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金庸先生的作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

米蒿蒿


  金庸老先生的作品主要以小说见长。其主要小说可以用金庸迷归纳的一幅对联所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14部作品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不以写实见长,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自己的想象和历史借鉴,其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它不直接来源于现实。

  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上。通过对某段历史处理挖掘,把自己构想中武侠世界“真实”的展现出来。金庸的武侠,不仅仅是写武侠,更是刻画出人世的众生相,使读者读出人间的沧桑和百态。

  到如今,金庸小说的流播已经冲出华人世界,走得更远。但是,研讨金庸作品就可以说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吗?

  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评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

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说:“武侠小说所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就内容而言,武侠小说和《水浒传》差不了多少,当然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国的形式,是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

  分析到这里,大家可能清楚了,金庸的的作品虽然足够优秀,但绝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作是无止境的,金庸也是借鉴前人的经验才不断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也将在金庸作品的影响下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所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属恭维之词,并没有实际意义。


加碘的咸鱼


  • 如果说文学价值,金庸先生的作品称不上前无古人,但金庸先生将武侠小说发扬光大,也带动了很多人进行武侠题材的创作。所以就武侠文化方面可以说前无故人。
  • 他的小说在华人地区的影响力甚至能比肩四大名著。更牛叉的是十五部小说部部经典。香港影视剧曾经如此辉煌,金庸小说占了很大的功劳!无数巨星因为主演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而走红。
  •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个越女剑!先生一生的武侠创作铸就了无数人心中的成人童话。
  • 先生走了,虽然是以94岁高龄仙游,但我仍然很悲痛!

漠上独钓


我认为没有认真研究过金庸先生作品的人是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也没有,所以我在此只提供一些金庸先生所获得赞誉的资料。

国内许多大家严家炎、倪匡、冯其庸、温瑞安等人都对他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所以毋庸置疑的,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大手笔。

严家炎先生认为,金庸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冯其庸在他的作品中提到:金庸是当代第一流大小说家,他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峰突起; 他的作品,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冯先生也说过:“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独创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先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除了国内大家对金庸作品的高度评价,我还查阅了一些资料,可以反映金庸作品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

金庸作品目前的英译数量较少,浙江外国语学院摘取Amazon及Goodreads两大网站上的金庸作品英译读者评价,整理并进行分析。得到结论:读者对金庸作品英译持肯定态度,且对类似作品有需求、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下面我截取了金庸作品英译读者评论高频词及形容词表的一部分,几乎没有贬义词。

综上,金庸先生确实担得起前无古人这一美誉,至于是否有后来者居上,我想这不仅仅需要一个好的作者,还要有个好的时代契机和一群好的读者吧!


姒阿远


我是朴一吹,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武侠这个类目里一定是空前绝后的,因为前人没有他的高度和影响力,而今后也再没有他那个时代的武侠文化环境。金先生可以说是中国武侠文学这个类目里的集大成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说,金庸还算不上一流的文学家,原因有以下三点:

1、创作动机:商业化写作。不是说商业化就低人一等,而是因为商业写作迎合读者与市场的特征,决定了金庸武侠无法完成从“影响力作品”到“伟大作品”的跃进。

2、思想深度:传统文化大杂烩。金庸武侠糅合了传统儒释道文化,是中国千年民间主流思想的再强化。儒家的担当被强化成个人英雄主义,道家的内外丹术修炼被强化成各种盖世神功,而佛教的因果论则被强化成善恶分明、非黑即白。这些都是成年世界的童话,与现实相去甚远。

3、表达方式:缺少现代性探索。不能不承认,现当代文学艺术批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现代性,所谓现代性,就是文学能否跟得上飞速发展的时代的步伐、为不断迭新的时代提供新的思想样本、表达样本。所以我们会发现最近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越来越难看懂得懂了,因为富于探索精神的文学接受面都不会很大。金庸武侠是明清白话武侠-民国武侠的集大成者,形式上多是章回体,表达上也并没有太多创新可言,这是金庸武侠难登主流文学大雅之堂的最大硬伤。


如果不从纯文学价值来衡量,仅仅从娱乐角度来讲,说金庸武侠空前绝后,一点不过分。


朴一吹


金庸的作品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呢?严家炎先生将金庸的影响总结为一种“奇异的阅读现象”。即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读者文化跨度大,超越政治思想分野。在中外的文学史,至今恐怕也能再找出一位拥有如此广泛读者群的作者。

那么又是什么造就了金庸作品如此独特的影响力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这一问题。一是金庸在依靠着武侠创作逐渐走上“武林盟主”的过程中,不断对武侠小说进行革新改造。二是作为一代小说巨匠,文学大师,金庸的笔完美的书写了他的才华胸襟,以致他的作品容雅俗为一体。

金庸对武侠小说的革新曾被严家炎教授赞誉为“一场文学革命”,曾引起广泛争议。我们且不论金庸的革新是否称得上为“文学革命”,但论之为“武侠革命”应算贴切。作为新派武侠的领军人物,金庸博采众家之长,广纳各样文化。

金庸的革新中首先值得提及的是观念的革新,金庸融现代精神于武侠作品之中。他对传统武侠作品的一些观念进行改造,虽然仍写古代的题材,但浸润着现代的精神。比如弘扬个性解放,其中充满了现代的,民主自由的观念。在《神雕侠侣》一书中,杨过在封建礼教束缚最为严重的南宋与自己的老师同时也是自己的长辈----“姑姑”小龙女毅然走到一起,这在今天都是很少人难以做到的。千夫所指,宁死不回,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爱情确是感天动地,无比真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作为岂不是人性解放的前驱,自由平等的启蒙吗?

后人评苏东坡,赞扬其拓宽了词境以致“无事不可入”,同样金庸对武侠小说的另一大革新在于拓宽了小说的内容:尤其是融入了中国具有各种丰富底蕴的文化。儒释道宗,文史哲禅,无一不通;琴棋书画,酒茶食居,无一不备。这在以往的武侠小说中是很罕见的。


90后新撕基


金庸先生的作品如果放在武侠小说上来看,他不算是前无古人,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传》已初见武侠身影,虽然和金庸先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不一样,但是确实有了江湖和好汉的身影。

而现代武侠小说,金庸也不是开创者,在金庸之前,梁羽生已经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但不可否认,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上的创作成就是最高的。

金庸先生的作品后无来者,如果说是写金庸这样的武侠小说,那确实是很难有人超过他。

这与时代环境也有很大关系,金庸创作武侠小说的时候,当时的文学环境还是很严肃的,出现那么通俗有趣的文学作品,大受读者欢迎,他的经典作品又多,再加上八九十年代,香港影视独大,把金庸的武侠小说拍了又拍,知名度和影响力,后来没有一个作家能比得上了。

可以说,在武侠小说上的成就,金庸先生的作品是前有古人,后无来者。


默默共读


金庸武侠小说的另一大革新在于拓宽了小说的内容:尤其是融入了中国具有各种丰富底蕴的文化。儒释道宗,文史哲禅,无一不通;琴棋书画,酒茶食居,无一不备。这在以往的武侠小说中是很罕见的。所以说金庸的作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倾城维怡


我只认同金庸大师的小说是前无古人!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华儿女多奇智,一代更比一代强!


飞度花乡


金庸的作品文学性更加来源于宗教文化的影响,文风鼎盛,字里行间充满独到的哲理,用武学表现其性情,用情节表达他的思想!


持莲手释梦


在武侠小说领域,金庸是个华山论剑高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实际金庸小说的文学性打折扣,他是文学+武侠的集大成者。如紫砂文化作家、犯罪文学作家、农村题材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