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油價崩了,對誰有好處?

【上週,俄羅斯拒絕支持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的減產提議後,沙特阿拉伯主動打響價格戰。據9日交易數據顯示,在談判破裂後的首個工作日,國際油價出現“閃崩”,全球市場油價標杆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一度超過30%。在油價的影響下,全球相關期貨與股票市場也出現狂跌,金融市場動盪不安。

此輪國際油價下跌,影響幾何?是天災還是人禍?觀察者網邀請到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博士生導師、山東省能源經濟管理研究中心負責人高新偉教授為大家解讀國際油價背後的故事。】

國際油價在歷史上從1890年到2014年五次油價下跌,對應的是由於供應過剩、替代技術進步導致需求減少、金融緊縮政策、金融危機、技術進步單一因素,而本輪原油價格下降卻是需求降低、石油供應增加和大國博弈三重因素影響。其中石油供應增加是最核心的要素。下跌到低位持續時間最長的是1991年美國壓制油價導致獨聯體解體。

油價狂跌是天災還是人禍?

進入本世紀最嚴重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2014年的頁岩氣技術革命,最近2次的下跌時間基本都是維持了半年以上。本月的國際油價創造了近100年來最大的周跌幅,這種跌幅是百年不遇,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做空的速度和幅度,這樣巨大的跌幅是三重因素相互疊加造成,典型的天災人禍和政治霸權博弈。

第一個因素就是天災,全球新冠狀病毒全球蔓延,疫情防控隔離也抑制了經濟和需求,從而造成石油需求的全面下降;第二個因素就是人禍,俄羅斯與OPEC減產協議談判破裂;第三個因素就是石油政治博弈。

現在油價崩了,對誰有好處?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 圖自路透社

俄羅斯、美國、沙特為代表的OPEC,石油工業三巨頭為了爭奪國際石油市場份額進行霸權博弈,互不相讓。在本次博弈過程當中,沙特作為美國盟友,無法與美國叫板,只有希望俄羅斯與OPEC一起減產,他們追求的是經濟利益。而俄羅斯緊盯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美國不減產,憑啥要求俄方減產,俄追求的是政治平等利益。

麻煩別人承擔,利益自己擁有

美國一貫形成霸權慣性思維,那就是麻煩別人承擔,利益自己擁有。你們減產維持油價,自己大力生產發展石油經濟。美國頁岩氣技術成功開發應用,使得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但是從不參與減產和油價維持義務,造成2014年以來產量持續上升,油氣產量遠超沙特900萬桶,俄羅斯1000萬桶,美國1300萬桶的日產量,全球石油產量持續增加。

現在油價崩了,對誰有好處?

美國頁岩油開採 圖自金融時報

而全球能源市場需求相對穩定,新興市場中國和印度等人口大國對石油的需求增長,也不是毫無止境,在美國的貿易制裁下,都進入了穩定期,全球氣候變暖使得中國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責任擔當下,中國的清潔能源裝機和發電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一,清潔能源增速遠超石油消費增長,以每年1%的能源比例在增加,擠佔了石油市場的消費需求,化石能源消費呈現下降趨勢,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在未來不是石油消費增長最大的國家,期望依靠中國來消化多餘的石油產量,已經是不太現實。

俄羅斯、沙特各有小算盤

俄羅斯則認為石油並不是可耗竭資源以及有機成因論,自己石油生產成本低,有產業基金支持,面臨石油替代危機,如不擴大生產,以後也許就無法生產與銷售,應該抓緊時間與美抗衡,不惜低價爭奪石油市場份額。

沙特為代表的OPEC完全承認石油具有可耗竭性,迫於財政壓力和經濟支柱僅能依靠石油的單一性,認為應該確保石油市場穩定是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唯一基石,充當減產保價的積極倡導者與踐行者。

實際上在上世紀70年代,OPEC擁有世界石油產量的60-70%,它具有這個調控能力,但是進入21世紀,OPEC的產量不足全球產量的一半,其調控能力已經越來越弱,只能期望俄羅斯和美國這倆個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也加入或支持OPEC。

現實情況是石油市場三足鼎立,誰也無法以一己之力操控石油市場,合則三贏,分則全輸。但是美俄誰都想充當石油市場的控制者,OPEC的調控能力就顯得力不從心,雖然OPEC內部也不齊心,但是沒有一家可以背轉大局,最大的主力沙特一直是溫和“鴿派”價格調和者,因此OPEC尚有一些作用。

國際油價雪崩,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現在OPEC的政治地位不強,生產能力也不強,無法依靠石油以外的手段調控石油市場,只能受俄美擺佈,實際上石油市場最終還是看美俄的博弈和決心。

石油運輸存儲相對容易,而天然氣相對受設備和運輸制約大,地域性非常強,因此美國的Henry hub天然氣從平均4.6美元百萬英熱跌倒1.6美元百萬英熱,第二次達到了歷史最低價,WTI價格也接近歷史最低價28美元每桶,美國這種擴產行為,迫使全美國幾乎所有石油企業都無法盈利,加之現在的債務到期,倒閉潮在今年上半年會大批出現,美國一意孤行的唯我獨尊思維,首先就扭曲了美國自己的石油市場,導致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特朗普在任期間,一味的擴大石油產量,遠遠超過了奧巴馬期間的產量,表面上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大力發展化石能源產業,希望全世界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一樣為美國次貸引發的危機背鍋,自己不承擔國際責任,最終卻造成全美石油生產企業全面虧損和倒閉。

現在油價崩了,對誰有好處?

圖自BBC

美俄的石油競爭最終會出現雙輸。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地利益,現在39美元每桶的石油市場最終沒有贏家,這麼低的石油價格也會抑制新能源的技術創新和替代能源的發展,完全的一意孤行和妄自尊大,損害的不僅是正常的市場秩序,還有美國和俄羅斯自己的利益,雪崩之後,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國際油價下跌,對於72%要依靠進口的中國來說,從經濟利益上來說,肯定有利於降低經濟增長的成本,抓緊時間填充已經完成的石油儲備基地,降低石油採購成本。對於中國石油企業來說,抓緊時間能夠快速搶購國際上破產的石油優質資產,不失難得良機。

油價未來走勢如何,俄羅斯態度很重要

展望未來,如果各方都能回到談判桌前,石油市場自行恢復的對策還是現成的,那就是拋棄霸權思想,維持一個基本的供需平衡產量和略有盈利的價格,才能使得石油市場步入正常軌道。因為這次的三種因素全部都是短期因素,不會造成永久的價格低位,而且這三種元素都會隨時反轉。

美國已經開始不鼓勵大規模擴產,OPEC也會跟隨調控價格,國際油價的走勢主要依賴於俄羅斯的態度。俄如果一味堅持低價,30-40美元的價格持續2年以上,俄羅斯的石油產業支持基金也會破產。長期低超油價不可能,超高油價也不可能,因此,未來油價半年內會恢復到合理價位,WTI價格大約到50美元,Brent價格大約到60美元每桶,天然氣Henry Hub價格會恢復到3美元百萬英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