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书法的力度?

杨重琦书法


力度其实说白了就是笔力,而这种笔力并不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它通过点画和结构这两种载体来体现。

点画的力度通常表现在线条的两侧,我们在观察作品的线条时候,有的线条略显阴柔,或者是刚强,也有的柔和,更有的是蜿蜒曲折,这些线条的特征往往是有不同的书体所造成的,对于研习“二王”书系的爱好者来说,他们笔下的线条最富有弹性,肯定不是直来直去的线条,而是一些充分弹力的线条,在飘逸流畅中见力度,而颜真卿的线条相对来说就比较浑厚雄壮。

结体上所体现的力度可以从不同的书体上进行论述,对于楷书而言,一般比较刚强一些,这也是由楷书的特点所决定的,楷书蕴含着最基本的笔法,通常情况下方笔居多,而这些方笔往往就是棱角分明,有一种笔力千钧的感觉,而行书相对而言结体上比较自由洒脱,灵活多变,通常情况下以圆笔居多,浑柔洒脱,而篆隶书有同于楷书,草书往往是流美圆转,力度上表现自然要强烈一些。

不同的书体书写的速度不一样,所涉及到的笔法自然就不同了,力度的体现就有所差异。





万峰书法


1.书法的力度感

我们欣赏一副书法作品,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儿就是“有劲儿、没劲儿”,这里所讲的就是写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讲的笔力!

我们说某位书法大家的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等,都是在夸赞他的书法点画有力度,笔力深厚,达到了美的标准。

书法的整体章法布局也很讲究力度感。任何一副书法作品如果没有笔力,就会神采全失,毫无生气。历代书家都以笔力著称,风格各异的作品,都以不同的手法表现了力度的美感。

如何做到用笔的力度感呢?

历代书法家讲究中锋运笔,万毫齐力。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中说“用笔千古不易”,说的就是中锋用笔。

要想用笔有力度,首先用笔要实,就是让运笔的力量实在地通过笔尖注入到点画之中。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需要长期下功夫积累的,要达到笔精熟得法,点画自然沉着有力。

颜真卿的书法点画丰满表现了书法的力量,宋徽宗的瘦金书点画纤细,同样很有力度。






方铭艺苑


说到书法的力度应先得法,要想增强书法的力度,第一,在笔法上多临大篆,锤炼中锋的圆润和遒劲,有所感悟之后,再临魏碑,体验方笔之妙;第二,在字体结构上,多临颜体,可以东方朔画赞和勤礼碑为主,之后再临黄庭坚和米芾的作品,仔细体验,有所得之后,再上追王羲之十七帖,读懂精髓,骨力自然水到渠成。 历代书法家讲究中锋运笔,万毫齐力。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中说“用笔千古不易”,说的就是中锋用笔。

要想用笔有力度,首先用笔要实,就是让运笔的力量实在地通过笔尖注入到点画之中。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需要长期下功夫积累的,要达到笔精熟得法,点画自然沉着有力。 书法力度与个人的书法风格也有关联,比如颜真卿的书法点画丰满表现了书法的力量,宋徽宗的瘦金书点画纤细,同样很有力度。所以说力度更是一种书法的美,表达方式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书法力度美感!


萧歌烙画书画


1.书法的力度感

我们欣赏一副书法作品,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儿就是“有劲儿、没劲儿”,这里所讲的就是写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讲的笔力!

我们欣赏一副书法作品,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儿就是“有劲儿、没劲儿”,这里所讲的就是写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讲的笔力!

2.如何做到书法的力度感呢?

历代书法家讲究中锋运笔,万毫齐力。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中说“用笔千古不易”,说的就是中锋用笔。\r

要想用笔有力度,首先用笔要实,就是让运笔的力量实在地通过笔尖注入到点画之中。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需要长期下功夫积累的,要达到笔精熟得法,点画自然沉着有力。



宋万正书法


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表现,靠线条来表现力度,书法艺术无论何种风格, 都必须有力度。力度为作者笔下功力长期和的结果, 为笔墨技巧成熟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点画形态的力感。

如古人所谓一横如 “千里阵云”、一点如“高峰坠石”一撇如“陆断犀象”一钩如“百钧弩发”一鉴如 万罗枯藤”、一折如“劲弩筋节”等。结构的力感。古人所谓“上密下疏, 如高岳之耸秀; 中密外疏, 如崩石之飞天; 外密中疏, 如急水之归潭。”

2布局的力感。

古人形容连字如“水泛连鹭”“晴郊驷马”, 通篇的力量则如 “注飞涧之瀑流, 投全牛之虚刃”。离开笔力, 整幅作品便毫无生气, 近代梁启超将“力的美”作为欣赏书法的 主要依据。历代众多书家皆以笔力著称, 形容笔力中刚劲之力, 如铁画银钩, 坚挺方折, 雄强清劲; 形容柔和之力, 则谓如似绵里藏针, 婀娜凝练, 俊逸婉丽。尽管风格各异, 然于作品之中, 均以不同手法体现了力感美。所谓“众妙攸归, 务存骨气”。

南朝王僧虔《论书》云:“古今既异, 无以辨其优劣, 惟见笔力惊绝耳。”富力感的作品之所以美, 正是因观赏者于字形中领略到生命的运动。而缺乏笔力, 生命之美便无法得到充分表现和发挥。


姚若兮


书法要有力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势”,一是要在书写过程要找到发力点。那么,这个点应怎样找到?我觉得,毋庸置疑,转折处肯定是发力点。除此之外,在笔画中还有发力点吗?经过近段时间实践、思索,觉得在行笔的任何一个地方均可作发力点,不要拘泥于固有习惯,应该顺应自然,手上感觉无力了,均可在该处发力,即使没有转折,也可以通过停、细微调整行笔方向等方法实现。

要树立或加强“空回”意识,其动作要领(笔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此也可以理解成是藏锋的一种。根据其动作要求,此应是用在收笔处。哪起笔处又是怎样的呢?是不是“空抢”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连断也是一种表现形式。”“字势表现在纵横、欹正、收放、连断上。”连、断在书法中必不可少、相互依存,没有断、就没有连,没有连,亦没有断。在连的方式中,除了实连、虚连外,我觉得,应还有搭连,即下一笔起笔处即上一笔收笔处。如字组“后乃“便是。|

二是要形成错位。此作用有二,一是产生夸张、形成对比,让作品不泛味、不呆板,呈现出气息通畅,生机盎然的境界。二是产生势力。犹如梵净山蘑菇石,如果两块巨石是平平稳稳地堆在一起,谁还去看?也不会感觉有力。这两块巨石虽有险势,但如果不能保持险中带稳,恐怕我们现在也看不见这绝好的景色了。如右图:

形成错位的方法:一是多个笔画排列时,相邻的要避免绝对平行,但要保证相时平稳,如三字的三个横画,第二横便是打破平衡的关键,因为只要它与第一二个横画斜向不一样,这个字便活了。二是笔画间的距离不能绝对相等,但要相对均称。三是要充分应用视觉差原理,处理左右上下笔画的排叠,使其在整齐中有参差,参差中见整齐。四是组成字的各部件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不要整得平头齐足的。


李从万


如何理解书法中力度,古人讲力透纸背,入一木三分。对于这这些的理解,每个人都有各人看法。每当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都会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来形容。也就是说这个书一者书法的功底很深,不飘,不轻浮。力度并不是这个字或一个笔画都用力去完成的,如果一个字用刀写,这个字一定很死板,反而缺少灵动,很多人有个误区,就是对书法力度的理解,一个笔画的完成它需要落笔,行笔,收笔,但在落行收的同时还要分轻重快慢之说,包括一个点画,有的笔画就轻入笔,边行笔边加重,有轻收笔,有重收笔,还有拖笔出锋。力度可不用力去写。我认为力度就是书的功力,轻重快慢把握的有分寸,控制的非常好,这才叫力度。这是我个人对笔画力度的理解。还有结构的力度,什么是结构,就是结字,结体,框架,也就是怎么才能把笔画完美结合在一起,完美了才有力度,使这个字才不会立不稳站不牢,一个字都有主笔,主笔写不好,这个字就没有力度。这个主笔在写的时一定还要按笔画的力度去写,该轻就轻,该重就重。并不是主笔就要使劲的去写。还有章法的力度,一作品章法布局不合理,落款不合理,印章的大小不合理,这就是力度不够,也就是说书者功底不足。欣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的好坏,第一眼就是看章法,章法得体才赏心悦目,否则不是一头轻就是两头重,不白压黑就黑压白。第二眼看单字,看单字就是看结构,看结构就是看主笔。第三眼就是看笔画,看笔画就是看落笔,行笔,收笔的轻重快慢是否能体现出来。(个人拙见,批评指正)





书画教师三和


我们练习书法或欣赏书法的时候,很自然觉得有力度的字好看,漂亮!但是如何来理解这个“力”?好像有些虚,不太好理解。很多老师都有阐述,比如中锋行笔,笔速果断不拖拉,立峰起收笔……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我的体会和经验,往往一些最基本简单的要素会被忽略,其实做到了力度就出来了!

所谓字的力度,一定不是考靠身体的力量,也就是说不靠腰、肩、背、肘、腕和指的蛮力,也不靠物理的公式可以计算得来,也不是墨的浓淡笔画粗细来区别。需要符合字本身的规律,就可以显示出力度,第一定要横平竖直,所有的笔画要在自己的轨道上,一旦歪歪扭扭那肯定就会显得无力。第二笔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结构却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个字的整体结构符合规律了才好看,才有力度。比如上小下大的结构方式,还有左紧右松的结构方式,都可以让书法产生或者是托举,或者是飞纵的力量感。反过来稳都不稳,力度就更体现不出来了。线条本身有力度,但只有组合在一起符合字的规律结构,才会产生力量感。推荐可以看看启功先生的教学视频,我记得他也说过力度问题。启功先生的字有的笔画很细,但是你也会觉得很有力度。

所以基本功扎实,简单的事做好了,很多事情顺其自然就有了。不必一直追逐一些所谓的技巧和秘技。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决你的问题,想讨论可以留言或者私信



犀犀牛老师


中锋用笔,写每一笔都要把毛笔的笔尖倒顺,要长使笔尖画中行,颜真卿的多宝塔就是如此,初学应以颜体为主。




白牛河畔


书法中的力度,我认为就是我们书写书法的时候,产生的笔力。笔力这种很虚无飘渺的概念,往往和字体的两个方面有关,一个是笔画,一个是结构。

笔画的力度首先体现在笔画两侧的线条上。线条可以刚强、也可以阴柔,可以曲折,也可以柔和。这就要看书写者书写的风格、书写的特点、书写的书体来说了。

一般来说,从风格上看,二王一脉的帖学书法以弹性力量著称。也就是说他不是单纯的直来直去的线条,而是曲折柔和,但是充满弹力的线条,这些线条因为充满着无尽的曲折力量,所以流畅又不会失去力量。除此之外,阳刚雄浑的书法风格以线条的刚直著称,线条刚直而且风格浑厚,结体上雄壮自如,典型代表是颜真卿、华士奎。

从书写这所书写的书体来说,楷书一般而言是比较刚直的,以方笔为主,这些方笔充满着棱角,因此显得干劲利落,笔力千钧;行书草书因为书写迅速,结体自由灵活,常常带有圆笔,浑柔洒脱;篆书则兼具了楷书的方直、行草书的圆转流美,自有一股端庄之气;隶书和楷书相近,但是又不完全一致,隶书往往笔画两侧的线条是不一致的,所以对比落差比较大,显得浪漫飘逸,但是这种效果那一实现。

书写特点也被称之为书写方式,笔画的书写涉及到笔法,笔法的习惯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大致上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比如“用笔千古不易”。用笔书写的方式被称之笔法,笔法则以中锋为主 。中锋用笔的笔画,书写自然有骨力,有骨气。反之,中锋用笔缺乏,则骨力消失殆尽。这种骨力,其实就是势,一个字有没有势,就看他骨力搭建起来了没有。

笔画除了线条,就是两侧线条内部的墨色了。墨色上的面积差异、焦浓重淡清等差异,则往往会导致书写上的差异。这种力量上的差异尤其是以颜真卿的书法为代表。颜真卿书法横画比较细,竖画很粗,这就造成一种粗细力量上的差异。

唐代孙过庭曾经在他的《书谱》中说:

轻如蝉翼,重若崩云。

此外,除了笔画线条之外,还有结构上的力量对比。

在楷书中,由于楷书的笔画在表现轻重、粗细、大小之时,不能反差太过明显,所以楷书书法中的张力营造主要从笔画位置安排的角度来进行。

整体结构所呈现的平正态势和具体某些笔画的安排险绝之间,就构成了一种绝妙的张力反差,这种反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了楷书的笔力所在。

以欧阳询楷书中的“文”字为例,这个字按我们常理推断,第二笔的横画一定要写的平正才能显得整个字端庄。

但是欧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