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摸排疫情線索的小分隊

流調的目的是獲取被調查者的發病史、旅行史、接觸史等信息,為分析疫情的傳播路徑、控制疫情進一步傳播提供關鍵的依據。

記者 | 王 煜

交接完標本、脫下一整套防護裝備,上海長寧區疾控中心的兩名年輕的工作人員楊雨帆和蔣亭安走進食堂,這裡的晚餐供應已接近尾聲。這是1月30日的傍晚,兩個小姑娘剛剛執行完一次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簡稱“流調”)和運送標本的任務。

這次回來算是趕上了晚餐時間的尾巴,而她們當天的待命時段是全天24小時。無論白天黑夜,只要轄區內相關醫院有疑似病例的信息發來,她們就要立即全副武裝趕往現場,走進隔離病房,與疑似患者近距離交流。疾控工作人員,或許是一線醫護人員之外,與疫情距離最近的一群人。

火線 | 他們:摸排疫情線索的小分隊

1月26日,長寧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右一右二)與同仁醫院醫護人員在新冠肺炎流調現場 圖:長寧疾控

流調的目的是獲取被調查者的發病史、旅行史、接觸史等信息,為分析疫情的傳播路徑、控制疫情進一步傳播提供關鍵的依據。例如,一旦疑似患者被確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就立即按照流調獲取的信息,尋找確診患者密切接觸過的人員,對他們採取相應的醫學觀察等措施。

因此,調查中她們要做到儘量細緻。疑似患者最近一段時間去過哪裡、密切接觸過哪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的班次等,這些信息,瞭解得能多詳細就多詳細。碰到對方記不清楚的,她們還要想辦法幫助對方儘量回憶。一次流調,通常要花上半小時到一小時,這還不包括穿脫防護裝備的時間。

流調完成後,如果需要對疑似患者進行標本取樣的,她們還要等待醫院的取樣完成,並換上新的一套防護裝備,將標本送回疾控中心進行檢測。

目前,上海的區級疾控中心已經可以自行檢測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標本,長寧疾控的微生物檢驗實驗室24小時運轉,儘快提供檢測結果。

火線 | 他們:摸排疫情線索的小分隊

長寧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穿戴防護裝備,準備出發執行取樣任務 攝影:王煜

長寧疾控中心副主任蔡恩茂說:平時流調任務的執行以傳染病防制科的人員為主,他們是第一梯隊;而這次的疫情防控任務重大,來自其他科室的第二梯隊的人員也直接進入一線工作。

楊雨帆和蔣亭安就是平時的第二梯隊成員。入職分別只有一年多、兩年多的她們告訴《新民週刊》記者,剛剛結束的這次任務,是她倆第一次真正走進流調的現場。

“雖然我們之前都參加過很多次演練,但真正要面對實戰,而且還是這麼重大的疫情,心裡還是有點緊張的,就是不停地提醒自己要細緻,不要出錯。”楊雨帆說。穿著防護服不透氣,在護目鏡裡的視線也不是很清楚、不太看得清記錄表格,這些都是她們要努力克服的。

談到對於工作中感染病毒的風險是否害怕,楊雨帆說:“這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去承擔和麵對的責任,怕也沒有辦法去怕的。”

蔣亭安說,家人知道她要去一線,一直囑咐她好好保護自己,“所以我肯定要練好自己的技能,做好防護。”她說,家人也理解這是她的職責,需要她去做這件事時,她就一定要去做。

除了近幾天擔任流調的工作,前些天她倆也一直在數據組參與工作。“每天很忙,並沒有時間去想太多其他的。”不過,她們還是相約在執行現場任務時,都穿上了紅色的衣服。“我們希望能旺一點。”她倆笑著說。

火線 | 他們:摸排疫情線索的小分隊

1月30日晚,執行完流調和標本運送的任務,回到長寧區疾控中心的楊雨帆(右)與蔣亭安 攝影:王煜

兩位小姑娘說,她們的勇氣和信心還來源於同事的強力支持。“我們的領導、同事這些天都一直加班加點,有一位還幾乎通宵連軸轉。她不僅堅守崗位,還給我們總結出了非常實用的流調經驗。”

她們說的那位“連軸轉”的同事,是長寧疾控的餘力。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大約10點半鐘,值班的餘力接到流調任務,立即趕往同仁醫院。那個疑似患者是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氣喘得很厲害,說一兩句就要喘一會兒,對話過程比較慢。餘力耐心地問完了所有問題,回到疾控中心,寫完流調報告並通過審核後,已經是第二天凌晨3點多了。她抓緊眯了幾個小時,天亮後的7點,她又穿上防護服、提著標本箱前往市疾控送樣。

儘管如此,她還在開動腦筋,思考如何能把流調工作做得更好。餘力平時就是中心裡的“科普小達人”,有一手繪畫和製作視頻的“絕活”,她想到,可以試著把流調的整個流程做成小視頻,分享給要去現場的夥伴們。

1月28日的晚上有了想法,第二天她就和同事們一起著手做。同事去流調地點同仁醫院等現場踩點,回來後繪製平面草圖,餘力在這個基礎上加工,很快視頻就傳到了同事們的手機裡。同時,餘力和同事還整理出了圖文版的新冠流調“寶典”——流調SOP(標準處置程序)。

火線 | 他們:摸排疫情線索的小分隊

長寧區疾控中心新冠流調小分隊自制的流調流程視頻截圖

《新民週刊》記者看到,這份“寶典”對流調的全部流程介紹非常詳細,包括醫院的哪個位置有怎樣的設備、該走哪條通道、哪道門該怎麼開,標本容器在中心的哪個位置領取,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所有重點內容都用突出的底色強調出來,還配上了許多圖片。視頻則專注於流調醫院病房現場的事項,加上聲音和動態元素,非常實用。這套圖文和視頻,已經成為長寧疾控流調小分隊人手一份、出任務前的必學功課。

“這些天最難的就是睡眠不足,平均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餘力說,長寧疾控的許多工作人員在今年的整個春節期間都沒有一天休假。《新民週刊》記者在現場看到,長寧疾控的許多工作人員連續奮戰,中心主任趙文穗、副主任蔡恩茂的辦公室裡都擺著一張摺疊床,他們已經好幾天睡在單位,沒有回過家。

火線 | 他們:摸排疫情線索的小分隊

長寧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為抗擊疫情連續奮戰 攝影:王煜

“這次我真正感到自己能為大眾做出貢獻,感受到了自己作為一名疾控人的職業意義。我們還要為抗擊疫情堅持下去。”餘力說。


徵集令

“戰疫”成敗,匹夫有責。

《新民週刊》現面向全國徵集新冠肺炎採訪對象和真實故事:

如果你是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或其家屬,我們希望聆聽你的“戰役”故事,也希望傳達你的訴求。

如果你是確診、疑似患者本人或家屬,我們希望瞭解你和家人如何“抗疫”的過程,讓外界瞭解你的真實經歷。

如果你是疫情嚴重地區的普通市民,我們希望展現你的樂觀,並傾聽你所需的幫助。

如果你是公共服務人員或各類捐助者,我們希望看到你的“最美逆行”,記錄下你的無私。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誠徵對疫情瞭解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相關線索,說出你的故事,讓我們用新聞留存這一切。

《新民週刊》新冠肺炎線索徵集值班編輯聯繫方式(添加時請簡要自我介紹):


週一:應 琛 微信號:paulineying0127

週二:金 姬 微信號:gepetta

週三:黃 祺 微信號:wxid_bf5mudid7oz322

週四:周 潔 微信號:asyouasyou

週五:孔冰欣 微信號:kbx875055141

週六:吳 雪 微信號:shyshine1105

週日:姜浩峰 微信號:jianggeladandong


新聞是歷史的底稿,你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