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肆虐,中醫治療淺談

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對病例呼吸道標本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結果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特點、實驗室檢查、胸部影像學特點及病原學結果,判定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此次疫情的病例特點:發熱,乏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並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從中醫瘟疫論治

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已經被衛生健康委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肯定是一個不正之氣,因為具有傳染性、流行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屬於中醫的瘟疫,是沒有問題的。

預防的思路與原則

現在醫學認為做好防護,減少外出,避免接觸,戴口罩等。其中免疫低下人群是易感人群,包括有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

冬春季節,大家往往都是一個陰虛內熱的情況,首先是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調節好,適當飲水,不熬夜,不吃辛辣上火的食物,你只要體內不上火,就不容易感受熱性的外邪,也就不容易外感。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一旦這兩天你熬夜上火咽痛了,那麼很快你就會外感。在這個病毒肆虐的季節,你外感發熱了,大家就挺擔心的,所以最好的預防辦法其實就是不上火。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冬春季節往往是陰虛內熱,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體內的內熱給適當的清除一下。除了前面說的不熬夜、不上火,預防方大多數都是一些清熱養陰的思路,常用的清熱藥,因為更多針對肺,所以用藥輕清一些,常用藥有銀花、連翹、桑葉、菊花,養陰常用有沙參、麥冬、蘆根等,如果說本身體質偏氣虛的,可以適當的加點補氣的藥物,比如西洋參。平素痰溼體質,可以加入藿香、佩蘭芳香化溼。如果說是平素大便溏的,把白朮、茯苓加上。網上類似的方子很多,很多老中醫都開過了,大體是這個思路,都是圍繞陰虛內熱角度去預防的,所以思路最重要。

古人早就說了,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就是強調注意避免陰虛內熱情況的發生,要多睡覺、養陰藏精而減少陰虛內熱的情況,從而減少冬春季節熱性疾病的發生。因此按照中醫的思路,做到以下三點:1、強身健體、增強體質。2、避免熬夜,充足睡眠,避免辛辣油膩飲食,適當飲水,避免上火。3、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減少聚集等,避免接觸疑似外感患者,戴口罩等。

如果冬春季節感冒發熱了,因為常常有陰虛內熱的基礎,就形成外寒內熱的情況,一般來說麻杏石甘合銀翹散,是比較穩妥的思路。當然表證重,需要加大解表力度,見微微汗出為度。

銀翹散、桑菊飲是疏解風熱的,適用於風熱在衛分,很好的方子,但沒有外感的時候,不需要提前加入疏風解表的藥物。銀翹散有一定的解表作用,不太合適,可以在銀翹散基礎上把芥穗、豆豉、薄荷去掉。

安宮牛黃丸預防,不建議,安宮牛黃丸是好藥,其適應證是痰熱閉阻心包,高熱神昏。不到這個證,不建議用。外感的時候,用安宮牛黃丸還有陰邪入裡、冰伏邪氣的弊端。當然,如果真不幸感染了,經方怎麼治療?中醫的最大特點就是辨證論治,經方依然要辨證論治,只是先辨六經繼辨方證,求得方證相應而治癒疾病。對於冬春季節熱性外感疾病,常見方證有大青龍湯、麻杏甘石湯、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湯等方證。

這裡就需要掌握表證的診斷標準:

1、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脈浮緊。

2、鼻部症狀(鼻塞、流鼻涕、噴嚏)

3、四肢、體表、肌肉關節的疼、腫、重、癢。

表證常常見於急性的、外感的、發熱的、呼吸系統、四肢體表肌肉關節的症狀反應,因此見到急性的、外感的、發熱的、呼吸系統、四肢體表肌肉關節的疾病時,需要考慮是否存在表證,就可以拿表證的診斷標準去判斷,符合的越多,表證的診斷準確率就越大。

符合表證診斷標準,就可以從表論治,就是汗法。當然還有一些不太典型的,比如遇風遇冷加重的症狀,如遇冷鼻塞、流鼻涕、噴嚏,遇冷咳嗽加重,都需要考慮是否存在表證。我們不是說但見一症便是,而是整體來看,符合的越多,診斷的準確率越高。

冬春季節的表證,往往合病有裡熱的情況,而裡熱的診斷就相對簡單:口乾口渴、咽乾咽痛、黃痰黃涕、舌紅苔黃、脈大有力等。表證合病裡熱,常常加生石膏,也就是麻黃石膏劑,表證重、無汗用大青龍湯、表證輕而有汗的用麻杏甘石湯。如果沒有表證的,可考慮小柴胡湯加生石膏。

目前有內溼的人比較多,見到舌胖大、齒痕、苔厚膩的情況,直接加入蒼朮、茯苓、藿香、佩蘭等祛溼。大便不通的,加枳實、萊菔子、瓜蔞適當導滯通腑有助於邪氣祛除。

如果沒有表證,以溼熱為主的,可以考慮溫病的思路,溼熱蘊毒考慮甘露消毒丹加減,溼熱並重的連樸飲加減,熱重於溼的,白虎加蒼朮湯加減。

總之,還是辨證論治,把病位的表、裡、半表半里辨別清楚,把陰陽(寒熱、虛實)辨別清楚,是論治的前提。

小結

總之,無論是治療還是預防,始終貫穿的都是一個辨證論治的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所以養陰清熱的預防方只能適用於大部分的陰虛內熱的患者,肯定不是人人都合適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本身就是陽虛體質的,就不適合用這些養陰清熱的預防方,反而需要溫陽。還是需要根據個人體質量身打造。

歸根結底,內在陰陽平和,正氣存在,就能減少感染外邪的風險。正氣存在、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還是很有哲學意義的。冬春季節而言,更多人是陰虛內熱,所以減少內熱,就是最好的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