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孤獨的將領,戚繼光

孤獨的將領,戚繼光

皇帝、中央機構、地方官員代表都有了,接下來黃仁宇選了戚繼光,作為武官代表。

朝堂上,一位官員建議起用被罷免的戚繼光。然而這使得龍顏大怒,舉薦者反被罰俸。戚繼光是本朝最有才能的將領,其被劾罷官三年以後仍不能得到萬曆的原諒,原因全在於他和張居正的關係過於密切。但是通觀本朝武將的經歷,這種不幸不止發生在他一人身上。

孤獨的將領,戚繼光

大家照例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戚繼光會孤獨?

文官vs武將

這些遭際,探本溯源,還必須從本朝文官和武將之間的關係說起。

武將領兵作戰,和文官集團的施政原則在根本上是不能相容的。我們帝國的文官,一貫以保持各方面的平衡作為施政的前提,如果事情弄到動武,對他們來說就是失敗的象徵。他們具有一種牢不可破的觀念,即上自國家,下至個人,不能把力量作為權威。

但是就武將來說,他們所受到的訓練和戰爭的經歷卻養成了和文官截然不同的氣質。他們的著眼點在於取得實效而不避極端:衝鋒陷陣,要求集中全力,對敵人的重點作猛烈打擊;退守防禦,考慮的是地形的險要和工事的完善,如不可守就要斷然放棄;戰鬥勝利,就一心擴張戰果,而不為其他問題而猶豫。而大多數文官則以中庸之道為處世的原則,標榜穩健和平。武人在刀劍夫石之中立下的汗馬功勞,在文官的心目中不過是血氣之勇,即使克敵制勝,也不過是短暫和局部的成功而已。

重文輕武的風氣

在維持軍隊給養的問題上,帝國政府也是重文輕武。讓軍人自己組織和管理後方勤務,根本不能考慮。這種風氣還使軍人退伍以後不能得到正常的社會地位。

孤獨的將領,戚繼光

一個士兵退伍還鄉,就等於增加個無業遊民,因為他在軍隊裡所學到的技術和養成的起居習慣,已經難於再度適應農村的生活。軍官退伍以後所引起的問題更為嚴重。在別的國家裡,一個退伍軍官通常都受到應有的尊敬,如果擔任民政職務,他的管理經驗也能保證他勝任愉快。然而事情適得其反,我們的軍官在長期訓練中所培養的嚴格和精確,退伍以後竟毫無用武之地。他會發現在軍隊以外,人們所重視的是安詳的儀表、華麗的文辭、口若懸河的辯才以及圓通無礙的機智。這和他已經取得的能力恰恰相反。

這種觀念上的南轅北轍,使文官不僅在精神上對武官加以輕視,而且在實際作戰中,他們也常常對高級將領提出無理的指責。如果將領當機立斷,指揮部隊迅速投入戰鬥,那是貪功輕進,好勇嗜殺;要是他們暫時按兵不動,等待有利的戰機,那又是畏總不前,玩敵養寇。

面對這樣令人焦慮的局面,戚繼光的任務決不僅是單純地擊敗倭寇。他首先要組織一支新型的軍隊。從他的軍事著作《紀效新書》中可以看到如何有條不紊地實施他的建軍方案,其核心是確立鐵一般的軍法。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戚繼光個人的意向如何,他所組織的新軍就不可能不帶上個人的色彩,所以人們就恰如其分地稱之為“成家軍”。

孤獨的將領,戚繼光

這支新軍在建立30年之後,仍然還是成繼光的個人部隊。這自然又和文官集團的平衡原則相悖。在文官們的心目中,戚繼光的軍隊不是社稷的依靠而是國家的威脅,加之他又和張居正關係極為密切,所以必須對他作嚴厲的彈劾。

戚繼光的不幸遭遇是因為他在軍中推行的整套措,已經在事實上打破了文官集團所力圖保持的平衡。

最後,我們再來總結看看,戚繼光孤獨在哪裡?

他首先孤獨在明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黃仁宇仔細分析了明朝的軍事制度,提出了他的見解。就是明朝的軍事制度不足以應對一場大的對外戰爭,尤其是後勤保障。

其次,明朝的將領選拔制度幾乎是世蔭制,這讓明朝中後期的名將尤其難得。明朝只需要打贏一場戰鬥的勇將,而不需要戚繼光這樣具有運籌帷幄能力的統帥,這是戚繼光孤獨的第二個原因。

——未完待續——

From 思酷內容部

思酷:專注於一體化移動學習 官網

http://www.scho.com/index.ph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