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不讓放,走親流於形式,年味越來越淡!年還在,只是人變了

估計由不少看到這篇文章的帥哥美女祖上老家是農村來的。上世紀末那會過個年是多受期盼的一件事情,放鞭炮、貼春聯、吃糖、吃水果、吃肉、吃瓜子、吃花生。自己家的吃完,走親再挨個親戚家吃一圈,是真爽啊。

現在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炮仗”也不讓隨便放了,走親越來越流於形式,大家都感覺年味越來越淡!其實年一直在,只是過年的人變了!

鞭炮不讓放,走親流於形式,年味越來越淡!年還在,只是人變了

農村生活真應了那句老話“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如今對於我們來自農村的80後這代人來說,早已洗去了鉛華,在歲月的洗禮中長大成人,不知是習慣的改變,還是社會的發展,對於我們這代農村娃來說,總是感覺年味淡了,沒有了以前過大年的味道!

農曆新年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有說起源於“年獸大亂鬥”,家家貼春聯,以祈求,家庭和睦團圓幸福!過年已經成了一種文化和風俗,在農村每當臘月來臨時,家家戶戶都會提前準備好過年的物品,很多外出務工的農民也會返回家鄉!可是不知從何時起,鞭炮不讓放,“表面親戚”流於形式,很多外出打工的小夥也在糾結還要不要回家過年!

鞭炮不讓放,走親流於形式,年味越來越淡!年還在,只是人變了

對於父母來說,年關是家庭團圓的日子,自然是希望家人都能回來,一起吃個團圓飯!而對於外出打工的很多80後小夫妻來說,回家過年不僅長途奔波,花費還多,回家也沒了以前的“動力”,在他們看來與其來回奔波在家過上三五天,還不如在城市裡安穩!年其實一直在那裡,只是社會發展了、人也變了!

鞭炮不讓放,走親流於形式,年味越來越淡!年還在,只是人變了

的確,兒時的年味之所以讓大家記憶猶新,是因為在那時,有更多的盼頭!童年裡,盼放假,盼著和小朋友們玩耍!盼著穿上新衣服,也盼著過年碗裡的那塊五花肉!在那時,農村的生活都差不多,很多家庭也只有過年能吃上肉,每當春節臨近時,父母便會將飼養的肥豬宰了,一方面是為了走親戚當禮品,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新年有“肉”吃!

鞭炮不讓放,走親流於形式,年味越來越淡!年還在,只是人變了

其實,年味是什麼,它不就是傳統農村生活的記憶嗎?而如今很多人感觸年味淡了,不就是因為,過去在家過年,放鞭炮,殺豬走親戚,孩子在一起玩耍,家人在一起趕大集!而如今呢?年還是那個年,每年不會早到,也不會遲到,但是農村的生活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鞭炮不讓放,走親流於形式,年味越來越淡!年還在,只是人變了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孩子來說,沒必要在等到過年才能吃到好吃的,這對於孩子來說,期盼新年的心情變淡了!對於像我們這樣80後的農村娃來說,生活的便捷,物質的充裕,不再為了過年而去殺豬,在市場上都能買到現成的吃到!而隨著環保的深入人心,鞭炮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俗話說“步移景至”,過去走親戚,人們騎著自行車要好長時間才能到,不僅能領略沿途的風景,還能放鬆身心,而如今呢?開車前往,禮品放下就走,早已沒有了兒時的樂趣!在加上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手機更智能,娛樂更豐富了,人們都減少了溝通,窩在家裡看電視,過年的時光都揮霍在這電子設備上了!

鞭炮不讓放,走親流於形式,年味越來越淡!年還在,只是人變了

因此,在我看來,的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農村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兒時過年的場景不復存在,這都是年味淡漠的一個原因!年還是那個年,可是過年的習慣變了,更有年味的場景消失了,儀式感越來越弱,這才是很多農民感慨過年沒年味的最重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