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取消全文注音,孩子识字量少能行吗?

巧铃


二年级语文教材取消全文注音,只留下了生字注音,其实这也是语文改革的一个趋势,现在对语文的要求要增加字词里,提升阅读水平,孩子通过平常的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字词的认识,等他到二年级的时候,对她的要求就是不再依赖拼音去读课文,这是对他的最基本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如果觉得自家孩子的字词量少,家长需要对孩子这方面加强训练,而不是去质疑取消拼音孩子能不能行,这是语文改革的大势所趋。就像一个人,你给他一个拐杖,他永远都拄着拐杖走路,而且可能永远都走不好,当他没有了拐杖,只能学会自己走。孩子学习也一样。

我举个例子,我一个同事的孙子,我见那孩子的时候,她才五岁,她奶奶带着她来玩,她随身带着一本书,一个人坐在旁边安静地阅读,那个书上面就没有拼音,也很少有插图,除了个别的生字之外,那本书基本上是每篇文章在500字到800字左右,基本上都是由文字构成,孩子自己读书,不问任何人,自己尝试去理解,她不会的字词,会用铅笔把它圈起来,或者不懂的话语,她也会用铅笔把它划线,然后晚上回去问他妈妈,妈妈帮她解释,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能够有这样的能力,已经非常不错了,要是到了小学成阶段,阅读根本不是问题,将会远远超过班级同学的平均水平。

题主所说的孩子已经二年级,如果你要担心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得加强这方面的锻炼,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增加丰富他的词汇量,而不是去担忧他能行吗?在你担忧孩子能不能行的时候,别人已经一骑绝尘而去,远远的把你甩在后面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别人是怎么做到的,然后自己努力跟上。

其实,我同事孙子的情况也不是个例,现在很多家长都注重孩子提早阅读,你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也完全可以,并要坚决将其坚持下去,不半途而废。


苏小妮


我正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我觉得取消全文注音还是可以,因为孩子已经学过查字典。这样可以训练孩子查字典。识字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而且孩子识字能力是我们大人无法估量的,如果孩子一年级能坚持阅读,在一年级下期就能认识1500字左右。所以家长大可放心。只是平时作为家长也要多训练孩子识字能力。走路逛街时,路边的所有字都可以教。我儿子就是这样的,还教孩子自己看食品包装袋上的字。一些常用药物的说明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长了孩子的生活知识,也训练了孩子的识字能力。我儿子二年级开始就看无注音的书籍。


安静下来的时候


二年级取消全文注音,但生字一定得有注音。

全文注音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使记忆较差的学生省去查字典的时间。

二年级取消全文注音,会使学习较慢的学生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全文注音取消的好处是:强行记忆。也就是死记学过的字。

无论语文 书改、教改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教育步子。

为什么呢?中文汉字的繁、杂、乱 是千古以来最沉重的难题!举国上下无一人有能力去解决它的种种本质缺点。

我们必须彻底根除这一语言文字的本质缺点的缺陷。必须 精简改!

中文在用汉字没有整体系统规律,使得学生们耗费很多时间去识、读、写!不可不认识到这一不科学的文化教育。

举例问题:

如①表音字: 抬、跆。表音“台”;贻、怡。表音“遗”?同为“台部”,表音不统一!属缺点。

②字的部件(部首): 熊、狼。虎、豹。同为动物属性,却没有统一的造字部件。属缺点。

③一字多音: 熟、说、那、缪、蒙等等。(应优化处理为一个正音) 属缺点。

④表意不合理的字和笔画繁赘的字: 蟊、懋、蛮。(沙)漠、宴等等。属缺点。

⑤在用汉字无整体系统规律。语音分离。属缺点。

造成难认、难记、难写! 只得“死记硬背”。

字理不足、字义(意)混乱,字的表音部件不科学、多音字未优化处理等等缺点。对语文以外的其它学科也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损害。

总结:影响学生学习的罪魁祸首就是主体汉字“繁、杂、乱”的本质!











先生刘兴华


1.

虽然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取消了全文注音,但是对于孩子没有认识过的生字还是有注音的。

如果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了正常的学习,孩子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二年级语文,全国都使用的是统一的部编版教材。教材是权威专家和名师编写的,完全符合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

家长不必过于焦虑。

2.

在小学低年级,是孩子识字认字的黄金期。

孩子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认字。

孩子在学校,语文老师会引导他识字认字的方法。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孩子已经初步掌握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另外,孩子已经学会了查字典。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如果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完全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

3.

拼音,是帮助孩子提前读写的工具。

学拼音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孩子大量识字认字。

但是,当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就要丢掉这个拐杖。已经认识的字,不需要借助拼音了。

为了帮助孩子提升阅读能力,克服生字回生现象。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孩子喜爱的课外书,经常读书识字量大,读语文书中的小课文就更不在话下了。


禾页老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识字量达到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只要达到这些识字量,家长们根本不必担心取消全文注音,孩子是否会读书的问题。

1、即是课文不是全注音,生字在文中还是有注音。在学习新课时,老师都要对课文进行范读,并要求学生对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2、即是有不认识的字,二年级的孩子们学习过查字典的方法会利用工具书查出字的读音。

3、我教过二年级语文深有体会,曾经拿新课文对孩子们做过测试,大部分孩子都能把课文流利地朗读下来,只有很个别的学困生读得不太流利。其实,孩子们是非常聪明的,书读得多了,只要拿起课本,孩子们会连读带猜地读书。

4、新教材鼓励孩子们大量阅读课外书是很有好处的。课外书如果是不注音的,家长一定要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能认识很多汉字。

总之,拼音只是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孩子们认识了汉字,就不要这根拐杖了。课本不注音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


忆梦月华





瑞福妈妈课堂


能行的!

首先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实际上已经学了很多字了,包括一年级上学期的300个二会字,100个四会字;一年级下学期的400个二会字,200个四会字;二年级上学期的450个二会字,250个四会字。

其次,到了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之前已经学了字典的用法,包括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如果在课文中遇到一些生疏的字,小朋友完全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再次,平时可以多多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是注音的,多多阅读,识字量自然就上去了。

最后,注音只是辅助手段,小朋友终究是要离开拼音的辅助,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不再全文注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程序员猪猪


社会在进步,竞争也日益激烈,我认为这次的改革是新时代对孩子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新时代父母的新要求!这是在提醒我们作为家长的,应该重视阅读,尽可能早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当阅读成为习惯之后,给孩子带来的益处是无可估量的,思维可以得到很好地拓展,丰富的词汇量在脑里形成印象……

当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小,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给他一些玩具书,翻着玩,对书本有个大致的印象,稍大点,可以买些版面上印有大量有趣的、色彩丰富的图片的图画书给孩子翻一翻,刺激孩子翻阅书本的兴趣!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学到什么,只是为了让孩子在脑海里对阅读形成一个最基本的认知!慢慢地,孩子大一点,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了,就可以多准备有简单故事情节的小人书,有时间就给孩子读,有时候可以要求与孩子一起读或让他单独读,这个阶段尽可能地让孩子体会到的是读书本的乐趣!

真正以认字为目的的阅读相对比较枯燥,我觉得还是上了幼儿园以后再来不迟!早期没有注意形成习惯的家长也不用着急,就是现在起要多费点心思了,毕竟孩纸是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她的课


二年级下学期就取消拼音标识,我个人认为早了一点,我的孩子现在上一年级,对于新的课文已经可以自主的预习,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拼音来认读。

取消了拼音标识势必要求助大人或老师的帮助,这样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影响!

其实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文的20.21课就没有拼音标识了,但课文中的生字还是有拼音的,我想这样还是很好的,即对以前学过的生字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又不影响对新生字的认读,而且孩子可以不借助大人的帮助自主的完成阅读,各方面都能提高孩子的能力!

当然,教育专家们这样的改变肯定是有原因的,效果怎样,只能通过实践得到验证!至于孩子们可以通过查字典,自己标注拼音等办法完成阅读!当然家长们就再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孩子读书吧……


亦师亦友Sir


二年级下学期给学生发书的同时也发了字典,学会查字典是这个学期的教学要求,所以没有注音不会对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而是要求学生学习查字典,自己识字注音,了解字的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