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對伊朗的襲擊沒有反應?難道是美國妥協了?

瑜瑒似錦


美國沒想到伊朗真的動手,美國現在最重要的是評估損失,然後調集二至三個航母戰鬥群到波斯灣,來打一場中等烈度的戰爭。這都需要時間,所以美國高官和總統都不輕易表態,等評估報告出來再做定奪!


阿龍95724416


美國深知發動戰爭的成本過於高昂,因此並不想用軍事力量與伊朗正面對決。

根據美國政府最新的說法,美國將會用經濟制裁對付伊朗,而放棄直接動武。而且美國還透露在此次伊朗的襲擊中,依靠其強大的預警系統,並沒有在襲擊中出現傷亡。這和伊朗宣稱的炸死80名,炸傷200餘美軍的說法大相徑庭,究竟哪個在說謊,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都能對其國民有了交代。當美國想動用經濟制裁時,就表明了其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圖,這事算暫時告一段落了。

師出無名

當美國發動戰爭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尋找一個理由。二戰時期,日本襲擊了珍珠港,美國才參戰;波斯灣戰爭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以拯救者的姿態一呼百應:阿富汗戰爭,美國在遭遇9·11事件,美國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傷害,進而千里追兇;伊拉克戰爭,美國以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

美國是三權分立的國家,雖然美國總統是三軍統帥,但是總統也只有60天的臨時開戰權,要想發動長期戰爭,還是得經過美國國會的授權。而出於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不能速戰速決的考量,美國國會肯定是繞不過的坎。根據以上歷史經驗,要想獲得美國國會的授權,必須要用復仇者的心態激發美國國民的參戰意願,或者製造一個強大的敵人,嚇一嚇美國國會的大老爺,才有可能成事。

然而此次伊朗襲擊美軍的軍事基地,是出於美國先動手暗殺了伊朗的高級將領,美國自知理虧,而且如果真像美國宣稱的沒有造成傷亡,那就找不到任何必須開戰不可的理由。美國以民主自居,自然不會逾越國會擅自開戰。在沒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下,美國是不會掀起最後一塊遮羞布。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美國在過去30年的13場戰爭裡,共花費了大約14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扶持當地政府和美軍在當地軍事基地的花銷。而2019年美國國債已經達到了大約22萬億美元,其債務佔GDP比重已經達到了107.3%,遠遠超過了60%警戒線,。

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包括美軍的撫卹費用共花費2.2萬億美元。伊朗和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互有勝負,可以說是打成平手。因此,以伊拉克為參照標的,美國想拿下伊朗,其軍費開支至少也是2.2萬億美元。而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財政赤字,一旦美國再次發動戰爭,美國國債危機勢必會有加劇的危險。

而且美國的經濟成長進入21世紀後,一直都是在吃克林頓時期的互聯網經濟的紅利,在沒有中低端製造業的反哺下,經濟繁榮難以長期為繼。但是美國的公路,鐵路老化嚴重,五大湖地區已經因為製造業外移,瀕臨鬼城的邊緣。美國要想使製造業迴流,必須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窮兵黷武。美國與其將資金投入戰爭,還不如改善基礎設施,這難道不更香嗎。任何投入都必須考慮投入產出比,假如美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最後獲利的只會是軍火商,美國民眾近期的80個城市反戰示威遊行可以看出,美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拿美國人民的稅收去供養軍火商,不是吃飽了撐嗎。

時期敏感

2020年是美國政府的選舉年,在西方國家的體制裡,一般在任期的末端,領導人不會採取重大決策,而是等待新一屆政府產生後,才由新當選的政府進行決策。這是因為在美國國內選情沒有塵埃落定時,可能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會採取與上屆總統截然不同的政策。試想一下,如果這屆美國總統不能連任,那麼其所作的決策就可能會被全盤推翻。類似發動戰爭這麼重大的決策,如果朝令夕改,不僅前方的將士無所適從,而且還會半途而廢,甚至浪費國家資源。這種例子並不是沒有出現過,肯尼迪遇刺後,新上任的約翰遜一改其在原本在越南撤軍的打算。因此,為了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在這種選舉年,美國不管誰擔任總統,發動戰爭的決策,都不會在國會中通過。

即使是把美國從大蕭條中拯救出來的羅斯福,也不敢貿然挑戰國會,而是在爭取連任後,再謀求參與二戰。而且號稱三巨頭之一的政治強人羅斯福,這個被譽為美國最有權力的總統,也不敢挑戰民意,在其競選連任時,對參戰意願隻字未提。試問現在美國所有參與競選總統的候選人,在當前美國反戰情緒高漲下,誰敢違天下之大不韙。可想而知,形勢比人強,美國總統的候選人在當前形勢下,貿然提出發動戰爭,只會流失選票,競選失敗。換句話說,美國要想發動戰爭機器,必須得等到總統大選結束後,因此,中東還會獲得暫時的保持和平。

美國這次在面對伊朗的突然襲擊,有點措手不及。在二戰結束後,即使是美蘇爭霸最激烈的時候,蘇聯也沒敢和美國正面硬扛,美國再一次體會到了珍珠港突襲的滋味,伊朗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勇。此時偃旗息鼓,不僅符合美伊雙方的國家利益,也符合在中東進行戰略投資的各國利益。如果這是美伊的默契球,那麼從利益最大化來說,這是最不讓人反感的假球。


梓蕤


先不說國際上的,事先說我自己家裡遇到的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下班的時候,跟一個同事客套的說,晚上上我家裡吃飯吧,沒想到這個同事欣然地接受了邀請,弄得我措手不及,趕緊打電話叫老婆安排飯菜。我說的事情跟這次美國空襲伊朗的事情是如出一轍。你想一想什麼事情都是出乎你的意料之外,這都是事情邏輯的最後的一種結果。所以我說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因為美國絕不會吃這個虧,所以我們大家都知道只要是伊朗起刺,我想美國都不會不動聲色的。

可事實是伊朗發起了空襲,但是美國始終緘默不語。這說明美國做事理虧,影響了國際的譴責,我覺得如果這個時候美國繼續叫囂,或許會把這國際問題發展的越演越烈。因此我說美國此時瀟瀟婷婷的是最好的,等人家把脾氣發完也就算是好了。


伊春美食美客


為什麼美國對伊朗的襲擊沒有反應呢,請大家從下面幾點找答案:

1,伊朗襲擊前有意通知伊拉克,不要到美軍基地周邊,另外,伊朗襲擊前8分鐘直接通知美方:你的人最好呆在宿舍裡!

2,伊朗襲擊的目標只侷限於機庫和倉庫等無人區域,選擇性地炸燬一些設備,並沒有對宿舍下手。是火箭彈不夠精確嗎?不是,伊朗這次用的是米級新型火箭彈,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3,襲擊後伊朗即刻宣佈炸死80炸傷200,這是出於平抑國內議論壓力的需要。

4,伊朗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在國內國際上找回一定的面子,二是不想與美國硬碰硬,一旦與美國全面爆發戰爭,不會有好果子吃。再者,美國會對特朗普下令炸死伊朗高官有明顯不同觀點,說明美國對伊朗還存在著另一種立場,這是伊朗所願意看到和想爭取的。所以說,伊朗這次算是粗中有細,拿捏得很有分寸,這體現出其高超的策略。

5,美國對伊朗的做法心領神會,自然會順坡下驢,到此為止!所以特朗普在推特上明說伊朗的襲擊有所側重,願與伊朗達成新的協議,共同擁抱和平!

這就是美國對伊朗襲擊不作回應的最好回應。不知我這樣答覆各位大神滿意否?


六月天bc


從最近美伊爭鬥的態勢來看,雙方都沒有觸及開戰的底線,這次暗殺伊朗高官,做得過分,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遣責,同時也強烈的刺激了伊朗全國及穆斯林社會的反美浪潮。如果美國對伊朗對等反擊,即使取勝,也大大不利於美國,其實雙方的底線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從伊朗方面確保不受到侵略,顛覆伊朗現政權,這就是伊朗在伊拉克報復美國,並報復後直接宣佈,報復己達到目的原因,並由伊朗宗教領袖發出警告,提醒特朗甫。而美國方面否認受損及人員傷亡,也是安撫國內民眾。關於損失和人員傷亡的情況,歷來是雙方利用的信息,都是為政治和戰爭服務,往往是虛虛實實真假難辯。總體來說,雙方都把衝突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這次事件伊朗丟了大面子,美國在受報復上給伊朗點面子,不是妥協而是策略。美國的中東戰略底線,是保持中東國家之間的戰略平衡,和石油美元霸權,誰突破這個底線,就損害了美國的最高利益,那就會毫不猶豫的開戰。


百性哲學


聽特朗普講他們一點損失也沒有,也許讓伊朗出出氣,伊朗可是大損失,不知能不能罷手?要不然油又要長價!


丁配富


特浪普說:伊朗的襲擊沒有造成我們任何人員的傷亡。伊朗方面宣稱美軍死了多少傷了多少 。再加上蘇萊曼之死。綜合上述三點,米偷著樂呢。


guanshanyhhy


美國試驗性地演練了下“斬首”行動,目的達到了,伊朗為了穩定民心,放了幾個竄天猴,大獲全勝,雙方打了個平手。美國不願開仗,伊朗更不願開仗,特郎普為競選造勢,哈梅內伊坐穩寶座,各取所需,後面的戲還將上演,最後還是各自為己。





春風化雨143474353


不妥協咋的!那麼大壞事都做完了。人家還個手還不行啊!想打擊人家也沒決勝的把握。何況雙方都沒想搞太僵!人家伊朗挺給美國人面了。特朗普也就借坡下驢了!



無修2


可以肯定美國沒有妥協,也不是沒有反應,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即使有妥協,也是為了美國利益最大化。

美國也罷,伊朗也罷,考量任何事情的標準就是符合國家利益,或國家利益最大化,不管伊朗對美國有多大仇恨,也不管蘇萊曼尼死的多冤,在國家利益面前,一切都得讓步,我們暫且把雙方的較量看作一齣戲,針對美國對蘇萊曼尼的暗殺,美國和伊朗都要有所反應,就是彼此對國內民眾有交代,在國際上不丟面子,其實無論美國和伊朗,國內問題重重,開戰絕不是上策,但面子要多少顧及點兒,美國沒有速戰速勝的把握,不想豁出去搞一場戰爭,伊朗也深知實力差距,未必想迎接“寧為玉碎”的戰爭,再加上世界各國的“勸阻”,可以說如果伊朗不繼續襲擊美國中東基地,美國也不會把事態擴大,因此美國暫時不會有大的“動作”,美國才不做無利可圖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