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柿樹生長的環境因素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細節事項?

南粵新農人


謝謝邀請回答!柿子樹在我國來說,是一個分佈比較廣泛的品種,環境條件對柿子樹的生長髮育具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溫度、土壤及灌溉用水等的質量與柿子的種植關係極為密切。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明顯,土壤種類多樣,海拔高低不一,地形起伏不平,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環境。下面,我來說說影響柿子樹生長的環境因素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一、溫度對柿子樹的影響:柿子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比較喜溫,也較耐寒。在年平均溫度10~21.5℃的地區均有栽培,但以年平均溫度13~19℃的地區栽培最為適宜。 在溫度13~19℃之間,夏季不會發生日灼、冬季不會發生凍害,花芽形成容易,柿子果實品質優良。在年平均溫度19~21.5℃的地區,因溫度較高,柿子樹由於葉片大而多,呼吸旺盛,影響果實糖分積累,果皮變得粗厚,果肉褐斑多,品質不良,而且夏季高溫容易發生日灼,損壞果面。

在年平均溫度10~13℃的地區,雖然也能栽培柿子樹,如果在正常年份,冬季不會發生凍害,但個別年份仍有凍害發生。在年平均溫度9~10℃地區,會經常遭受凍害,生育期短,果實發育不良,產量低、品質差,經濟效益低。因此,在我國,年平均溫度9℃為柿子樹生存的臨界溫度,年平均溫度10~21.5℃為柿子樹的種植界限,年平均溫度13~19℃為柿子樹規模化種植的經濟栽培界限。

柿子樹在休眠期時,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冬季最低溫度降到零下14℃,對柿子樹影響較小,而且能短期內忍耐零下14℃的絕對低溫。因此,柿子樹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栽培。如果冬季氣溫降低到零下15~20℃以下,而且時間較長時,柿子樹枝梢容易受到凍害,甚至會全樹凍死。因此,在栽培柿子樹時,要根據當地氣候決定。

二、光照對柿子樹的影響:柿子樹為喜光果樹,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與同化作用有密切關係,對果實品質和產量的影響較大。光照的日變化、年變化及其強度與質量會影響柿子樹的生命活動。

如果光照不足,同化積累養分少,新根發生量減少,生育受到抑制。同樣,光照對果實品質和著色的影響也較顯著。光照充足果實皮薄、肉質鬆脆、色澤鮮豔、風味甘甜;反之,果皮厚、果肉粗糙、著色差、風味淡。 光照強度對產量影響極大,日照不足,枝條不充實,碳氮比下降,花芽分化不良或中途停止,開花量減少,因此坐果率低下。

如果花果期和幼果期陰雨過多,生理落果顯著,產量下降。假如一棵柿子樹上,南面日照充足,結果比北面多。光照對果實品質有一定的影響,光照充足,有機養分積累增加,含糖量高。相反,光照不足,含糖量明顯降低。光照不但直接影響了同化作用,也改變了溫度和溼度狀況,又間接的影響了柿子樹的生育。 而且光照對柿子樹樹體生長也有影響,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低,有機養分積累不多,新根產生就少,這樣也就影響了無機養分的吸收,從而樹勢減弱,病蟲害加劇。

光照不足,受直射光照射的時間就短,直射光中紫外線對枝條生長的抑制作用減少。如果在田塊裡柿子樹栽培過密、或者柿子樹栽培在山溝裡、或陰坡上,柿子樹枝條就會徒長而細弱,樹冠多不開張。


三、土壤對柿子樹的影響:土壤是柿子樹生長和結果的基礎,是保肥蓄水、製造有機養分的場所。土壤和地勢直接影響柿子樹的生長髮育,決定柿子園的經濟效益。所以,土壤的選擇與改良,是一項很必要的工作。 柿子樹根系強大,吸收肥水的範圍廣泛,因此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栽培。就土壤土質而言,以土層較為深厚、地下水位在一米以下、保水保肥能力較強的壤土或黏壤土最理想。純沙地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易乾旱,柿子樹生長不良;土壤過於黏重,土壤中氧氣含量少,會抑制根系呼吸,或因持水時間過長而造成爛根。

柿子樹對土壤的酸鹼度的適應範圍很廣,我國北方多用君遷子作為砧木,適於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南方各省多酸性土壤,多用當地野生柿子作為砧木,能適應微酸性土壤。比如,陝西關中柿子樹產地為鹼性淡栗色土,pH值8.68,和石灰沖積土pH值8.38,而浙江嵊州市西河柿子產地為酸性的紅壤土pH值4.5~5.5,前者鹼性大,而後者酸性大,柿子樹都能生長而結果良好。

土壤中含氯離子和硫酸跟離子較多的鹽鹼土,對柿子樹生長不利。當土壤含鹽量為0.01%時,柿子樹生長正常,樹勢旺盛;當土壤含鹽量為0.02%時,樹勢衰弱,枝條短、葉片小,小枝條常乾枯;當土壤含鹽量在0.026%以上時,柿子樹生長不良,枝條短、葉小、葉片先端焦枯,後期變黃早落頭果實小、皮厚、品質差、大枝條枯死較多。

柿子樹對地勢的要求也不嚴,無論在山地、丘陵地、緩坡地、平地、庭院均可栽培。但坡度太陡,往往土層淺薄,保水力弱,而肥力不足,對柿子樹生長髮育不利,所以,一般利用坡地建園時,以坡度在30度以下較為適宜。柿子樹喜光,因此選擇坡地建園時,選擇方向宜選用陽光充足的坡地。

四、水分對柿子樹的影響:所有植物中,含量最多成分的也就是水分,包括柿子樹也是一樣。在柿子樹的果實中,水分含量約佔80%以上,水分在整個樹體的新陳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由葉片蒸騰到大氣中去,用於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只佔很少部分。

柿子樹比較耐旱,一般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上,而且分佈均勻時,不需要灌溉。在柿子品種中,甜柿對水分的要求比澀柿要高,要求年降雨量在700~1200毫米。據測定,在土壤含水量不足16%時,不利於新根生長,果實停止生長;土壤含水量為16~40%之間時,新根生長正常,以土壤含水量為24~30%時,最利於新根生長。 乾旱影響柿子樹新梢生長,花芽分化及果實膨大,造成落花落果和果實“早烘”現象。

雨水過多,也會影響柿子樹的生長髮育,花期和幼果期陰雨過多,日照不足,容易引起生理落果,而且花芽分化不良,影響下一年年產量;生長季陰雨過多時,果實色淺味淡;如果久旱下雨,果實易造成裂果和落果。 柿子樹有一定的耐澇能力。

一般柿子樹幼苗受淹12~18天后新梢才停止生長;但是長期積水,會出現生理萎焉,葉子變黃脫落,甚至會全株死亡。地下水位過高,柿子樹生長不良。因此,在南方梅雨季節及北方雨季需注意排水,而在乾旱地區需及時進行灌溉,以利果實生長。

五、風與冰雹對柿子樹的影響:風對柿子樹影響很大,微風有利於柿子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強風往往成為柿子樹栽培的限制因素。大風能使樹冠偏斜、嫩枝折斷、葉片破碎、果實脫落或枝條磨損變黑,降低品質。

特別是冰雹對柿子樹極為不利,可使枝條受損、果實受傷、葉片破碎,造成大量落果。枝條受冰雹傷害後,很難癒合,不僅影響當年產量,而且2~3年不易恢復,樹勢顯著衰弱,造成大幅度減產。

[我是土家么妹娃,一個喜歡農業的土家農村姑娘,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幫忙點贊加關注哈!勞慰大家噠]

土家么妹娃


引言:在傳統的柿樹種植生產中,大多數柿樹是粗放式種植管理,只種不管,任其發展。村旁的老柿樹都已經空了樹膛,現在,枝頭依舊掛著的紅紅的柿子。山坡上的貧瘠之地,無法耕種,也不知道被那代長輩,種上柿樹,一到秋天,冬季,滿山遍野都是紅紅的“燈籠”。這些柿樹所產生的柿子,通常給我們打打牙祭,或者有人做柿子醋。後來,人們加工柿餅,對外出售,或者直接出售“凍”柿子。


這邊的柿子,冬天走東北的多,因為“凍”柿子在氣溫低的地方好儲存,不易變質,而且東北那邊,不產柿子,銷售環境也不錯。這種產業鏈一旦做起來,一個地方就會規模化生產柿子,特別是那些看似無用的荒山坡地,是種植柿樹的理想之地。但是我們柿樹種類繁多:磨盤柿、牛心柿、雞心柿、鏡面柿等等。最主要區分為甜柿子和澀柿子,由於其對生境需求略有不同,咱們就來說說它們的生境有何區分。

一、光照。

無論對於這兩類柿子來說,它們對光照要求不嚴格,耐陰性不錯。不過相比較來說,澀柿子比甜柿子更耐陰。因為甜柿子在樹上轉化糖分的時候,陽光不充足,不易脫澀。總歸來說,柿樹喜歡有充足的日照,植株不易生病害等問題,出產的柿子質量才更佳。

二、溫度。

1、澀柿子冬季可以短時間抵禦-20的極寒天氣,年均生長髮育氣溫保持在9~23℃,都可以很好的生長。

2、甜柿子樹抗寒能力比較弱,-15℃就可以凍死甜柿樹。由於其柿子在樹上自然完成脫澀,所以需要一定的積溫轉化。如果當地達不到年均氣溫13℃以上,那麼枝頭的甜柿子就無法成功脫澀。


三、水分。

柿樹生長的區域,年降水量400~1500㎜都可以很好的栽培。不過要想出產好品質且產量高的柿子,根據出產優質柿子的分佈區域年均降水量,大致維持600㎜上下。雖然柿樹對空氣溼度適應性非常廣,但是,想獲得高產高質的柿子,還需要陽光充足,土壤水分含量不易過大才好。

四、土壤。

柿樹對於土壤要求不嚴格,適應性非常強悍。由於其根系發達,喜歡深厚保水能力強的壤土或者黏性壤土最佳。由於其嫁接砧木對土壤pH值的適應性不錯,比如君遷子適應中性土壤,微鹼或者微酸土壤也能很好的栽培。


如果我們想種植柿樹,首先要根據當地的種植環境,來選擇品種栽培。因為不同的品種柿樹,會對生長環境需求有所偏差。比如說河北中、南部可以生產柿子,北部壩上地區,就無法生長柿樹,冬天會被凍死掉;而且,甜柿子在北方種植,我們要根據當地的年均氣溫和光照來選擇品種,如果年均積溫不夠,光照不足,柿子在樹上無法脫澀,種植就得不償失了。


三農的高度


導語:大家好,我是農事農忙。柿樹是北方山區栽培較廣的主要果樹之一,數量大,僅次於棗而居第二位。正所謂“秋去冬來萬物休,唯有柿樹掛燈籠”,這紅通通的柿子深受老百姓的青睞,那麼如何科學合理栽培柿樹呢,主要為大家介紹兩種影響柿樹生長的環境因素。

環境影響因素一:溫度

  • 柿的習性

柿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在年平均溫度10-21.5℃均有栽培,最宜於溫帶中部溫和氣候。在休眠期柿樹有一定耐寒力,冬季最低溫度降至零下14℃,無任何損害,且能忍耐短期的零下18℃的絕對最低溫。

  • 溫度與地域的栽培限制

因此在我國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大多數黃河流域地區,柿仍可大量栽培。冬季絕對低溫降至零下15-20℃以下,時間較長時,枝梢易受凍害,甚至令樹凍死。冬季最低溫度短時間下降不超過零下18℃的地區,為柿栽培安全地帶,因我國東北北部、河北北部、陝西北部、甘肅的涇州,冬季絕對最低溫度過低,且時期長,故不宜栽培柿樹。甜柿系統的品種耐寒力較澀柿系統的品種弱。

甜柿的營養生長期平均溫度須在17℃以上,宜於溫暖地區。如果移至北方較寒冷地區栽培,因溫度(晝夜平均)低,果實自然脫澀作用緩慢,往往變為澀柿,並且果實的著色不良。柿的成熟期(8-11月)月平均溫度保持在18-19℃時,果實品質佳良;但溫度過高達20℃以上時,果皮粗厚,果肉褐質較多,品質降低。故在我國,甜柿最宜於長江流域與西南雲貴高原一帶栽培,而澀柿對氣溫的適宜範圍較甜柿為廣,在我國南北各地除過冷地區以外都有分佈。

  • 影響花期

柿的開花期遲,開花結實一般不會受晚霜為害;但萌芽開始或幼葉時期在某些地區會發生凍害。此外柿樹對寒冷抵抗力的強弱與樹齡有密切關係,一般幼齡樹被害多,成齡樹抵抗力增強,故在北方較冷地區栽培柿樹,幼樹二三年間落葉後,根際應覆土厚15-30釐米,或以藁草禦寒,至翌年4月上旬始除去所覆的土。如果幼樹栽植後,冬季任其自然,不加保護,則往往接合部以上枯死。柿果實品質上等,必須於夏秋之交有相當高溫,因其濃厚的澀味與豔麗的色澤都與果實生長後半期至成熟期間的相當高溫有很大關係。

環境影響因素二:土壤

1、土層深厚

柿為深根性,土層深,樹冠生長也相應增強,對增加結果、維持樹勢、延長樹齡均有益。具體來說,柿園土壤深度至少應1-1.2米。

2、排水良好

柿的根系與其它果樹相比較,對土壤通氣狀況的要求不嚴,但要使其充分伸展發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土壤通氣狀況要良好。除應土層深厚外,還要求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至1米以下,否則排水不良。多雨期地下水停滯上升,深層的根多被淹死,大多數的根分佈在表土30-45釐米的淺層內。這樣不但需要多施肥,以維持樹勢,且晴天稍久,即受旱害,栽培上有很多不利。

3、保水力強

柿雖不喜陰溼,但喜土壤中保有適當水分。在乾燥地區樹勢顯著衰弱,果實不肥大,易受藥害,落果多,且易發生落葉病。故過於乾燥,缺乏保水力的土地對柿的經濟栽培非常有害。

4、土質粘而不瘠薄

柿的根系對空氣的要求較其它果樹少,故最宜於粘質土。在粘質土栽培時柿樹生長強健,落果少,隔年結果現象亦輕。沙質土所產的柿味淡泊,而色不濃,往往果肉粗,汁液少;而在粘質土或重粘土產者果實較大而富甘味。柿的多數品種在自然肥沃地生長結果。故在一地區要栽培多種果樹,而土塊有自由選擇的可能時,應把柿栽植於肥沃或稍肥沃的土塊上。

5、坡度較緩

柿在平地與傾斜地都可行栽,但坡度太陡,往往土層淺薄,保水力弱,而肥力不足,對柿生育多有不利,故一般利用坡地建柿園時,以傾斜度在20度以下者為最有利。總之,柿不論何種土地,都可行經濟栽培,其最適宜的土地為土層深,保水力大的粘質壤上或沙質粘土,排水良好,有利於柿的生長結果。

柿在平原和坡地都有栽培,華北和西北多栽植於平原,南方則多用坡地。平原有高臺地、旱地和水田之別,高臺地保水力強,而耕層深的柿園夏季亦不會受旱害,生長旺盛,結果良好,品質優良。

利用水田改為柿園時,如果耕層深而排水良好,可與旱地相同,且因夏季有灌溉的便利,有利於果實的肥大和早熟,溼澇地、窪地,盛果期短促,病蟲害多,果實著色不良,味淡泊,而貯藏力弱。柿最喜8光充足,因此選擇坡地建柿園時,其方向宜選用陽光充足的坡地。結果與果實的品質均良好。最好選坡度不超過30度的土地。

總結:柿樹適應性較強,耐寒和耐熱的能力甚強,我國南北各地除極寒地區外,幾乎到處都有栽培。一些老樹甚至100年以上仍能維持相當產量。柿枝有先端自枯性。柿樹樹皮不粗糙,樹冠開展,葉復廣大,光潔可愛,入秋縛紅,秋果又鮮麗悅目,頗有觀賞價值,因此把柿樹作為鄉村行道樹和庭院綠化樹。環境因素對柿子的產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想要栽培優質的柿子,需要認真對待環境因素。


農事農忙


影響柿樹生長的環境因素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細節事項?

環境影響因素一:溫度柿的習性

柿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在年平均溫度10-21.5℃均有栽培,最宜於溫帶中部溫和氣候。在休眠期柿樹有一定耐寒力,冬季最低溫度降至零下14℃,無任何損害,且能忍耐短期的零下18℃的絕對最低溫。

溫度與地域的栽培限制

因此在我國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大多數黃河流域地區,柿仍可大量栽培。冬季絕對低溫降至零下15-20℃以下,時間較長時,枝梢易受凍害,甚至令樹凍死。冬季最低溫度短時間下降不超過零下18℃的地區,為柿栽培安全地帶,因我國東北北部、河北北部、陝西北部、甘肅的涇州,冬季絕對最低溫度過低,且時期長,故不宜栽培柿樹。甜柿系統的品種耐寒力較澀柿系統的品種弱。

甜柿的營養生長期平均溫度須在17℃以上,宜於溫暖地區。如果移至北方較寒冷地區栽培,因溫度(晝夜平均)低,果實自然脫澀作用緩慢,往往變為澀柿,並且果實的著色不良。柿的成熟期(8-11月)月平均溫度保持在18-19℃時,果實品質佳良;但溫度過高達20℃以上時,果皮粗厚,果肉褐質較多,品質降低。故在我國,甜柿最宜於長江流域與西南雲貴高原一帶栽培,而澀柿對氣溫的適宜範圍較甜柿為廣,在我國南北各地除過冷地區以外都有分佈。

影響花期柿的開花期遲,開花結實一般不會受晚霜為害;但萌芽開始或幼葉時期在某些地區會發生凍害。此外柿樹對寒冷抵抗力的強弱與樹齡有密切關係,一般幼齡樹被害多,成齡樹抵抗力增強,故在北方較冷地區栽培柿樹,幼樹二三年間落葉後,根際應覆土厚15-30釐米,或以藁草禦寒,至翌年4月上旬始除去所覆的土。如果幼樹栽植後,冬季任其自然,不加保護,則往往接合部以上枯死。柿果實品質上等,必須於夏秋之交有相當高溫,因其濃厚的澀味與豔麗的色澤都與果實生長後半期至成熟期間的相當高溫有很大關係。

環境影響因素二:土壤1、土層深厚

柿為深根性,土層深,樹冠生長也相應增強,對增加結果、維持樹勢、延長樹齡均有益。具體來說,柿園土壤深度至少應1-1.2米。

2、排水良好

柿的根系與其它果樹相比較,對土壤通氣狀況的要求不嚴,但要使其充分伸展發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土壤通氣狀況要良好。除應土層深厚外,還要求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至1米以下,否則排水不良。多雨期地下水停滯上升,深層的根多被淹死,大多數的根分佈在表土30-45釐米的淺層內。這樣不但需要多施肥,以維持樹勢,且晴天稍久,即受旱害,栽培上有很多不利。

3、保水力強

柿雖不喜陰溼,但喜土壤中保有適當水分。在乾燥地區樹勢顯著衰弱,果實不肥大,易受藥害,落果多,且易發生落葉病。故過於乾燥,缺乏保水力的土地對柿的經濟栽培非常有害。

4、土質粘而不瘠薄

柿的根系對空氣的要求較其它果樹少,故最宜於粘質土。在粘質土栽培時柿樹生長強健,落果少,隔年結果現象亦輕。沙質土所產的柿味淡泊,而色不濃,往往果肉粗,汁液少;而在粘質土或重粘土產者果實較大而富甘味。柿的多數品種在自然肥沃地生長結果。故在一地區要栽培多種果樹,而土塊有自由選擇的可能時,應把柿栽植於肥沃或稍肥沃的土塊上。

5、坡度較緩

柿在平地與傾斜地都可行栽,但坡度太陡,往往土層淺薄,保水力弱,而肥力不足,對柿生育多有不利,故一般利用坡地建柿園時,以傾斜度在20度以下者為最有利。總之,柿不論何種土地,都可行經濟栽培,其最適宜的土地為土層深,保水力大的粘質壤上或沙質粘土,排水良好,有利於柿的生長結果。

柿在平原和坡地都有栽培,華北和西北多栽植於平原,南方則多用坡地。平原有高臺地、旱地和水田之別,高臺地保水力強,而耕層深的柿園夏季亦不會受旱害,生長旺盛,結果良好,品質優良。

利用水田改為柿園時,如果耕層深而排水良好,可與旱地相同,且因夏季有灌溉的便利,有利於果實的肥大和早熟,溼澇地、窪地,盛果期短促,病蟲害多,果實著色不良,味淡泊,而貯藏力弱。柿最喜8光充足,因此選擇坡地建柿園時,其方向宜選用陽光充足的坡地。結果與果實的品質均良好。最好選坡度不超過30度的土地。

總結:柿樹適應性較強,耐寒和耐熱的能力甚強,我國南北各地除極寒地區外,幾乎到處都有栽培。一些老樹甚至100年以上仍能維持相當產量。柿枝有先端自枯性。柿樹樹皮不粗糙,樹冠開展,葉復廣大,光潔可愛,入秋縛紅,秋果又鮮麗悅目,頗有觀賞價值,因此把柿樹作為鄉村行道樹和庭院綠化樹。環境因素對柿子的產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想要栽培優質的柿子,需要認真對待環境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