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金凤颁诏”为封建王朝画上句号

明清两代,天安门被视作皇朝承天命、敬天意的首地。为此,凡遇国家庆典、新帝即位、皇帝结婚、册立皇后,或是宣布重大命令,都要在天安门举行隆重而繁琐的“颁诏”仪式。

最后一次“金凤颁诏”为封建王朝画上句号

颁诏”时皇帝坐在太和殿,王公百官行礼后,将盛有诏书的云盘放在一座黄色九龙绿亭子里,在仪仗、乐队及文武官员的护送下,出太和门、午门、端门,来到天安门城楼,并将龙亭放在城楼正中。文武百官分成两队在金水桥南,面向天安门站立。宣布颁诏开始,百官皆跪。宣读完诏书,奉诏官将诏书放在一个四周雕刻云状图案的镀金圆木盘内,名为“朵云”,来到城楼雉堞口正中的“金风”前,将诏书用彩绳悬系,金风口衔诏书徐徐而下,以示天子帝王之命令由金凤凰乘云朵自天而降人间故称金凤颁诏礼部司官接到诏书后,在仪仗前送至大清门外然后颁行全国

限于篇幅这里叙述的颁诏武点过程只是简约版。你验鬼颁诏的程序之多清代天安门颁诏图速度之慢、缛节之繁,实为今人所难以想象。一个体制、一个社会如此僵化岂有不亡之理!

最后一次“金凤颁诏”为封建王朝画上句号

1912年2月12日,是中国历史上最应该铭记也是最伟大的日子之那一天,天安门举行了最后一次“金凤颁诏”,宣布清帝退位,为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画上了句号。

最后一次“颁诏”,是由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出面主持,以宣统皇帝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三道:诏一,承认实行共和制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宣布清帝退位;诏二,宣布优待皇室、皇族诸条件,以及有关满、蒙、回、藏族对待条例;诏三,宣布清帝退位后,维持京内秩序及告诫京城、各省疆吏文。

最后一次“金凤颁诏”为封建王朝画上句号

清帝退位后,天安门前竖起了旗杆,悬挂着五色旗。同年10月10日,大清门改名为中华门,门前搭起一个“与民同乐”的牌楼。像一个飞行物,在划过抛物线最高点后便急剧下坠。封建王朝创造了唐、宋、元、明、清极盛时代,演绎了人间的各种繁华,终于怦然落地。

一股全然不同的清冽“共和”之风在天安门广场飘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