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降到5元時代,你還能笑起來嗎?

現在國際原油下降對我們來說究竟會有什麼影響呢?真只是汽車加油時便宜十多塊錢那麼簡單嗎?

PS:前不久92#汽油才5.54元/升,或許這波下去能下降到5元/升了….

這油價下降的發生,其實就像是一場爭執,首先我們瞭解一下這三位主人翁:佔據OPEC組織主要席位的沙特,韜光養晦的俄羅斯以及高價發展頁岩油的美國。

為了穩定石油價格,OPEC在三年就宣佈與俄羅斯達成為期三年的“減產協議”,減少自家石油輸出來提高石油價格,可以實現更長遠的利益價值。對於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高成本頁岩油的美國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就在這協議即將過期的時候,沙特要求俄羅斯進一步減產以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但俄羅斯僅願意延長當前協議而不願意擴大減產量。這一舉動就像是引爆了炸藥桶,沙特報復性地擴大產量,並且進行“大降價拋售”。

雖然看著就像是小孩子打架一般,但效果其實很明確的,沙特“自損三千”就為了拉低石油售價,讓對手賺不到錢,但背後最受傷卻是高成本採油的美國,別家的石油比自家好不容易產出的更為便宜。所以,近期內美股市場發生史上第三次熔斷,第一次是在1997年,第二次就在這個月9日,第三次就在12日…以致於股神巴菲特都這樣說道,“我活了89歲,都沒有見過這種場面”。

所以,這又會引出些什麼問題?我們先從國內由淺入深地來探討一下。

油價下降,汽車使用成本就會降低,這看似是能夠促進汽車銷售的。但實際不然,石油價格下降最先影響到消費者的收入,就以此次“石油大降價”來說,已經導致了至少11國股市熔斷(熔斷機制也稱自動停盤機制,避免恐慌性拋售導致全球經濟破滅),全球暴跌50億。

股市正是上市企業的盈利方向標,當全球經濟下滑時,潛在汽車消費者們對未來收入支出必然更為謹慎,暫緩甚至是取消購車計劃。更別說,這原本就有疫情帶來的經濟消極作用,股市則是其進一步表現。

燃油價格下降,這必然會引發電動車銷量的下降。這或許與我們傳統認知的,“買新能源車型都是為了應付限牌限行”所相悖,因為不少人認為選擇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的用戶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群體,但實際兩者是有一定程度相交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尼爾森諮詢公司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報告》以及恆大研究院的《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指出,限購限行城市確實有更多的新能源增換購用戶,達到44%;這些限購限行用戶,則並不會受到燃油下降而更改自己的購車選車計劃。

非限購城市同樣有不低的銷量,達到總銷量的52.1%,這些非限購限行用戶更多就是願意接受新鮮事物的90後用戶。研究也指出,目前我國非限購限行城市用戶選擇新能源汽車更多在於使用成本低、政策優惠(免購置稅)等經濟性因素所推動。所以油價一旦大幅度下滑,這些用戶心態或許會有所改變,但在教授看來影響相對較小。

經濟不景氣、燃油價格下降,再加上新能源車型市場預期下降,全國汽車企業必然會對現有發展政策進行調整,最直接的就在於新車投放速度減緩,畢竟它們在經濟下滑中會相應降低研發投入以保證企業正常運營。

當投入資金不充足時車企又會怎麼樣?在上月馬自達就給了一個“滿分答卷”——未來兩年中將不會發布任何重要車型,現有車型也不會進行投入需求大的換代以及重要改款。

如今各國各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新車研發投入,並且是“各有小心思”,寶馬也在上月公然唱反調——宣佈未來將不會研發純電動汽車專屬平臺,背後原因更多在於成本需求大、資金回報週期長,這也是對未來汽車經濟信心不足、不樂觀的表現。

最終教授認為這些都會如過眼雲煙,無論是疫情還是這次的油價下降,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人為去控制的。只要疫情控制住,經濟環境好轉,人們還是能夠買到自己心儀的車。回到蝴蝶效應上,誰能想到當初一隻蝙蝠能使得美股一週內發生兩次熔斷?

燃油,看似就像是柴油米鹽一般的商品,但背後卻是與經濟息息相關的必需品。對於全球經濟這一宏觀環境,油價大幅度下降就是經濟的下降,又影響到車企這一層面,使得它們改變自家的發展策略。我們消費者這部分就屬於受到最直接影響的微觀層級,油價雖然下跌我們用車更便宜,但收入也下降了不少,更別說之後買車選擇可能還更少了。

油價降到5元時代,你還能笑起來嗎?


油價降到5元時代,你還能笑起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