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南的书法水平如何?跟欧阳询差在了哪里?

善于伪装城府


卢中南老师的书法水平怎样?和欧阳询比差在哪里?古人和当代人没有可比性,欧阳询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历代公认的书法大家,是一座令人高山仰止的高峰,无法逾越的。

 卢中南老师是当今书法界的翘楚,是一位实至名归的当代欧楷大家。

        卢中南老师写欧楷既能表现欧体书法的长处,也能融合欧体书法风格与其他书法为一体,遒劲有力优雅温润,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又有欧体鲜明的影子又机具个人特色。

       这在近代学欧中非常难得,就是把欧字写活了,我觉得这是卢中南老师最出色的地方。

       卢中南老师的作品既平易近人雅俗共赏极具活力,又具有艺术内涵和实用价值。气韵和格调高古,卢中南老师写出欧楷的奇峻果决之势,有内涵有韵味又对欧体加入更丰富的变化,即保持了欧体的高古意境,奇峻险绝又写出了古拙厚重,灵动飘逸,实属难得。 

      欧阳询书法最明显的是已经把法度写到了顶峰。一千多年来无人可及!书法应以法为根本。欧阳询是把法度发挥到极致,是一座高峰!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凝聚,一丝不苟。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正所谓铁画银钩,内力刚劲。每一笔画都是轻重得体,长短适宜,笔画位置的拿捏恰到好处。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能够做到一点一画毫无懈怠之意,古人常常用险劲来形容欧阳询的字,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度,于险绝中见平正。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知然书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发表一点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我们共同讨论!

提起卢中南老师,估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当代欧楷大家或者楷书大家。

其实,我觉得称为欧楷大家并不妥当,我觉得可以称为学欧大家或者楷书大家。

卢中南老师的楷书确实很好,这也是事实,他的楷书作品看上去有些雍容,但绝不是华而不实。



卢中南老师的楷书和欧阳询的楷书比起来,只能说他写了一辈子欧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当代学欧的一些书家中,卢中南老师的楷书保留了欧楷的险绝,但少了欧楷的清秀,凌厉!

卢中南老师的书法水平如何?毫无疑问是高手水平,他软硬笔皆能,特别是他的毛笔小楷更是精彩至极。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他现在很注重把魏晋小楷的风格融入他的楷书,特别是他的小楷,所以他的小楷看起来才那么别致!



对于卢中南老师的楷书,他的老师欧阳中石先生曾经有一番评价,那就是他的楷书看起来不像欧,但字字又是从欧出。我想这句话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欧楷大师我觉得只有欧阳询,所以后来的学习者自然都是跟他有差距的。

不过,笔墨当随时代,有时候很难说清楚面目不同是否就是差距,况且,古人碑帖当中的字,很多已经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这一点上,很多书家在临摹古人书法的时候,都尽量求变了,总体来说,古人那种险绝,在当今一些书法名家那里体现得很少了,都变得很规整了。这大概是目前学习书法的需要!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您的关注!


笔尖写字课堂


卢中南的书法水平怎样?和欧阳询比差在哪?

卢中南老师是当代楷书翘楚,他的楷书在当代书法界是绝对的一流高手。卢中南老师一生对于楷书情有独钟,他研究楷书已经60年了,始终潜心学习。尤其是对于欧阳询的楷书更是痴迷,几十年来临欧体楷书从不曾间断。而且卢中南老师临写的欧阳询楷书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等都是学习书法很好的范本。

卢中南老师的楷书风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欧体楷书风格为主的;另一种则是自己融合多家形成的楷书风格。

卢中南老师的楷书和欧体楷书有什么不同呐?

首先我们说过卢中南老师楷书风格有两种。要以卢中南老师欧楷书法对比欧阳询的楷书,区别在于卢中南老师把欧体的笔法和平整的结构学的很到位,但欧体的险峻在继承上就稍有不足了。这一点并不是卢中南老师自己的问题,我们看到过去很多学欧体的书法家几乎都没有人把欧阳询的险峻学到手的!

而要以卢中南老师另一种楷书风格对照欧体楷书,这两种书体有明显的区别。一种法度严谨,以瘦硬为主。虽然卢中南老师的楷书出于欧体,但他在欧体的风格上又有所发展,他的楷书同时还楷书借鉴了颜真卿、和虞世南、柳公权等多位书法家的书法,形成了法度严谨、大气磅礴的书法风格,所以这个楷书风格就和欧体区别很大了。








书画墨轩


欧阳中石已经跳出“师法”这个圈子了,有明显的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而卢中南还在欧阳询书法的框架之中,这就是他们很大的区别。

卢中南先生是目前楷书写的比较好的书法家,他的楷书有厚重温婉的一面,取消了欧阳询的险峻冷傲的古风。但是,他的书法成就仅限于楷书,而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除了行书还有隶书和篆书,不限于一种。


楷书要写出新的面貌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

古代的楷书,在唐楷的范畴里,基本上就定型了,所以,唐代以后,写楷书很少能跳出欧阳询、颜真卿这些大师的阴影。而且,比较集中在欧阳询的书法框架里,只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回到魏晋,找到了书法自然之美的路径,所以,楷书有一些创新,从此,800年里,再也没有人写出新的楷书。

没有新楷书的原因是,书法艺术欣赏的主要字体,不是楷书,而是行书,所以,在行书方面有“宋四家”、“元四家”,但是,楷书始终没有那么多,只有欧颜柳赵这四家,还是几个时代的。


长时间没有新的楷书,也与楷书不属于艺术欣赏的主要艺术风格有关,所以,楷书的艺术创新就基本上属于停止的状态。

那么,没有欣赏就是楷书停止的唯一原因吗?我看也不一定。

主要是为你对楷书的视野仅仅局限与唐楷的法度而已。

为什么清代会突然提出“魏碑”的概念?原因就是我们对楷书只限于唐楷的原因。

清代好像发现了魏碑,结果,我们已经了多少年之后发现:其实魏碑就是楷书,也是楷书的一种风格,只不过没有王羲之体系的那个楷书写起来更方便一些罢了。现在,我们书法界基本上都认为魏碑就是楷书。

其实,无论魏碑还是楷书,这些词都是后来的说法。


比如说,魏碑是清代的说法,楷书是宋代的说法。而唐代统统都叫做“隶书”。

唐代以后,中国制度化产生了科举,在客观上,需要书法的统一性,所以,“楷书”也就成为中国唐代以后的书法规范和标准了。

到了明清时代,书法的规范体,就习惯性以“欧颜柳赵”为标准了。当然不会有其他的“楷书”。


清代提出魏碑是中国书法复兴的开始。全面继承中国的书法艺术,当然不仅仅只有以“欧颜柳赵”为基础。

但是,从清代中期到今天,尽管我们的书法视野有所开放,但是,欧颜柳赵的框架仍然是固定的。

我们从卢中南先生的楷书来看,也确实比较单纯地继承了欧阳询书法的框架,没有嫁接,也没有融合,所以,要写出新意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这也不是最后的桎梏,书法与个人的美学理想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例如,清代写隶书的书法家很多,出了名的有邓石如等,但是,为什么伊秉绶的隶书就能够有新意?

这是因为,隶书的书法还没有固定的像“欧颜柳赵”这样的标准概念,所以,可以在非常丰富多彩的隶书大世界,尽情地吸收各种营养。

而我们在楷书里面往往被限制在一些固定的模式之中,所以,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


我们在看看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他也是欧阳询书法中学出来的。但是,他追求与金文大篆和隶书之中,探源书法发展的奥秘,终于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取百家之长,成一法之妙,终于能够跳出欧阳询的框架,形成自己的新的面貌。

书法贵在创新有新意。

这是创新有内涵的创新,也有外延的创新,所有这些都叫“新意”。

如果书法没有新意,那是非常遗憾的。


对于卢中南先生的书法,因为是楷书,所以,很多青年非常熟悉他。

而对于欧阳询由于他主要是行书,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欧阳询的书法,不少人认为欧阳询的书法不好,甚至认为是“丑书”,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欧阳中石的书法,大气磅礴,老到有新意,这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境界。尤其是初学者,当然很难理解他的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和境界。


千千千里马


个人觉得优于田吧 但是和原欧肯定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 姚和欧都差了些





龙哥学字


我是一人。古今人物相比,有很多不公平之处 。

卢中南是当今书法最好的一批人之一 ,卢中南想集合多家不止欧体,但最终没有成一家。

卢中南,1950年12月生于武汉,祖籍河南济源。著名书法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楷书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卢中南1985年至1987年在原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书法班学习,师从欧阳中石先生。1986年获“全国电视书法比赛”一等奖,同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卢中南的楷书是当今最好的几个人,和欧阳询相比卢中南想要走出自己的路,练了其他人的字并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可惜并没有融合的很好。


很明显的比照田英章和田蕴章的欧楷,卢中南自己写字的时候,不是临欧的时候,与欧阳询的字差异较大,原因就是卢中南融合非常多其他书法家的字。

融合的并不成功,有时候字会出现,明显的某些笔画”过重“。如上图,捺和钩过重。

一人有感

任何一个书法家,或者说刻苦学习花费金钱时间和大量精力专注力的人,都不会只想着自己写得字和某一个前辈书法家一模一样。

现在欧楷比较优秀的有三位:卢中南、田蕴章、田英章。这三个人各有特点,各有缺点。

你凭什么说他们三个有缺点,事实上很多人非常喜欢他们三个互相比较,心中想着贬低和抬高,如果你也觉得他们三个是有优点和缺点的,可以像我一样直说。

相对于卢中南,田蕴章和田英章他们自己的字更像欧阳询。田蕴章和田英章他们区别也很大,田蕴章直到现在还在思考如何改变,偶尔也学田英章的写法,田英章盯着一个方向一直下功夫是三人中最稳的。

卢中南、田蕴章、田英章不要经常比较,因为你我的楷书可能有一些超过他们,但不可能方方面面完全超过他们。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19年9月22日沪。



一人笔记


两位先生都是当代中国楷书影响力比较大的人,当然还有田蕴章先生,田蕴章先生比较淡泊,字写得很传统,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当然中书协也有很多楷书写得很精彩的人,比如我最欣赏的洪厚甜先生,许多人看不懂他的字,在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之前见过类似“点评”的文章,只是将两位先生的字贴出来,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直接贩卖热点,没有任何意义,观众看了乱评一气,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这种文章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我们今天通过一些字例来分析写两位先生的字!

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我们所谈论是学习古法的基础之上,许多人不学古人,只学今人,不通笔法,只求花里胡哨的“好看”,这个也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下面是随便在网上找的卢中南先生的一幅字,当然这字在当代算得上是高手了,我们以大书法家的要求求全责备的话,也能看出一些问题。

比如“朝”与“丽”的起笔,欧阳询在写的时候从来没有这种虚尖,也没有这么细,这样写的画整个字会显得灵动,但没有生机。“丽”字的底部与“闺”字的底部,一个左低右高,一个是左高右低,整体极不协调,至于这个“人”字,完全不是欧楷的写法,而是王羲之《黄庭经》中得写法,但写的过厚,失去了灵动之势。这是卢字主要的特点,我们看欧阳询是怎么写的。

我们看图示就能明白,在欧楷中“丽”字上面两个短横,欧公写成了一虚一实,极尽变化之能事。在两边都有撇的时候,欧楷的做法永远是开张而持平的,而卢的字则是一高一低,极不协调。

这种情况还出现在很多字上,比如这个“在”字,下面镂空太多,难字的右边四个横画,以及在长横的右侧总喜欢留一个大疙瘩,使整个字显得比较“肉”,而失去了瘦硬的感觉。包括“戈钩”的写法,因为角度没有写开张,显得不够挺拔。我们在看“天”字,也是左低右高,整个字没有险绝之态,反倒有将倒之势。

我们欧阳询是怎么写的,出现“人”字的时候几乎都是左高右低,上面的态势往左倾斜,而一个捺笔又将势态拉回。“在”字的下端留白不会那么大,是为了 给上面留出空隙,所谓疏可走马正是此理。

关于卢中南的字,包括学习卢中南字的人几乎都有着这样的通病,这是无法避免的。尽管如此,卢中南先生也不失位当代欧楷好手。我们这样比较是基于欧阳询的水平上进行分析,未免有求全责备之嫌。

但没有缺陷就没有进步,敬做抛砖之举,以求美玉之来!







伟少讲文玩


卢中南的楷书造诣非常高,在当今欧阳询楷书一系中可以没有能够与其并行者。终于和欧阳询比较。这种说法有些过了。欧阳询是历史公认的经典楷书四大家之一。卢中南的楷书基本功有两个来源,一是魏碑二是欧阳询的九成宫楷书,后来几乎是专攻欧阳询楷书。欧阳询是老师。

这里谈一下他们各自的特点。欧阳询的楷书整体风格是险劲刻厉。实际上刻厉,之说单纯就《九成宫》来说似乎并不完全准确。因此也有评论者说欧阳询的字体方笔圆,险劲瘦硬,中宫收敛,外画伸展,法度森严,点画工妙。这样说更精准一些。说《九成宫》刻厉,似乎是另外一种版本的《九成宫》的风格,就是姚孟起临摹的《九成宫》也有非常鲜明的刻厉特点。如果说欧阳通的书法有刻厉之韵,到也不是妄语。不过欧阳询的其他几部作品中确有这个特点,都是一些早期的作品。《九成宫》是晚年作品,早已没有了那种火气,是炉火纯青,技法精熟通神的作品。






卢中南的楷书还是保留了欧阳询楷书则的一些特点的,这也得益与有魏碑书法的功底。(欧阳询也有)这就是中宫收敛和外画伸展的特点,在卢中南的楷书中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有些夸张的意味。如作品中的“也”、“水”。特别是捺画在处理时甚至有有夸张处理,不过有的不是采取了放的办法而是增粗加重,整体看在收敛,但实际上仍然非常舒展。如“金沙水泊”的“水”字。

卢中南的楷书确实以欧阳询楷书为底本,但又是又所遍阅百家的,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有走属于自己的路。但为什么要一直说是以欧阳询为家法呢,包括田英章,实际上这样说并没有错,而是非常有深意的,在告诉我们学习书法一定要师古学今。






翰墨书道


我们学习书法大多都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可能穷其一生也难达到一个前清秀才的水平。除非我们有足够时间,遇到好老师而且意志坚定,而且比较一般人特有天赋。

所以,我们要谈论历史上和当前著名的书法家未免有点不敬。同时因为热爱和学习我们又不能回避讨论。

欧阳询做为书法史上伟大书家,时至今曰留下作品只有碑刻以及因此拓下的字帖,这些碑帖能不能完全真实再现欧阳询书法水平,我们要执保留态度。因为褚遂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碑帖拓下的褚字就没有留下来的纸上的褚字好。欧阳询是历史上公认得到书圣真传的人。拿现有资料为参考,我们姑且认为他一生的书法创造学习多在楷书上下功夫。晚年的欧体应该达到中国读书人一生都向往的“逍遥”之化境。我们可以参考和他同样活了八十多岁的,明代书法家文征明比较一下就可以作一个大体判,文征明晚年书法自由精妙臻至高峰,比较他以前补续书写的《汲黯传》进步了许多。那么欧阳询晚年的作品如果在现,该有多么精妙绝伦,真让我们无法想象。

卢中南是我景仰的欧楷大师,取得的成绩是当代之冠,如果就欧体而言应该能和姚梦启黄自元伯仲之间。如果说现在就已经达到欧阳询的高度,陋窃以为还需要时间。


笑春风102159742


卢中南为欧楷书法翘楚,他会通精化,与欧阳询有明显的差别。


1、卢中南先生是著名军旅书法家。他的楷书,应该讲青出于蓝,而又有别于蓝。在当代书法界,许多人公认,他会通精化,为欧楷书法翘楚。先生1950年生于武汉,从小在家庭的薰陶下,临摹经典楷书,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更是情钟,几十年来潜心临写各种欧阳询碑帖,不断有所体悟。但他的书法作品,既学习了欧体技法,又不是严格拘泥于古人,而是有融合创新,与欧阳询有明显的差别。

2、卢中南先生1977年经过推荐考试,从野战部队调到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工作,开始长期负责书写各种展览说明文字。其间他认真临写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后又学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卢中南先生认为,学习欧阳询的楷书,最不容易写活,而从虞世南的字中我们可以感悟出王羲之的遗风以及初唐时的雍容大度,从容不迫。1987年2月下旬启功先生为他题了六个字:“云从龙风从虎”鼓励指导他上溯魏晋,追求魏晋书法的气韵,同时更多的临摹唐楷。因此卢中南先生的楷书,与欧阳询的差别在于:他的字有欧体的间架结构,看似与欧帖相似,实际已经有创新。逐渐少了欧体的严谨、险峻的特点,融合了颜真卿书法的厚重与宽博,兼有行书笔意与流畅感。所以卢中南楷书用笔流畅,气韵高雅。

3、1985年到1987年,卢中南先生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后来,欧阳中石先生评价卢中南的书法为:“细审中南手制,字字未必是欧,但整篇气息皆从欧出,诚然已得欧体之神髓。”卢中南先生对书法的创新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书法艺术领域,创新就是开始,开始做与以前不一样的事情。谁都喜欢新的东西,但一定是从过去的东西中走出来的,它既有新元素又有旧元素,不过是孰多孰少罢了!”卢中南先生心怀敬畏,虚心临贴,认为学习书法的人应该把古代书法经典始终视为“能源”,加以吸收。诚哉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