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说“鸡不三年,犬不六载”?

Adoptionist


实际上这句话应该是:“犬无八年,鸡无六载”。这句话的原本出处是一本叫做《易妖》的书,其作者是西汉学者京房,在他的著作中有一部《周易妖占》十二卷,上面记载了各种奇异事件,以及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事情,可以归类为占卜一类的书籍。



在《鬼吹灯之怒晴湘西》有这样的一个桥段,怒晴鸡的主人非要杀怒晴鸡,很多人不理解,鹧鸪哨对此进行了解释。


会生火的狗

这本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非常广泛,也影响了很多志怪小说。比如在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故事,贵阳太守李叔坚家里养了一条狗。这条狗非常通人性,也养了很多年。

有一次,有人看到它居然人行而立,然后像人一样走路。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李太守,说道应该杀了它,否则它一定会变成妖为祸。李叔坚说道:“狗看到人行走,模仿又有什么关系?”再后来狗戴着李叔坚的帽子,在院子里像人一样走路。

家人非常恐惧,又请求李叔坚杀掉这条狗。但是李叔坚说道:“帽子只是不小心掉落在狗头上罢了,有什么好惊恐的”。后来狗居然在灶堂里生火,家人都奔溃了。李叔坚说道:“奴婢孩童在田地里,狗能自己生火,就不需要麻烦邻居了,这不是好事?”后来这条狗自己死了,再也没有发生奇怪的事情了。

民间传说

但是民间传说可没有《搜神记》里面李叔坚看的开。有一些民间传说,常有狗化成人的桥段。例如就有这么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富翁,他养了一条狗,养了很久,也是极为乖巧,非常了解这个富翁的脾性。

后来这个富翁突然暴毙身亡,在家人下葬了富翁后,那条狗也不见了。但是几天之后,富翁突然回来了,还穿着那件寿衣。只不过沾满了泥土。他对家人说,有一个仙人路过他的坟地,又把他复活了。于是家人们非常开心,他们又像往常一样生活,好像什么也没有变法。

富翁继续管理着这个家庭,睡他的妻妾,打他的孩子。但是有一次富翁过寿,他多喝点酒,在太师椅上酩酊大醉。等人都散了,仆人在收拾东西的时候,突然发现太师椅上睡的是一条狗。正是富翁死的时候,消失的那条。仆人惊恐万分,告知的家人,家人们也非常恐惧,后来他们趁它睡着的时候,把那栋房子给烧了,之后再也没有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这些民间传说的影响,所以才有了“狗不八年,鸡不六载”的传言,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少道理,我邻居家以前养了一条狗,活了11年,自己死了,也没啥奇怪的事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