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崇祯挂在歪脖树上的,到底是谁?真不是李自成,更不是我大清


把崇祯挂在歪脖树上的,到底是谁?真不是李自成,更不是我大清


阿元

到底是谁害死的崇祯,这可能是个许多人看来,巨傻无比的问题。崇祯当然是李自成整死的,或者还有我大清的帮忙,这还用说吗?

错,把崇祯挂到歪脖树上的,直接责任人,是大明的大臣。

崇祯末年,大明帝国在北边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李自成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攻占了北方大部分地区,明王朝在李自成、满清的双重压力下,要兵没兵,要将没将,钱和粮食也没有,崇祯的日子实在是没法过了。

但这个时候,也不能说明崇祯,就已经死孩子掉井,彻底没救了。唯一能让崇祯活下去,让大明帝国继续生存的方法,就是跑。跑到南京去,和南宋高宗赵构一样,以南方的半壁江山,继续李自成、张献忠和我大清对着干。

事实上,在没有崇祯的情况下,南明还存在了18年。

请注意,这是在没有一个被各方反清势力承认,可以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的领导者,这样一个情况下,南明延续的18年。

如果崇祯能逃到南京,也未必不能成为另一个南宋。

但崇祯南渡之路,被他的文人大臣们,活生生堵死了。

南明时期,有一个文臣被杀的时候,他的罪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罪名叫“阻南迁”。定这个罪名的人是马士英,而享用者叫光时亨。

光时亨不是啥大名人,却带头和大臣们一道,把崇祯活生生逼死了。

在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情况下,崇祯其实已经有了往南京跑的意思。但崇祯帝是个极爱面子,极慕虚荣之人,说白了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那种。想往南京跑吧,但又觉得丢人,不好意思直说,就希望大臣们提出来,他好来个顺水推舟。

你看,这可不是我要逃跑的,是你们要我逃跑的。这么一整,面子里子都有了,美滴很。

可惜,崇祯要面子,他的大臣们更想要里子,也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啥呢,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对于大臣们来说,大明南迁对他们的权力是巨大的伤害。一方面,南京自己有一套官僚系统,他们这些外来的,不太强的龙,很难压住那些地头蛇。二是大臣们多年积攒的家产,可都在北京城呢,要他们放弃所有财产,跟着皇帝南迁另起炉灶?傻子才干。

更重要的是,留在北京能让这些大臣们,得到更大的利益。

经过大明和李自成为代表起义军,和后金到大清多年的斗争,傻子都看得出来,明王朝灭亡是迟早的事。按儒家理论,天道循环、改朝换代是客观规律。既然大明在崇祯这样的昏君领导下,已经走向末路,那么早日加入新王朝,共同开创新时代,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李自成马上就要进入北京的情况下,留在北京,对于大臣们来说,就是最正确的选择。进入新王朝当然越早越好,留在北京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也是李自成进军北京的时候,沿途明军、官员纷纷投降的真正原因。改朝换代的情况下,迎接明主不算投降,更不是不忠,是顺天应人。

所以,在李自成马上兵临城下的时候,大明王朝唯一的救命选择,南迁,受到了大臣们几乎一致的反对。

反对崇祯南迁最激烈的,是光时亨。

这个光时亨官不大,正七品,相当于正处级干部。虽然官不大,但是个作秀的高手。

当崇祯帝在李明睿等大臣的建议下,犹犹豫豫地想迁都之时,光时亨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跳了出来,怒骂群臣食君之禄,关键时刻不思以死报国,却建议皇帝迁都,试问国家尊严何存?

他给提议太子南迁者扣的帽子是“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他把太子比作当年自立为帝的唐肃宗,将崇祯比作后来的唐玄宗,而提议太子南迁的官员则是心怀鬼胎,想要架空崇祯皇帝,此话一出,谁还敢再坚持南迁?

光时亨又对着崇祯慷慨激昂地说:你不要江山社稷啦,你就不管你们爸爸爷爷祖爷爷的陵寝啦,你要做明朝第一个出逃的皇帝吗?

崇祯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被光时亨这一骂,脸面上很是挂不住,惭愧地表态不迁都了。并且放出一个热血宣言:“朕志已定,死社稷!”。就是因为这一句很壮烈,很拉风的话,几百年社稷毁于一旦,崇祯也把自己挂在了歪脖树上!

反对的大臣,不是他们多么忠诚、多么英勇,更不是想和崇祯一道君王死社稷,而是想早日投奔到新王朝的门下。官帽子是有数的,去晚了可能抢不着。

比如那个看上去大义凛然、忠心耿耿的光时亨,就实实在在是个忘八蛋。

李自成进了北京,慷慨激昂,欲以死报国的光时亨,立马投了过去,担任了李闯政府的“兵科给事中”。

事实上建议南迁的明朝大臣,是对大明的忠诚度更高,大多数是真正的忠臣。能查到的,建议崇祯或者太子南迁的四个人中,李邦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自杀,李明睿隐居南昌,张国维在南明任职,因不肯投降清朝投水而死。只有一个李建泰当了清朝的官,但后来因为造大清的反,兵败而死。

而那些不赞同崇祯南迁的大部分明臣,和光时亨一样,投靠了李自成。

李自成进了北京,崇祯皇帝把自己吊到树上之后,他的绝大部分大臣都跑到李自成那里求官去了。据说有个特别老的,李自成看不上,说你胡子全都白了,还当啥官啊,赶紧的回家去吧。这大臣当时就说了,只要你封我官,胡子明天就黑了。

而且这批刚刚给李自成当上官的大臣们,在李自成败出北京之后,立马又能投到满清门下,继续当他们的官。

不要觉得这些大臣们当明奸,是啥丢人的事情,因为这是有传统的。

这样的人中,最著名的当属冯道。唐朝灭亡后,北方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期间,契丹人灭了后晋以后,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五代”时期是一个形势极不安定的乱世,政权皇帝更迭频仍,官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已的年代,连皇帝都坐不稳,冯道却营盘如同铁打钢铸,先后经历五朝,侍奉十一君,无论谁家天下他都是“稳坐钓鱼台”,届届当高官,朝朝为公卿,而且三次拜相,位居相位长达二十余年。他为官时间之长,历任朝代之多,出任职务之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遍寻中国历史,冯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

有这个传统,是因为按儒家文化,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投奔新朝,不是啥丢人的事,是顺天应人。所以光时亨投了李自成,并没有坏了名头。

直到现在,光时亨在家乡的名声都很好。当地的史料里对他赞赏有加,说他是“性刚直” “少有俊识,敢决事,性不能容恶”,溢美之言多多,让他的明奸当的相当值。

就连以大明正统自居的南明朝廷,也不觉得光时亨投奔李自成有啥不对的。光时亨在李自成败给满清之后,判断错了形式,以为满清没啥大出息,不可能成为正统王朝。再加上当时的南明搞得红红火火,于是又投靠了南明。

南明的当权派马士英,没有因为光时亨当了明奸,而对他进行正义的审判。而是追究光时亨不让崇祯南迁的罪行,以“阻南迁”的,不仅中国,就是整个世界上都找不着的罪名,把他给杀了。

光时亨死于“阻南迁”的罪名,说明南明朝廷也不把官员投奔新朝当回事。想想也是,大家都是当官的,战乱时期都有投奔新王朝,当贰臣、叁臣,甚至是四臣的需求。如果拿明奸罪把光时亨给杀了,不是把自己放在屠刀之下吗?

在儒家理论下,忠臣是个相对概念,是可以玩出许多花活的。想想也是,当官的为儒家弟子,咋能不开个后门呢?要不乱世里,这官咋当呢?

比如小说《杨家将》,也是硬生生把一个投过降的杨继业,整成一个忠心耿耿、英勇善战,结果叫奸臣给陷害了的大英雄,遂有杨家将之名千古流传。

实际上杨继业本来是北宋敌对国家,北汉的一员大将。赵匡胤打北汉好几次,都是叫杨继业给顶住了。后来北宋打下北汉之后,觉得这个人能打,就把他劝降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杨继业算是有污点的人,投降过一次的人,这个忠字肯定是靠不住的。

但儒家嘴巴大,历史都能改呢,这点小毛病算什么呢?关羽投降了曹操,不也有人给加了个什么降汉不降曹的借口吗?对杨继业,这样的借口都不用找。北宋是正宗朝代,北汉只能算是挡在历史车轮前的垃圾堆!杨继业那不叫投降,叫弃暗投明。看,知道什么叫会说话了吧。这么一说,杨继业事实上的不忠,反而变成了顺天应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优点。

正是因为有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可以顺理成章地投奔下一个正统王朝的理论,所以崇祯的大臣们,在大明成为一条破船的时候,坚决的反对南迁,活生生把崇祯给逼死了。

而事实上,也是官僚士大夫阶层肆无忌惮的贪污腐败,把大明帝国,当然也是所有封建王朝多往死了整的真正原因。

因为不管谁当皇帝,都要假手缙绅士大夫阶层进行统治,因为这个阶层是唯一一个掌握了文化资源的阶层,所以皇帝最关心的,江山是不是可以永固,世系是不是可以流传,和缙绅士大夫阶层却几乎没有啥关系。缙绅士大夫阶层关心的,是如何利用权力获取财富和保住财富。

但问题出现了,既得利益集团难道不怕社会的动荡,损害他们的权力和财富吗?

怕,但也不怕。

怕是就个体来说的。因为社会动荡中,既得利益集团中总会有人倒霉的,失去权力、财富甚至于生命。

不怕是就既得利益集团这个整体来说的。天下太大了,皇帝累死也管不过来,所以不管谁当了皇帝,只能是靠缙绅士大夫阶层进行治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谁当皇帝,当这个首席执行官,对于缙绅士大夫阶层是无所谓的,所以对于改朝换代,从整体来说,他们不怕。

关于这个问题,三国时期的鲁肃有过赤裸裸的描述。

当时曹操基本统一北方之后,南下荆州,磨刀霍霍向牛羊,准备把刘备和孙权一锅都给炖了,一统天下。

赤壁之战前,曹操给孙权写了封信,说负隅顽抗是没有好下场滴,还是乖乖地投降吧。

孙权一共只有六七万人马,对抗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心里没底啊,就召集大臣商量,咋办呢?

几乎所有的文臣,发出了共同地呼唤,投降吧,投降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了,一块堆儿建设和谐社会,多好啊。

孙权也觉得投降是个不错的路子,这时鲁肃跳出来了,说孙权说,谁都能投降,你孙权不能。

为啥呢?因为俺们投降了,曹操为了安定团结,咋也能封个官。哪怕小点,坐牛车上班,靠混日子、论资排辈,靠个七年八年的还能当大官。你不行啊。曹操能放心你吗?让你坐井视天都是好的,最大的可能是给你喂毒药。虽然被自杀、被跳楼啥的挺时髦,但你也用不着提前一千多年去赶哪?所以你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顽抗到底。

顽抗到底是看实力的。

孙权顽抗到底成功,三分天下;崇祯顽抗到底失败,送了小命。

所以,把崇祯挂在歪脖树上的,不是李自成、不是我大清。而是崇祯最信任的文武大臣。

崇祯死了,明王朝完犊子,下一个正统的我大清才能隆重登场。这些大臣们,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开国功臣。

官僚士大夫阶层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干掉了崇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