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國最早的「逆向思維」大師!

老子:中國最早的“逆向思維”大師!

思想的雷同化,是人類的一種普遍趨向。人們往往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面、常規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

“逆向思維”,即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則是少見的,通常需要經過訓練才能具備。

老子:中國最早的“逆向思維”大師!

今天,逆向思維已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無論是政界、商界還是藝術界、科學界等,擁有逆向思維的人往往能打破思維定式,更具創新能力,因而也更容易成功。

中國人對這種思維並不陌生。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中就蘊含著這種思維,它主要是由道家學派注入的。早在2000多年前,道家創始人老子就是運用這種思維的“大師”。

老子:中國最早的“逆向思維”大師!

儒家創始人孔子通常從正面、常規、傳統的觀念出發看問題不同,老子往往習慣於從反面思考問題,專講一些同常識和常規相反的話,這種逆向思維方式,也構成了道家學說的一個主要特徵。

例如,儒家為了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主張“仁民愛物”,以天地化育萬物和聖人愛護百姓為仁;而老子卻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強調天地與聖人的自然性,不以天地和聖人為有仁德。

老子:中國最早的“逆向思維”大師!

又如,儒家以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為道德修養的目的,孔子說:“志於道,據於德”;而老子卻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認為真正具備德的人,並不刻意去追求德,有此境界,方為有德之人。

再如,儒家提倡賢人政治,主張選拔有道德、有才幹的人來治理天下,老子卻說:“不尚賢,使民不爭”;儒家以仁、智、孝、忠為美德,老子卻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中國最早的“逆向思維”大師!

而且不單是對儒家,對先秦其他各家的觀點,老子也總能從另一個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如對於法家,老子說:“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對於兵家,老子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以“不爭”為兵家的美德。

老子:中國最早的“逆向思維”大師!

總之,老子看問題的方式就是這樣別具一格,見常人之所未見,言常人所不能言,大家都認為剛強的東西勝過柔弱的東西,老子偏認為“柔能克剛”,而且說得你心服口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讀《論語》,常常覺得孔子說得很對,很經典,很有道理;而讀《老子》,則初覺其很多觀點標新立異,仔細想想,又覺其見地不凡,境界似乎更高一籌!

老子:中國最早的“逆向思維”大師!

道家的這種思維方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影響。歷史上不墨守成規和敢於創新的思想家、科學家以及文學藝術家等,大都受到道家思維方式的薰陶,從而突破舊傳統,開拓新的視野和思路,為中華文化的推陳出新和延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