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互聯網醫療 患者、醫師準備好了嗎?

“ 患者和醫師真正以務實的態度融入互聯網醫療,梳理、做好在這個體系中的角色,是決定互聯網醫療發展走向的關鍵。 ”

疫情下的互聯網醫療 患者、醫師準備好了嗎?

霍勇教授為患者進行視頻義診

疫情之下,百業待興。當眾多行業受到疫情衝擊時,互聯網醫療因其特殊屬性逆勢增長。裹挾在疫情爆發之時、受命於危難之際,互聯網醫療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家醫保部門發文支持“互聯網+”醫療服務試行納入醫保支付,可謂互聯網醫療發展里程碑事件。面對勃發的互聯網醫療,患者、醫師準備好了嗎?

抗擊疫情,為了讓患者更好的進行心血管疾病的免費預防和治療,避免因頻繁赴醫院就醫而造成感染,華醫心誠醫生集團與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妙手醫生聯合發起心血管疾病“雲”義診活動,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華醫心誠董事長霍勇教授加入此次公益活動”。近日,霍勇教授為全國各地的5位心血管患者進行“視頻義診”後,談到患者在接受互聯網醫療服務應注意事項,對醫師在線問診中提出了幾點叮囑。

1患者:儘可能全面提供病史信息

受制於疫情,患者進行線上諮詢,醫師通過互聯網渠道為其提供簡單意見和初步甄別,為患者答疑解惑,得到了社會各界良好的反響。

然而,對於需要在線複診的患者,互聯網醫療雖然打破了醫患就診的空間距離,但也面臨眾多的不便利。霍勇教授提醒,患者在問診時,應考慮到互聯網醫療的侷限性,揚長避短,以獲得更好的問診體驗。對於複診的患者,在接受互聯網診療服務前,霍勇教授建議患者及家屬要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儘可能提供包括症狀、相關診療過程、相關檢查報告等病史信息,從而便利醫師診斷。

在問診過程中,患者要注意詳細描述相關症狀,比如胸悶的同時有沒有胸痛的症狀,症狀發生時能不能站穩、正常呼吸等;針對醫師的問詢,患者應更好的配合醫生進行互動,對於老年患者,尤其是不熟練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患者,家屬應提供陪同服務,保障暢通的網絡環境,熟練的進行資料提交等,從而助力在線問診的順利進行。

問診後,若需要進一步檢查,患者應問清楚醫師應該明確去醫院找哪個科室、掛什麼號等,以避免前往醫院時跑冤枉路,要嚴格執行醫師的診療意見,記錄好身體在診療中的症狀,便於下一次在線問診,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醫療服務減少了患者在醫院聚集,降低了感染病毒的風險,廣大醫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在更寬廣的緯度上幫助更多的患者。與傳統面對面臨床診療不同,互聯網醫療的興起,也給廣大醫師們帶來新的挑戰。

目前,我國互聯網醫療發展還處於比較初級階段,線上問診不管從臨床規範、還是診療流程方面,都缺乏相關標準。對於眾多的互聯網醫療平臺,由於各大平臺的經營條件、運作形式、診療過程設置、不同專科診療要求不同等情況,醫師在接診、患者在求診方面的體驗效果差異很大,令醫師們在接受問診方面缺乏相關標準參考。因此,在接受互聯網問診前,醫師就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對問診效果的意義重大。

對此,霍勇教授建議在線問診前,醫師應把患者提交的病歷資料進行信息歸納整理,總結一些規律性的診療經驗。患者在進行互聯網問診前,提交的相應檢查、病史圖文等信息,很難整理成專業性的病例文案,這就需要接診醫師對此進行歸納整理,把患者上傳的各種資料進行彙總、分析,從而更加詳細的瞭解患者信息,以在問診中做到有的放矢,與患者進行高效溝通,提升診療方案的準確性。

不可否認,互聯網改變生活,也改變著醫療。疫情的爆發,讓社會各界重新審視並關注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正如新冠肺炎疫情在大家同心協力的抗擊下,一步步得到控制一樣,互聯網醫療未來發展能否快速進入成熟期,取決於社會各界、相關產業鏈的配合支持。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患者和醫師至關重要,患者和醫師真正以務實的態度融入互聯網醫療,梳理、做好在這個體系中的角色,是決定互聯網醫療發展走向的關鍵。

互聯網醫療未來可期,未來已來。在人類與疾病抗爭中,惟願“冬去,春來,山河無恙,人間皆安。”這是華醫們的心願,也是醫師們畢生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