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經營範圍新增了這幾類!或正在醞釀大轉型?

近日,天眼查數據顯示,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範圍新增第一類醫療器械、第二類醫療器械、足球培訓、排球培訓、網球培訓、心理諮詢等。


從增加的經營的範圍來看,李寧已經嘗試轉型了。李寧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的業務發展良好,增加新的經營範圍是想做更多事情。


筆者查詢了相關資料發現,第一類醫療器械涉及的產品包括“醫用隔離衣“、”醫用隔離鞋套“、“醫用護目鏡“、”醫用隔離面罩“等,而第二類醫療器械涉及的產品有“紅外測溫設備“、“醫用血氧儀“等。

李寧經營範圍新增了這幾類!或正在醞釀大轉型?

醫用口罩生產流水線

“體操王子”李寧退役後於1989年創立“李寧”同名運動品牌,1990年在廣東三水創立李寧有限公司,並於2004年在香港上市,上市後一直位於中國國產運動品牌第一位。

李寧經營範圍新增了這幾類!或正在醞釀大轉型?

李寧接受媒體採訪

2008年,李寧創始人李寧點燃奧運聖火,同時自身品牌也獲得巨大商業效益。同年經銷渠道同店收入及直營同店收入增長率達到的峰值,分別為53.1%,48.4%。2009年,李寧以83.87億登頂本土運動品牌第一,核心品牌李寧牌的銷售額上升21.1%至7,693,263,000元人民幣,佔公司總銷售額的91.7%。李寧牌的鞋類產品、服裝產品及配件產品之銷售分別增長19.1%、22.3%及27.4%。


2004年到2010年間,雖然李寧的存貨週轉天數下降,但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上升,經銷商的銷售能力沒有與經銷渠道的擴張同步提升,為李寧的後期發展帶來了隱患。李寧大多仿照耐克和阿迪達斯採用“輕資產”運營模式,將生產和銷售外包,自身專注於設計研發和市場推廣,以擴張分銷渠道為增長方式。長期以來採取“直營門店+加盟門店”的模式,並加速擴張經銷渠道,2010年經銷渠道就從2004年的2526個提升到了7333個,而直營渠道個數卻只從351個提升到了582個。這種方式在缺乏對供應鏈及零售端有效管理的情況下,以分銷商為主導容易導致品牌與顧客缺少交流,對市場變化難以快速反應。

李寧經營範圍新增了這幾類!或正在醞釀大轉型?

李寧實體店實拍

這種方式使得2010年李寧品牌重塑戰略失敗,且其經營策略存在的嚴重問題導致它一直“無法翻身”。在行業增速放緩、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國際一線品牌佈局中國的衝擊下,公司多年習慣於批發模式,離自己真正的消費群體越來越遠,對市場潮流、風向產生誤判,同時又較為激進地實施品牌重塑,業績出現滑鐵盧。鋪天蓋地的“90後李寧”的廣告直接拋棄了“80後”“70後”的忠實客戶,同時由於“90後”群體並不瞭解李寧和李寧這個品牌的故事,生硬的品牌轉型並沒有吸引到“90後”客戶群,其運動品牌的服飾與鞋子等產品的款式老舊,無法滿足大眾的“多變口味”,很明顯消費者並不為李寧的設計“買單”。


李寧自2011年開始股價大跌,2012年遭遇上市以來首次虧損。據有關資料顯示,當年李寧虧損19.79億元,並開始大量關閉門店,此後多年也一直處於虧損,2012-2014年,累計虧損超31億元,李寧的庫存金額分別下降了17%,15%,5%,雖然庫存結構得到了優化,新品銷售額和佔總銷售比提升,售罄率和零售同比也有提升,銷售情況逐漸好轉,但是其依然沒有擺脫虧損的狀態。當時的李寧仍然需要作出改變。


在高速度的生活時代,人們的審美和時尚觀也是日益更新的,如果不做出大的創新和改變是抵不過新生代到來的挑剔目光,只有注入時尚,將中國的優秀元素融進設計理念,做成國潮,並從運動的角度去代表中國,用更時尚的形象來進入大眾的視線方能讓消費者捨得“掏腰包”,這也是國潮李寧的一大戰略轉變。

李寧經營範圍新增了這幾類!或正在醞釀大轉型?

國潮李寧產品實拍

2016年收購Danskin品牌,2017年推出李寧YOUNG系列。2018年2月及6月李寧分別在紐約及巴黎舉辦時裝週,國潮李寧獲得了世界各時尚界的一致好評。緊接著李寧2019秋冬紐約時裝週,又向我們展現了一場高水平的時裝秀,整個系列將中國元素和李寧品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設計一出,深得消費者的喜愛,時尚達人和明星網紅也進行了“帶貨”。當前李寧國潮更是找來了年輕歌手華晨宇做為時尚產品的代言人,想必也是希望注入更多“新鮮血液”。看來其要在國潮的路上繼續狂奔,希望其可以為業績貢獻一二。一直依靠國潮風潮以及對國際市場的加碼佈局,李寧或許會大吃特吃體育產業擴張的紅利,無論是業績還是在資本市場表現還有可能繼續向前狂奔。目前,李寧以最具發展潛力的二、三線城市作為拓展重點。也在超大級一線城市建立了零售運營標準,加強零售店鋪運營管理。

李寧經營範圍新增了這幾類!或正在醞釀大轉型?

李寧品牌代言人:華晨宇


近期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全國各地對於各類醫療器械的需求大量增加,很多地方“一罩難求”,上萬家企業紛紛”跨界“生產醫療器械,此時也李寧積極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抓住這個時期的商業價值,註冊的經營範圍發生工商變更,開始生產口罩等防控醫療物品。作為中國人自己的品牌,李寧公司的“跨界”經營的確值得點贊,這一經營策略不僅能夠為疫情防控獻出一份力量。


還有讓我們注意到的是,李寧增加了各類運動培訓的經營範圍。如今人們的運動意識越來越強,家長希望給孩子更多的體育項目鍛鍊,很多學校也開設了這樣的課程,足球、網球、排球培訓在國內的市場日漸明朗了起來。據有關報道,自2016年12月開始,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學區管理中心通過與體育教育培訓機構合作,引進優質的體育培訓資源,除為學校提供足球講座等菜單式普及課程外,還通過組建學區精英足球聯隊,為部分學生提供專業訓練。也許李寧是看中了中國如今在運動培訓方面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希望擴大自己其他領域的消費者市場,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在如今這個“群雄爭霸”的運動圈子裡,運動員常常有巨大的心理壓力,游泳運動員傅園慧也曾在節目《我家那閨女》中提到:”作為一名運動員,心理壓力特別大,時常需要進行心理疏導與排解。“而李寧推出的心理諮詢業務很好地滿足了我國運動員在這方面的需求,使其獲得更多元的經濟收益渠道。

回首這一段從輝煌到衰敗到再續輝煌的歷程,李寧的改革史即是一段飽含笑與淚的成長史。作為曾經國產本土運動品牌第一的李寧,曾經歷多年低迷,近幾年漸漸”東山再起“,這次的經營範圍發生工商變更,也許是未來開始進行轉型之路,對於過去的“傷疤”,李寧並沒有忘了“痛”,曾經的失敗使其更加懂得抓住機會,李寧開始進軍其他市場領域,也許是想借著這次的機會重塑昔日輝煌。未來李寧將會怎樣續寫新篇章,可能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

李寧經營範圍新增了這幾類!或正在醞釀大轉型?

李寧與其同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