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儿子考上博士,如今逼父母在北京买房,上不上大学还重要吗?

用户64324579


曾经有这样一位神童名叫张炘炀,1995年出生的他4岁就上了小学,9岁直接升入高三。13岁时成为了北工大硕士研究生,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6岁时更是读到了北航的博士,当有记者采访这位博士神童,他认为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

考取博士以后,他要求父母在北京买房。为了在北京有房子,毕业答辩前他告诉父母,如果不在北京买房就不参加答辩。答辩前的最后一天,父母为了让张炘炀顺利答辩完成学业,去租了一个房子哄骗儿子是买的。


这位神童的言行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人们在讨论之时也在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的孩子上不大学真的重要吗?


张炘炀自己解释说是因为上了大学看到了很多现实,只有成为人上人才有价值,才有资格追求异性。


张炘炀的回答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那就是家长在教育的时候只注重成绩教育,成绩大过天,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而忽视了素质教育,更缺乏的是没有为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三观。


一个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张炘炀得父亲因为儿时家境贫困没能完成上大学的梦,因此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儿子心上。或许就是这种过分的期待,使这个家庭过分的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其他的教育吧。据其母亲说,在他读书期间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里几乎不接待客人,也不看电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断绝了张炘炀与外界的接触。


其实我们可以的看得出的是,张炘炀虽然在智商上是一位神童,但在心智上并未完全成熟。拥有了高学历却丢失了基本的品德和素质,那这种教育其实就是彻底的失败了。


在张炘炀的眼中,北京户口、北京房子和一个所谓的好工作就是成功的标准了,却忽视了自己在“成功”中的位置。但仔细想想,一个16岁的心智未健全的孩子有这种想法,是不是整个大环境所影响的呢?


说到底,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确实,只顾成绩唯上,缺失了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上的关心和培养;另一方面,13岁就升入大学的他过早的进入了成人世界,还分不清现实与虚拟,更抵挡不住诱惑。


教育,从不是只图一个好成绩;上大学也不是只为了学习,更是培养一个人的情商、心智和三观,只有认清自己,脚踏实地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决胜网


极速成长的天才,显得偏激和固执,可是又有谁看到了这个16岁博士背后的无力和脆弱。

先不要急着批评这个天才,你如果真正了解他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错的真不是他。

毫无疑问,他就是个天才。



他叫张炘炀,是一个天资卓绝的孩子。两岁半时,就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他4岁读小学一年级,6岁升入五年级;9岁直接上高三。

从他10岁读大学起,他就一直被叫做神童。他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008年他又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当一般十六岁的孩子大多还在读高二时,张炘炀已经是北航的博士,也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

十六年来,他以惊人的速度赶超别人也在不断的挑战自己。同样,他所承受的压力和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却让我们感到一丝悲哀。

他背负着父亲的梦想,或者说他就是父亲的梦想

天才是有遗传基因的,张炘炀的聪明遗传自他的父亲张会祥。

然而因为家境问题,张会祥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张炘炀的出生给了张会祥新的希望。

为了孩子的学习,十几年的时间里,只要孩子在,张会祥夫妇从来没看过电视,也几乎没有在家待过客。



我们从这几组父子对话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

(一)在张炘炀小时候,着迷看《西游记》,父亲第一时间就把它藏了起来。

张炘炀说,这是精神摧残。

父亲说,你就像这花盆里的植物,我把多余的枝儿修一修,把不必要的枝都修剪掉,你的主干才能长的更好。

张炘炀说,我觉得这样修出来的花,它就是会在这个健康方面损失很多。越是那些歪脖的树,可能越能经受风雨洗礼,而那些就是被人工修剪过的树,往往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

(张炘炀说的很有道理啊,只是此时他的父亲力量更大)

(二)因为张炘炀13岁时沉迷电脑游戏,父亲张会祥气得从北京工业大学步行50公里回到河北廊坊的家。

父亲说不服儿子,只能选择和自己怄气。

张炘炀说,因为人都要断奶的。他想使我一辈子断不了奶,做不到。

父亲说,我给你培养好的出习惯之后,再松手你就没事了。

张炘炀说,再松手的话只不过是把这个转型期推迟了几年,而且推迟几年之后的后果将会更加恐怖的。会有一种反弹。

(张炘炀自己很清楚他和一般孩子的成长轨迹不同,甚至已经暴露出了最初的反抗)



张炘炀理解自己的父亲,却用“急功近利”这个词来形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三)

父亲说,他的培育理论叫做先盖楼,然后再装修,先把进度赶超上去,然后慢慢再补。

张炘炀说,你根本就是钢筋都没有,你盖什么楼?说实在话,那就只能祈祷不要有一些地质灾害,不然就成楼倒到,楼脆脆了。这楼留了隐患。

(张炘炀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成长方式和别人不同,甚至逾期到了某些隐患)

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的前提是报复还是一种情绪宣泄?

张炘炀因为长期迷恋电子产品,最后面临交不出论文毕不了业的后果,他甚至有过自杀的想法。然而因为恐惧失败,张炘扬开始废寝忘食地补习,体重骤降,最终完成了硕士论文。

社会的影响,金钱的诱惑,过早的侵蚀了这位天才。

其一,与身边人的巨大反差。考上博士之后,张忻炀的同学中很多都有了不少收入。而张炘炀依然生活简朴,只打过几次出租车,唯一一双有品牌的运动鞋,是二姨送给他的礼物。他虽然是个高智商的天才,却终究是个青春期的孩子。

其二,买房的初衷可能是为了面子。读硕士时,张炘炀曾抱怨北京的房价高,有同学说,你滚回你老家去。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炘炀一向自傲的心理在现实面前显得很无助。

其三,天才正在青春期。张炘炀暗恋一位女同学,在他的心里,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才是与心爱的人谈恋爱的基础。虽然在学业上张炘炀是一位天才,但在感情方面他显然只是邯郸学步。户口、房子、工作这不正是现代人口口声声所说的硬件吗?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炘炀突然提出,如果父母不给他在北京买房,他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也不考博士。在答辩的最后一天,父母为了劝哄张炘炀继续把学业进行下去,在北京租下了一个房子,骗儿子是买的。

超速成长的弊端已经显现,张炘炀生活在比他大七八岁的成年人中,这个十六岁孩子已经把房子问题视为最大愿望。



生活中的张炘炀并不是这样无理取闹。为了省钱,他会熟记各个公交路线, 5毛钱去楼下接2.5升的纯净水,可以喝两天。甚至连装纯净水的大塑料瓶都不舍的买。

天才的反常表现到底是宣泄还是反抗?

我想当事人的原话最能说明问题:

应该说是我父母在自己逼自己。他们为了他们不曾实现的一个梦想,来自己逼自己。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强加的,反正我的梦想也基本上继承了我父母的梦想。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就是你们。你们应该为此努力。

所以说,这不是一个伤仲永的现代版,这只是一个揠苗助长的副作用展示。

天才也逃不脱金钱的束缚,这才是社会的最大悲哀。

那么我们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上不上大学到底重不重要?

如果你没有殷实的家产,没有深厚的人脉资源,又不甘于平淡的生活,那么上大学就显得很重要。


夜雨如书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个16岁男孩的开挂式的成长经历:9岁读高三,10岁高考,保持“全国最小大学生”的纪录无人打破。13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6岁,他被北京航大录取,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

我想所有人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从心里佩服这个仅仅只有16岁的神童,但是就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思想:他认为博士成功的标准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

他甚至觉得如果博士毕业连房子都没有,那博士毕业有什么用。所以他逼迫父母在他毕业前在北京买房。

我只能说他的智商很高,但他的心理还不成熟。他所认为的成功,还要逼迫父母来帮他实现,年纪在增长,欲望也在增长。

但是自己的能力却支撑不起他的野心。他不曾感恩父母对他的养育和支持,还在不断向父母索取。但也不能断然地说,上大学就没用了。

神童之所以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心理和性格方面的缺失,父母只知道让他去学习,却忽略了对孩子在性格和心理上的塑造和培养。

16岁考上博士,也许他是天赋异禀,但是他背后的付出绝对也是很大的,至今为止他大多数的生活都被学习占据着,他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

所以,这个年纪的他步入社会时就会显得不成熟和激进,他才会觉得成功就是北京户口,有房有车。他所理解的成功是他从书本里看来的。他自己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成功是什么。

从小学校就教育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我想这位天才的发展已经畸形了,换句话说对他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他有丰富的知识,但是他却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这种教育未免显得“急功近利”。

除了学习,三观的塑造同样重要。

我们应该明白,不是上大学没用,是这样畸形的学习没用。这样的学习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只会读书的巨婴对这个社会来说是一无是处的。

所以,我们更应该反思,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全发展,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功利心毁了孩子那可贵的天赋。


——EN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记得看过一个报道,10岁孩子考上大学,父母到学校来陪读,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有的还在尿床呢。

事件回顾

这个孩子叫张炘炀,10岁本科,12岁硕士,16岁考上了博士,放在那里都是天才。可这样的孩子却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

拔苗助长?

我们都知道,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因此,能有如此成绩绝对不是侥幸。

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是99%的勤奋+1%的天分。

两者缺一不可,若是缺少了勤奋,纵使少年聪慧,终究会江郎才尽。若是缺少了天赋呢纵然努力到白头,也不过平凡一人。

因此这个孩子一定是从小天赋过人,其家庭对他有进行了严格了的规划和教育,加上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叱咤一方的人物。

不管父母时为了让孩子成才也好,出名也好,完成自己的梦想也好。孩子必定是损失了自己娱乐的时间。他的童年可能只有读书和学习。读书还只能是课本,这有多枯燥,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据悉,孩子曾经也想看其他书籍,被家人遏制了。也想玩玩游戏,被父亲遏制了。最终家人阻断了孩子所有的希望,让他知道只有学习一个出路,也许在那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就已经埋下的愤怒的种子。他要迅速的成长,迅速的脱离,再来迅速的报复。


教育中父母观念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拔苗不一定助长,或许拔了这一段,你看着是高了一截,但在根里却已经埋下了隐患,当越长越大的时候,这个隐患的因素就越来越大了。

儿时只注重学习教育的不注重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这就如同拔苗一般,苗需要一点点通过各种教育来施肥生长,家长望子成龙,直接通过自己的奇特的手段,跳过必要的人生教育,最终导致了孩子的性格不完善,这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


教育问题是几千年来的问题,很多人都在讨论。交友没有公式,但是有几本的理论。之所以教育最根本是要将孩子教育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的人。一味的灌输知识,只让他变成了考试机器,并非教育,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这种教育方式我是不赞成的,即使知道能教育出天才来,我也不会。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你会这样教育吗?


老王侦查记


很多时候很多人把很多事情都简单的划等号,是我们的社会人群认知的一个缺陷。

例如,把学历(学位)和为人(人品)划等号,把学历和收入划等号。

这里的问题,16岁考上博士,逼父母买房,引申出上大学是否重要。

其一, 除了极个别的人,所有的人,芸芸众生,都是社会的人,都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生存,首先都要解决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问题。

所以放在大的环境下来看,张的行为,并不比一个一般大学本科毕业的人的行为糟糕。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学习上的骄傲,都抵不过生存压力的现实。无需把男主从社会存在重隔离开来。

但是,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的“啃老”行为本身不值得提倡,除非家有余资。

其二,现代社会,读书依然是广大一般家庭孩子改变生存路径的最重要方式。

读书的重要性确定无疑。能上大学更能对一个人的人生有改变。中小学都是基础知识教育,大学有了很强的专业知识、社会综合能力培养、个人自我修养的锻炼。

读大学不一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长度(其实是可以的,如果工作环境好,寿命会长一些),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宽度、和密度。

其三,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细致,但是分工不外乎几个方面的分化,一是有资源的人,二是有技术的人,三是依靠劳动力的人。

技术型的人,多数是后天勤奋深入一门技艺、技能,例如IT,律师、会计师等。这类型的人有能力,也勤奋。现在基本上通过读书到大学的途径实现。

读书很重要,读大学依然很重要。

关注不迷路。如果您觉得不错,麻烦您点个赞,谢谢!

更有丰厚奖品不定期回馈,谢谢!


家族财富密码


张神童的作为是正确的。是完全正确的选择。不能在北京全款买房,就回老家发展,这个决定没毛病!

北京的房价比较高,一套房子五百万起(还是老破小)。

如果没有在北京买房,未来找老婆,小孩上学都成困难。如果在北京按揭买房,几百万贷款,一个月几万房贷,张神童学的理科职业根本还不起。

房子是一个经济方法对人分层的手段。无法承担房价,无法承担房贷,你就去能够承担的地方去工作生活。

我在北京很多外地同事,都是集中全家几代人的钱去交首付,然后大家一起还按揭,每天生活的压力特别大,哪里享受到了北京大城市的潇洒生活。(留在北京的同事,还是有能力的人)

张神童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消费。没有能力留在北京就不要留,去哪里都是发展,都是生活。(以后有空,准备写一个这个方面内容)。

注…本人在银行信贷部门工作二十年,炒股二十年。有兴趣加关注… 1,微头条发“脑洞新闻”,快乐生活,快乐人生。 2,发关于情感和成功学内容


飞刀47号


我一开始看到这个事情以后,很自然地觉得这孩子太不懂事了。父母辛苦供你读书已经付出了很多心血,你却根本不考虑父母的实际能力和真正感受,实在是不应该。

但是转念又一想,这一行字里提供的信息实在有限,为什么仅仅因为立场和经验问题,在没有更多了解事情因果的前提下,就武断地把矛头指向这个16岁的孩子呢?

我后来仔细看了这条旧闻,才知道来龙去脉。张炘炀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这是和美剧里谢耳朵一样的天才少年。

但是在他眼里,成功的标准却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这么务实的目标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但是他却按这个目标来要求自己的父母在北京买房,似乎就不妥当了。可仔细想想,这种成功标准又是谁来定义的呢?又是怎么成为张炘炀根深蒂固的观念呢?他的父母又为什么热衷于把他培养成天才少年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清楚以后,我们似乎就更能理解这个16岁孩子的“过分要求”了。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16岁儿子考上博士,如今逼父母在北京买房,不然儿子就不做毕业论文答辩了,父母买不起房只好租一套房子来糊弄他!


这个孩子叫张炘炀,10岁本科,12岁硕士,16岁考入了博士,这样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天才,


孩子从小就聪明,是不争的事实,但孩子从小就被父母严格管制的太厉害,他想看一看其它书籍,父母不让,他想玩一玩游机,父母不让,至使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在北京读书期间,除了学习比别人优秀,其它的物质基础都不如别人,连一双好一点鞋都是亲戚送的,他在班里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但自己家庭的条件,使他很自卑,无房无车。在父母重大的压力下,他有时想过自杀,有时想过读书有什么用呢?

这次他告诉父母,如果不给自己全额在北京买房,我们就回老家来相胁迫。做为父母,不应该只教他死读书,读死书,也应该教他学会怎么样做人,也应该教他怎么样学会感恩,如果不会做人,不懂得感恩,要那么多文凭有什么用呢?大家感觉这样培养岀来的孩子以后会怎么样呢?


司马小绢


16岁考上博士,不仅仅是他自己付出了努力更是父母心血的付出啊!父母肯定是为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才使儿子这么的有成就。但是儿子才16岁却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力,而要求父母在北京给他买房子,这也太自私了。这也的孩子可能智商培养的不错,但是情商实在难以恭维,父母花尽毕生的心血才把儿子培养的这么优秀,儿子却反过来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这跟讨债鬼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老家有种说法就是,儿女对于父母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报恩的,一种是抱怨的。这个16岁的儿子博士很是难的,他肯定是来跟父母讨债的。

父母倾其所有的供着孩子读书,培养孩子,都是希望孩子有朝一日有了出息,自己也能过上稍微轻松一些的生活。这个16岁博士可好啊!父母把他培养出来却在逼迫父母给他在北京买房,难道他不知道北京的房子是谁都能够买得起的嘛?
北京的房子那是需要他这个儿子,将来买个父母的啊,现在却翻了,父母不仅需要把他养大还需要被逼着给他买房。孩子的智商不仅要高其实情商是更重要的!····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将来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社会的危害都是极其大的。有句大家都在传颂的话,就是: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
如果是一个高情商,低智商的孩子他可能在事业上没有太大的作为,但是他会善待身边的人,善待自己的亲人,大家都会特别喜欢他。哪怕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尽管这样的人生并不精彩,但是他的身边确实满满的幸福和快乐。如果孩子是一个低智商低情商的人,那么他肯定注定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默默无闻,也没有什么人在意他,更没有什么成就可言。对父母来说只能说是比没有这个孩子强一点吧
。但是假如你养了一个高智商,但是低情商的孩子,那么将来这个孩子危害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他对社会甚至对人类的危害都是无法估量的。请家长们好好重视自己的孩子情商的培养吧!如果你不想在身边养一条毒蛇,就一定要好好的教育孩子怎么体谅他人,怎么照顾他人,怎么为他人考虑。这不仅仅是为孩子的未来好,更是别让自己的晚年更凄凉。


宝妈说事谈养儿育儿


题目把16岁考上博士和逼父母在北京买房两个热点放在一起,大有博眼球蹭热点之嫌,这和上不上大学没有必然关系。

16岁上博士全国也恐怕唯此一例,自然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而且评价必然两个极端,一曰天才,一曰拔苗助长,有智商缺情商。从逼家长买房这件事来看,确实让人担忧。

但如果买房放在其他人身上,作为还没有收入的年轻人,恐怕也只能依赖父母来帮助完成,大家还会如此来看吗?前不久还看到一个疑问:为什么现在父母都把为子女买房视为理所当然的责任?这就是双重标准。

我想题主是怀疑高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个孩子是因材施教的成功者,从小学到博士一点没浪费高智商和耽误时间,用比普通人短很多的时间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能,今后也可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但与此同时,由于跨度太快,知识的学习远远领先了思想品格的建设,导致其在人格教育上有所缺失,所以在行为上表现可能有些不成熟,加之他身上的光环,有任何不足之处都容易被无限放大。放在普通人身上,这或许是攀比任性,在他来说其实也只能算是攀比任性,但在大家看来就成了教育失败,不懂孝敬父母,逼迫父母。


这不应该归结为教育的问题,恰恰反映了人格教育和知识传授同样重要。如果他各方面都能均衡发展,未来的成就可能会更大。人生发展阶段有他的规律性,跨过了某个时期就可能造成某方面能力的缺失,而人终究是要放在社会中来磨砺,适应社会的能力往往比知识技能更显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