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時代,為什麼沒有大師了

少年讀書時,我有一種崇拜大師的情懷,尤其民國時期文化界,真是大師輩出的年代,比如王國維、陳寅恪、胡適、錢穆,錢鍾書等等。崇拜他們學識淵博,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才學。佩服的同時,更是想學他們那種知識淵博的能力。或許這只是一種小時候的夢想吧!等慢慢長大以後,會發現任何領域要想取得大成就,哪怕是收穫都是不容易的。

那時候,在這麼多大師中,尤其崇拜陳寅恪,錢鍾書的淵博。

在這裡說一下陳寅恪大師,他早年就開始遊學西方二十三年之久,世界許多的知名大學都有他的足跡,如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士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美國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但未曾獲得一個學位。因為文憑在他眼裡,不過是一張廢紙而已。在留學期間,陳寅恪學習並掌握了蒙、藏、滿、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臘等二三十種語言,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真的是學貫中西,一點沒誇張。

現今的時代,為什麼沒有大師了

季羨林對陳寅恪先生推崇備至,包括後來成為著名歷史學家的週一良,也感嘆到:“別的先生學問固然很大,但我覺得自己將來或許也能達到,而寅恪先生的學問則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簡直讓人不可企及。”因為治學講課常有新解和宏論,陳寅恪之名聲很快響徹北平城。他的課,不但清華的教授,如朱自清、吳宓等經常前來聽,連北大師生也成群結隊,跑到郊外的清華園來“做客旁聽”。當時有個趣事:北大學生見自己老師也來當學生,遂稱陳寅恪為“太老師”。

鄭天挺卻稱他為:“教授的教授。”

吳宓卻贊其是:“全中國最博學之人。”

梁啟超也由衷佩服:“陳先生的學問勝過我。”

大師傅斯年更是驚歎:“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當年的華北學術界分成兩派,一派是本國培養的學者,一派留洋歸來的學者。本土派認為,洋派不懂國情,學問再高,也解決不了中國問題。留洋派覺得本土派迂腐狹隘,不懂得運用現代化工具。因而兩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哪一派,誰都不敢瞧不起陳寅恪,這在學術界堪稱傳奇。

現今的時代,為什麼沒有大師了

哲學家金嶽霖回憶陳寅恪時,曾提起過一件小事:有一天我到他那裡去,有一個學生來找他,問一個材料。他說:“你到圖書館去借某一本書,翻到某一頁,那一頁的頁底有一個注,注裡把所有你需要的材料都列舉出來了,你把它抄下,按照線索去找其餘的材料。”這學識和記性可真的不可思議。

再說一下錢鍾書,很早看書時,書上曾說,在清華圖書館的絕大部分圖書,都有他的筆注。錢鍾書19歲那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一入學就發宏願“橫掃清華圖書館”,歷來被傳為美談。當時清華圖書館藏書很多,中文洋文都有,整日開放,但許多同學都摸不到門,錢鍾書可謂地道的行家。他閱讀面之廣,連許多教授也歎為觀止。

有一次,在校園咖啡館,曹禺見吳組緗進來,便偷偷對他說:“你看,錢鍾書就坐在那裡,還不趕緊叫他給你開幾本英文淫書?”曹禺和吳組緗也是1929年考進清華的,是當時著名的校園才子,他們都很佩服同年級的“清華第一才子”錢鍾書,知道他學識淵博,閱讀量大。吳組緗聽罷,便走到錢鍾書桌邊,請他給自己開錄三本英文黃書。錢鍾書也不推辭,隨手拿過桌上一張紙,飛快地寫滿正反兩面。吳組緗接過一看,數了數,竟記錄了四十幾本英文淫書的名字,還包括作者姓名與內容特徵,不禁歎服。幾十年後,錢鍾書和吳組緗都成了著名作家,見面時錢還愛考問一些冷門典故拿吳打趣,比如“馬克思第三個外孫女嫁給誰了?”吳組緗只好回答不知道, 但不免反擊說:“你專會搞這一套!”

錢鍾書先生23歲,便寫出了那本中外有名的小說《圍城》。後來著有《管錐編》、《談藝錄》。這兩部學術著作僅引徵書籍就多達4000多種。足見讀書之多令人汗顏。

現今的時代,為什麼沒有大師了

以上這兩位大師,一直給我印象深刻的大師。

什麼是大師呢?大師就是知識的壟斷者。有時候,回想一下,現在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富裕,資訊發達,有條件去國外讀書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為什麼如今的時代不出大師了?我想是不是有如下原因:

其一,現今,由於互聯網和科技的發展,使知識和信息帶來了不斷爆炸式的增長。可能每一天每一個小時,世界上所產生的信息量和知識量,都使一個人一生也難以閱讀完。

其二,現如今各種專業知識門類,更是不斷在深入細分,分枝越來越複雜精細化。使人很難達到知識的頂峰。

其三,現在的社會,充滿了各種名利誘惑。有點成就,就開始沾染各種媒體謀求利益和知名度了。很難讓人好好沉下心幾十年去學習和做研究了。

或許還有很多因素等等。時至今日,那些大師們依然是我們敬仰和學習的榜樣。在如今很多人都把財富的多少作為目標的時候,是不是也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識和精神財富,或許更重要。人生要學會終生學習,不斷豐富提升自己,乃不枉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