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人在生育孩子面前好像是平等的,畢竟父母生育孩子之前並不需要經過考試。可是當孩子出生,父母的“考試”才真正開始,做父母的責任並不是疼愛孩子就夠了,思考如何培養孩子是每個父母重要的課題。

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有這樣一個家庭,這個家庭有一個聰明可愛的男孩,可是男孩到了青春期開始看不起大人,覺得自己的母親不夠聰明,他開始不斷跟母親吵架,也沾染上很多其他的惡習。面對孩子的轉變,父母沒有選擇縱容和溺愛孩子,他們求助於心理醫生,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怎麼了,心理醫生告訴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這個獨立非常有主見,家長要採用一套更為獨特的教育方式,才能幫助孩子得到真正成長。

與心理醫生的會談,讓這對夫婦知道父輩的教育方式以及以往對孩子的疼愛和滿足已經不適用於孩子,過分的疼愛讓孩子無法無天,並且父母的關愛可能讓青春期的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他們似乎更希望父母把自己當成一個成熟大人來看待,而不是一個孩子。

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這個父親,發明了“家族奧運會”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意識,並且真正讓孩子獨立,給孩子機會完成一些發明創造,並且讓他們和家中的成人同臺競技,這樣以來不僅養成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工作的習慣,更讓他們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是個大孩子了。

這個孩子就是比爾蓋茨,父親激發創造性的教育讓比爾蓋茨養成了鑽研思考的習慣,並且他從“家族奧運會中”獲得靈感,創造了“微軟遊戲”的戶外競技活動,這是微軟公司每年必不可少的重大活動之一。在回顧兒子的成長經歷時,老蓋茨感覺到很自豪,他說他很慶幸當時能夠選擇諮詢心理醫生,及時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發育狀況調整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溺愛孩子,如果沒有那次心理諮詢和日後對教育方法的反思,也就不會有比爾蓋茨,更不會有微軟。

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每個家長都疼愛孩子,可是有的家長更會愛孩子,他們懂得根據孩子的性格調整教育方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有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因材施教,每個家長都要研究出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一、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直接導致了孩子擁有不同的人生

1、放任型家長

放任型家長通俗來說就是放養,他們對於孩子的事情不會干涉,對於孩子的成就也沒有太多要求。這種教育方法的好處在於,孩子會漸漸學會自己完成一些事情,並且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這種教育方式的風險較大,因為孩子的意志力較弱,沒有家長的約束容易經受不了誘惑而誤入歧途,並且孩子的價值觀不夠成熟,對於很多的問題他們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這種看法比較片面,沒有家長的引導,往往會導致心智不健全。

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2、溺愛型家長

這種家長跟上面的家長不同,他們包辦了孩子的一切,看似給了孩子最好的照顧,可是孩子卻往往不怎麼健康。這些家長往往總是把自己的孩子當作孩子看待,無論孩子幾歲,他們認為孩子是沒有自己的思想的,只有自己才能為孩子處理好一切。作為這種家長,往往還有一個特點,他們喜歡控制孩子,讓孩子按自己的心意辦事,這樣的家長教出的孩子無法獨立。

3、民主型家長

這種家長介於以上兩種家長之間,他們既不是完全不管孩子,也不是替孩子包辦一切。他們尊重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有獨立的思想,願意與孩子平等地溝通。這樣的家長教出的孩子比較具有辯證思維,性格往往比較開朗,懂得尊重別人的他們在社交中如魚得水。

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孩子受到最大的影響來自父母,父母的家庭教育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所以說家長的教育方式冥冥之中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二、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1、特別對待讓孩子變得任性

很多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裡享有最高的待遇,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理所當然享受所有自己想要的。這樣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任性,而到了學校和社會,他們可能無法享受這種優於別人的待遇,孩子唯我獨尊的性格會害了他們。好的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回報親人超量的關愛,不要認為被愛是理所當然的,養成孩子的平等意識,懂得感恩和回報。

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2、包庇讓孩子沒有責任感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時會包庇孩子,他們愛孩子,捨不得孩子受委屈,總是告訴孩子“沒事,沒關係,別害怕”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踏入學校和社會,總要學會承擔責任,在父母的包庇下長大的孩子會缺少責任感。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做錯事要自己承擔,及時改正。

3、縱容讓孩子貪得無厭

很多家長認為“有求必應”就是最好的父母,其實家長的縱容反而讓孩子變得貪得無厭,不懂得珍惜和爭取。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努力和拼搏,靠自己的能力去爭取想要的東西。

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家長不是隻要愛孩子就夠了,溺愛會毀掉一個孩子,聰明的家長懂得通過家庭教育讓孩子真正長成一個好孩子,滿足孩子保護孩子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獨立,教育孩子才是每個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三、如何教育好孩子,是每個家長應該思考的課題

1、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這也就決定了,對於不同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家長首先應該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哪裡都好,也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樣樣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家長應該客觀看待孩子的優缺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2、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

孩子在學校的課堂教育是知識性的,這種知識性學習適合採取統一標準的模式。而孩子的性格培養應該是多樣化的,並且是貫穿整個成長曆程的,這也就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培養只能由家長來完成。好性格不是統一的,家長要學會讓孩子揚長避短,性格也決定了孩子職業生涯,內向的孩子往往愛鑽研,在正確的引導下容易成為研究型人才,外向的孩子更適合從事社交性開放性的職業,堅持、善良、勇敢是每個孩子都必備的品質,這決定著他們離開父母后的生活。

3、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勝”當然了,家長和孩子並不是敵人,但是家長只有與孩子進行溝通,走進孩子內心瞭解孩子,才能找到孩子真正的內在動力。聰明的父母懂得與孩子平等進行溝通,這樣孩子有困難會更願意求助父母,有心事也會更願意與父母分享,這會讓父母更容易發現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

溺愛和滿足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教育出好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責任

教育的力量是強大的,家長可能成不了教育專家,但是卻可以成為自己的孩子的“人生導師”,每個家長都要注重自己孩子的特點,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網友,大家覺得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還有哪些影響呢?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