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答:我家孩子睡覺老流口水,需要去查查嗎?

回覆:

中醫上是脾胃不和 西醫沒聽說是啥毛病 看看口腔黏膜 調整下睡覺姿勢 沒啥特殊的毛病~

一問一答:我家孩子睡覺老流口水,需要去查查嗎?


拓展【寶寶口水多該怎麼辦?】

1~2歲的寶寶口水氾濫屬正常現象!

寶寶在2個月以前,唾液腺分泌功能還沒有完善,所以唾液分泌量少,一般不會出現流口水的情況;3個多月以後,寶寶唾液分泌開始增加;6個月開始,隨著乳牙逐漸萌出以及輔食的添加,寶寶的口水會流得更頻繁了,因為出牙會引起牙根組織的輕度腫脹,從而刺激牙根神經,於是唾液腺的分泌就呈反射性地增加,唾液比以前要多許多,而寶寶吞嚥的能力還沒有完善,於是這些過多的唾液就會“飛流直下”了。

大部分情況下寶寶流口水都是正常現象,尤其以1~2歲的寶寶多見,媽媽不用為此擔心,大部分2歲以後的寶寶隨著吞嚥口水能力的逐漸健全,這種流口水現象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過多的口水容易造成口水疹,如何護理?

由於唾液偏酸性,而且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對皮膚有一定的腐蝕和刺激作用,很容易引發口水疹。因此,媽媽們一定要加強寶寶口周護理。

1、口周皮膚保持清潔乾燥

媽媽平時可以給寶寶戴上小圍嘴,當有口水流出時,要用質地柔軟、吸水強的棉質手帕去擦拭。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用溫水洗淨口水流過的皮膚,然後抹上隔離油狀物來保護寶寶皮膚。

如果口水流到衣服、枕巾、被子等處,還要注意勤換洗,防止細菌滋生。寶寶用過的小毛巾要經常洗燙,並放在陽光下晾曬以殺菌。

一旦寶寶的口周皮膚被口水長時間浸泡後,就很容易出現口水疹,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破潰、流水的情況。這裡有三點需要注意:


  • 不要用溼巾擦拭寶寶的口水,溼巾中可能含有的消毒劑成分會再次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影響口水疹的恢復。
  • 對於隔離用的油狀物的選擇,因為是塗在寶寶的口周,很容易被寶寶舔進嘴裡,所以需要遵循安全可食用、不易過敏、不含藥物的原則,比如可以用橄欖油、醫用石蠟油等。
  • 對於塗抹油狀物的時間,由於寶寶白天活動量大,小手一蹭很容易將塗好的油擦掉,所以媽媽可以採用白天及時蘸幹寶寶口水、晚上睡覺時再為寶寶塗抹油狀物的方式護理寶寶的口水疹

通常,輕微的口水疹通過以上方式的皮膚護理,很快就會有所好轉。當然,如果經過護理,寶寶的口水疹仍舊沒有明顯改善,或者局部皮膚出現了破潰的現象,那麼就要帶寶寶到皮膚科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

2、鍛鍊寶寶的口腔協調能力

平時可以讓小寶寶模仿爸爸媽媽吞嚥口水的動作。寶寶稍大點,還可以給他餵食雞蛋餅、小餅乾等食物。通過這些方式來增加寶寶的吞嚥功能,唾液腺的分泌需和吞嚥及口腔協調能力保持平衡,減少寶寶流口水。

3、推薦中醫

中醫可治寶貝流口水 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流涎過多常用健脾法可收效,如用山藥20g,蒼朮6g,炒蓯仁12g,扁豆9g,煎湯,每日一劑。還可用生白朮30g加少量水後隔水蒸,每日服一次。

民間用食療方也有效 取益智仁30g,白茯苓30g,烘乾,研成粉狀;將大米30g淘淨後煮成稀粥,待粥將熟時,每次調入藥粉3g,稍煮後即可服用。另用生薑二片,神曲半塊,食糖適量,同放入罐中,加水煮沸,每日代茶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