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985,选择“非211”!高考生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国内高校因身份不同,地位有所不同,获得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不少人根据高校身份的不同,把院校分成了几个等级,比如最高等级为985高校;第二等为“非985”211高校或“双一流”建设高校;第三等为“非211”一本院校或“非双”(非“双一流”)一本院校;第四等为普通省属本科院校。在大多数人看来,如果从985高校和“非211”高校之间做选择,一定会选择985高校,因为他们觉得985大学至少比“非211”大学高了两个等级。


放弃985,选择“非211”!高考生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然而总有例外,有一位高考生就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选择。这位金姓考生去年高考考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她个人倾向填报东北财经大学,但她的父母建议她填报东北大学。父母的理由很简单,东北大学是985高校,而东北财经大学不仅不是985高校,甚至连211都不是,与东北大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为此她与父母争执了很长一段时间,期间发生过多次激烈的交锋。一直到金同学填报志愿的那一天,她们一家人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于是她不再与父母理论,直接填报了东北财经大学,父亲很不理解,也特别生气,他对别人说:“放弃985,选择非211,我那不听劝的女儿估计是疯了”。


放弃985,选择“非211”!高考生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被父亲骂成是“疯子”的金同学,心里也有不少委屈,她认为父母只看表面,不看深层次的原因。“我一个文科生,想学财经,这个高考成绩能填报的国内最好的财经类院校只有东北财经大学”,她无奈地说,“东北大学确实不错,名气也比东北财经大学大很多,可它是一所理工科实力很强的院校,在财经领域的认可度没有东北财经大学高,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与她父母不同的是,金同学做出的这个选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而像金同学那样放弃名校、选择身份普通的领域强校的学生不止她一人,她有好几个同学放弃了211高校,选择了普通省属院校,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被这些学校的专业实力和行业认可度所吸引。


放弃985,选择“非211”!高考生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金同学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需要时间来检验,但通过分析近些年的高考录取数据,会发现,对文科生而言,考上东北大学与考上东北财经大学的难度几乎是差不多的。

2018年安徽高考,文史类,东北财经大学投档线为616分,东北大学投档线为615分,东财录取线比东大高1分;2019年安徽高考,文史类,东北财经大学投档线为603分,东北大学投档线为606分,两校录取线只差3分。

2018年江西高考,文史类,东北财经大学投档线为617分,东北大学投档线为615分,东财录取线比东北大学高了2分;2019年江西高考,文史类,东北财经大学和东北大学投档线都是600分。


放弃985,选择“非211”!高考生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当然,以大学投档线高低判断考取的难易程度并不严谨,不过这么一个简单的比较,至少能让大家感受到,高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不是只看学校的身份,他们不是绝对的迷信985高校,他们会综合考虑专业建设水平、领域认可度、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的事业发展,做出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决定。

事实上,若就读财经类专业,在东北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之间做选择,笔者也会建议填报东北财经大学。

东财虽然只是一所省属“非211”高校,但它在财经领域颇有声望,民间把它与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五所部属211高校放在一起,称为“财经六校”。也就是说,东财是公认的国内实力最强的六所财经类院校之一。


放弃985,选择“非211”!高考生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东财坚持学科引领战略,有着“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的头衔。该校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及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

第四轮学科评估,东财应用经济学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2%-5%行列;工商管理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统计学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

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东财应用经济学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5%;工商管理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8%。


放弃985,选择“非211”!高考生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么一比较,大家就能理解这位高考生为何做出“放弃985,选择非211”的决定了。

从金同学的选择中我们还能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在身份资源极度稀缺的当下(985高校/211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很少,且很稳定),高校的发展不应再过分追求靓丽的身份,而是专注学科建设,把优势学科做成领域精品,照样可以成为行业顶尖名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