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一首诗好不好?

朱子百家谈


毛主席说新诗的基本要求是:一,精炼。二,大体整齐。三,押韵。依此标准看看就好了。另外,我以为诗歌主要是一创意,二创词。创意还好,创词稍难一点。一首诗只要词(辞)新意新就能称得上是一首好诗了。


傻老汉389


如何鉴赏一首诗好不好,首先要明白如何鉴赏一首诗,再谈好不好。

古诗鉴赏方法:

第一,形象分析。古诗有事物,景物和人物形象,看诗歌形象刻画的生动与否。比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特点明确。

第二,语言分析。语言赏析可以从,炼字,语句,诗眼等方面进行。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用字,不然怎么会有郊寒岛瘦。再比如清平乐村居里的溪头卧剥莲蓬,的卧,一个卧子把小儿的天真无邪刻画的淋漓尽致。卧,可能是躺,可以是趴,可以侧着,也可以仰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第三,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这也是赏析一首古诗的关键。比如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夸张的修辞,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刻画的入木三分。

最后,情感主旨。情感主旨是古诗最重要的部分,没有情感的表达,如何能说明是一首好诗呢?

再来说,一首诗好不好,满足了上面的赏析条件之后,好诗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立意高远,千古文章,立意为要。比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要是只是写半夜思念弟弟子由,显然立意就低了太多,也不会成为传世名篇,恰恰是在最后,由思念弟弟转为为天下人所祝愿,境界一下就乐观旷达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再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要是只是写一个老翁生活条件艰苦,住的茅屋破漏,大家或许只是同情一下罢了,而他即是在这种生活条件下,他依旧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就是境界,立意,这就是好诗。






馒头一哥


如何鉴赏一首诗好不好,我是这样认为的_第一点,要看整首诗的表达句式够不够通顺,也就是句式上不上口!好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让读者记忆犹新,容易记住!

第二点,要看韵脚!韵脚是诗句之间音韵美感的粘合!常言说_戏怕跑调!歌怕跑音!诗也一样,如果失韵了,就会失去诗的风韵!让人觉得读之乏味!

第三点要看律仗!诗律与音符音律一样。要有起有伏!一唱一和!这样才会让句式更加优美!但现代诗歌就不一样了!应该说诗是精品!诗歌通俗一些。好的诗句以尊守诗律规则为上,这样会少一些争议!真正好的诗作会守律。不是守律就写不出好的诗句了!

第四点要有意境!有意境的诗词才会充满灵魂!有意境才会脱俗!把灵感触入句理行间,让表达的景物充满感情!让感情以物代答!这就是诗的意境。

第五点要让诗词的表达充满意境的想象!也可以朦胧一点!以四两拨千斤的力度,把读者吸引到无限的想象上!让你的短诗充满长篇导引性!真正做到小诗大文章!

一首诗概括的就是一篇文章的缩写!能大就能小!能缩就能扩!如果一首诗缺少了意境与想象力,也就失去了一首算作好诗的价值!真正的好诗,除了朗朗上口,既压韵,又守律,会让诗的表达意境充满朦胧或想象力之中!

谢谢朋友们的阅读!欢迎讨论诗词创作的理解!谢谢!


晨光无限322


如何鉴赏一首诗好不好?

第一,鉴赏首先是一种考验

如何鉴赏一首诗(新、旧)好不好,首先,对鉴赏者来说是一大考验,它直接考验鉴赏者的实际鉴赏能力。鉴赏能力直接判定诗的价值。再好的诗到了外行眼里,恐怕是"渣″,再差的诗也会误判为"花"。对内行来说,截然不同,有天壤之别。好诗是"花″′,反之是"渣″!

第二,鉴赏的主要评判标准

我认为:鉴赏一首诗的主要标准只有两个,第一思想性,第二艺术性。从古至今,大同小异。读者即鉴赏者看待同一首诗,也是"见仁见智″,在喜爱方式上与侧重点上明著存在差别,好比"百人进店,口味不同"。这是必然现实,当然大体观点相同,只是细微差别,无妨碍。因为手中都拿着相同的两把尺子,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两尺子沿用直今,千篇一律,千古永恒,是鉴诗的法宝.

第三、案例筛选,综合分析鉴赏

A、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黄流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先译诗:

太阳依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汹涌奔腾的黄河直入东海;

想要看到千里风光与景物,

必须再往上登上一层高楼。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揭示哲理。波涛澎湃的黄河,从发源地一泻千里向东海流去,太阳也慢慢地随之沉没,想纵览千里风光,就必须再登上一层楼,由眼前风景到挖掘深层的哲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远眺近观,或纵横瞭望,从而拓宽视野,创设意境。借"景"的描写,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使诗意得到无限的升华。共四句诗,两两对仗,工整优美,雄浑壮观,字字珠玑,句句玲珑,声韵平仄,字词句,对仗无一丝疏忽,无一丝瑕疵,无一丝俗气,艺术性极强,论思想性,揭理淘金闪文光,一句哲理,千古流传,使其诗成为不朽作品!诗齐《登高》,名齐李杜!单从这两个方面,足以判定此诗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全面肯定它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B、曹植的七步名诗。

煮豆燃豆箕,豆在鉴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诗,惊艳天下,流传千七步诗才,学富五车。为了皇位,兄权膨胀,不择手段,忌才害命;手足相残悲局,竞在曹魏上演,震惊华夏。故限其弟七步成诗,成为天下之大恶、人间之怪事。命悬一线,只因一念;求情、下跪、叩头、奉承、千言万语,都无济无事,也只有以"煮豆燃箕″的常见事实与厉害关系,以"相煎太急″的道理撬开兄长心门,好让其兄在从普通的事实中所挖掘出来的真理面前猛醒、反省、低头、悔改,把丧失的良心和亲情找回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才可免去一死。可见曹植急中生智才高心细,诗出惊人。全诗虽朴实无华,但事实和深隐其内的扣人心弦的道理,谁要一下想到?借事挖理,借事说理,以理服人,这就是七步诗所体现出来的最大特色,让思想性在极为常见的简单生活事实中体现,让思想性在比喻引申中升华,让智慧和诗的光芒闪烁、灿烂、绚丽!这首诗空前绝后,名扬天下。本诗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七步一诗,古今难得的天下好诗,文苑仙葩,诗坛绝品!

综上所述,鉴赏一首诗,任何一首诗,只要用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两个标准去衡量,就完全可以判定诗的好否!


袁君保


首先,整体通读一遍,不生硬,不做作,不无病呻吟,可以让人顺利地读得下去。这种情况,就反映作者对诗歌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这部作品就可以称之为诗了。

然后,回到诗句的本身细看,因为我们知道,诗因为篇幅制约,它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把我们要表达的意愿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凝炼,需要压缩,很多人把诗歌创作,当作文字炼金术,个人认为,这很贴切。当年,北岛就把《生活》这首诗,用一个“网”字表达出来,让人深思,让人回味,也让人钦佩。

这里就是说,要看诗的内容是否臃肿。一些初学者总是以为自已的东西没说完,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其实,写诗就像看美人,要多一分嫌肥,减一分嫌瘦。

如果以上两点都找不到硬伤。有硬伤的诗不能叫诗。就要从诗中找亮点了。

诗歌的早期表现手法,赋,比,兴,到现在也没落下,在加上现在的通感,象征之类的,这些技巧的灵活运动,使诗歌的跳跃感很强,但是,传统文学也有很多跳跃性很强的句子。例如万里悲秋常为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千里到百年,这种时间和空间的自然转换,在古典文学中,有很多这样的大胆诗篇。所以,要大胆去想象。

一首好诗,没有亮句来推高它的光芒,就不是好首。但是如何把亮句不着痕迹地嵌入在诗中,却是个技术活,需要在写好后反复去打磨。

当我们读到一首好诗,从亮句中找到共鸣之后,请我们再回到文字自身,去看看作者如何起句,(起句一般都很抓人,挠心,诱惑你去读),看他如何铺垫,如何走高,然后如何结句,收筆。这是个学习的过程。要从中领悟出自已的东西来。


f梦飞翔f


鉴赏诗词得有鉴赏的素养,然后首先看诗境,境界高自不落俗套,王国维有三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也。其次看语言锤炼,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全看语言功夫。再次,诗言志,要看其情感表达和诗的主旨,虽然境界说也有此意,但还是拿出来再论。又次,诗的音律美感。



佛小二


我们经常看一些古人的诗句,可以说是赏心悦目,不仅读起来韵律优美,而且推敲起来也是颇有深意。但是反之看今天的一些作品,总是觉得哪里有问题却又说不上来。今天笔者就为大家大致介绍了一下好诗与略有瑕疵的诗的区别。

首先,笔者在此强调一点,鉴赏诗词一定是先从意境方面入手,大致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再退之端详格律。而如今有些人看诗,先是看格律是否吻合,再是看诗的内容,甚至有些则是因为格律出错,连诗的内容看也不看就给差评。诗与格律的关系,就好像电影画面与配音,作为观众是关注画面为主再听配音,还是先听配音再看画面呢?因而,在鉴赏诗词方面,一定得先从意境内容,再看格律问题。只要意境写得好,那么格律有误也不影响这是一首好诗;假如先看格律,又有瑕疵,这些缺陷感就会先入为主,从未影响你客观判断诗的意境内容。平常我们读古人的作品就一定不会先看格律,比如陆游有一句诗,“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这句诗的格律是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前半句的格律就已经是大拗特拗了,但是这句诗的意境特别有深度,所以一直以来也不会为人诟病。说了这么多题外话,笔者主要是表达的是,我们不要用带刺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作品,而是要学会用包容的心态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对于自己何尝不是一件有帮助的事?接下来,我们从“怎么写出一首好诗”的角度来解释“怎么辨别一首好诗”。

什么是意境?

诚如上面说到,诗的好坏是以意境为主的,那么什么是“意境”?可能你经常听到这个词,但是你还没有去真正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要理解“意境”,我们得从诗的“立意”入手。

“立意”,就是指用什么角度去表达什么内容,这取决与作者是怎么构思的。有了好的“角度”,诗的意境就高了一半。比如说咏秋,大部分的诗写到秋天都有一丝悲意,而刘禹锡的《秋词》则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豪爽之意来写秋,出乎大部分人意外,自然让读者觉得耳目一新。这就好比看多了心灵鸡汤,偶然看到不按常理写的文章时,心中那种震撼是一样的。

诗的意境另一半取决于“内容”,同样是写生活,大部分的诗都是在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而杜甫在穷困潦倒之时,还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胸襟是何等宽广,即便没有说明他的遭遇,读者也会不由自主地同情他坎坷的一生。这样是不是比苦诉怀才不遇的意境要高上一筹?

写诗就是如此,有言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思就是说尽可能把此情此景,既要用极少的字数概括,又要做到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且,还必须让读者读完之后不禁有所联想,回味无穷,这样算得上是一篇佳作。当然概括起来很容易,要想实现起来却要下不少的功夫。所以,古人才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的感慨。反观今日,不乏有立意浅俗,无病呻吟,为诗而诗的作品出现,究其根本,还是与学诗之人的心态有关。有言如此,“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言归正传,“立意”与“意境”,就好比地基与整栋楼房的关系,楼房(意境)的高低取决于地基(立意)的深浅,你再精心雕琢的平房,始终不及高楼大厦壮阔,更可怕的是人家“装修”还比你豪华。

如何才能驾驭“意境”?

前面已经说到,“立意”对于“意境”而言十分重要,那么可能有人会有想问,我能用新颖的角度去写,也能够把平常的东西写得很有深度,那么在“地基”有了,“高楼”也有了,“装修”需要从哪方面下功夫呢?

首先,你已经有了写出一首好诗最基本的条件,即便没有经过加工雕琢,也称得上是可圈可点的作品了。

所以当一首诗已经具备了“立意”条件,基本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佳作了。而“装修”则取决了作者的个人“风格”。如上举例,语言童真深挚,用词更是偏向于口语化,甚至可以用“俗”来形容,而不管或俗或雅,只要能激发读者共鸣就足以得到认可。而相对的,要体现出“装修”的价值,则需要在文字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


鉴赏古诗一般和自己的心情有关系,如果我今天心情不好,分手了,那就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悲悲切切。

如果我今天很开心,那就云想衣裳花想容。

我今天带着孩子出去玩,那么我又觉得是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都是和心情有关系,不是说非要我们去看这首诗有没有压韵对律工不工整?

他已经是写好的了,改是不可能的了。

就是觉得我是个文化人,我会念诗,我也能按照我的心情,用诗来表达一下。

是不是我的回答特别俗气?那我就是个俗人。



夕阳文青


如何鉴赏一首诗好不好,我是这样认为的_第一点,要看整首诗的表达句式够不够通顺,也就是句式上不上口!好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让读者记忆犹新,容易记住!

第二点,要看韵脚!韵脚是诗句之间音韵美感的粘合!常言说_戏怕跑调!歌怕跑音!诗也一样,如果失韵了,就会失去诗的风韵!让人觉得读之乏味!

第三点要看律仗!诗律与音符音律一样。要有起有伏!一唱一和!这样才会让句式更加优美!但现代诗歌就不一样了!应该说诗是精品!诗歌通俗一些。好的诗句以尊守诗律规则为上,这样会少一些争议!真正好的诗作会守律。不是守律就写不出好的诗句了!

第四点要有意境!有意境的诗词才会充满灵魂!有意境才会脱俗!把灵感触入句理行间,让表达的景物充满感情!让感情以物代答!这就是诗的意境。

第五点要让诗词的表达充满意境的想象!也可以朦胧一点!以四两拨千斤的力度,把读者吸引到无限的想象上!让你的短诗充满长篇导引性!真正做到小诗大文章!

一首诗概括的就是一篇文章的缩写!能大就能小!能缩就能扩!如果一首诗缺少了意境与想象力,也就失去了一首算作好诗的价值!真正的好诗,除了朗朗上口,既压韵,又守律,会让诗的表达意境充满朦胧或想象力之中!




季长鸣


如何鉴定一首诗,就是先看一遍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压韵不压韵,有没有吟着不顺的,念着能不能记住的,才是诗书的鉴别。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明镜高悬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如雪……一念就郎郎入口,再比如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胯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

唐——鸟窠

顺口的就是好诗,就是压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