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是匈奴的噩夢,勇猛又多謀,為何一生不得封侯?

在歷史上,“飛將軍”李廣是匈奴貴族中的噩夢,他勇猛又多謀,一生中幾乎都是在跟匈奴戰鬥,在抗擊匈奴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李廣為官多年但為人清廉,立下汗馬功勞,卻為人憨厚老實。後世對於李廣的評價很高,有李廣在,匈奴就不敢進犯。但就是這樣一個有勇有謀,戰功赫赫的人卻落下一個不好的結局,甚至比他還不如的人,一個個都封侯拜相,唯獨他,不僅沒有加官進爵,反而落得自殺的下場。


“飛將軍”李廣是匈奴的噩夢,勇猛又多謀,為何一生不得封侯?

李廣不能夠封侯的緣由是什麼?

對於李廣既沒有封侯拜相又是自殺身亡,世人對此的看法有三個:

一是當時的統治者是漢文帝,在漢文帝時期,有人認為是當時社會穩定,不需要像李廣這樣的人,漢文帝認為李廣生不逢時,如果是在漢高祖那個時代,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但當時的社會很明顯並不是很太平,匈奴在外心懷不軌,伺機而動,這時是很需要像李廣這樣有勇有謀的武將的。這樣就推翻了“李廣生不逢時”的概論,這個概論自相矛盾,很可能是皇帝的敷衍說法。二是認為李廣在當時殺了八百多投降了的人,對於李廣不能封侯拜相這是李廣的報應三是李廣自己認為他的骨相不能夠封侯,是天意如此。

然而,第二和第三這兩個原因,其實都是封建迷信的說法,這不是李廣不能夠封侯的緣由。


“飛將軍”李廣是匈奴的噩夢,勇猛又多謀,為何一生不得封侯?

李廣不能封侯的四個原因

那麼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有四個原因:其一是當時的官府選取人才都是按照輩分,並不是按照你是否有才能是否有道德來挑選;其二,眾所周知漢文帝時期推行的是世襲制,選舉人才都是要有裙帶關係的;其三,這與李廣的性格有關,李廣為人憨厚老實,不會卑躬屈膝,曲意逢迎;其四便是一些小人嫉妒李廣的才能,暗中構陷。

對於前面兩個緣由,可以從史料中知道:在漢代,所有封侯拜相的人都是皇室成員,哪怕不是皇室貴族,那也是元老級別的人物,不然就是被迫投降的匈奴人。


“飛將軍”李廣是匈奴的噩夢,勇猛又多謀,為何一生不得封侯?

但就真的沒有年輕有才能的人被封嗎?李廣和馮唐都是有德有才的年輕人,先說馮唐此人,勇氣可嘉,敢於進諫,但為官時期不長,甚至還被罷官,但在他重返官場被重用之時,他卻已經有九十歲高齡。馮唐如此,更何況是李廣?有功勞卻未必能封侯。

雖然漢武帝時期,也推行過選人選賢能之人的辦法,但仍改變不了封建的世襲制度。就連在歷史上有名的霍去病,也是因為跟衛子夫有著裙帶的關係,才破格封侯成了將軍。當霍去病已經成了有名的大將軍時,李廣隨著他一起上戰場,但因為漢武帝暗中告訴霍去病,李廣已經老了,不能重用,這才導致李廣一直沒有受到霍去病的親昧,以至於年少的李廣沒有封侯,年老卻得不到重用。所以說到底,李廣未能授封這跟封建世襲制有著一定的關係。


“飛將軍”李廣是匈奴的噩夢,勇猛又多謀,為何一生不得封侯?

選人只選與自己有“親”之人,要麼是皇族成員,要麼是跟皇帝打下江山的元老和他們的後代。哪怕像賈誼、晁錯、李廣這些學富五車,忠心報國,勇敢善戰的人,沒有一點裙帶關係,最終也是寂寂無名。可以說,在這種制度下,統治階級是何其的腐朽。

至於後面兩個原因,在史書中可以看見一二。李廣為人憨厚老實,與下屬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當他得到賞賜時,老實地說出這些也有其他士兵的功勞,當士兵延誤軍期被處罰時,他站出來說是他自己的錯。李廣率真又對部下很好,當他因為延誤軍期自殺而亡時,在場的士兵無不痛哭流涕,就連百姓知道了,也是淚流滿面。李廣愛戴自己的士兵,對待他們如同親人一樣,但卻不會去迎合上官,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飛將軍”李廣是匈奴的噩夢,勇猛又多謀,為何一生不得封侯?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因為妒忌李廣的才能,故意陷害他。在“七國之亂”中,李廣的功勞很大,但卻沒有封侯,而其他人封侯的封侯,拜相的拜相。原因是李廣接受了梁孝王的將軍印,而梁孝王與漢景帝卻是不合,固此,未能得到重用的李廣上任上谷太守,保衛邊防,逐漸展現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可卻被公孫昆邪陷害,公孫昆邪一方面跟皇帝報告李廣的智謀,另一方面又重點訴說李廣為人孤高自傲,為人自大卻瞧不起任何人,這在皇帝看來,越發對李廣忌憚。沒有靠山又憨厚老實的李廣,因為別人的嫉妒暗中陷害,有苦說不出。

李廣的悲哀,也是封建制度的悲哀

李廣的悲哀,何嘗不是封建制度所逼迫?有才之人遭人陷害,空有一身軍事才能卻未能得到重用。被封建的權勢慾望控制著的國家,個人理想都要從利益出發,所有的權利都要不擇手段地獲取。縱觀歷史,為官清廉正直,一心為老百姓著想的大多數好人都得不到善終,反觀是那些會阿諛逢迎,拍馬屁的人,往往是混得最好的。


“飛將軍”李廣是匈奴的噩夢,勇猛又多謀,為何一生不得封侯?

李廣一生不得封侯,從側面反映出了封建選官的腐敗。而從古至今,選人當官制度一直是每個時代的政治“癥結”。不管怎麼改進,始終都有腐朽的階級固化,歸結原因有四個:第一,官場上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都想著如何把利益最大化,使得有利於自己;第二,領導階級選人優先挑選與自己沾親帶故的人;第三,在選人當官上出現賄賂的現象,用金錢甚至是其它東西交換自己的利益;第四,嚴重的官僚主義,犯了錯誤,官員之間狼狽為奸,相互包庇,最終也是不了了之。

腐朽的當官制度,從古代到現在,幾乎都在延續,只是每個時代的特點都不一樣,但最終腐敗的制度只會拖慢社會的經濟發展,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