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两次命案对于估值550亿美元的滴滴来说还想上市吗?

用户65940905


很遗憾,这件事对于滴滴上市没什么影响。

有些时候,资本市场并不会受舆情的影响,有着一套“理性”的看似没有“人性”的价值判断标准。

有着“售假”“售傍名牌”嫌疑的拼多多,不是在一片质疑声上市了吗?说明卖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十分重要,赚不赚钱,或者未来能不能赚钱才重要。

与滴滴顺风车一样,同样具有社交功能,“联通”线上线下的陌陌,那个以“约”著称的陌陌也上市了。

这几天我在想啊,假设说有人通过陌陌这类社交网站联系上,出去开房或约会,过程中发生案件,陌陌有没有责任?会不会影响陌陌上市?我想不会,因为陌陌会说,虽然我给他们提供联系帮助,但是我没为这些不好的事情提供直接帮助啊。

同样,滴滴也可以说,我只是提供了乘客和司机的联系帮助,并没有提供犯罪帮助,这个司机只是临时起意杀人,我们安保和客服需要调整,我们整改提供直接报警的方式不就行了吗,大不了关闭顺风车功能,反正这也是我们最不赚钱的业务。

在另一篇问答我已经说过,滴滴所谓三倍于人身伤害赔偿,只不过是顺风车一天的利润,对滴滴九牛一毛。

所以,我认为,从情感上滴滴不应该上市,但从理智上说,资本市场并不讲民意,滴滴上市阻碍不大。


鑫财经


的确,滴滴最近的事件的确暴露了滴滴的模式的问题;

记得我在滴滴刚出来的时候坐过一次出租车,当时这位司机大姐说的就是这个安全问题,由于出租车隶属于公司,不管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出租车公司是第一负责人,当然了,在滴滴这一事件中,滴滴公司也是第一责任人。但是本身出租车司机作为一个有长期稳定收入的人群来说,犯罪动机不强,犯罪成本也比较高,首先光出租车牌照就值很多钱,为此丢了不划算,其次,出租车司机本身属于中等收入水平,生活还不错,犯罪的意愿相对较弱;

不过,出租车也有外包的,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人都是为了生计日夜工作的人,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犯罪分子,历史上出租车公司司机犯罪的案例也有不少。但是,总体上来说,出租车司机的犯罪成本比滴滴出租车司机的成本要高的多。从滴滴的犯罪案例上来看,大多都是一些性侵案件,而出租车司机大多是有家庭的人,在这方面犯罪动机也会小得多。

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滴滴的出现的确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这就是市场,问题出现了,解决好了就OK了,不能因为这些偶发的时间就否定滴滴本身,这当然是非常不合理的行为。这也给滴滴模式敲响了警钟,说明滴滴模式还不够完美。

总体上来说,滴滴的盈利模式用户已经收割,名声在外,没有过大的竞争者,盈利模式清晰,所以基本上不会影响上市的,但是会影响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