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又成心理重災區,對受災人羣的心理援助該當持續多少年?

災區又成心理重災區,對受災人群的心理援助該當持續多少年?

暢想未來,“立言”為證。

地動山搖,江河變色,高樓夷為平地,家園化為烏有;近7萬同胞罹難,約37萬人受傷,還有超1萬八千人失蹤;有父母痛失愛子,也有孩子淪為孤兒,無數家庭轉眼支離破碎,無數健全人瞬間肢體殘缺。

十年前的5月12日,那是個讓人無法遺忘的悲慘時刻,中國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了里氏8.0級的強烈地震,無數災區同胞的人生自此被徹底改寫。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在政府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救援和無償幫助下,震區的人們走出災難、建設新家園、開創著全新的生活。

災區又成心理重災區,對受災人群的心理援助該當持續多少年?

可是在2018年五月燦爛明媚的陽光下,仍然有很多歷經災難蹂躪的倖存者,深陷在過去的陰影中難以自拔。

坍塌的建築可以拔地再起,但淪陷的內心,卻絕非區區時光就可治癒。

未來,在面臨大型自然災害開展賑災時,更徹底而廣泛的科學心理救援,將成為日漸重要的一步,中國將在這方面加大力度和儲備。

以後的災後心理輔導救助,需要秉承長期而徹底的原則。

災區又成心理重災區,對受災人群的心理援助該當持續多少年?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官方科學報告已發出呼籲,建議對災區的心理援助有必要持續二十年。

汶川大地震災後一週年左右,倖存者迎來了又一自殺高峰期,各種心理問題集中爆發。

災後需面對的一些生產生活矛盾,也在之後的數年間逐步浮出水面。

這其中,淪為孤兒的孩子、失去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毀容者、痛失子女卻無法再生育的父母、失去依靠的孤老等人群,都是心理重災區。

災區又成心理重災區,對受災人群的心理援助該當持續多少年?

在經濟的救援方面,中國政府和人民給予的救援並不算少:39個重災縣,GDP產值達到了災前的兩倍;142個受災區域重建資金以萬億計。

但在心理長期救助等事項,我們與國際上的差距依舊存在。

如美國“9·11”事件後,美政府制訂了長達二十年的心理救助計劃,持續至受助者完全康復為止。

未來的中國賑災流程,必將在這些方面深入加強。

中國因為人口眾多,每當大型災難時,受災者數量也往往多於其他國家。

災區又成心理重災區,對受災人群的心理援助該當持續多少年?

但因中國心理學領域人才儲備相對匱乏,心理志願者的數量和質量往往不足以安撫災後身心重創的民眾。

唐山地震期間,由於沒有實施大規模的心理救援。此後受災人群發生的心理、精神問題相關數據,比全國其他地區平均要高出3倍。

汶川大地震災後也有一千多萬災民有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一社會現狀要求我們,在加強心理學科發展、培養心理學人才方面做出更多投入。

鉅額捐款助力家園重建,誠然是提升倖存者對生活信心的重要一步,但唯有更進一步重塑心理,才能徹底擺脫災後陰影之魔爪。未來,就讓我們做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