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神药”雷帕霉素没那么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寿

亚利桑那大学——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


“续命神药”雷帕霉素没那么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寿


端粒不好,别吃神药。


雷帕霉素机制性靶标,也就是mTOR,可能是现在最火热的抗衰老靶点之一。它感知生物体内养分的丰富程度和荷尔蒙信号,并依此“催促”细胞的生长和能量代谢。一旦mTOR被抑制,细胞的“生活节奏”就会慢下来,生物的衰老过程也就得到了减缓[1]。我们时光派多次介绍的雷帕霉素,就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2]。


基于这些信息,一直在关注端粒问题的著名科研团队Blasco小组在最新的研究中问到:既然雷帕霉素能抑制mTOR从而延长寿命[2],端粒过短又将缩短寿命[2],那给端粒过短的小鼠吃雷帕霉素,能否抵消甚至逆转短命迹象呢[3]?


“续命神药”雷帕霉素没那么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寿

这项研究于2020年3月3日发表在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研究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为了确认雷帕霉素的延寿功效,实验首先给作为对照组的健康小鼠进行了的长期雷帕霉素喂食(42ppm)[4]。不出预料,健康小鼠的寿命被大幅延长,其中寿命中位数增长高达39%。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技术生成出一种天生端粒过短的小鼠(Terc−/−)作为实验组,并在它们身上再次测试了雷帕霉素的延寿效果。令人意外的是,服用了这一“抗衰神药”后,端粒过短的小鼠居然寿命更短了


“续命神药”雷帕霉素没那么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寿


实验发现雷帕霉素意料之中的延长了健康小鼠的寿命,其中寿命中位数增长高达39%。然而意料之外的是,对于缺陷小鼠Terc−/−小鼠,雷帕霉素非但不能起到延寿的作用,还进一步缩短了其16%的寿命


难道雷帕霉素翻车了?莫慌,且看下文。


研究人员对这怪异的现象提出了种种假设,逐一检测了所有可能造成Terc−/−小鼠减寿的因素,然而结果却显示雷帕霉素和这些因素毫无关联,就连端粒的长度都不影响


“续命神药”雷帕霉素没那么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寿


对照组与Terc−/−小鼠肠萎缩程度对比(右):肠萎缩是端粒过短小鼠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但是数据显示摄入雷帕霉素并不加剧肠萎缩症状,统计角度上症状甚至还有所减缓(深灰色:严重,浅灰色:中度,白色:轻微)。


“续命神药”雷帕霉素没那么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寿


对照组与Terc−/−小鼠端粒长度对比。来自肠道(左)和肝脏(右)的组织样本显示摄入雷帕霉素对小鼠的端粒长度没有影响。


不过有一项数据吸引了研究人员的注意:摄入雷帕霉素的Terc−/−小鼠体内的核糖体蛋白S6(pS6)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小鼠一致。没有摄入雷帕霉素的Terc−/−小鼠体内的pS6磷酸化水平却明显高于对照组。也即,雷帕霉素降低Terc−/−小鼠的pS6磷酸化水平。小鼠减寿的秘密就藏在这组数据里。


“续命神药”雷帕霉素没那么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寿


pS6是mTOR信号通路的下游因子之一,当mTOR通路被激活,pS6就会被磷酸化,继而引发一系列的代谢上调。因此Terc−/−小鼠pS6的变动暗示着它们体内的mTOR通路被过度激活,发生了超活化,而雷帕霉素则将mTOR抑制回正常水平。对Terc−/−小鼠行大剂量的雷帕霉素腹腔注射(2mg/kg体重)后,小鼠体内pS6磷酸化水大幅降低至正常水平之下,进一步验证了此观点。


“续命神药”雷帕霉素没那么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寿


PS6蛋白的磷酸化是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长和能量代谢的途径之一。同理,雷帕霉素对mTOR的抑制会减少pS6的磷酸化,降低细胞增长和代谢速度,最终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结合使用雷帕霉素后Terc−/−小鼠的寿命会进一步缩短这个事实,我们就能建立起这样一个假设:当小鼠的端粒过短时,体内的mTOR信号就会代偿性的增强,提升能量代谢。这或许是先天端粒缺陷之下,小鼠的求生“本能”。

考虑到端粒过短会造成发持续性DNA损伤反应(DDR),引发DNA修复机制,持续性的消耗大量能量[5],这一假设确实具有一定说服力,但是最终结果如何还需要之后更多实验的验证。眼下需要确认的是Terc−/−小鼠的mTOR通路是否确实发生了超活化。

Terc−/−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的RNA测序结果对比证实了这一点,Terc−/−小鼠的mTOR通路确实发生了超活化。有趣的是,除mTOR回路之外,

以PI3K-AKT和Ras回路为代表的多条代谢相关上游回路也出现了超活化这再次支持了端粒过短的情况下,小鼠会代偿性的增强mTOR信号,以提升自身的能量代谢作为求生手段的假说


“续命神药”雷帕霉素没那么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寿


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显示在端粒过短情况下被超活化的所有回路,包含mTOR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回路、PPAR回路、凋亡回路、PI3K-AKT回路,和Ras回路等。


小结


在以往基于健康小鼠模型的研究中,我们认为降低mTOR通路活性是增加寿命的关键,而此次雷帕霉素的延寿实验却发现,对于端粒过短的小鼠来说,维持mTOR通路的高度活性不受影响反而成了一种根本的求生手段。这其中的原理目前尚不明晰,可能是有由于端粒过短引发的DDR等生物事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小鼠代偿性的提升自身mTOR通路活性来满足这些能量需求。

此外,先前有研究表明mTORC1回路在老年小鼠的部分器官中有超活化现象[6],说明这种现象或许是自然生理衰老的一部分,而不是异常衰老的原因。

当然,这项研究又一次的强调了笔者见缝插针就在宣传的观念:了解原理才能科学续命,不然续命神药也能吃出减寿效果,雷帕霉素也没那么神。


“续命神药”雷帕霉素没那么神!“底子”越差,越容易短寿




时光派相信“知识让岁月回头”,并长期专注于抗衰老知识科普,为广大读者提供最全、最新、最专业的抗衰老研究。想了解什么是衰老,如何正确干预衰老(雷帕霉素、二甲双胍、或是运动、热量限制有用吗?),不妨查阅时光派历史发文充充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