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曾经“花儿”承雨露 而今战“疫”显铿锵

谁还不是个“宝宝”呢?面对未知的疫情,作为90后的她,硬是把自己活成了“爱豆”的样子。范连连,安徽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2月15日,被选派与安徽省其他医院医护人员组成安徽省第五批医疗队伍驰援湖北。

面对疫情,90后的她挺身而出

正如互联网上很火的那句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罢了!1992年出生的范连连已经在新华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五年多了,她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但当她穿上这身白衣时没有丝毫犹豫害怕。五年的成长,让她成为一名优秀的ICU护士,无论什么急危重症病人她都能独挡一面。在得知新华医院要选派医护人员参加安徽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时,范连连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时刻待命,等候出征!

身为家中长女,范连连在下定决心支援湖北之时,与父母进行了沟通,父母虽然担心,但十分支持。出征前一晚,在接到消息后,她没有告知父母,直到当天上午临别时才跟他们说起奔赴湖北的事。怕父母担心,也怕自己舍不得,范连连坚持没让父母为自己送行。

临行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风险,范连连在ICU护士长的帮助下剪去了长发。她说:“虽然有些不舍,但没关系,头发会长出来的,我依旧是那个最靓的崽。”

与大家告别时,90后的范连连非常幽默风趣。她笑着说:“哎呀!我等这一天好久了!终于能出发了!”这般的从容和淡定,这般的勇气和担当。奋战在重症医学科一线的她,风雨见的多了,心中满是彩虹。

无畏无惧,她一心服务患者

到达武汉后,范连连被分配在汉阳方舱医院。尽管在来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可第一次穿防护服依旧让她深感压力,护目镜、口罩、帽子、鞋套N道步骤,光是穿戴完毕就花了她二十多分钟。核对医嘱、清点物品、巡视病房、测量生命体征,一轮工作结束后,里层的衣服全部湿透粘在身上。

范连连每天工作6小时,但在这6小时里,那些看似轻松的日常工作,却在厚厚的防护服下变得不那么容易。护目镜满是水雾,视线模糊。在采集咽拭子标本时,由于行动不便,视线受阻,为了规范操作、精准采集,她不得不离患者近一点,再近一点。采集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咽部刺激而引起咳嗽和恶心反射,极容易增加操作者感染的风险。但这一刻,她没有任何畏惧。这一刻,她更关心的是标本质量。

每天下班后,当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她都会仔细瞅瞅镜子中的自己,压痕又深了,这是口罩和护目镜留下的工作痕迹,伸手一碰,“真的很痛”。

穿上防护服,面对未知的病毒,身为90后的她也会害怕,但是病人一来,她没时间恐惧,那一刻,她留下柔软而坚毅的身影。

众人眼中,她亲切而认真

相较以往工作的ICU,范连连负责的方舱医院都是轻症病人,在这里要更侧重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协助病人的衣食起居。但语言不通的她在与病人沟通时存在一些难度。这时,有的病人会放慢语速和她沟通,有的病人会主动上前帮忙翻译。方舱里的每个人都坚强阳光,充满活力,大家互帮互助,点点滴滴的细节都在温暖着她的心。偶尔在忙碌后的闲暇之余,范连连会和武汉的朋友们学上两句地方话,并约定好等疫情过后一定要一起吃一碗热干面,喝一份蛋酒。

身为支援湖北医疗队中较年轻的成员,她没有同龄人的稚气,在战友眼中,她吃苦耐劳、细致入微。深知院感知识的她在第一天入住酒店时,有条不紊地规划了大家住宿房间的清洁区,半污染区,并将房间仔仔细细地擦拭消毒,她忙碌而认真的身影不仅写满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同时也深深感染着一同来支援的前辈们。在前辈们的抗疫手记中,提起这位90后,表示:“每次看到她小脸上的坚毅的表情,认真工作的态度,风趣幽默的生活状态,我觉得我都应该向她学习。”

在疫情面前,在灾难面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考验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还有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身为90后的范连连也害怕死亡,也曾犹豫怎么向父母交代,也曾在选择时举棋不定。但是,这才是真正的人,在经历过犹豫之后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这一次,疫情就是命令,人民安危就是重任。范连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战胜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