南梁、北齊、隋朝等三個國家,並且都擔任過重要的職務。他任過文職,也任過武職,經歷非常豐富。而他希望將自己為人處世之道,傳於後世子孫。希望他們能像自己一樣,做一顆常青樹。

二、南北社會生活的縮影

顏之推評價自己道:“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顏氏家訓》自成書以來,廣受統治者青睞稱其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立言”才以留存:《顏氏家訓》何以受統治者青睞稱

顏之推

南宋朱熹的《小學》和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均以此為範本。而它之所以有如此影響力,絕不單單隻因為書中的立身之法,更多的是其對時局的評判和社會生活的再現。

1. 民風彪悍的北方士族

顏之推的前半生在江南度過,後半生陰差陽錯的到了北方生活。而自魏晉以來的世族文化,在其筆下刻畫的淋漓盡致。《顏氏家訓》是研究南北朝家族文學的寶貴財富,體現了南北社會不同的生活面貌。

在當今社會,南方較於北方而言更注重於宗族化發展。在許多村中,都有宗廟,祠堂的存在。而在北方,則很少有這種現象。儘管北方也有聚族而居,但並不如南方緊密團結。這種情況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

《顏氏家訓》“北境儒人,多處田野鄉間。詞音鄙俗,風操嗤拙。假耳師如此,使人氣寒”。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字裡行間難免有些地域黑的嫌疑。但這都是顏之推本人的所見所聞,可見當時北方的儒士顯得不太入流。

2.孱弱好文的南方士族

但顏之推也非常讚賞其文人的尚武精神“河間文人,概通騎射。頃世離亂,任衣冠士人;縱不能馳騁殺敵亦多聚集,舞弄拳腳”。在中原地區的文人,雖然衣冠楚楚看似手無縛雞之力但仍然有一顆義勇之心。

“立言”才以留存:《顏氏家訓》何以受統治者青睞稱

顏之推注重家庭教育

而南方則與北方恰恰相反“梁武帝蕭衍時,南朝權貴子弟,薰衣剔面。頭頂簪花,面敷朱粉。出則乘轅,入則扶侍。城郭內外,竟無一人騎馬”。可見,當時的南朝世族子弟大有女性化傾向,同北方形成鮮明對比。

主要原因是衣冠南渡之後,兩晉世族全部遷往南方,沿襲了當時所謂的“魏晉風骨”,呈現出一派陰柔之氣。同時,統治者對他們也多是保護政策,輕易不使其冒險。而北方則因為長期與少數民族雜居,多受胡人習俗影響,形成了彪悍勇武之風。

三、南北世族社會風氣的差異化

萬丈高樓始於基,一個人的性格和成就與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中國古人非常注重家風的養成。他們將對後輩的循循善誘,融入到家訓當中。除了《顏氏家訓》以外比較出名的還有《朱子家訓》《錢氏家訓》等等。

1.南北世族的社會風氣

《顏氏家訓》:“江南婦女,足不出戶。另有持家數十年者,唯以信命遺贈。然鄴城風俗不盡,專以婦人相撐。或代夫曲訟,或替子求官。為是桓、伐之遺風矣?”南方世家大族的婦女,仍然恪守三從四德之道。

因為儒家一直提倡“男尊女卑”之說,女孩或待字閨中或相夫教子輕易不得出門。而北方則不然,女性大多豁達開朗。家中不論何事,都由其操持。大有現代女性之風範。

“立言”才以留存:《顏氏家訓》何以受統治者青睞稱

顏之推認為,主要原因還是“胡化”。拓跋氏建立北魏以來,積極推行漢化改革。但文化的影響是雙面的,鮮卑人汲取漢人的文化知識而漢人則學習鮮卑人的風俗習慣。比如麵食的製作,胡服的穿著。當然,這其中還包括了他們對於女性獨立的尊重,。

通過這兩點可以看出,南方仍然保留著保守、精緻的儒家文化的色彩;而北方則偏向於較為開放、粗獷鮮卑文化。但“江南不避嫡庶之分,然河北鄙於側出,若喪室比以再娶”。

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世家名門大都有許多妾室。不論南方還是北方,持家者皆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夫人。這也就有了嫡庶之分,江南世族對此並無非議。

他們眼中,一家人不能引發嫌隙所以都公正對待。但北方則不一樣,非常重視貴賤之分。如果正房夫人去世,必須再娶一房而不是以妾室填充。

2.儒學地位的變化

南朝的梁武帝蕭衍是非常狂熱的佛教信徒。《顏氏家訓》“內外兩教,殊途同歸。則漸及未已,叔達悲周、孔,取於釋。”在南朝的宗教信仰可謂是遍地開花,不僅有以志怪小說為主的玄學還有外來宗教佛學以及本土宗教道家和儒家等。

江南世族可以選擇的餘地非常大,他們可以在這其中任選其一。而不是單純的秉承儒家學說,而此時也是儒、釋、道三家合為一體的絕佳時機。就像顏之推雖然尊奉儒家,但全家皆信仰佛教。北方則不同,他們沒有過多的選擇,只能因統治者的喜好而定。

“立言”才以留存:《顏氏家訓》何以受統治者青睞稱

顏之推

而到了後來楊堅統一全國,南北之間的交流開始愈發頻繁。不論是在語言、信仰、習俗還是建築、手工藝等方面都開始出現了融合的趨勢。但是世家大族因為自己的不思進取,而後很快被後來興起的庶族所取代。

所以,在這期間儒學的地位必然會受到打擊。這時期沒有大一統的王朝和有力的君主,他們自顧不暇自然無暇去穩固自己的統治。首先要做的就是自保,所以不會極力推崇儒學以維護自己。

然而這一時期,為隋唐的門閥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正所謂是“窺一斑而知全豹”,從《顏氏家訓》中讓後人以小見大的看到了當時的社會風貌,看到了南北世族之間的差別,看到了儒家學說的興衰。

《顏氏家訓》聞名於世,後人受益

正是秉承著先祖的循循善誘,顏家後代也是人才輩出。單論有唐一朝,顏家後代為其輝煌添磚加瓦,在其落魄時也不離不棄。顏師古為《漢書》作注;

凜然拒賊的書法巨擘顏真卿;還有身歿名存的顏杲卿。不僅是顏家後代,還使得無數天下百姓深受其益。

正所謂“治國有方,營家有道”。《顏氏家訓》使得顏之推以“立言”聞名於世,他強調務實精神鄙夷那些酒囊飯袋般的南朝權貴。

參考文獻:

《顏氏家訓》

《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