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飞,他能收复故土,进而灭掉大金吗?

竹维杂谈


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飞,我认为他可以收复故土进而灭掉大金。之所以会这样认为主要有以下理由。

首先,不管是收复失地,还是剿灭大金,宋朝都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那就是迎回二圣,还我河山,这就给予这场战争以正义为名。朝廷的全力支持,必然是先搁置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集中力量,一致对外,这就保证了相对稳定的战争后方,在政治上提供了相对便利。

其次,战争烧的就是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是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保障。而纵观当时的南宋,它经济实力强大,农业手工业昌盛,城市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的财政收入巨大。支持岳飞北伐,就意味着南宋不会再向大金进贡岁币,自然可以留出大量的钱财支持战争。

第三,从岳飞自身来说,他虽然出身于农家,但是却受过教育,熟读《春秋》《兵法》,精于骑射,行事磊落,忠肝义胆,擅长以少胜多,爱奇袭,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统帅,拥有与金兵作战的丰富经验,并且多是胜利经验。

所以,我认为,如果没有南宋朝廷拖后腿,岳飞肯定是可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的。





书虫跳跳糖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果朝廷全力支持,岳飞收复故土是没问题的,但灭掉大金是不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已下几点:

1、收复故土没问题

北宋的灭亡在历史上是非常突然的,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北宋保卫国都的朝廷禁军,不堪重用,长期依赖军备松弛。而北宋最强的西军则被困在关中。但北宋灭亡后,南宋朝廷建立,开始调兵遣将,逐渐稳住了局势,并且以岳飞、韩世忠为首的中兴四将自己招募军队、训练士兵。开始北伐,并一度取得了胜利。岳飞十年北伐,可以说完全把金军压着打。当时的金军完全被岳飞打怕了。在占领北宋后的大金已经后续乏力,难以更进一步。此时的岳飞距离收复失地只差一步之遥。完全可以收复故土的。

2、难以灭掉大金

但即使这样,却依旧难灭大金。因为灭国之战,拼的是综合国力。大军北伐对钱粮的消耗相当大,当时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朝廷,赋税可以说是锐减。在加上朝廷南迁,南方政局并不稳,南方人对高额的赋税抱怨很深。

南宋朝廷的软弱。当时南宋朝廷已经不想再打仗了,也不想收复北方失地方。统治者这种偏安一隅的思想,让整个国家都处于被动防御状态

反观大金,先后灭掉了辽国和北宋,国力大增。虽然大金后方比较乱,但给予一定的时间是能够消耗掉的。历史上,在岳飞死后,南宋也多次北伐,但都无疾而终。即使在后期,金国同时面对蒙古和南宋,依旧能把南宋军队打败。

总结

综上所述,南宋朝廷在岳飞等人的努力下收复故土是没问题的,但是想要灭掉金国是根本不可能的。


登哥读历史


如果说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就可以收复故土的话,那赵构就是傻子了,明明可以将敌人打的落花流水,为何还要委曲求全呢?当时在赵构的心目中岳飞不足以击败大金的,尽管岳飞也打了很多的胜仗。因为赵构明白大宋有几斤几两,而大金又是个什么的情况。

下面小编就来解释一下岳飞为何不能灭掉大金吧,或者说很难灭掉大金。

大金国力正处于上升期间。

金兀术是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大金是由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因此大金帝国刚刚建立,大金的实力正在不断的壮大。北宋已经被大金亡国了,尽管南宋有韩世忠和岳飞等名将,但是综合实力还是不是大金的对手。

赵构心中有数,明白岳飞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因此他才不敢大举进攻大金,唯恐迁怒大金,让金人自己一块抓到大金去。赵构曾经被当成人质送到过大金,因此赵构对金、宋两国的实力都是相当了解的,而且大金的实力令赵构望而生畏。



大金的骑兵非常厉害

赵匡胤在开国的时候就一直想通过战争的方式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惜终其一生也没有办到。为何赵匡胤对燕云十六州如此重视呢?因为燕云十六州产战马,而骑兵是步兵的克星,所以夺取燕云十六州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通过获取更多战马来强化大宋的军事力量。

赵匡胤时期应该是大宋最强盛的时期,至少在军事方面是吧,最强时候的大宋尚且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大金更胜大辽,岳飞若是要彻底打败大金,以当时南宋的情况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大宋拥有燕云十六州,而且具备很多的战马,在皇帝的支持下或许可以和大金来个大决战。



大宋周边敌人甚多,威胁太多

若是赵构全力支持岳飞抗金,那么南宋的兵力必定都要集中到北方了,而且能不能打的过很难说,多半是打不过大金。若是西北的西夏,南方的大理,西方的吐蕃趁机对大宋发难,那么南宋很可能被大金、西夏、吐蕃、大理等国给瓜分的。

本身就被大金吓破胆的赵构为了偏安一隅,所以他只能选择求和来稳固自己的江山。后来提前禅位都是担心大金来犯,若是南宋真的有实力灭亡大金,赵构也不傻,肯定不会被大金牵着鼻子走的!


唐朝的长老


可以,绝对可以,而且可能会改写大宋帝国的历史!我们从南宋,金国和岳飞三个角度来看。

一、南宋王朝

靖康之乱后赵构于南京商丘称帝,是为宋高宗。后金人不断南侵,宋高宗害怕假借南巡的名义逃到今浙江等地,而后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当时的南宋在义和派秦桧和张浚的唆使下一味的南下退兵,金兵在岳飞等人的防卫下未能踏进长江以南。所以这时候的南宋在南方鱼米之乡综合实力是没有被破坏的,而且沿海地区高度的开放使南宋商品经济更是繁荣,这是其一。南宋有几次农民起义但都是很快被招降都不怎么打仗,所以社会相对稳定,加上东晋末五胡之乱后华夏文明南移,经济中心跑到了南方,加之盛唐和北宋的遗风,所以有一定的人口基础,这是其二。其三,相对稳定的社会能提供行军作战的军粮,供以宋军大规模作战。这是南宋

二、金国王朝

在岳飞收复今湖北以北所有地区后,金朝出现内乱,金太宗继位后,原本的金国军事战神完颜宗翰失势,金朝的又一个名将完颜昌在内政之争中被完颜宗弼杀害,所以金朝当时内部矛盾也是频繁。内乱一旦出现,整体实力就会下降。后来主战派完颜宗弼和金熙宗完颜亶当政,公然撕毁和平协议,集结重兵大局南侵南宋,此时岳飞奉命抗金再次把金朝打退。金朝无奈吃不掉南宋,只能义和让南宋称臣纳贡,这时候秦桧小丑就跳出来说服宋高宗义和,而后秦桧代表宋高宗跪倒在金使面前俯首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金国是吃不掉南宋的,因为金国内乱加上一直打仗,也是举全国兵力也吃不掉南宋没有任何办法了。但南宋不一样,在岳飞的领导下未尝败仗,最重要的是岳飞在这个时候是巅峰时期,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都归他管,是为京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这是金国。

第三、岳飞

岳飞,除了在南宋初期未露头角之时跟随败军退过几次,后自己带兵之后,从始至终未尝败仗。特别是在他第四次北伐时,一度打到了河南开封,把完颜宗弼围在开封城内,收复开封兵峰直指河北,一举攻到金国东北三省指日可待。但是这时候小丑们又都跳出来阻止了,秦桧,张浚等人再次说服宋高宗,把山东,江西等地的宋军再次撤回南下,导致岳飞成了孤军,三面受敌,不得不南下撤退。

而当时岳飞撤退的时候,中原大地的抗金百姓们哭声震天动地,宋军一旦撤走这些百姓必将遭受金人报复。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岳飞不撤南下,中原大地的百姓以及河北山西的所有百姓都将跟随岳飞,岳飞兵力将得到更大的补充,可以举行大规模战役。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宋高宗没有听信秦桧,张浚等奸臣的谗言,有点主见听信岳飞的话的话,利用南方富庶的粮草经济资源在后方支持岳飞,而岳飞收复中原得到所有百姓的支持,将金人赶出中原,此时被金人欺负的辽国看到金人被岳飞大败,起来抗金,联合宋人一举攻灭金国。因此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飞抗金,举全国之力,南宋也将会成为大一统王朝。可惜了秦桧,张浚小人作梗,至使我中原百姓惨遭屠戮,精忠岳飞一家含冤而死。

结语:若宋高宗未被秦桧、张浚等人蒙蔽,全力支持岳飞抗金,最终联合辽国灭金指日可待。





春天来了啦


南宋朝廷有两个力量,一方是主战派宗泽、岳飞、吴阶、张俗、韩世忠等人,有这些名将的存在,南宋才以保留住半壁江山。这几人都可以固守一方,曾经让金兵很头疼吃过不少败仗,领教过岳家军和韩世忠等部打战的厉害。所以有了这几位能征善战,保家卫国的人,才守护着一片赋予自己的地盘——南宋。

另一方是以秦桧为文官集团的代表组成主和派,他们不选择和金国抗争,而是选择委曲求全割让土地,再经过赔偿银量及敬献物品的办法求和。

作为宋朝重文轻武的方针国策就已经让宋朝的军队不堪重任,没有加强训练和装备配置,让军队逐渐弱化,并且每次派出去的部队都有不懂指挥的文官监军瞎胡弄,导致一次次的战争失败,部队的主要指挥权在文官的手里,武官只能听指挥。

一直以来被游牧民族契丹铁骑和渔猎民族金国铁骑打得落花流水,损失了大半个国家。这样的朝廷制度的军队状况,岂能把金国消灭掉,能够收复失去的北方地区,已经相当不错了。

并且宋高宗赵沟是由文官集团拥护上台的,更偏向于文官集团的利益选择,要考虑到南宋所存在的问题,不能够跟强大的金国所抗争,所以选择了纳贡求和。

假如南宋全力支持岳飞和韩世忠等将领,想要收复故土,灭掉金国有几个不可能成功的因素存在:

1、金国正处在鼎盛期

作为后起之秀的渔猎民族政权,女真族的金国十分强大,他们有一个老传统,“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誓言向外扩张的理念指引。经过刚刚消灭契丹帝国,占领契丹国的大片土地和资源以及兵马,更加增强了金国的实力。河西地区以及西北地区占领者西夏王国,也和金国结成同盟。没有后顾之忧的金国拥有强大的实力,对南宋形成压迫性的态势,依靠仅有的几位像岳飞、韩世忠、宗泽这样的名将,率领精锐的少部分军队想要收复北方地区和消灭金国没那么简单。

2、缺乏有力的骑兵部队,没有老百姓和财主的支持,难以取得成功。

岳飞等人作战是在南宋的领土上和入侵的金军在作战,有老百姓的物质和兵源支持,岳飞才会赢。宋朝想要支持岳飞等人北伐,就得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兵员补充,人力物力支持运送粮草物资。南方人历来都存在小资思想,不愿意做无利的付出,别说出钱、出力、出人去支持南宋北伐。这些客观和主观因素都不具备的南宋朝,支持岳飞等人去北伐,甚至消灭金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另一个主观原因,宋朝就没有一支象样的骑兵部队,缺少战马,短时间内不能训练成功,要想打败强盛的金国和契丹铁骑,不太现实,就连和契丹多年开战都是败多胜少,除非是赵国时期的李牧再现,或许能成功。

3、周边环境不允许

宋金两国激战正酣时,遥远的西北西夏人就在虎视眈眈。这个国家当时差点被北宋灭亡,在发生靖康之变之际,西夏得到宝贵的间隙时间,得到一定的恢复,又积极和金国结成同盟。即使说岳飞消灭金国,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西北的西夏,西夏国考虑到自身安全会对岳飞进行有力牵制。

总体来说,打败金军入侵不难,想要收复丢失的北方地区,继而能够彻底消灭金国,没那么简单,北宋也不具备这方面的实力,并且朝中有实权的文官集团不会支持赵构力挺岳飞等人去攻打金国。


五六居河西


这要从宋朝的社会背景说起。宋朝上承五代十国,再上面是唐朝,唐朝的安史之乱给国家造成灭顶之灾的同时,也给百姓和统治者开了智慧,他们发现对国家危害最大的,竟然是本国军队。

五代十国更是证明了武夫的力量,谁的武器更牛,谁的胆子更大,谁的拳头最硬,谁就是霸主,尤其是赵匡胤很不厚道的称帝后,完全忘记了柴荣对他的养育以及栽培之恩,赵匡胤对人性的恶就更为了解,就更不允许牛的武将统领军队了,这一点赵构继承得很好。

宋朝一直不顾一切地打压军队,宁可向异族卑躬屈膝,也不愿意给军队历练的机会,皇帝更怕军队在为国效力的同时得到壮大,对赵构而言,岳飞之猛,远甚于金国。所以我们就理解了,为何在岳飞连战连捷的时候,会有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

而当时民心真的向着岳飞吗?野史说南宋的百姓也不愿意朝廷收复故土,害怕加税。所谓民心向背也只是后人为了给岳飞披上民族英雄的外衣,给岳飞镀上一抹悲壮的色彩罢了。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任凭谁都不可能将故土顺利收复,不过金国国祚短暂,熬过几十年,即使不打,只做抵抗,也能把金国熬灭亡了。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被干扰,岳飞能凭一己之力,直捣黄龙,消灭金国吗?

岳飞1140年的北伐本来就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就要去直捣黄龙的。

事实上岳飞的北伐战略是个非常宏大的战略构想,为此他酝酿了很久,不过要做到直捣黄龙,甚至让金国立马完蛋,不能活着喘几十年的气,不但朝廷给岳飞的兵力要足够,至少要二三十万,还要求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协助,还要求百姓的支持以及统治者不惜代价的支援,军队,钱,后勤都必须到位,且不说赵构支持不支持,他就是想支持,人力物力哪里来呢?南宋搬迁后,国库估计也空虚,想弄钱就得加税,有人问过百姓意见吗?

1140年岳家军的北伐到朱仙镇之战为止,已经使兀术所率的金军主力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与此同时,西线的吴璘杨政等部和东线的韩世忠也收获颇多,对本战区所负责的金军也都保持了持平或略占优的态势,使其不能回援兀术;

而位于金军后背的新复河东、河北州县,靠岳飞联络的抗金义军、甚至义军发动的百姓即可自守,不需耗费正规军兵力。所以如果再打下去的话,很有可能把金军主力逐出燕京以南地区甚或彻底歼灭只是时间问题。但这也只是推测。

岳家军总共歼敌数目,至少在两万五以上,也就是说金军方面的战损最保守估计也已经超过百分之二十。这还没有算上降军数目,而岳家军的总数应该是在三千到四千之间。比如史料记载,“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

不过根据《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岳侯传》中记载,“忽一日,诏书十二道,令班师赴阙奏事”,是说赵构后来看岳家军战绩非凡,也起了恢复之意,让他们“暂停班师”,“与杨沂中、刘錡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金佗粹编》),赵构面对空前大胜也有了动摇之意,但由于古代信息传递慢,赵构的十二道诏书还是越级传递给下辖各军统手里,所以岳飞是在撤军的半路上收到“暂停班师”的命令的,一气之下,岳飞差点骂街,因为好的战机已经遗失殆尽了。

综上,南宋的社会背景,赵构的左右摇摆,秦桧的卖国求荣和谗言以及百姓的骑墙观望,长久以来对军队的惯性打压,以及朝廷对手握重兵武将的猜忌,和钱粮后勤的不足,都导致了岳飞很难凭一己之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光复大宋,光复华夏。


静说历史


个人观点:我认为是可以的,即便不能一鼓作气灭掉金国,但假以时日也是可以的。宋朝经济实力强劲,要建设一支强悍的军队并不是什么难事。怎奈赵构私心太重,怕岳武穆灭金以后迎回钦徽二宗会对自己的皇位有影响,故而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




二道班一纵


当时宋朝朝野上下,全力支持岳飞,他也只是防守,谈反击,可能性不大,最多是局部反击,然后退却,灭掉大金,那简直就是作梦啊。

当时,我大华夏的形式是:

第一,宋朝和金国并立。宋朝,明显占弱。

第二,外围的小国家,大理站在宋朝这边,但也仅仅是站,啥也帮不上。而剩下的辽国、西夏、蒙古和吐蕃,都得看金国的脸色。金国后来还把辽国给灭了。

宋国打辽国,那是屡打屡败,结果,金国一上来,就把辽国给灭了。此时的金国,处于上升势头。

岳飞,只是暂时扼制住了金国的进攻,取得了防护优势。

如果两国持续交战不停,被灭被耗死的,只会是宋朝。

宋高宗赵构不仅不傻,而且还是一个相当精明,会审时度势,会用人的皇帝,否则,也不可能有南宋一百多年的传承:

第一,打不过,但能用钱和谈和解决的,就用钱和谈和。

第二,岳飞老想着迎回二宗,而且,岳飞的军队,叫岳家军。这是所有宋朝皇帝,特别忌讳的。万一,岳飞来个黄袍加身,也没人限制得了他啊。

第三,长期打下去,死的是宋,不是金。

于是,注定了,岳飞不会有好下场的。


董江波


岳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上学的时候,课本中也学到过,是我国著名的抗金英雄,最终被皇帝赵构12道金牌召回,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害死了。

大家肯定都会有疑问,因为当时岳家军的气势真是高昂的时候,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赵构为什么要12道金牌召回岳飞?为什么不全力支持岳飞去北伐?我个人认为就算朝廷全力支持岳飞北伐的话,也很难收复国土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因为当时岳飞打的旗号是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收复失地,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单单凭这一点,赵构就不可能支持他北伐,如果要是北伐成功,给徽钦二帝迎回来了,一个国家三个皇帝,那他自己怎么办?当皇帝当久了,谁还愿意把皇位再推出去啊是吧。

2.赵构一开始确实是全力支持抗金的,但是没有办法,身边有一个大奸臣---秦桧。秦桧整天就在照顾着耳边怂恿,他说如果和金斌撕破脸皮就不好了,这也导致了,只要宋朝的军队打赢了金国的军队,就立马派人去议和,两国约定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金国可是狼子野心,让宋朝赔了他们一大笔钱,他们拿着这笔钱休养生息,等他们缓过来之后又单方面撕毁条约,屡屡开战。

3.南宋刚刚建立他的后方还不稳定,如果全力支持岳飞北伐的话,战线就会拉的太长,一旦战线拉的太长,后方就会直接崩溃。

4.岳家军仅仅只是南宋王朝的一支军队而已,如果就想靠岳家军灭掉金国的话,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举全国之力和金国一战到底,那鹿死谁手可能还真不一定,即使不能灭了金国,那也肯定会给金国打个半残,造成不小的损失。

5.宋王朝本身就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对武将非常的不信任,所以赵构后期就怕岳飞功高震主,怕他万一造反了,推翻自己怎么办,所以没有办法,最后只能以12道金牌召回岳飞。


易乎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抗击英雄比比皆是,不是国无良将,也不是将帅无能,更不是敌人强大,之所以失败,皆因当时的王朝气数已尽,皇帝昏庸无道,糜烂懒政,小人专权,残害忠良所致。

从另一个角度看,旧王朝灰飞烟灭,土崩瓦解,才有新兴力量崛起,取而代之,这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