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領專家組“紅區”問診:來到病房,我心裡才踏實

津雲

他帶領專家組“紅區”問診:來到病房,我心裡才踏實

史東昇在指揮部 醫療隊供圖

  天津第一批馳援湖北醫療隊138名隊員,會集了32家醫院管理、醫療、護理和院感等方面的骨幹人才,可謂精英盡出。其中,以史東昇為首的醫療專家組,承擔著患者救治方案制定的重任,他們憑藉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克服了藥品缺、條件差等困難,以醫者仁心奮戰在武鋼二院救人一線。專家組組長史東昇,是天津市胸科醫院呼吸與重症二病區主任。今年58歲的他,精力充沛,熱心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沒把自己當成多麼大歲數的人”。談到自己獲得的榮譽,他又謙遜地說,這都是大家辛苦幹出來的,是大家的功勞。

  沒有特效藥 經驗很重要

  如果說以陸偉為代表的管理層,主持著醫療隊的全面工作,那麼史東昇等醫療專家組成員,就是醫療隊的最強“大腦”和“智囊”。醫療隊,核心業務就是治病救人,從落實國家推薦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到每一位病人的具體診療救治,吃什麼藥、輸什麼液,都要由史東昇和專家組來“拍板兒”。這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

  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目前已經更新到第七版,而史東昇和醫療隊到達武漢時,使用的還是第三版。“診療方案也是一個逐步摸索、更新和完善的過程,而且比較明確的一點就是這個病沒有特效藥。”史東昇說,他們到達時,也是疫情最重、各方面最緊張和物資緊缺的時候,即便診療方案推薦使用的藥物有的也難以籌集。

  這時,專家組的作用,就是根據診療方案提供的大致思路,憑藉多年的臨床經驗,創造性地開展診療和救治。

  史東昇同專家組成員,首先根據體溫和血氧指標,將新冠肺炎患者分為輕、中、重三類。在輕症階段以口服藥物為主,同時配合營養支持治療,比如讓病人口服營養液,吃好一日三餐,提高身體免疫力,“免疫力提高以後,身體才能產生抗體,加速清除病毒。”對於一些病情不太穩定的患者,要關注體溫和血氧變化,將治療關口前移,提早用藥,防止演變為重症。

  診療方案提供的是總體框架,而病人的情況卻千差萬別,特別是很多患有合併症的老年患者,需要專家組提早備好方案、籌措藥品。

  接手武鋼二院的第一天,史東昇和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科主任賴雁平、一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趙學群兩位專家一起,一口氣開出了40多種藥品清單,請醫院藥房協助辦理籌集。他們在醫院的指揮部裡,從早上7點半一直忙到晚上8點,都沒來得及喝口水,“感覺一下子天就黑了。”

他帶領專家組“紅區”問診:來到病房,我心裡才踏實

史東昇在紅區 醫療隊供圖

  親自見病人 心裡才有底

  史東昇坦言,從天津出發時心裡是打過鼓的,因為自己有高血壓,N95口罩密閉性太強,在“紅區”長時間佩戴擔心堅持不下來,但來到武漢後,緊張感就消除了。

  在日常工作中,史東昇和另外兩名專家賴雁平、趙學群坐鎮武鋼二院隔離病區指揮部,醫療組成員李碩、彭民和黃少祥輪流進“紅區”查房,再結合10個值班醫護組醫生的彙報,共同為病區患者制定詳細的救治方案。此外,三位專家也會下到“紅區”瞭解病患情況。

  有一次,史東昇在“紅區”遲遲沒有出來,指揮部工作人員急了,打電話稱“有緊急情況需要您趕緊回來”,把史東昇給“騙”了回來。

  “我作為專家組組長,不看病人的話,一些救治方案就不好處置,來到病房裡,看到了,我心裡才踏實。”他告訴海河傳媒中心記者,只有親自和病患交談,瞭解他們的情況,心裡才會有底。

  後來,為了隊員,特別是相對年長的專家的安全,醫療隊要求三位專家在“紅區”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對此,史東昇充分理解大家的心意,表示醫療隊的規定也是遵循科學的原則,“既要達到了解病人和病情的目的,也要實現零感染的目的,只有隊員整體都健康,才會有戰鬥力。”

  在醫大二院呼吸科主任賴雁平看來,自己的戰友和同事史東昇是一位特別踏實肯幹的專家,“我們在工作中互相配合,他特別認真,很多棘手的工作史主任都是親自處理的。”

  賴雁平是感染方面的專家,在治療新冠肺炎上可以說更加“對口”,工作中史東昇總是積極聽取他的意見,一起明確思路、制定方案,“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大家集思廣益,共同作出決定。”

他帶領專家組“紅區”問診:來到病房,我心裡才踏實

  當年戰非典 如今抗新冠

  17年前,史東昇還是一位主治醫師,奮戰在當時的天津肺科醫院非典隔離病房。那時,沒有N95,沒有三級防護,他戴的是紗布口罩,穿的是布質防護服。

  在史東昇看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醫療科技水平和裝備水平,還有國家的動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是我們能扛過疫情艱難時期的重要保證。“1月底到2月初那段時間,是壓力最大的時候,各大方艙醫院陸續投用之後,我們的壓力就小多了。”

  當年抗擊非典的經驗,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寶貴的財富。“新冠肺炎是個新病,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很好的特效藥,但經過抗擊非典之後我們有了基礎,有一個治療框架,相對來講不是那麼忙亂。”史東昇告訴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這次的診療思路也更加科學和精準,像當年治療非典,強調大劑量激素衝擊,而現在我們更強調短療程、小劑量。”他解釋道,激素可以抑制細胞因子,減少炎症風暴的發生,降低病人突發臟器衰竭和病情迅速惡化的可能,但同時也會降低人體免疫力,減弱人體對新冠病毒的清除進度,所以在使用激素藥物時,要“把握好度”。

  中醫藥在這次抗擊疫情中有了更大的舞臺,史東昇對國家中藥廣覆蓋的治療理念和實踐也深有體會。大約在2月中旬,武鋼二院收治了一對母子,一週後兒子的病情惡化,出現高燒不退和腹瀉、呼吸困難,肺部CT影像磨玻璃樣變越來越重。史東昇和其他專家組成員會商後,決定立即改變用藥,在激素配合靜脈注射中藥治療一週後,病情惡化被遏制住,病人狀態大為好轉。“這些中藥,對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有抑制作用。”史東昇表示。

  “我覺得自己還行。”史東昇笑著說。當年戰非典,如今抗新冠,當下,他正和醫療隊一起原地休整,隨時準備接受新的任務和挑戰。(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陳慶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