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毫笔一挥,历史如墨

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前言

从部落小国到称霸西戎,再到战国时期横强诸国,秦国统一大业已势不可挡。公元前228年,赵国被秦将王翦攻破,若继续向北,便直抵燕国。面对如此威胁,公元227年,燕国特使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欲图穷匕见行刺秦王,结果行刺未遂反被杀害,史载于《史记·刺客列传》和《史记·秦始皇本纪》。

千百年来,大家无不在猜想,若荆轲刺秦王成功的话,秦国是否会继续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呢?在挥墨君看来,即便秦王死,秦国依然会继续推进吞并六国的统一大业。因为在文法吏和军功爵制度的推动下,统一不只是历代秦王的野心和目标,更关系着秦国以文法吏、军功爵为代表的官僚群体的核心利益。


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文法吏和军功爵

所谓文法吏,指的是战国时期随着官僚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一种官僚类型,其主要特点就是尊奉主上、晓习法律并善于合乎法律规范地处理纷繁复杂的公文和具体事务。在《韩非子·五蠹》中看来,文法吏主张“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通俗来说,就是以法治国。

而军功爵制指的是具有鲜明秦国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就是说但凡有军功的人,无论何种门第阶级,都可以享受爵禄。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样就取消了宗室的世袭特权,使得他们无法再利用血缘关系获得高官俸禄。

事实上,无论是文法吏,还是军功爵制,这两种制度在秦国的应用都发端于商鞅变法时期,并在之后秦国百年东进过程中逐渐发展,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期,才达到巅峰。那么,在秦百年统一中,文法吏和军功爵制度究竟有着如何的发展和变化呢?


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文法吏和军功爵的发展

秦孝公时期,秦国决心变法,于是任用商鞅,通过法家理论,使得秦国由奴隶制王权专制开始向封建制皇权专制转变。基于这种转变,变法对于官吏制度也提出了更加严密的要求,而具有秦国特色的文法吏和军功爵制就这样应运而生。

商鞅变法打破了仅有的宗法世官制,确定了军功升迁的军功爵制,并在促进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文法吏为核心的队伍组成体系,完善法律和法令,确保封建秩序的正常运行。通过变法,贵族世袭官职爵位的特权被剥夺,典型的贵族政治被推翻,各个阶级都在利益的驱动下从事农战,以求入仕。

与此同时,各县推行学吏制度,让平民子弟进官府学室读书学习,成功通过选拔的学吏就可以成为县乡小吏,之后可以凭借任期内的业绩逐步升迁。


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虽然军功入仕和文法之吏表面看来是不同的发展道路,可在实际情况中,却殊途同归。即便你军功入仕成为基层小吏,但如果没有经过官府学室的进修,也很难胜任繁杂的政务,正因如此,那些有着文法吏背景的军人则有了更多的晋升机会。长此以往,秦国的军功阶层与文法吏阶层几乎都是同一批人。

此外,商鞅变法时,秦国将相主要出自宗室贵族、外邦客卿和基层士民,可经过多年演变后,时至秦昭王时期,宗室贵族影响力越来越小,反之涌现出不少布衣将相,位列朝堂。而这些布衣将相,多是秦国文法吏和军功爵制高度重合的那批人,通过秦始皇时期的重臣便可见一斑。王翦、李斯等人都是凭借军功或者事功入仕的代表,而蒙恬家族则是军功勋贵的后人,他们共同组成了文法吏和军功爵制在高层的代表,而秦国各郡县的小吏和有爵民户,则属于中下层代表。

这样一来,秦国的高层国家机关和各级官僚机构都被掌握在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的官僚手中,他们奉公守法,执行命令坚决有力,从而保障了秦国封建秩序的高效运作,而秦国东出统一战争,不仅迎合了历代秦王的勃勃野心,而且还顺应了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的根本利益。


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秦孝文王时期,秦国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的主要代表就是吕不韦和蒙骜等重臣。在秦孝文王即位的第一天,就颁布了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亲戚、弛苑囿等新政,而这些新政,皆出自相邦吕不韦之手。可惜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便去世,由秦庄王继续支持吕不韦进行新政改革。

在秦庄王在位的三年里,吕不韦主管内政,而蒙骜等将领主持对外战争,他们为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可谓不遗余力,这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的共同诉求。在秦庄王去世后,十三岁的秦始皇即位,国政依然托付给这些重臣办理。从秦孝文王去世到秦始皇亲政前的十二年里,秦国军政仍然被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牢牢掌握。在此期间,秦国综合国力越发强盛,不仅吞并了东周,而且蒙骜、王龁等将军多次讨伐三晋,将太原等郡纳入秦国疆土,更进一步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物质基础。

假如没有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的励精图治,秦始皇时期的历史任务恐怕还是休养生息,可有这些重臣的耳濡目染,秦始皇的目标已经毅然从兼并战争,变成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直到吕不韦死后,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又以王绾、李斯、王翦、蒙恬等人为代表,执掌秦国军政,由此可见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在国家发展中的稳定性。这样稳定的阶层,也造就了稳固明确的利益诉求。对内要求国家依照法度运转,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对外则要求国家多打胜仗,授予有功士民丰厚的奖赏。正因如此,六国平民人才大量流入秦国,成为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的一员,他们既代表了秦国最广泛的社会利益,也成为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主要推动力量。

于他们而言,他们想要的就是一个安稳且合理的社会制度,然后享受太平盛世,这样的利益诉求,更与秦王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当秦始皇决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时,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立马站了出来,决定竭诚效忠。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充当的更多是掌舵作用,而不是奠基作用。


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若秦始皇身死,秦能够统一?

燕国太子丹以为秦灭六国只是秦始皇的个人野心,于是想着让荆轲刺秦,结束秦国对燕国发动战争,可是他却低估了秦国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的稳定性。

昔日秦武王举鼎意外身亡,年少的秦昭襄王立马即位,内有宣太后与穰侯魏冉执政,外有司马错和白起辅国,并没有影响秦国发展大计,若是秦始皇去世,朝中群臣恐怕会立刻推出新的君王,然后将国政委托给以丞相王绾、将军王翦、廷尉李斯为代表的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安定秦国。

接下来,秦国一定会以报仇的名义向燕国发动征伐战争,踏平燕都蓟城,然后继续展开统一战争。即便这一代国君无法完成统一天下之大业,但只要秦国坚持统一战争的基本国策,终有一天能够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因此即便是秦始皇被刺身亡,也不会影响到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


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文法吏和军功爵的后世影响

官吏作为国家政治体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和作用,而官吏制度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因为国家政权的统治实施必然要通过各级官吏的实行才能取得效果。文法吏和军功爵制度的推行,不仅加强了秦国官吏体系的管理,而且还对秦统一天下起到了促进和影响作用。

与此同时,文法吏和军功爵制度的推行更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秦国国力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减少了以权谋私的情况,造就了严肃的法治。而法令的严肃,也保障了制度的生命力,使得秦国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一直保持着高效的状态,对政治、军事和文化都大有裨益。

当然,文法吏和军功爵制度也有其弊端。乱世分裂时期,其造就的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极具扩张性,可在统一天下后就变得非常追求安稳的生活。然而秦朝建立以后,沉重的徭役却压得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喘不过气。加上久无战争带来的红利,又因秦始皇死后赵高等奸臣扰乱朝政,使得功臣和宗室屡屡被杀,秦国的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正走向四分五裂。


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利益诉求不再稳固,阶层也逐渐瓦解,于是中下层的士民们揭竿而起,积极发动农民起义。其余的人,有的在秦末动荡中被反抗秦朝的对抗政权所消灭,有的则进入刘邦麾下,成为汉朝的骨干。还有的因对王朝绝望,为求自保远离纷争,沦为地方政权。总而言之,失去共有的利益诉求后,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变得脆弱无比。

后来刘邦建立汉朝,而汉承秦制,却也让文法吏和军功爵复合阶层以新的形式延续了下去,为文法吏集团和儒生集团在斗争埋下了伏笔。


文法吏和军功爵:影响秦国百年,与秦之兴亡息息相关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秦国善于利用自身文化的特点,并顺应历史和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建立起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官吏制度,如具有秦国特色的文法吏和军功爵制度,这一做法使得秦国走在了各诸侯国的前列,为其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秦国通过独具特色的官吏选拔任用方法使得它在诸侯国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依照这样的优势,最终使得秦国得以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