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資平臺為主體推動政府化債與可持續發展


以融資平臺為主體推動政府化債與可持續發展

公共建設資金匱乏,債務壓力大,是地方政府在規劃發展和項目落地中面臨的最大難題。目前來看,許多地方政府存在的首要問題不是債務總量問題,而是短貸長投和剛性兌付問題。對此,要求地方政府轉變發展理念,長短期兼顧,以平臺為支點、以產業為先導,一手融資、一手發展,在政府、平臺、項目三個層面均需要實現自求平衡。

重視併發揮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的化債功能。以政府投融資公司(國控、農投、產投等)為主體,能對基建和產業融資產生重大價值(可參考本人發表的經濟觀察報2018年文《政府投融資改革創新勢在必行》)。平臺公司在產業規劃、項目策劃、融投資、產業引導培育等方面,能為地方化解債務和推動發展上提供巨大的支持。對此,應著力打造融資平臺作為地方政府化解債務和支撐發展的主體,從頂層架構、四資注入、項目梳理與導入、產業培育與經營等全方位打造平臺公司。緊緊抓住機遇,實施經營性資產、特許經營權注入,實施項目代建、統籌規劃項目投融資。以規劃、融資、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為目標,創新投融資體制,落地重大項目,化解存量債務。

合理配置、多手段融資,實現資金動態平衡。摒棄過去的單項目融資思路、轉向綜合統籌,是解決地方存量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剛性兌付等突出問題的有效舉措。需要從整體資金統籌入手,提前對整個融資和還款進行動態平衡,構建“資金池”,把財政資金、舉債資金、PPP、社會投資等,與項目還款來源、財政還款來源、再融資等進行綜合統籌。因此,需要創新整體思路,從構建“項目池”角度啟動項目梳理和策劃,篩選合適的項目,統籌融資

創新項目投融資模式,優先實現項目級平衡。過去做棚改、基建等項目,更多是針對單一項目直接融資,還款來源實質是政府財政兜底付費,項目本身無法實現自平衡。創新項目投融資方式,核心是項目梳理和策劃,從單一項目融資轉向“統籌一體化、收益自平衡”。一是把握政策貸導向,策劃片區開發+配套經營性資產、特色產業+城鄉融合發展、鄉村產業振興+土地要素整合等綜合體項目;二是關注債貸結合、專項債+資本金、存量轉化TOT+BOT等綜合融資方式,從單項目自求平衡上升到地方政府的整體區域自平衡。三是重視項目策略性招商,把項目池和資金池統籌聯動,篩選、策劃優質項目,對接優勢資源,有選擇落地。

以“三個帶動”實現產業升級。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傳統的“築巢引鳳”、“騰籠換鳥”、“雙招雙引”工作面臨“僧多粥少”,這就要求各地方在原有產業導入思路上進行大膽創新,招商引資和產業孵化並舉,走出去、請進來,從產業、項目、資金的統籌策劃開始,引進適合自身發展的項目,並配套資金直接進行落地。堅持“示範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融資平臺帶動”三個帶動,一是策劃引進創新型項目,打造產業示範新高地;二是針對具體項目制定針對性措施,以鏈式集群方式落地已成熟的規模性項目;三是關注科技創新,重視引進產學研一體化項目。

債務形成非一日之寒,債務化解更非一日之功,而產業發展更難,更需要定力和魄力。地方政府心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應做長期主義者,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產業升級和存量化解並重,通過發揮平臺帶動作用,實現三大轉變:從單一應急式化債轉向計劃有序型化債、從單一融資方式轉向資金統籌使用和動態平衡、從單純化債轉向地方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