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

说到美国海军的驱逐舰,大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外形科幻的“朱姆沃尔特”级,或者二战后美国海军建造数量最多的“阿利·伯克”级;这些都是美国海军现代化舰艇的杰出代表,都具备相当强的对海打击、反潜、防空的能力。

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

▲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首舰“朱姆沃尔特”号(DDG-1000)正进行高速大S转弯

但回顾美国驱逐舰的发展历史,不得不面对与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皇家海军同样的问题,鱼雷催生出“以小博大”的鱼雷艇,大舰巨炮时代的这种不对称较量,战场一个不小心需要付出代价实在太大。美国海军也跟随英国海军的步伐,建造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在官方的设计中还只是以鱼雷艇作为参考,借鉴英国建成的鱼雷艇驱逐舰;虽然设计的吨位比鱼雷艇要大,但也只有区区几百吨,放到现在顶多是导弹快艇。但这是这样一型不太成熟的驱逐舰,所有舰艇在服役近20年的时间里都参加了一战,并且没有一艘被敌方击沉。

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

▲美国海军“班布里奇”级驱逐舰首舰“班布里奇”号(DD-1)

发展背景

鱼雷艇的问世:在19世纪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木制船只发展成钢铁巨舰、螺旋桨取代高大的风帆等。值得提到的是,从小就对机器十分有兴趣的英国人罗伯特·怀特黑德,在1866年与好友奥匈帝国海军退伍上校鲁皮斯(Luppis)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自航式鱼雷。配有鱼雷的百吨左右的舰艇,以极小的体型和极高的航速冲到“巨舰”眼皮底下,足以重创这些大型战舰;但在造价方面要比战列舰巡洋舰低廉得多,在当时很受世界各国海军的青睐;到在19世纪末,各国海军都出现了鱼雷艇。时至今日,虽然导弹得到迅猛发展,但鱼雷仍是各国海军武器发展的重点;否则今天美国海军也不可能在波斯湾地区对伊朗有所忌惮。

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

▲鱼雷发明者——罗伯特·怀特黑德

美西战争教训:在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为争夺美洲殖民地而进行的“美西战争”中,美国派出海军舰艇对古巴港口进行封锁。但美海军面对的是一支拥有鱼雷艇驱逐舰的西班牙加勒比海舰队。在同年7月3日的圣地亚哥海战中,西班牙海军上将帕斯夸尔·赛韦拉·托佩特指挥2艘鱼雷艇来对付美国海军舰队,试图突破美海军的封锁,但都被美军舰艇给击沉。虽然美海军有着绝对的优势,但鱼雷艇对美国战列舰之类的巨舰带来的威胁,无疑给美海军上了一课。如果没有可以拦截鱼雷艇的小型舰艇,战列舰巡洋舰就有可能成为它们的刀俎。

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

▲美国海军副部长、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美国人民必须建立并保持强大的海军,否则就肯定要下决心接受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从属地位。——西奥多·罗斯福

时任海军副部长“西奥多·罗斯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战争爆发后就提出了建造上述舰艇需求;并且还主持1898年战争计划委员会,该委员会极力建议美国海军建造自己的驱逐舰,这也使得美国海军驱逐舰计划获得提速。

武器方面

美国国会在1898年5月4日批准在1899财年建造16艘鱼雷艇驱逐舰(TBD)的经费,其中13艘为“班布里奇”级。由于没有设计驱逐舰的先例和经验可循,有的只是需要对付的鱼雷艇,以及借鉴英国在此之前设计建造的鱼雷艇驱逐舰。在官方设计中,“班布里奇”级驱逐舰要比鱼雷艇大一倍,标准排水量42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592吨。在武器装备上,对鱼雷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增加了火炮的数量;仅配有的2座457毫米单管鱼雷发射管分别设在2组烟囱中间;有2门76毫米火炮设在舰桥和舰尾的指挥塔上,剩下的5门57毫米火炮分别安装在舰桥左右、舰体中央和舰艉。增加火炮数量无疑增加了对敌方鱼雷艇的攻击次数,以达到拦截并摧毁的目的。

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

▲“霍普金斯”号(DD-6)舰桥上方的76毫米火炮和“龟背”

由于所有13艘舰艇的建造任务分别交付给6家公司,因此各公司建造的舰艇都有所不同,但都在1902至1903年间服役。其中,有4艘均未采用官方的设计;6、7号的“霍普金斯”号和“赫尔”号,采用了较低的“龟背”,它们的烟囱比较高,只有6门57毫米火炮;而8号的“罗伦斯(DD-8)”号和9号的“麦克多诺”号,采用“龟背”前甲板,4个烟囱紧密排列在一起,在试验后发现2门76毫米火炮对于船身太重,在1906年将2型7门火炮改为6门57毫米火炮。

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

▲“罗伦斯”号(DD-8)舰艏与舰桥之间的“龟背”

动力方面

由于设计建造“班布里奇”级驱逐舰用于对付鱼雷艇,在航速方面至少要与鱼雷艇持平,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航程,跟得上大型舰艇。舰上搭载了4台Thorneycroft燃煤锅炉,两两一组分别连接2台轮机,能够输出8000马力(约6000KW)。虽然设计时速是29节,但由于舰桥重量的限制,在试验中“班布里奇”号(DD-1)最高航速只有28~28.64节。在航程方面,“班布里奇”级驱逐舰能够在较低航速下,能够从旧金山航行到巴拿马运河,途中只需要进行一次甚至不需要燃煤补给,而这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有5000多公里。

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

▲“班布里奇”号(DD-1)正在进行高速航行

昌西沉没

作为“班布里奇”级3号舰的“昌西”号(DD-3),从1901年10月26日下水,到一年多之后的12月2日被封存,次年2月21日才正式服役,再到1905年12月3日至1907年1月12日又被封存。从建造“班布里奇”级驱逐舰到一战前夕短短十余年里,美国海军服役了9型68艘驱逐舰。这主要还是没有过多的设计经验,导致驱逐舰的性能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也只有通过不断改版升级积累经验。

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

▲1910年,躺在浮船坞中的“昌西”号(DD-3)

1917年8月1日,“西昌”号奉命从菲律宾甲米地前往大西洋执行护航任务。但在护航途中发生意外,由于在夜间实行灯火管制,在直布罗陀以西一百多海里与护航的英国商船“罗斯”号(SS Rose)相撞,最终沉没在2700米处的海底,这场意外直接造成包括少校舰长在内21人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海军在1918年建造的“克莱门森”级驱逐舰的DD-296以及1942年建造的“弗莱切”级驱逐舰的DD-667,也都命名为“西昌”号。

大体总结

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班布里奇”级驱逐舰

▲1918年,在阿拉斯加州苏厄德的4艘“班布里奇”级

“班布里奇”级鱼雷艇驱逐舰作为美国海军第一型驱逐舰,在设计上或许不是那么完美,例如:在吨位上比同时期欧洲同类舰艇要大,但是有些舰艇的火炮数量略少,火力与鱼雷艇相比几乎持平甚至略低;在设计上略显落后,服役不到10年就已经显得过时;但还是服役到一战结束后才退役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