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铁血柔情的人,可惜纵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他是男生心中的英雄梦,沙场点兵间意气风发,剑拔弩张下破阵杀敌,是22岁就能以50:5万人的绝对弱势,夜闯敌军大营成功手擒叛徒的少年将军;

他也是女生眼里的柔情郎,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句,惹人怦然心动。

公元1140年,南宋国土摇摇欲坠。这一年,金国来讨伐南宋,岳飞大将军奉命抗金北伐,却没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精忠报国的机会。受奸人秦桧的蒙蔽,皇帝竟甘愿向敌军割地投诚,还以“莫须有”的罪名夺走了一代忠将的性命。从此,南宋北边的疆土无人可守,彻底沦为金人的领地。也正是这个节骨眼,辛弃疾在山东济南出生了。

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铁血柔情的人,可惜纵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山东?不正是在中国的北边?没错,也就是说,辛弃疾虽为宋国人,却自幼生长在敌人的占领区中,亲眼目睹同胞们是如何在金人统治下屈辱生活着。

他的爷爷虽然表面上为金国效力,背地里却经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着远方山河,爷爷说:“孩子啊,这些原本都是我们南宋的领地,长大后别忘了灭了可恶的金国人,还祖国统一啊!”

多亏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卧底”爷爷,辛弃疾从小就立志要报效家国,日日钻研兵法,勤练武术,苦读文书,只能说,他真是天命所归的将才。才14岁,他就打着“进京赶考”的幌子,开始进燕山勘察金国地形;到17岁,他又来到燕山,这次他着手画地形图,为日后大战做准备……

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铁血柔情的人,可惜纵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直到1161年秋天,金国又找茬和南宋开打了,各地方趁机揭竿起义。21岁的辛弃疾觉得时机已到,便拉上2000多个弟兄,举起造反大旗,投奔了山东境内规模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带头大哥名叫耿京。

公元1162年,也就是手擒义端的第二年,辛弃疾作为义军代表,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他这一走,军里出事了。一个叫张安国的叛徒杀了义军的带头大哥耿京,投奔了金人,并以此为功封了官,领了赏。这个消息传到了完成任务,正在返程的辛弃疾耳中,气得辛弃疾一声大吼,快马加鞭赶回了山东。

振奋人心的高潮来了,他直接带着50个勇士,夜闯5万兵马的金军大营,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把正在享福的叛徒直接捆走,再不远千里,押解回南宋朝廷,交给皇帝正法。“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听着是不是很像玄幻的武侠剧,但这却是辛弃疾真实创下的传奇,于是22岁的他一战封神。

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铁血柔情的人,可惜纵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一战成名,连皇帝都夸他是“少年英雄”,自然而然,朝廷怎会不趁机收纳人才,自此,归附南宋朝廷的他开始了仕途生涯。金兵听到他的名字,都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因为他不仅骁勇善战,更是一个体壮如虎的猛男,光是和他对视,就需要极大的勇气。所以,辛弃疾到底长啥样?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史书记载他“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肩宽背厚,健壮得如同一只猛兽。这样的人,还英勇善战,正是最好的护国大将,可为何有他,南宋还会亡?

唉……说来又是止不住的可惜。

辛弃疾一上任,便满腔热忱,想为祖国收复失地,便热情洋溢地上书了一封又一封的文件,《美芹十论》、《九议》……但都石沉大海。因为当时的皇宫贵族,朝臣官员全都沉迷于暂时的安乐,得过且过,怎么也不愿意发动战争。

而且在他们眼里,辛弃疾是“归正人”(从金国归附而来的宋人),并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还是不得不防。思来想去,还是将辛弃疾派去地方当父母官比较稳妥,维持社会治安,整顿民生就好。却没想到,让他一代武人去整治城镇,也照样有勇有谋,完成得十分出色。

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铁血柔情的人,可惜纵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被调去战火涂炭的滁州当领导,本来是个穷地方,他只用了短短半年,就盘活了当地的经济,开始蒸蒸日上。被调到江西剿匪,这个换了好几波人都搞不定的麻烦事,他仅用了三个月就办妥了。被调到湖南,他更是创立了“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是长江边境里最勇猛的一支军队,连金兵听了都退避三舍,很好地保护着当地的子民。

不得不说,辛弃疾真是个全能复合型人才。所以,南宋政府当然想物尽其用,哪个地方问题有麻烦,就把辛弃疾调到哪去。据统计,他竟然频繁调任了近40次,每一任官职短则几个月,最长也不过两年。

就在这“不是被调任,就是在被调任的路上”,岁月一点一点地流逝,他也在慢慢变老。

即使被不断调任,做着与行兵打仗毫无关系的工作,辛弃疾也从未停止表达自己愿意为国上阵杀敌,收复失土的强烈愿望。

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铁血柔情的人,可惜纵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可惜还是没人理自己。悲愤交加下,他写了一首又一首“恨铁不成钢”的诗。

好想带兵出征啊,看着远方金人的方向,越看越心急,急到各种拍栏杆,可是把栏杆拍遍了,还是没人懂我。

但这种讽刺朝廷“苟且偷安”的诗词写多了,辛弃疾自然而然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钉。

公元1181年,41岁的辛弃疾被弹劾罢官了,这一罢,就罢了他10年,后来虽然又任命了他几回,但都逃不过被弹劾罢官的命运……在官场浮沉这么些年,他早明白自己的作风,思想是不被接受的,也做好了归隐的准备,便建了房子,给自己取名“稼轩居士”,过上了悠闲安逸的闲居生活。

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铁血柔情的人,可惜纵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待他隐居时才发现,原来辛弃疾是个被打仗耽误了的一代文豪啊!

看他写多了热血豪放、忧国忧民的战地诗,没想到他还能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啥题材都能写。想得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种傲娇清丽的婉约派诗作,竟是出自猛男辛弃疾之手吗?得空时,还爱晒晒乡下人家的悠闲生活,不知是谁家的小屁孩偷懒不干活,躺在溪边的草丛里剥莲蓬。

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铁血柔情的人,可惜纵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但就算归隐田园,他也从未放下对家国的牵挂,还是好想帮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连梦里都是自己在外御敌的样子,好想可惜一觉醒来,发现多年过去,自己已经是白发人了。

所以,当他47岁,宋高宗驾崩,北伐看似有望时,他立马约上了好友朱熹、陈亮,一起商讨光复大计。年纪大了又如何,现在叫我上战场,我照样能上阵杀敌。

这就是辛弃疾,无论现实多么不堪,他依旧对理想坚定如一,愿为国家九死不悔。眼看等了半生的梦终于能实现,可惜,才几年,陈亮去世了;又几年,朱熹也去世了。为数不多的,和自己有共同抱负的好友离开了,难以想象他会有多绝望。

直到公元1203年,63岁的辛弃疾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让他带兵北伐。听到消息的他,瞬间怒目圆瞪,容光焕发,想着终于能圆梦了。却没想到此次任命,他只是个摆设,只是想用来他的名声来吓唬敌人,所以他的建议统统被否决了。

他说:“南宋几十年都没为北伐做过准备,如今贸然出兵就是找死,还是先花个几年扩充国力要紧。”结果当权者求胜心切,非要出兵,落了个惨败下场。

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铁血柔情的人,可惜纵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公元1207年,金军势如破竹,兵临城下之际,皇帝终于急了,想到辛弃疾,马上召他回朝出兵。但已67岁的他,早已积郁成疾,病重在床,临终之际,还在用最后一口气喊着:“杀贼!杀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