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並不是吃貨,在飲食上特別保守終生不吃海鮮


乾隆皇帝並不是吃貨,在飲食上特別保守終生不吃海鮮

乾隆帝


要說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吃貨”皇帝,那肯定非清高宗乾隆帝莫屬了。

他要是能活到今天,光靠代言費就能成為千萬富翁。

因為中國至少7、80%民間美食的代言人都是他。

著名作家馬伯庸曾經吐槽乾隆帝這位中國民間美食傳說之王:

““乾隆下江南走到XX迷路,飢腸轆轆,無意中走進一戶人家,吃了XXX,讚不絕口”。

馬伯庸還搜了全國幾十個地區的與乾隆帝有關的美食故事,製作了一張《乾隆迷路圖》,並且聲稱每個地區都有網友投稿照片可以佐證。

說起來乾隆帝也真心大,帶著好幾萬人下個江南往北能迷路到黑龍江,往西能迷路到成都,往南能迷路到廣西桂林。

當然,這是玩笑話。

之所以這麼多民間美食都要和乾隆帝扯上關係,主要還是清代乾隆朝時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盛世,乾隆帝六下江南,留下了無數的傳說。所以人們願意相信這個四處旅遊的皇帝一定在流連美景的同時,一定也不會忘記品嚐各地民間美食。

然而這卻是美好的願望。


乾隆皇帝並不是吃貨,在飲食上特別保守終生不吃海鮮

清代宮廷美食

清代從雍正帝開始,對皇帝每天的飲食以及飲食偏好和習慣都留有詳細的文字記錄,這就是清宮檔案著名的《御茶膳房》。

《御茶膳房》檔案差不多有2億字,是記錄皇帝每日膳食及相關事務的《膳單》和記錄皇太后以下宮中諸位膳食用度、皇帝賞賜筵席及各類膳事用料等的《行文底檔》。

《膳單》是主膳即御膳房“總管”所擬皇帝每日行膳的依據,用後留存即“膳底檔”。所謂“依據”指“手掐”(御膳總管錄成進呈御覽以供皇帝審定的請膳手本)的底文;“手掐”經御覽欽定後,《膳單》即為以備治膳的行廚依據,與行廚後的備查檔文。

即使乾隆帝六下江南的時候,每天的《膳單》也保留著的。

從目前保存下來的乾隆帝《膳單》看,乾隆帝並不能算是一個“吃貨皇帝”。

甚至可以說他在吃方面比他的爺爺康熙帝要保守得多。

以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十六的御膳為例:

卯初二刻,請駕,伺候冰糖燉燕窩一品(用春壽寶盤金鐘蓋)。

卯正一刻,養心殿東暖閣早膳: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酒燉肉燉豆腐一品(五福琺琅碗)、清蒸鴨子糊一品、豬肉鹿尾攢盤一品、竹節卷(花捲)小饅首一品(黃盤);舒妃、穎妃、愉妃、豫妃進菜四品、隨送面一品、老米水膳一品(湯膳碗五穀豐登琺琅碗金鐘蓋);額食四桌:二號黃碗菜四品、羊肉絲一品(五福碗)、奶子八品共十三品一桌,餑餑十五品一桌,盤肉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

未正,黃新莊行宮進晚膳:燕窩鴨子熱鍋一品、油煸白菜一品、肥雞豆腐片湯一品(此二品五福琺琅碗)、奶酥油野鴨子一品、水晶丸子一品、攢絲烀豬肘子一品、火燻豬肚一品(此三品二號黃碗);後送小蝦米油火渣炒菠菜一品、蒸肥雞燒狍肉鹿尾攢盤一品、豬肉餡侉(原文如此)包子一品、象眼棋餅小饅首一品、烤祭神糕一品、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琺琅碟小菜四品、隨送粳米膳一品(湯膳碗五穀豐登琺琅金碗)。額食七桌:奶子八品、餑餑三品、二號黃碗菜一品共十二品一桌,奶子二品、餑餑十五品(內有攢盤爐食四品)共十七品一桌,內管領爐食十品一桌,盤肉二桌每桌八品,羊肉二方二桌。

酉初二刻,萬歲爺宮門升座,同王子、大人等看煙火盒子。看煙火畢還行宮,伺候肉絲酸菠菜一品、鮮蝦米託一品、醋熘鴨腰一品、鍋雞一品。

這一天總計:早點一品,早膳十一品、額食四桌,晚膳十八品、額食七桌,夜宵四品。膳單上經常見的“額食”又是什麼餐食呢?有的學者認為“額食”是擺著看的,使御膳桌顯得豐盛。從檔案記載看,“額食”可以吃,不過把這些膳品放得離皇帝遠一些。

有人可能會說,乾隆帝不是喜歡蘇杭菜嗎?

乾隆帝確實很喜歡蘇州口味,最得他欣賞的一位御廚就是蘇菜師傅張東官,乾隆帝到哪兒都要帶著這位張師傅。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東巡盛京還點名要張東官隨行,現在留下的《盛京節次照常膳底檔》記裡還記載了張東官在這次東巡期間給乾隆帝制作的菜式,確實是蘇杭菜。


乾隆皇帝並不是吃貨,在飲食上特別保守終生不吃海鮮

清宮美食漫畫


但是,喜歡蘇州口味不代表乾隆帝在“吃”上面不保守,乾隆帝在“吃”上面的保守主要體現在他對食材的選擇上。

從目前《御膳檔》上看,乾隆帝常用的食材還是豬肉、鴨肉、雞肉、羊肉以及鹿肉,即使乾隆帝下江南時期,他的飲食習慣也沒有發生變法,他食用的肉類依然還是豬肉、鴨肉、雞肉以及鹿肉。

這種飲食習慣上的偏好事實上和他爺爺康熙帝沒有什麼區別,而且在食物做法上也以燒、烤、燉、煮為主,當時流行的“炒菜”,在乾隆帝御膳裡還屬於配角。

可以說,在“吃”這一點上,清高宗乾隆帝是被動的接收者,而非主動引領美食潮流;真正引領當時美食潮流的是江浙鹽商。

現在一提到清朝鹽商的奢靡生活,大多數人都會提到乾隆朝揚州鹽商黃均泰的極品蛋炒飯。

但其實奢靡並不是當時鹽商在飲食上的真正追求,鹽商們追求的是食材的新鮮感以及用餐的儀式感上,在清代《隨園食單》,《調鼎集》,《北硯食規》這些記錄清代江南菜譜的書上我們可以輕易找到清代鹽商們的菜單以及他們請客的流程,可以說當時清代鹽商們請客吃飯儀式感完全不遜色於今天米其林三星法餐。

而且在食材選擇上,魚翅、鮑魚、魷魚、甲魚等大量海鮮、河鮮成為了主角,而這也是日後風靡晚清燕翅席最初的雛形。

然而這些風靡了江南高檔宴席的海鮮食材卻在《御膳》檔案裡卻難得一見。


乾隆帝一生幾乎就沒有吃過魚翅、鮑魚等海鮮,即使他六下江南,在揚州蘇州等地待過很長一段時間,可是他也始終拒絕嘗試新的食材。

可以說民間傳說中“大吃貨”的乾隆帝在飲食上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保守派。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