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五個縣的過年風俗,你知道幾個?

濮陽五個縣的過年風俗,你知道幾個?


濮陽早報

春節倒計時05天

今日是臘月二十五,距離春節是越來越近了,街道上的燈籠一排排掛起來了,樹上的彩燈一串串亮起來了,年貨市場也越來越熱鬧。從小年起,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習俗,為了過一個歡歡喜喜的團圓年,人們忙碌又幸福地準備著迎接新年。

你的老家是哪裡的呢?

春節期間有什麼特別的風俗呢?

早報記者特意盤點了

過年期間濮陽五縣的春節年俗,

看看你知道幾個?

濮陽五縣春節都有哪些年俗?

聽早報為你一一講述

春節是中國傳統佳節,也是特別重要的節日,千百年來形成了固定的節日傳統。但因地域文化的差異,不同地方的春節傳統也有所區別。我市五縣過年都有哪些年俗呢?早報記者採訪了各縣當地人士,為你講述濮陽縣、南樂縣、清豐縣、範縣、臺前縣獨特的年俗。

濮陽縣

初一早晨給長輩磕頭 新時代過年更多彩

(資料圖)

和很多地方一樣,濮陽縣人除夕晚上也要守歲,一家人聚在一起,說說前一年各自的收穫,暢想來年的打算。初一早晨,公雞一打鳴,各家各戶的鞭炮就噼裡啪啦響了起來。老人們也都早早起床,坐在房間內等著晚輩來拜年。初一早晨的早飯,吃的是水餃。飯後,家族晚輩一大群一大群地聚集而來,見到老人後集體跪下,給長輩磕頭拜年。

關於拜年,濮陽縣民間有“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的習慣。初四以後,次要親戚、朋友之間相互拜年。現在,雖然拜年程序簡化了,但很多地方依然保留著晚輩給長輩磕頭的習慣。

濮陽縣的元宵節也很熱鬧,民間有“正月十五大似年’之說。早餐搶早,多吃湯圓,象徵早種早收。天黑後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燃放鞭炮,玩燈、觀燈、舞獅、玩龍、放焰火。十五夜晚用面做成雞、鴨、鵝、豬、麥垛等各種形狀的面燈,入夜後分別置於大門口、牛欄、豬圈、雞圈等處,象徵新的一年六畜興旺。

時代不同,年味當然也不同。現在的濮陽縣,過年更有文化味兒。為了讓人們過好年,濮陽縣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精心烹製了一席年味十足的文化大餐。目前,鄉村群眾文化活動及民間民俗展演已經開始在濮陽縣各鄉鎮巡迴演出,提前為農曆春節暖場。2月1日,也就是從農曆鼠年正月初八開始,年俗活動達到小高潮,猜燈謎、民俗演出將在濮陽縣城隍廟接力上演,彙集戲曲、雜耍、秧歌等多種活動形式。與此同時,傳統戲曲專場展演在濮陽縣文化廣場拉開帷幕,喜歡聽戲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場戲曲饕餮盛宴。

每年春節期間,在濮陽縣紅旗路和城隍廟等地進行的傳統民俗文化表演最為熱鬧。舞龍、舞獅、扭秧歌、打腰鼓等常見的民間表演項目輪番上演,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直呼過癮,成為濮陽縣年俗一景。

“萬人”同吃的現場

濮陽縣人最為驕傲的,還是萬人同吃一鍋飯。在濮陽縣五星鄉後堌堆村,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八,瑕邱古廟會就會拉開大幕,且千百年來久盛不衰。每到此時,十里八鄉的父老鄉親都會去湊湊熱鬧。每年農曆正月十二,後堌堆村的父老鄉親就開始準備了。雖然後堌堆村每年都會因為飯菜貼錢,但為了把這個傳統傳承下去,他們一直堅持傳承著。

記者從濮陽縣文廣旅體局獲悉,除了上面的安排,春節期間,該縣還組織了美麗鄉村民間書畫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元宵節猜燈謎等多種活動。2017年,濮水小鎮建成後,濮陽縣的老百姓又多了一個好去處,春節活動也增添了一個新休閒地點,今年的濮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將於2月3日(農曆鼠年正月初十)在濮水小鎮開展。

清豐縣

大年三十吃丸子,初一聚餐吃花糕

(網絡圖)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平民孝子名字來命名的縣城,清豐縣過年都有哪些習俗?

和我市其他各縣一樣,清豐縣的年味兒,從農曆臘八喝過香甜軟糯的臘八粥開始,就越來越濃了。關於過年,民間有首童謠這樣唱:“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首童謠中,“二十三,糖瓜粘”中的“糖瓜”指的就是灶糖。如今的清豐,因不少家庭有人外出打工,一些人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時所在的工廠還沒有放假,趕不回家參與祭灶,但在大部分清豐人的心中,祭灶儀式還是應該全家人聚在一起團圓、共同分食灶糖。如果祭灶時有家人還在外地沒有趕回來,一些家庭就會把祭灶的儀式推遲到大年三十的晚上,在一家人能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的時候,再把祭灶的灶糖拿出來,大家一起分食。

在清豐,大年三十的習俗還有一點特殊之處——居民習慣在這一天炸丸子,吃丸子。“年三十兒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吃丸子的寓意是送走舊的一年,迎來新的一年。”居民佀先生說,在大年三十這天,居民中午飯通常會吃丸子,到晚上年夜飯的時候,餃子才作為主角隆重登場。

大年初一那天,清豐有不少家庭還會堅持傳統在五更天起床,給長輩拜年,給孩子發壓歲錢,放鞭炮來辭舊迎新。拜年時,如今的年輕人之間更習慣於握手互相祝福,但給長輩拜年時,年輕人也還是會堅持傳統,跪下磕頭以示隆重和尊敬。

大年初一的午餐,是居民們非常重視的新年第一餐。這一餐,主婦們都會精心備上滿滿一桌豐盛美食,讓全家人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吃團圓飯。吃飯時,除夕晚上準備的花糕會成為其中一道必不可少的主食,人們要把它分給家庭的每一位成員。“花糕”的諧音為“發”“高”,在新年的第一天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吃上一塊,是希望家人們新年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一路“發發發”。

南樂縣

為拜早年起五更,掃地潑水有禁忌

(網絡圖)

“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說起過年的習俗,80歲的李女士首先想到這個句話。說起過年的習俗和禁忌,李女士如數家珍,至今他們家也遵守著這些習俗。

如今,在商場、超市各類年貨都能買到,但李女士年輕時年貨很多都需要自己動手操辦。以前,每家都會養豬或養雞,每到過年時,都會殺豬宰雞過年的時候食用。李女士告訴記者:“那時候羊肉過年是不上桌的,說羊肉上桌不吉利。過年時吃的肉食主要是豬肉和雞肉。”除了殺豬宰雞,家家戶戶還會蒸饅頭,這也是每個人施展才華的時候,手巧的人會蒸出各式各樣的饅頭。此外,大家還會自己做一身新衣服,家裡的老人提前把給孩子的壓歲錢準備好。

年前各種事項依次準備好後,就到了農曆臘月三十除夕,這天家家戶戶會把祖宗牌位擺放在堂屋的正當門,家裡人在這天晚上和初一早上給祖宗上香磕頭。那時候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但沒有電視,更沒有春節聯歡晚會,吃完飯以後大家都會在一起聊天或串門。“那時候大年三十晚上,我們幾個小姐妹都會聚在一起聊聊天,玩遊戲......很熱鬧,不知不覺就到五更天了。”李女士回憶說。

農曆正月初一五更天,街上人很多,大家都開始去拜年了。李女士回憶說:“出去拜年的都是男人和已婚婦女,未婚的女孩兒在家就可以了。”一家人先去自己親戚家給長輩拜年,給祖宗牌位磕頭;給自己家親戚拜完年以後,大家在一起去給同村的其他年長的老人拜年。李女士說:“如果兩家人原本有矛盾,去拜年後就自然化解了。”

拜年是農曆正月初一的第一件大事,這天也有禁忌,不準掃地,不準向外潑水。小時候,李女士的家人告訴她,如果這天干了這兩件事,就是把錢財讓出去了。至今,李女士家仍保留著這個習慣。

農曆正月初二是熱鬧的一天,出嫁的閨女回來給父母拜年了。如果是第一年結婚的閨女,女方家還要請新女婿,做上幾桌菜,讓家裡的叔伯等來吃飯。“這個習俗現在也有,我家閨女去年結婚了,今年帶新女婿回來,我們也要擺酒席。”李女士笑著說。

從大年三十開始都是熱熱鬧鬧的,一直到正月初五才回歸正常生活。正月初五又稱“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會包餃子,吃完餃子,各種禁忌也沒有了。李女士告訴記者:”這天以後,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了,跟年前一樣了。“

農曆正月初五過後,農曆正月十五很快就到了,那時候人人都盼著看煙花。李女士稱:“到了農曆二月二龍抬頭,這個年就算徹底過完了。

範縣

過年和藹又包容,“三八”宴招待新女婿

(網絡圖)

範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豫魯兩省交界處、黃河下游北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隨著春節臨近,範縣的年味也越來越濃。

在濮陽,無論是在星級飯店的宴請中,還是在街頭小店的隨意品嚐中,主食幾乎都少不了一樣——範縣大包子。它以皮薄、餡香、味美贏得了龍城廣大食客的厚愛。

濮城滑脊湯是範縣濮城鎮的特色小吃。濮城滑脊湯味道美,再加上原料普通,做法簡單,在鄉村自然深受歡迎。

“肉旋子”(網絡圖)

中華名吃范家“肉旋子”是祖傳四代的絕味名吃,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範縣高碼頭鎮老範莊范家的“肉旋子”,其做法是精羊肉加大蔥等作料、白麵包制,做成圓餅狀,然後放置於陶片之上,木材文火烤制。其味有煙燻之意,外酥內嫩,異常鮮美,一直在鄉間流傳。

在範縣,代表當地民間最高檔次的“三八”宴席,隆重、古樸,是當地婚俗中孃家的重頭戲,一般只有宴請新女婿時才會用到。在閨女出嫁後第一年春節,正月初二帶新女婿回孃家時,孃家便用這種隆重的宴席招待新女婿。

(網絡圖,圖文無關)

“三八”宴席,流行於魯西南和豫東北一帶,在臺前、範縣、鄆城、陽穀等縣的縣誌中有記載,菜品屬魯菜系列。這一帶古屬魯國,宴席中體現著好客、禮儀、平和的儒家思想,與距離較近的曲阜孔府家宴一脈相承,綿延千年,經久不衰。

在範縣,按照民間說法,“三八”宴席的菜品一般由八糕點、八涼菜(四葷四素)、八飯菜(蒸碗)、四大件(肉、雞、八寶飯、魚)外加十六個“鈴鐺”八甜八鹹的小菜)組成,更講究的還有八個熱菜壓桌(四葷四素),這樣大小菜品總計五十二道。五十二道菜在民間的宴席中,菜品數目之多已屬罕見。另外,上菜的順序不能亂,先上八盤糕點,讓客人先墊墊;宴席開始,上八個涼菜,開始喝酒,然後上四個大件、八個熱菜壓桌,最後上八個飯菜、主食,宴會結束。宴席的過程也極為講究,比如菜品都為雙,寓意雙喜臨門、夫妻好合;每一輪菜八個,都是四葷四素,寓意四平八穩;宴席桌子為八仙桌,用太師椅,坐八個人,也有八仙過海之意。整個宴席要隆重、熱烈、排場。

“三八”宴席整個過程持續時間長,從中午開始,一直延續到掌燈時分。宴席中間有“三掇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客人離開宴席到門外稍息,東家撤掉杯盤碗筷,全換上新的,客人進門重新入席時,行“過橋”關卡,如此三次。領客者中間會不停地催要主食,東家不停地讓一撥又一撥人敬酒,至掌燈時分,客人大醉而歸,才算喝好了,宴席也便成功了。在“三八”宴席中,喝酒過程中各項流程、禮節的設置,無不體現著孃家人對新女婿的禮遇、尊敬,也期許著新女婿一生能和妻子和睦恩愛。

臺前縣

好看好吃又好玩,有情有義有文化

(網絡圖)

臺前縣過年又有什麼春節活動和習俗,以及好吃好玩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臺前人過年喜歡唱戲,隨著春節的腳步離越來越近,一年一度的臺前春節戲曲晚會也將如期而至,喜歡聽戲的朋友有福了。據介紹,戲曲春晚以聚集正能量、實現中國夢為主題,大力弘揚先進文化,進一步唱響主旋律,為全縣人民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每年隨著這場晚會的開始,臺前縣也將正式進入“春節時間”。

春節期間,在官方組織辦晚會的同時,老百姓沒也沒閒著。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民的文化需求也在提升。“農曆臘月二十八晚,一盞盞燈籠紅光四射,象徵福運平安的紅色彩帶正飄揚起舞,滿地的鞭炮碎屑就像紅地毯一樣鋪滿了馬路……這些往日裡看不到的熱鬧景象,一股腦地湧現出來。不過,最熱鬧的還是村中央的一個小廣場,那裡歌聲如潮,舞姿曼妙,各種精彩的節目正輪番上演……”回憶起往年的“村晚”,臺前縣馬樓鎮葛集村的李大爺仍記憶猶新。

村民湊錢辦“村晚”的不止葛集村一個。據瞭解,近年來臺前縣汽車配件、相框等產業發展和家庭工廠發展的不錯,大家手裡有錢了,村民湊錢操辦“村晚”的也越來越多。

另外,春節裡,最重要的儀式就是拜年了。大年初一,晚輩們要給長輩拜年,是臺前的重要習俗。大年初一,早起挨家去拜年,這種過年習俗,在包括臺前在內的濮陽縣區普遍流行。“大年初一,人們大多以家族為單位,多則幾十個人,少則五六個人,成群結隊到村裡或者家族裡輩分大、威望高的人家裡磕頭拜年。”在濮陽工作的臺前籍劉先生向記者介紹,每年春節,給長輩磕頭拜年是必不可少的項目。大年初一清晨,家有老人和長輩的人家,會起早將院子打掃乾淨,迎候前來拜年的晚輩們。

劉先生說,臺前的磕頭也有很多講究,比如,大年初一磕頭,要先給供奉的逝去的先人磕頭,不用說什麼,直接作揖下跪磕頭。而給健在的人磕頭,給誰磕就要嘴裡喊著“給××磕頭”。磕頭的時候也有講究,要磕完一個頭,直起身再磕,才不會被人們笑話。

“琉璃丸子”(網絡圖)

過年不能沒有吃的。要說臺前的好吃的,很多人會脫口而出“琉璃丸子”。“琉璃丸子”這道菜,在臺前民間喜慶宴席中都少不了。此菜不加任何發泡劑,純用澱粉的糊化原理加工而成,待丸坯炸成金黃色,放入熬製好的糖液中顛翻均勻,冷涼後盛入盤中,猶如顆顆珍珠落玉盤,玲瓏剔透,金光閃閃,入口酥脆香甜,令人口味生津。

“河馬”(網絡圖)

另外,臺前的“河馬”和“呱嗒”也是不錯的美食。臺前“河馬”,又稱雞蛋布袋、雞蛋果子,因外形象“河馬”(青蛙)而得名,是傳統風味小吃,此品種被收入《中國烹飪百科全書》。為油炸的面蛋合一的早點、夜宵食品,現炸現吃,外酥裡嫩,配上榨菜,醃菜,鹹菜或可口涼菜,口味更佳。眼下雞蛋布袋不僅成了尋常百姓的普通早點和正餐,而且成了河南、山東等地的風味名吃。呱嗒,是一種煎烙類餡餅,用麵粉和蔬菜拌勻再用油煎熟即可。

統籌:杜鵬

採寫:記者 杜鵬 張迪 史式燦

王亞娟 李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