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緣何被“發配邊疆”北調昌平、修長城練邊卒?

戚繼光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抗倭名將,但是很少人知道,戚繼光在40歲時奉命從福建北上、駐紮在昌平附近,訓練邊卒修建長城,餘生都是在北方昌平附近度過的,朝廷為什麼要將抗倭名將調到邊境呢?這不是

發配邊疆嗎?

根據《明史》記載,戚繼光被北調的確切時間是1567年(隆慶元年),也就是明穆宗登基的同一年,當時東南沿海一代“倭寇”已經被剿滅了,來自海上的外患消除之後,戚繼光的主要任務轉而變為對付山賊。

戚家軍在與倭寇的經年戰鬥中不斷強化,武器(戚家軍刀)、陣法(鴛鴦陣)、裝備(紙漿鎧甲)都獲得了質的提升,這時,來自北邊的危險卻越來越嚴重,女真這時候還沒有崛起,北方面臨的危險主要是來自“蒙古俺答”,不過最終促使戚繼光北調的是1567年(隆慶元年)6月到8月期間發生的幾件大事:長城倒塌祭祖被攔京師戒嚴北方無將

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緣何被“發配邊疆”北調昌平、修長城練邊卒?

俺答入寇京師畫

邊修邊塌的北方長城

1567年6月,北方進入夏天的雨季,這時北方邊境薊縣附近的長城發生了大面積的崩塌,讓京師震動,皇上龍顏不悅,不光是因為崩塌的長城無法抵禦入侵,更主要的是,在穆宗登基的第一年就發成邊牆倒塌的事件,實屬不吉之兆。

但是就在發動民夫進行修繕時,又發生了連續的倒塌事件,北方長城邊修邊塌,讓朝廷大為難堪,邊牆倒塌的主要原因雖然是年久失修,也和守邊無將有關,從前朝開始,北方就被有再發生過大規模的戰鬥,朝廷對蒙古部落的數次襲擾都以視而不見告終,邊將更是不敢出擊。

長城最重要的作用是以守代攻,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在遇到大規模機動兵力的敵人(騎兵)襲擊時可以讓敵人糧草耗盡知難而退,北方遊牧民族無法存儲和攜帶大量糧草,只能是邊打邊搶,長城的關卡堵截、配合堅壁清野和遊擊襲擾的戰術,可以說是無往而不利。

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緣何被“發配邊疆”北調昌平、修長城練邊卒?

蒙古部落在邊市貿易中強買強賣

但是堅壁清野並不是遇敵就跑,大量物資留給敵人後,反而讓蒙古俺答增加了實力,再加上武將不敢出擊,更讓戰局不利,在長城倒塌後,6、7月就發生了邊寇入侵的大事件,蒙古俺答從山西長驅直入,攻下了大明的石州,石州知州王亮採怯弱到什麼地步呢?

根據《明穆宗實錄》記載,俺答部兵臨城下,亮採十分害怕,讓城中的富商拿出自己的金銀珠寶來獻給蒙古人,換取對方的饒恕,結果石州這個地方是山西呂梁,這個地方的人很有骨氣,就拒絕了王亮採的建議,結果帶著一些人到城外結果被殺造成了城中無主的大混亂,導致石州被攻陷。

祭祖之爭

石州被攻陷後,京師也震動了,緊接著發佈了京師戒嚴令,然而就在戒嚴期間、8月26日這天,穆宗皇帝任性的想要去天壽山拜祭祖先,天壽山就是現在的昌平十三陵,從北京皇城到十三陵天壽山的距離只有46公里、不到100華里,騎馬當天可以打一個來回,不過皇帝的這個願望被內閣首輔大學士徐階殘忍拒絕了。

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緣何被“發配邊疆”北調昌平、修長城練邊卒?

戚繼光畫像

《徐文貞公年譜》記載,當時內閣首輔徐大人是這麼回覆皇上的,您有這片孝心是好事,但是今時不比往日,東西都有賊寇,萬一出點什麼事,我們大臣們就得吃不了兜著走,您呀就走到午門意思意思就行了,十三陵就別想了。

徐階一番好意,但是穆宗並不領情,皇帝回覆的原話是,"朕旨一出,卿當即舉傳行,何有此煩言?"大意就是說,我說了你就照辦,跟我這嘚吧什麼呢。結果還沒等大臣回覆,就發生了俺答和土蠻聯手入侵的大禍,兩支入侵的軍隊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明朝首都北京。

大範圍的燒殺之後,直到10月這場戰事才慢慢散去,這次突如其來的戰事讓穆宗心驚不已,因為距離土木之變英宗率領百萬大軍被俘虜只過去了100年,況且此時北方的兵力也大不如前,只能是任人宰割。而蒙古俺答退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冬季就要到來了,騎兵馬匹的糧草就要沒了,自己也掠奪了很多東西心滿意足了。

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緣何被“發配邊疆”北調昌平、修長城練邊卒?

長城中的一段義烏建築風格

於是就有了工科右給事中吳時來的奏書,“福建總兵戚某,有練兵之長,以行取北來,駐紮昌平。”這篇奏章的大意是請調戚繼光北上駐守昌平,訓練當地的3萬邊境士兵,來抵禦外族入侵,成為北方抗擊蠻夷的長久之計。

戚繼光北上

不過兵部的意見並不統一,對吳時來的奏書回覆意見是打官腔,大體同意了讓戚繼光北調,但是需要時間來籌集糧餉,然後研究一下到底讓他駐紮在哪裡之後再正式下命令,也就沒有確定時間,不過不光是兵部在猶豫,地方也不想放戚繼光走,得到小道消息的福建巡撫徐澤民上書朝廷,說閩境一日不可無戚將軍云云。

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緣何被“發配邊疆”北調昌平、修長城練邊卒?

金山嶺長城一段

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吳時來舉薦來昌平北方的不光只有戚繼光一人,還有戚家軍的另一員大將俞大遒,以及為戚家軍解決後勤保障的譚綸,朝廷為了安撫福建地方做了一個折中的解決辦法,留下俞大遒整頓閩境軍務,譚綸8月赴京,戚繼光10月上任,上任前處理好手邊的交接工作。

10月14日,經歷了俺答入侵的明廷終於下旨讓戚繼光北上,幾天後給戚繼光安排了新的職位——神機營副將,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總兵官以下悉受節制。戚繼光北上之前還在當地徵召了3000名閩浙義烏子弟。

戚繼光和3000離開家鄉的義烏兵再也沒有回到故鄉,在河北灤平境內,戚繼光率領義烏子弟兵修建了一段長城,以南方金山島的名字來命名——金山嶺長城,也表達了對南方故鄉的思念之情。

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緣何被“發配邊疆”北調昌平、修長城練邊卒?

由戚繼光和義烏兵修建的金山嶺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